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1286发布日期:2020-05-22 22:2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特别是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



背景技术:

护角条是一种在墙角处外加使用的一种型材,使墙角更加整洁美观。除美观之外,护角条同时加固了墙角,避免墙角出现凹痕和其他损坏。

传统建筑工程中的边角都是采用水泥包沙角的手工施工方法,存在室内墙角不直的问题,极易造成垂直失准或墙面凹凸不平的情形发生。此时外加普通的护角条去保护墙条,往往会使得护角条与墙体不贴合,固定不牢固,护角条不能垂直布置,安装效果较差不美观。

普通的护角条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420063142.8的技术公开方案,其公开了一种墙角护角条,它包括护角条、墙面、壁纸,所述墙面开设有凹槽,护角条设置有向内的突起,所述护角条安装于墙面,护角条通过突起插于凹槽内固定,壁纸嵌于突起与凹槽的细缝中、并延伸出覆于墙面上。所述护角条为l形。所述l形的护角条的两个端口连接有u形的突起。所述墙面设置的凹槽有两个,与护角条的突起对应。

在本技术领域中,还不存在一种贴合墙面用的护角条,不能与墙角完全的贴合、垂直布置,在贴合性、外观性上效果较差,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导致施工成本、质量、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解决不能与墙角完全的贴合、垂直布置,在贴合性、外观性上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折耳、第二折耳,所述的第一折耳上设有竖直穿过第一折耳的转轴,所述的第二折耳为竖直插入转轴布置,所述的第一折耳的上端与第二折耳的下端顶紧接触。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第一折耳包括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第一连接面;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为相对布置;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一内侧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一内侧面为依次连接布置;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的一端与左侧板的外侧面相切连接,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为左侧板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的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分别对称布置在转轴的两侧。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第二折耳包括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二连接面;所述的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为相对布置;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第二连接面、第二内侧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第二连接面、第二内侧面为依次连接布置;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的一端与右侧板的外侧面相切连接,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为右侧板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所述的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的厚度相等。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外侧面与临近转轴的侧面的交接处上分别设有圆角。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外侧面均与外设的墙体通过胶水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第一折耳的下端和第二折耳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盖板。

在上述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中,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分别设有若干块,所述的若干块的左侧板的数量与若干块的右侧板的数量相等,所述的若干块的左侧板依次由上至下布置,所述的若干块的右侧板依次由上至下布置。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折耳、第二折耳,作为左侧板、右侧板的转动媒介,转轴同时穿过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分别以转轴为轴心转动,带动左侧板、右侧板绕着转轴转动,从而利用转动来调节左侧板或者右侧板的接触面,保证与墙体贴合,也能垂直布置,在贴合性和外观性上得到改善。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的结构,使得护墙条与墙体的贴合性、外观性得到提升;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的设置,使得护角条的拐角处能平滑过渡,不存在棱边,具有安全性;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的厚度设置,使得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具有一定的强度支撑左侧板、右侧板转动而不会断裂,同时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的内侧距离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用于供墙体的棱边嵌入其中,让后左侧板、右侧板更好的贴合。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对称布置,利用转轴作为对称中心,使得左侧板、右侧板调整均以转轴为中心旋转,调整上更为方便且美观。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安装时按压左侧板、右侧板,使得左侧板、右侧板与墙体之间的橡胶层,在按压的作用下,将墙体存在的细孔缝隙填满,更加贴合墙体。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圆角,使得左侧板、右侧板在整体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墙体的棱边依然能顺利的嵌入其中;在增加橡胶层后,左侧板、右侧板的整体厚度增加,左侧板与右侧板成90度时,左侧板与右侧板的最短距离减少,阻碍墙体的棱边嵌入,最终影响贴合效果。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胶水连接,使得左侧板、右侧板与墙体的连接牢固,安装时简单快捷易操作,避免在墙体上打孔,不会影响墙体结构,同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扬尘。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盖板,利用盖板将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的可活动空间进行限制,转轴长期稳固的设置第一折耳和第二折耳之中,左侧板、右侧板可以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若干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使得护墙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护墙条的长度,控制左侧板、右侧板的块数达到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贴合墙面的护角条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标记:1、第一橡胶层;2、左侧板;3、第一折耳;4、第二橡胶层;5、盖板;6、第二折耳;7、右侧板;8、第一内侧面;9、第一外侧面;10、第一连接面;11、圆角;12、第二内侧面;13、第二外侧面;14、第二连接面;1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贴合墙面的护角条,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折耳、第二折耳,所述的第一折耳上设有竖直穿过第一折耳的转轴,所述的第二折耳为竖直插入转轴布置,所述的第一折耳的上端与第二折耳的下端顶紧接触。

究其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一折耳、第二折耳,作为左侧板、右侧板的转动媒介,转轴同时穿过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分别以转轴为轴心转动,带动左侧板、右侧板绕着转轴转动,从而利用转动来调节左侧板或者右侧板的接触面,保证与墙体贴合,也能垂直布置,在贴合性和外观性上得到改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折耳包括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第一连接面;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为相对布置;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一内侧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一内侧面为依次连接布置;所述的第一外侧面的一端与左侧板的外侧面相切连接,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为左侧板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作为本实施例又一改进,所述的第二折耳包括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二连接面;所述的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为相对布置;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第二连接面、第二内侧面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第二连接面、第二内侧面为依次连接布置;所述的第二外侧面的一端与右侧板的外侧面相切连接,所述的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为右侧板的厚度的三分之二。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设置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的结构,使得护墙条与墙体的贴合性、外观性得到提升;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的设置,使得护角条的拐角处能平滑过渡,不存在棱边,具有安全性;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厚度、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的厚度设置,使得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具有一定的强度支撑左侧板、右侧板转动而不会断裂,同时第一折耳、第二折耳的内侧距离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用于供墙体的棱边嵌入其中,让后左侧板、右侧板更好的贴合。

其中,所述的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分别对称布置在转轴的两侧;通过第一折耳、第二折耳对称布置,利用转轴作为对称中心,使得左侧板、右侧板调整均以转轴为中心旋转,调整上更为方便且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所述的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安装时按压左侧板、右侧板,使得左侧板、右侧板与墙体之间的橡胶层,在按压的作用下,将墙体存在的细孔缝隙填满,更加贴合墙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外侧面与临近转轴的侧面的交接处上分别设有圆角。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圆角,使得左侧板、右侧板在整体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墙体的棱边依然能顺利的嵌入其中;在增加橡胶层后,左侧板、右侧板的整体厚度增加,左侧板与右侧板成90度时,左侧板与右侧板的最短距离减少,阻碍墙体的棱边嵌入,最终影响贴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外侧面均与外设的墙体通过胶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胶水连接,使得左侧板、右侧板与墙体的连接牢固,安装时简单快捷易操作,避免在墙体上打孔,不会影响墙体结构,同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扬尘。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折耳的下端和第二折耳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盖板;通过设置盖板,利用盖板将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的可活动空间进行限制,转轴长期稳固的设置第一折耳和第二折耳之中,左侧板、右侧板可以正常转动。

此外,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分别设有若干块,所述的若干块的左侧板的数量与若干块的右侧板的数量相等,所述的若干块的左侧板依次由上至下布置,所述的若干块的右侧板依次由上至下布置;通过设置若干块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使得护墙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护墙条的长度,控制左侧板、右侧板的块数达到调节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