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8590发布日期:2020-05-06 23:3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槽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地面和墙壁管路埋设的手持式电动开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办公室和家居室内装璜过程中的电路布线、水煤气管路铺设、电视及通信线路布线等,一般采用手持开槽机在地面或墙壁上进行开槽,由于手持开槽机开槽效率高,其工作效率是人工开槽的数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倍受使用者的喜爱。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现有开槽机的结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导致一方面机器的重心不稳,人们手持操作时不够方便舒适,容易感到疲劳,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机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普遍不高。

2)现有开槽机的挡泥板是设置在锯片固定罩上的,仅适用于锯片活动罩处于内缩状态时开槽工作的挡泥防尘,而对于锯片活动罩处于外露状态时的开槽工作,该设置方式的挡泥防尘效果则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

3)现有开槽机的底板固定结构为内置式结构,不利于底板的拆装及底板切割深度的调节。

4)现有开槽机的喷水管设计不合理,工作时水流不能覆盖到所有的切割锯片,导致喷水不均匀、除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手持操作方便舒适、机器稳定性与可靠性高、挡泥防尘效果好、切割深度易于调节、喷水除尘效果佳的手持开槽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持开槽机,包括机体、前手柄、后手柄、切割锯片、锯片转轴、锯片固定罩和锯片活动罩,所述机体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变速机构与所述锯片转轴连接,所述切割锯片安装在所述锯片转轴上,所述锯片固定罩固定在所述机体前端且罩盖于所述切割锯片的后侧上部,所述锯片活动罩罩盖于所述切割锯片的前侧上部且可内缩于所述锯片固定罩,所述机体一侧设有用以容置所述变速机构的变速箱体,所述变速箱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锯片固定罩的一侧,所述锯片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变速箱体内与所述变速机构连接,所述机体前端还设有位于所述锯片固定罩另一侧的前支臂,所述锯片活动罩的两侧分别可转动枢接于所述前支臂和所述变速箱体,所述前支臂和所述变速箱体的上端分别设有左、右前手柄支臂,所述前手柄跨设在所述左、右前手柄支臂上,所述机体后端设有左、右后手柄支臂,所述后手柄跨设在所述左、右后手柄支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后手柄支臂的下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左、右滚轮支撑部,所述左、右滚轮支撑部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固定罩的背面设有与锯片固定罩内部连通的吸尘管。

进一步的,所述前手柄和所述后手柄均与所述锯片转轴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前手柄支臂与所述左、右后手柄支臂之间的夹角为一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臂和所述变速箱体的前端内侧分别设有供所述锯片活动罩的两侧可转动枢接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均与所述锯片转轴同轴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活动罩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为前端具有上翘部分的平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锯片固定罩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切割锯片的部位具有镂空槽,所述底板一侧具有固定架和弧形调节板,所述前支臂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前支臂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弧形滑槽内,所述弧形调节板滑动置于所述弧形滑槽内,所述弧形调节板上设有一弧形调节槽,还包括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所述固定架外套于所述前支臂的下端并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弧形调节板通过穿过所述弧形调节槽的第二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包括位于所述切割锯片后侧的后管和位于所述切割锯片左、右两侧的侧管,所述后管及侧管上均设有喷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手持开槽机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具体来说,其以机体为主体,设计了位于机体前端中部的锯片固定罩,又设计了位于锯片固定罩两侧的变速箱体和前支臂,并将锯片活动罩的两侧分别转动枢接于变速箱体和前支臂,还设计了左、右前手柄支臂和左、右后手柄支臂用来分别支撑前手柄和后手柄,从而使得整台机器的重心均衡稳定,人们手持操作时方便舒适,不易感到疲劳,工作效率高,同时也使得整台机器的结构紧凑可靠、运行平稳,藉此提高了开槽机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其次,后手柄下端设置的滚轮不仅可以保证手持操作时重心更加稳定,而且推进更省力,操作更轻松。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挡泥板是固定在锯片活动罩上的,能随锯片活动罩的转动而转动,因此不仅适用于锯片活动罩处于内缩状态时开槽工作的挡泥防尘,而且也适用于锯片活动罩处于外露状态时开槽工作的挡泥防尘,从而大大提高了开槽工作时的挡泥防尘效果,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挡泥板置于锯片活动罩前端的结构,也便于用户开槽时的找准对线,即用户可以通过挡泥板的前端面进行找准对线。

然后,本实用新型底板上的固定架和弧形调节板均为外置结构,因此非常有利于底板的拆装及底板切割深度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使用的方便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喷水管绕切割锯片的后侧及左右两侧设置,且后管及两侧管上均设置有喷水口,因此工作时水流能覆盖到所有的切割锯片,喷水均匀,除尘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前视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分解示意图一,图中锯片活动罩和变速箱体处于分离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开槽机的分解示意图二,图中底板和喷水管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手持开槽机,包括机体1、前手柄2、后手柄3、切割锯片4、锯片转轴5、锯片固定罩6和锯片活动罩7。机体1内设有电机8,电机8通过变速机构9与锯片转轴5连接,变速机构9优选为齿轮变速机构,切割锯片4安装在锯片转轴5上,锯片固定罩6固定在机体1前端且罩盖于切割锯片4的后侧上部,锯片活动罩7罩盖于切割锯片4的前侧上部且可内缩于锯片固定罩6。机体1一侧设有用以容置变速机构9的变速箱体10,变速箱体10的前端延伸至锯片固定罩6的一侧,锯片转轴5一端伸入变速箱体10内与变速机构9连接。机体1前端还设有位于锯片固定罩6另一侧的前支臂11,锯片活动罩7的两侧分别可转动枢接于前支臂11和变速箱体10,前支臂11和变速箱体10的上端分别设有左、右前手柄支臂12、13,前手柄2跨设在左、右前手柄支臂12、13上,机体1后端设有左、右后手柄支臂14、15,后手柄3跨设在左、右后手柄支臂14、15上。

左、右后手柄支臂14、15的下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左、右滚轮支撑部141、151,左、右滚轮支撑部141、151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有滚轮16,开槽工作时,滚轮16在地面或墙壁上滚动,使得开槽机的手持和推动更加轻松省力。锯片固定罩6的背面设有与锯片固定罩内部连通的吸尘管17,用以外接吸尘装置。前手柄2和后手柄3均与锯片转轴5平行设置,左、右前手柄支臂12、13与左、右后手柄支臂14、15之间的夹角为一钝角,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手持开槽机的方便性与舒适性。

前支臂11和变速箱体10的前端内侧分别设有供锯片活动罩7的两侧可转动枢接的第一枢轴18和第二枢轴19,并且,第一枢轴18和第二枢轴19均与锯片转轴5同轴心设置。

锯片活动罩7的前端可拆卸地固定有一挡泥板20,挡泥板20为前端具有上翘部分的平板结构。

锯片固定罩6的下方设有底板21,底板21上对应于切割锯片4的部位具有镂空槽211,用以供切割锯片4的下端露出进行切割。底板21一侧具有固定架212和弧形调节板213,前支臂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12,前支臂1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滑槽113,第二固定孔112位于弧形滑槽113内,弧形调节板213滑动置于弧形滑槽113内,弧形调节板213上设有一弧形调节槽2131,还包括第一螺丝22和第二螺丝23,固定架212外套于前支臂11的下端并通过第一螺丝22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11,弧形调节板213通过穿过弧形调节槽2131的第二螺丝23固定于第二固定孔112。当需要调节底板21的切割深度时,只需松开第二螺丝23,然后移动弧形调节板213变换其在弧形滑槽113内的位置,使底板21转动相应角度,让切割锯片4下端的露出部分相应增加或减少,然后再锁紧第二螺丝23即可。

底板21上设有喷水管24,喷水管24包括位于切割锯片4后侧的后管241和位于切割锯片4左、右两侧的侧管242、243,后管241及侧管242、243上均设有喷水口,工作时各喷水口喷出的水流能覆盖到所有的切割锯片,因此喷水均匀,除尘效果佳。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