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大面积地面抹灰施工作业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1457发布日期:2020-05-20 00:1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大面积地面抹灰施工作业的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抹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大面积地面抹灰施工作业的器具。



背景技术:

找平抹灰是装修施工的前期工序,尤其是楼地面工程,由于大部分楼地面需要铺贴地板,石材等装饰材料,必须保证楼地面的基层平整性,而由于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浇筑时属于大体量施工,无法做到结构楼层的足够平整,因此后期装修时必须对楼地面先进行一次找平抹灰,另外,由于很多建筑体量较大,楼层平面面积大,施工任务繁重,而通常的抹灰器具比较简单,施工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人工,在人工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抹灰器具进行改进或者重新设计,以适应大面积楼地面抹灰施工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大面积地面抹灰施工作业的器具,能够有效提高大面积地面抹灰作业的施工效率,减少单位人工消耗,包括固定边,滑行槽,抹灰杆,操作杆,所述固定边为金属板折弯成截面为“l”形状的长条结构,由挡条与地条组成,所述挡条具备一定高度,用于阻挡抹灰砂浆的外泄,所述地条的前后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固定孔,方便锚固螺栓穿入将其固定到地面上,从而将固定边固定到地面上,所述滑行槽为金属板折弯成的长条状槽形结构,所述固定边与滑行槽各存在两道,所述滑行槽左右两侧边的上端位置内侧设置有限定条,所述限定条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所述滑行槽前后两端的下侧位置固定设置有控制片,所述控制片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边上地条的前后两端的上端面位置设置有控制螺杆,所述控制螺杆的外径小于穿孔的内径,所述穿孔所处位置与控制螺杆所处位置对应,所述控制螺杆上套入有控制螺母,所述控制螺母能够旋转固定在控制螺杆上,从而控制螺母能够旋转调整高度,所述控制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孔的内径,其下部外周一圈设置有卡圈槽,而所述卡圈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穿孔的内径,并且所述卡圈槽卡入在穿孔的一周边沿上,从而将控制螺母固定到控制片上,而且控制螺母能够在控制片上转动,同时由于控制螺母能够旋转固定到控制螺杆上,从而控制螺母在控制螺杆上旋转调整高度时能够一并调整控制片的相对高度,继而调整滑行槽前后两侧端的相对高度,而调整好两道滑行槽前后两端的高度后,可以控制两道滑行槽形成的平面高度。

所述抹灰杆为长条形的板状物,所述操作杆的前端连接在抹灰杆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则操作杆能够推动抹灰杆前后移动,操作抹灰杆对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刮平,所述抹灰杆的两端位置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滚轴,所述两侧的滚轴上套入固定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相对滚轴进行转动,所述滚轮的外径小于所述滑行槽的内部高度,支撑柱两侧的滚轮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宽度小于所述滑行槽的内宽但大于所述滑行槽上端位置设置的限定条之间的间距,而所述支撑柱的宽度小于所述限定条之间的间距,从而支撑柱可以穿过到两道限定条之间并在其之间进行移动,同时两侧的滚轮能够在滑行槽内滑动,而滚轮的滑动受到滑行槽与限定条的限制,其只能沿滑行槽进行直线滑动,且其不能脱离滑行槽(除了可以从滑行槽的前后两端头位置脱离),而当两道滑行槽被调整至同一平面高度后,抹灰杆的前后移动受到滚轮的限制,其只能在同一高度平面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是,先将固定边固定到地面上,再调整滑行槽的前后端高度,后将抹灰杆横跨到两道滑行槽上,并且将左右两边的滚轮置入到滑行槽内,后在两侧的固定边之间倾倒进适量水泥砂浆,推动操作杆进行抹灰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抹灰杆具备一定横向长度,可以快速大面积的进行抹灰作业,同时由于抹灰杆的左右端高度受到滚轮的限制,抹灰杆只能在同一高度平面内移动,则可以将水泥砂浆抹平至同一高度,操作快速便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抹灰杆的下端面与滚轮的底端平齐,这样滚轮在滑行槽内滚动时,抹灰杆的下端面会与滑行槽的底侧面平齐,为了使得抹灰杆的下端面与滚轮的底端平齐,抹灰杆的两端位置可设置向上弯折,所述控制片的外侧设置有定高片,所述定高片与滑行槽的底侧面平齐,这样抹灰杆移动时,其底侧面会与定高片平齐,而定高片的作用是帮助完成滑行槽前后两端的高度参考,在施工时,会借助水平红外线根据高度要求打出一条水平线,则通过定高片对准红外线,即可调整好滑行槽前后两端底侧面的高度,在抹灰杆抹灰作业时即可抹灰至相应高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抹灰杆的前后侧边上设置有向外侧上方倾斜的斜板,这样抹灰杆在抹灰作业时能够将前后侧的水泥砂浆往下方赶,避免水泥砂浆越过到抹灰杆的上方,有利于抹灰作业的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抹灰杆部位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示意图(截面位置参照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示意图(截面位置参照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c-c截面示意图(截面位置参照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d-d截面示意图(截面位置参照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便于大面积地面抹灰施工作业的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边1,滑行槽2,抹灰杆3,操作杆4,所述固定边1为金属板折弯成截面为“l”形状的长条结构,其由挡条11与地条12组成,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挡条11具备一定高度,用于阻挡抹灰砂浆的外泄,如图1所示,所述地条12的前后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固定孔13,方便锚固螺栓穿入将其固定到地面上,从而将固定边1固定到地面上,所述滑行槽2为金属板折弯成的长条状槽形结构,所述固定边1与滑行槽2均存在两道,滑行槽2左右两侧边的上端位置内侧设置有限定条21,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及图4中b-b截面图所示,所述限定条21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所述滑行槽2前后两端的下侧位置固定设置有控制片22,所述控制片22上设置有穿孔23,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及图3中a-a截面图所示,所述固定边1上地条12的前后两端的上端面位置设置有控制螺杆14,所述控制螺杆14的外径小于穿孔23的内径,所述穿孔23所处位置与控制螺杆14所处位置对应,所述控制螺杆14上套入有控制螺母15,所述控制螺母15能够旋转固定在控制螺杆14上,从而控制螺母15能够旋转调整高度,所述控制螺母15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孔23的内径,其下部外周一圈设置有卡圈槽16,而所述卡圈槽16的内径小于所述穿孔23的内径,并且所述卡圈槽16卡入在穿孔23的一周边沿上,从而将控制螺母15固定到控制片22上,而且控制螺母15能够在控制片22上转动,同时由于控制螺母15能够旋转固定到控制螺杆14上,从而控制螺母15在控制螺杆14上旋转调整高度时能够一并调整控制片22的相对高度,如图3中a-a截面图所示,继而调整滑行槽2前后两侧端的相对高度,而调整好两道滑行槽2前后两端的高度后,可以控制两道滑行槽2形成平面的高度。

所述抹灰杆3为长条形的板状物,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杆4的前端连接在抹灰杆3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则操作杆4能够推动抹灰杆3前后移动,操作抹灰杆3对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刮平,所述抹灰杆3的两端位置下方设置有支撑柱31,如图5中c-c截面图所示,所述支撑柱31的底端两侧设置有滚轴32,所述两侧的滚轴32上套入固定有滚轮33,所述滚轮33能够相对滚轴32进行转动,所述滚轮33的外径小于所述滑行槽2的内部高度,如图4中b-b截面图所示,支撑柱31两侧的滚轮33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的宽度小于所述滑行槽2的内宽但大于所述滑行槽2上端位置设置的限定条21之间的间距,而所述支撑柱31的宽度小于所述限定条21之间的间距,从而支撑柱31能够穿过到两道限定条21之间并在其之间进行移动,而同时起两侧的滚轮33能够在滑行槽2内滑动,而滚轮33的滑动受到滑行槽2与限定条21的限制,其只能沿滑行槽2进行直线滑动,且其不能脱离滑行槽2(除了可以从滑行槽2的前后两端头位置脱离),如图1所示,而当两道滑行槽2被调整至同一平面高度后,抹灰杆3的前后移动受到滚轮33的限制,其只能在同一高度平面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是,先将固定边1固定到地面上,再调整滑行槽2的前后端高度,后将抹灰杆3横跨到两道滑行槽2上,如图1所示,并且将左右两边的滚轮33置入到滑行槽2内,然后在两侧的固定边1之间倾倒进适量水泥砂浆,推动操作杆4进行抹灰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是,抹灰杆3具备一定横向长度,可以快速大面积的进行抹灰作业,同时由于抹灰杆3的左右端高度受到滚轮33的限制,抹灰杆3只能在同一高度平面内移动,则可以将水泥砂浆抹平至同一高度,操作快速便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抹灰杆3的下端面与滚轮33的底端平齐,如图4及图5所示,这样滚轮33在滑行槽2内滚动时,抹灰杆3的下端面会与滑行槽2的底侧面平齐,为了使得抹灰杆3的下端面与滚轮33的底端平齐,抹灰杆3的两端位置可设置向上弯折,如图5所述。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片22的外侧设置有定高片24,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及图3中a-a截面图所示,所述定高片24与滑行槽2的底侧面平齐,这样抹灰杆3移动时,其底侧面会与定高片24平齐,而定高片24的作用是帮助完成滑行槽2前后两端的高度参考,在施工时,会借助水平红外线根据高度要求打出一条水平线,则通过定高片24对准红外线,即可调整好滑行槽2前后两端底侧面的高度,在抹灰杆3抹灰作业时即可抹灰至相应高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抹灰杆3的前后侧边上设置有向外侧上方倾斜的斜板34,如图2及图6中d-d截面图所示,这样抹灰杆3在抹灰作业时能够将其前后侧的水泥砂浆往下方赶,避免水泥砂浆越过到抹灰杆3的上方,有利于抹灰作业的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