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2561发布日期:2020-01-10 15:4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



背景技术:

木质装饰板是现有室内墙面装饰材料之一,因环保、易装饰安装和二次翻新、便于清理、可选择种类多、易于和环境相辉映而广受欢迎,在现代室内装修中运用广泛。

现有木质装饰板的安装方式一般需先在墙面上固定用于安装饰面板的板材,然后将整块饰面板整体固定于板材上,完成与墙面的固定安装。这种安装结构,饰面板与板材接触面积大,虽能增加饰面板安装的稳固性,但使用中由于挠度变形极易造成饰面板板面形变,影响了饰面板整体的美观与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且由于板材使用量大,造成了材料浪费,成本高;此外,这一安装结构对板材表面的平整度要求高,拼接安装饰面板过程中难以保证饰面板表面的平整度,且拼接缝间距亦容易出现差距,影响了饰面板整体造型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包括墙面及饰面板,在墙面与饰面板之间设置过渡连接结构,所述过渡连接结构包括饰面板固定结构及相邻饰面板拼接缝调整件,所述拼接缝调整件用于调节饰面板的平整度及拼接缝尺寸的统一。

所述饰面板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条状限位龙骨,在饰面板背面对应所述条状限位龙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条状限位龙骨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拼接缝调整件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在墙面上对应拼接相连的饰面板的十字接缝位置设置,在第一底板外侧面上可拆卸设置十字架,所述十字架穿过饰面板的十字接缝设置。

所述滑槽在饰面板背面左、右贯通设置。

所述第一底板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端配合以调整饰面板的平整度。所述十字架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缝配合以调整拼接缝大小统一。

所述第一底板的尺寸为30mm*3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为30*50mm的通长龙骨。

所述拼接缝调整件还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在墙面上对应左、右拼接相连的两饰面板接缝设置,在第二底板外侧面上可拆卸设置一字架,所述一字架穿过饰面板的竖向接缝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与左、右相邻两饰面板拼接处配合以调整饰面板的平整度;所述一字架与左、右相邻两饰面板拼接缝配合以调整竖向拼接缝的大小。

具体的,所述第二底板在墙面上对应左、右拼接相连的两饰面板竖向接缝的中部位置设置。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沿墙面高度方向水平间隔平行设置。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沿墙面长度方向设置,相邻条状限位龙骨间距为200mm-500mm。

优选的,相邻条状限位龙骨间距为30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包括与墙面固连的板体和固连于板体外端面上的限位部,所述滑槽与条状限位龙骨相形配。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板体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饰面板在垂直于墙面方向前后移动。

所述限位部为在墙面高度方向上至少一端凸出于所述板体端部设置的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的纵向截面为由墙面向外呈等腰梯形设置,或者所述限位块为方形限位块,或者所述限位块为限位球。

所述方形限位块的厚度大于板体的厚度,所述限位球的直径大于板体的厚度。

所述板体的厚度与第一底板厚度和第二底板厚度相同。

所述十字架与第一底板采用纹钉可拆卸相连。

所述一字架与第二底板采用纹钉可拆卸相连。

所述一字架厚度与十字架的竖向部厚度相同。

所述过渡连接结构还包括结构胶点。

所述结构胶点为设置于墙面与饰面板之间的粘性胶,即粘结剂;所述结构胶点沿墙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结构胶点的水平间距为150-300mm。

优选的,所述结构胶点的水平间距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采用过渡连接结构替代用于饰面板整面固定用的板材,一方面大大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饰面板与过渡连接结构的接触面积,消除了使用过程中挠度变形,进一步避免了板面变形。过渡连接结构通过采用条状限位龙骨与拼接缝调整件配合,在保证饰面板安装稳固的同时,能够对拼接缝及饰面板表面平整度进行调整,使饰面板整体更加平整、美观。通过在饰面板与墙面之间设置结构胶点,能够进一步增加饰面板与墙面固定的牢固性。拼接缝调整件采用在四块相邻的饰面板拼接端设置固定于墙面上的第一底板并在第一底板上设置十字架的结构,一方面调整了相邻的饰面板的板面平整度,另一方面可使十字拼接缝更加统一、规整。而为了避免饰面板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过长易导致竖向接缝上下尺寸不统一,该拼接缝调整件还设置了第二底板及设于第二底板上的一字架,用于对左、右拼接相连的两饰面板间竖向接缝的调整。上述十字架及一字架分别采用可拆卸方式设置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能够在饰面板拼装完成后方便的拆卸下来,留下的拼接缝可打胶处理,增加饰面板稳固性。该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安装方便、灵活,节省材料,饰面板整体平整度高,拼接缝大小统一、自然,整体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去除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单个饰面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拼接缝调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面、2饰面板、3条状限位龙骨、3.1板体、3.2限位部、4滑槽、5第一底板、6十字架、7结构胶点、8第二底板、9一字架、10纹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该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包括墙面1及饰面板2,在墙面与饰面板之间设置过渡连接结构,所述过渡连接结构包括饰面板固定结构及相邻饰面板拼接缝调整件,所述拼接缝调整件用于调节饰面板的平整度及拼接缝尺寸的统一。

所述饰面板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条状限位龙骨3,条状限位龙骨上下间隔平行设置,各条状龙骨沿墙面长度方向设置;在饰面板背面对应所述条状限位龙骨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与条状限位龙骨3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拼接缝调整件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第一底板5,所述第一底板在墙面上对应拼接相连的饰面板的十字接缝位置设置,在第一底板外侧面上可拆卸设置十字架6,所述十字架穿过饰面板的十字接缝设置。十字架在拼装完成后去除,因此图1饰面结构中未示出十字架,第一底板及其上设置的十字架结构具体参见图6,纹钉可在十字架与底板之间设置呈三角固定方式的三个,目的是保证十字架位置的稳固,从而完成对饰面板十字接缝的辅助调整。

所述第一底板5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端位置的背面配合以调整四块饰面板的平整度。所述十字架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缝配合以调整拼接缝大小统一。

所述第一底板5的尺寸为30mm*3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为30*50mm的通长龙骨。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沿墙面长度方向设置,上、下相邻的条状限位龙骨间距为30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包括与墙面固连的板体3.1和固连于板体外端面上的限位部3.2,所述滑槽与条状限位龙骨相形配。

所述限位部3.2与所述板体3.1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饰面板在垂直于墙面方向前后移动。

所述限位部为在墙面高度方向上至少一端凸出于所述板体端部设置的限位块。即限位块可以为图中所示的形状,所述限位块的纵向截面为由墙面向外呈等腰梯形设置。

当然,上述限位块也可以为方形限位块,方形限位块与板体结合成t型;或者所述限位块为限位球,限位球的上下两端间距大于板体上下两端间距。

所述板体厚度与第一底板5厚度相同。如此,在饰面板通过滑槽与条状限位龙骨安装后,在十字接缝位置继续安装拼接缝调整件,实现进一步调节平整度和接缝大小统一的目的。

所述十字架与第一底板采用纹钉10可拆卸相连。

当然,十字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于第一底板上。

所述过渡连接结构还包括结构胶点7。

所述结构胶点为设置于墙面与饰面板之间的粘结剂;结构胶点可以设置为上下间隔设置的多行,同一行的所述结构胶点沿墙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结构胶点的水平间距为200mm。通过结构胶点的设置,进一步增加饰面板与墙面的连接紧密度,增强稳固性。

上述十字架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长于第一底板的外边沿设置。

施工操作:在墙面1上固定条状限位龙骨3,垂直间距设置为300mm;在条状限位龙骨外部的墙面上分散设置结构胶形成结构胶点7,结构胶点的水平间隔设置为200mm;安装饰面板2,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饰面板为一组,进行安装,具体为:将饰面板从墙面左侧水平滑动安装,或者从墙面的左侧和右侧同时进行安装,此时,饰面板背面的滑槽4与条状限位龙骨的限位部3.2滑动配合连接;两左、右相邻的饰面板安装于条状限位龙骨上并拼接后,在其形成的竖向拼接缝底部的墙面上固定第一底板5,此时,左、右两饰面板的底部端角部覆盖十字架上部的该第一底板的左部和右部,十字架则突出于拼接缝,进一步相对推动该两饰面板,逐渐抵接到十字架的竖向部的上部,然后向墙面方向压紧,使该两饰面板与结构胶点压紧、粘结固定,此时的两饰面板平整度一致;接着,在该第一底板的十字架下部继续安装下方的两饰面板,采用上述操作,下方两饰面板相对推动压紧十字架的竖向部下部,同时向墙面方向压动饰面板,保证饰面板与结构胶点粘结压紧,此时,在第一底板及其上十字架的调整下,四块饰面板平整度统一,竖向拼接缝及横向拼接缝大小一致;拆除连接十字架与第一底板的纹钉10,取下十字架,留下的缝隙可打胶处理。按每四块饰面板为一组,如上安装步骤操作,最终完成木质拼装饰面的安装。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该木制作拼装饰面结构包括墙面1及饰面板2,在墙面与饰面板之间设置过渡连接结构,所述过渡连接结构包括饰面板固定结构及相邻饰面板拼接缝调整件,所述拼接缝调整件用于调节饰面板的平整度及拼接缝尺寸的统一;所述过渡连接结构还包括结构胶点7,所述结构胶点为设置于墙面与饰面板之间的粘结剂。

所述饰面板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条状限位龙骨3,在饰面板背面对应所述条状限位龙骨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与条状限位龙骨3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拼接缝调整件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第一底板5,所述第一底板在墙面上对应拼接相连的饰面板的十字接缝位置设置,在第一底板外侧面上可拆卸设置十字架6,所述十字架穿过饰面板的十字接缝设置。

所述第一底板5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端配合以调整饰面板的平整度。所述十字架与相邻四块饰面板的拼接缝配合以调整拼接缝大小统一。

所述第一底板5的尺寸为30mm*3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为30*50mm的通长龙骨。所述拼接缝调整件还包括固设于墙面上的第二底板8,所述第二底板在墙面上对应左、右拼接相连的两饰面板接缝设置,在第二底板外侧面上可拆卸设置一字架9,所述一字架穿过饰面板的竖向接缝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8与左、右相邻两饰面板拼接处配合以调整饰面板的平整度;所述一字架9与左、右相邻两饰面板拼接缝配合以调整竖向拼接缝的大小。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沿墙面长度方向设置,相邻条状限位龙骨间距为300mm。

所述条状限位龙骨3包括与墙面固连的板体3.1和固连于板体外端面上的限位部3.2,所述滑槽与条状限位龙骨相形配。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板体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饰面板在垂直于墙面方向前后移动。

所述限位块的纵向截面为由墙面向外呈等腰梯形设置。

所述板体3.1厚度与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8厚度相同。

所述十字架与第一底板采用纹钉可拆卸相连;所述一字架与第二底板采用纹钉可拆卸相连。

所述结构胶点沿墙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结构胶点的水平间距为200mm。

施工操作同实施例1的施工操作过程,所不同的是,由于设置了第二底板8及一字架,对于高度较长的饰面板左、右拼接时,可以更方便的调节竖向拼接缝的大小统一,即可对应高度较长的饰面板的拼接缝中部位置的墙面安装第二底板8,第二底板依旧起到调整饰面板平整度的问题,第二底板上的一字架9起到调整左、右相邻饰面板的竖向拼接缝大小统一的目的,在拼接完毕后,拆除纹钉,在第二底板上取下一字架,留下的缝隙可进行打胶处理。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