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6752发布日期:2019-12-13 17:1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设时,为了控制墙肢厚度一般采用短钢筋或预制的水泥撑,使用极其不方便。因为使用短钢筋支撑将涉及钢材、焊接材料的浪费和人工的投入,使用水泥撑则无法确保其定位容易出现滑落或移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4358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包括对撑杆,所述对撑杆两端设置有撑头,且支撑头端部开有十字形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逆向卡口片,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免绑扎的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设时,对撑杆设置在两模板之间,支撑头与模板抵触或连接,当撤掉两侧的模板时,支撑头端部暴露在浇筑的混凝土墙表面,后续的墙面抹灰、腻子粉施工等在混凝土墙表面所形成的保护层比较薄,意外刮蹭到后,支撑头端部容易暴露出来,影响剪力墙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具有能阻止支撑头端部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剪力墙表面美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包括设置在两模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置有支撑头,所述支撑头端部开设有十字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逆向卡口片,所述支撑头端部与模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一端套接在支撑头端部,另一端与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的长度大于支撑头端部到模板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设时,将十字形的卡槽直接放在墙肢钢筋的交叉点,即让钢筋嵌进十字形的卡槽内,同时卡槽内的逆向卡口片能将剪力墙钢筋牢牢固定在十字形卡槽内,将套环套接在支撑头端部,将模板与套环远离支撑头的一端相连接,套环的长度大于支撑杆到模板之间的距离,因此,模板与支撑头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向两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将两模板之间的空间灌满,此时,墙肢钢筋、连接杆和支撑头均被封灌在混凝土内,混凝土固化成块后,取下两侧的模板,拉出套环,此时,混凝土墙面套环拉出的位置会形成洞,用水泥将洞堵住,即可进行后续的墙面抹灰、腻子粉施工等工序,支撑头、墙肢钢筋距离剪力墙表面一定的距离,即使意外刮蹭到,也不会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剪力墙表面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头端部沿着支撑杆的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环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滑槽中滑动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块滑入滑槽内,此时,套环套接在支撑头上,将滑块从滑槽内拔出,即可将套环从支撑头上取下,此时,套环与支撑头分离,套环与支撑头之间通过滑槽与滑块可拆卸连接,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且滑槽与滑块配合,减少套环与支撑头之间的摩擦,便于将套环从支撑头上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环包括套接部和伸缩部,所述滑块设置在套接部内壁上,所述伸缩部一端与套接部固接,另一端与模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包括套接部和伸缩部,伸缩部可伸缩,从而可调节支撑头端部距离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控制混凝土覆盖支撑头端部的厚度,增强对撑件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模板上朝向支撑头一侧预设有第一插槽,所述伸缩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内,即可将伸缩部连接在模板上,将第一插块与第一插槽分离,此时,套环与模板分离,套环与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两端分别与凹槽侧壁连接,握杆与凹槽底壁之间预留有拱手指通过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分离套环与支撑头时,手握住握杆,将握杆往远离支撑头方向拉动,此时,滑块与滑槽分离,即可将套环从支撑头上取下,握杆的设置在拉出套环时便于寻找着力点,方便将套环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部包括相互套接的杆体,套接在内的杆体上设置有跳豆弹簧,套接在外的杆体上开设有用于供跳豆弹簧通过的通孔,通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块设置在套接在外的杆体上,所述杆体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混凝土进入到通孔内的保护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跳豆弹簧位于不同的通孔内,相邻杆体的长度不一样,从而可调节伸缩部的长短,且调节伸缩部的长短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第一插块设置在套接在外的杆体上,套接外的杆体的直径大于套接在内的杆体的直径,便于将套环从支撑头上取下,一定程度上可省时省力;保护盖的设置可阻止混凝土进入通孔内,从而不影响将套环的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其两端的支撑头可拆卸连接,可更换支撑杆,改变支撑杆的长短,即可改变两模板之间的距离,支撑头可预制,不需现场制作,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剪力墙模板支设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头远离套环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两端开设有用于供连接部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与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阻止连接部脱离支撑杆的阻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部插入第二插槽内,即可将支撑头与支撑杆相连接,将连接部从第二插槽内拔出,此时,支撑杆与支撑头分离,实现支撑头与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阻止件可阻止连接部脱离支撑杆,便于支撑杆与支撑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止件为贯穿第二插槽和连接部的螺栓,所述螺栓两端设置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栓贯穿在第一插槽与连接部上,在螺栓两端拧上螺母,即可将连接部与支撑杆固定在一起,且固定的比较牢固;拧开螺母,将螺栓从连接部与第二插槽上取下,即可将连接部与支撑杆分离,阻止件结构简单,且不影响连接部与支撑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套环套接在支撑头端部,将模板与套环远离支撑头的一端相连接,套环的长度大于支撑杆到模板之间的距离,因此,模板与支撑头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取下两侧的模板,拉出套环,此时,混凝土墙面套环拉出的位置会形成洞,用水泥将洞堵住,即可进行后续的墙面抹灰、腻子粉施工等工序,支撑头、墙肢钢筋距离剪力墙表面一定的距离,即使意外刮蹭到,也不会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剪力墙表面的美观性;

2、套环包括套接部和伸缩部,伸缩部可伸缩,从而可调节支撑头端部距离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控制混凝土覆盖支撑头端部的厚度,增强对撑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杆;11、第二插槽;2、支撑头;21、卡槽;211、卡口片;22、连接部;3、套环;31、套接部;4、滑槽;41、滑块;5、伸缩部;51、杆体;511、跳豆弹簧;512、通孔;6、第一插槽;61、第一插块;7、凹槽;71、握杆;72、空隙;8、螺栓;81、螺母;9、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剪力墙模板内对撑件,包括设置在两模板之间的支撑杆1,支撑杆1两端设置有支撑头2,支撑头2端部开设有十字形的卡槽21,卡槽21内设置有逆向卡口片211,支撑头2端部与模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套环3,套环3一端套接在支撑头2端部,另一端与模板可拆卸连接,套环3的长度大于支撑头2端部到模板之间的距离。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设时,将十字形的卡槽21直接放在墙肢钢筋的交叉点,即让钢筋嵌进十字形的卡槽21内,同时卡槽21内的逆向卡口片211能将剪力墙钢筋牢牢固定在十字形卡槽21内,将套环3套接在支撑头2端部,将模板与套环3远离支撑头2的一端相连接,套环3的长度大于支撑杆1到模板之间的距离,因此,模板与支撑头2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向两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将两模板之间的空间灌满,此时,墙肢钢筋、连接杆和支撑头2均被封灌在混凝土内,混凝土固化成块后,取下两侧的模板,拉出套环3,此时,混凝土墙面套环3拉出的位置会形成洞,用水泥将洞堵住,即可进行后续的墙面抹灰、腻子粉施工等工序,支撑头2、墙肢钢筋距离剪力墙表面一定的距离,即使意外刮蹭到,也不会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剪力墙表面的美观性。

参照图2、3,支撑头2端部沿着支撑杆1的轴向开设有滑槽4,套环3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滑槽4中滑动的滑块41,将滑块41滑入滑槽4内,此时,套环3套接在支撑头2上,将滑块41从滑槽4内拔出,即可将套环3从支撑头2上取下,此时,套环3与支撑头2分离,套环3与支撑头2之间通过滑槽4与滑块41可拆卸连接,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滑槽4为t型槽,滑块41为与t型槽相配合的t型块,在其它实施例中,滑槽4还可以是为燕尾槽,滑块41为与燕槽相配合的燕型块。可以在滑块41与滑槽4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滚珠。减少套环3与支撑头2之间的摩擦,便于将套环3从支撑头2上拔出。

参照图2、3,套环3包括套接部31和伸缩部5,套环3包括套接部31和伸缩部5,伸缩部5可伸缩,从而可调节支撑头2端部距离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控制混凝土覆盖支撑头2端部的厚度。滑块41设置在套接部31内壁上,伸缩部5一端与套接部31固接,另一端与模板可拆卸连接,模板上朝向支撑头2一侧预设有第一插槽6,伸缩部5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插槽6内的第一插块61。第一插块61插入第一插槽6内,即可将伸缩部5连接在模板上,将第一插块61与第一插槽6分离,此时,套环3与模板分离,套环3与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参照图5,第一插块61上开设有凹槽7,凹槽7内设置有握杆71,为避免划伤手指,可以在握杆71上包裹橡胶层,握杆71两端分别与凹槽7侧壁连接,握杆71与凹槽7底壁之间预留有拱手指通过的空隙72。手握住握杆71,将握杆71往远离支撑头2方向拉动,此时,滑块41与滑槽4分离,即可将套环3从支撑头2上取下,握杆71的设置在拉出套环3时便于寻找着力点,方便将套环3拔出。

参照图2、3,伸缩部5包括相互套接的杆体51,套接在内的杆体51上设置有跳豆弹簧511,套接在外的杆体51上开设有用于供跳豆弹簧511通过的通孔512,通孔512设置有多个,跳豆弹簧511位于不同的通孔512内,相邻杆体51的长度不一样,从而可调节伸缩部5的长短,且调节伸缩部5的长短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第一插块61设置在套接在外的杆体51上,套接外的杆体51的直径大于套接在内的杆体51的直径,便于将套环3从支撑头2上取下,一定程度上可省时省力。杆体51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混凝土进入到通孔512内的保护盖9(参见图1),保护盖9的设置可阻止混凝土进入通孔512内,从而不影响将套环3的拔出。本实施例中,为减少拉出套环3的阻力,可以在套环3外罩设有塑料垫等减少混凝土与套环3之间的摩擦。

参照图2、3,支撑杆1与支撑头2可拆卸连接,改变支撑杆1的长短,即可改变两模板之间的距离,支撑头2可预制,不需现场制作,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剪力墙模板支设的效率。支撑头2远离套环3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支撑杆1连接的连接部22,支撑杆1两端开设有用于供连接部22插入的第二插槽11,将连接部22插入第二插槽11内,即可将支撑头2与支撑杆1相连接,将连接部22从第二插槽11内拔出,此时,支撑杆1与支撑头2分离,实现支撑头2与支撑杆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二插槽11与连接部22上设置有用于阻止连接部22脱离支撑杆1的阻止件,阻止件可阻止连接部22脱离支撑杆1,便于支撑杆1与支撑头2的稳定连接。阻止件为贯穿第二插槽11和连接部22的螺栓8,螺栓8两端设置有螺母81,将螺栓8贯穿在第一插槽6与连接部22上,在螺栓8两端拧上螺母81,即可将连接部22与支撑杆1固定在一起,且固定的比较牢固;拧开螺母81,将螺栓8从连接部22与第二插槽11上取下,即可将连接部22与支撑杆1分离,阻止件结构简单,且不影响连接部22与支撑杆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支设时,将十字形的卡槽21直接放在墙肢钢筋的交叉点,即让钢筋嵌进十字形的卡槽21内,同时卡槽21内的逆向卡口片211能将剪力墙钢筋牢牢固定在十字形卡槽21内,将滑块41滑入滑槽4内,第一插块61插入第一插槽6内,将套环3一端套接在支撑头2端部,另一端与模板相连,此时,模板与支撑头2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向两模板之间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将两模板之间的空间灌满,此时,墙肢钢筋、连接杆和支撑头2均被封灌在混凝土内,混凝土固化成块后,取下两侧的模板,手握住握杆71,将握杆71往远离支撑头2方向拉动,此时,滑块41与滑槽4分离,即可将套环3从支撑头2上取下,此时,混凝土墙面套环3拉出的位置会形成洞,用水泥将洞堵住,即可进行后续的墙面抹灰、腻子粉施工等工序,支撑头2、墙肢钢筋距离剪力墙表面一定的距离,即使意外刮蹭到,也不会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剪力墙表面的美观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