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6052发布日期:2020-08-18 18:2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



背景技术:

家庭装修中地砖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在铺设完成后地砖之间会留有缝隙,地砖之间的缝隙需要使用美缝剂填充,遮盖;一方面能够起到美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水分进入地砖下方,起到防水。防霉的效果,地砖美缝可以说是保护地砖层面极为重要的步骤,需要采用到美缝装置对其填充,但是现有的美缝装置,在进行美缝填充的过程中,由于缝隙较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十分考验,容易造成美缝剂的浪费,对于墙角的美缝就更加困难,导致美缝剂在缝隙填充时均匀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美缝装置,在进行美缝填充的过程中,由于缝隙较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十分考验,容易造成美缝剂的浪费,对于墙角的美缝就更加困难,导致美缝剂无法较为均匀的填充在缝隙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包括美缝嘴、美缝剂罐、角度调节机构、放置筒、挤压把手、握把、挤压杆、驱动器和挤压板,所述美缝嘴固定安装在美缝剂罐左端,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固定安装在放置筒左下端,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调节孔、钢球、弹簧、角度偏移杆、角度调节转轴和平稳移动机构,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调节孔,所述钢球活动嵌套于调节孔内部,所述钢球通过电焊与弹簧下端相固定,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安装在放置筒下表面,所述角度偏移杆与调节板左端相铰接,所述角度偏移杆与平稳移动机构下端相铰接,所述角度调节转轴安装在平稳移动机构与放置筒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美缝剂罐安装在放置筒内部,所述挤压把手活动安装于握把内部,所述挤压把手上端与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握把上端与驱动器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杆贯穿于驱动器内部且传动连接,所述挤压板固定安装在挤压杆左端,所述挤压板位于放置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平稳移动机构包括转动外壳、转钮、螺杆、滑块、导向滑杆、下压杆、导向板、移动连接动板、固定板、固定轴和滑动球,所述转动外壳与放置筒连接处安装有角度调节转轴,所述转动外壳底端与转动外壳相铰接,所述转钮与螺杆顶端相固定,所述螺杆贯穿于转动外壳内部,所述螺杆外部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滑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块内部,所述导向滑杆固定安装在转动外壳内部,所述下压杆上端与滑块相固定,所述下压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导向板内部,所述导向板安装在转动外壳内部,所述移动连接动板与下压杆顶端相固定,所述连接动板下表面与固定板顶端相固定,所述固定轴贯穿于固定板内部,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滑动球。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偏移杆共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平稳移动机构共设有两个,分别于两个角度偏移杆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杆共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滑块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杆呈t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钢球为45号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为42crmo齿轮钢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的美缝装置,在进行美缝填充的过程中,由于缝隙较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十分考验,容易造成美缝剂的浪费,对于墙角的美缝就更加困难,导致美缝剂无法较为均匀的填充在缝隙中的问题,通过放置筒开口正下方设置了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按压钢球使得钢球与调节孔分离,推动调节板使得角度偏移杆发生偏移,这时平稳移动机构绕着角度调节转轴进行转动,对平稳移动机构整体进行角度调节,通过转动外壳与前面进行接触,使得美缝填充更加稳定,可根据墙面的角度自行调节;接着通过转动转钮使得螺杆转动,这时滑块顺着导向滑杆进行下降,通过下压杆对移动连接动板进行下压,移动连接动板带动滑动球伸出转动外壳内部,通过滑动球在墙面上滑动,更加顺滑的带动美缝嘴进行工作,避免美缝剂的浪费,使得更加均匀地进行美缝填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美缝装置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移动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移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美缝嘴-1、美缝剂罐-2、角度调节机构-3、放置筒-4、挤压把手-5、握把-6、挤压杆-7、驱动器-8、挤压板-9、调节板-31、调节孔-32、钢球-33、弹簧-34、角度偏移杆-35、角度调节转轴-36、平稳移动机构-37、转动外壳-371、转钮-372、螺杆-373、滑块-374、导向滑杆-375、下压杆-376、导向板-377、移动连接动板-378、固定板-379、固定轴-3710、滑动球-37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设计用墙体美缝装置:包括美缝嘴1、美缝剂罐2、角度调节机构3、放置筒4、挤压把手5、握把6、挤压杆7、驱动器8和挤压板9,美缝嘴1固定安装在美缝剂罐2左端,角度调节机构3固定安装在放置筒4左下端,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板31、调节孔32、钢球33、弹簧34、角度偏移杆35、角度调节转轴36和平稳移动机构37,调节板31上设有调节孔32,钢球33活动嵌套于调节孔32内部,钢球33通过电焊与弹簧34下端相固定,弹簧34上端固定安装在放置筒4下表面,角度偏移杆35与调节板31左端相铰接,角度偏移杆35与平稳移动机构37下端相铰接,角度调节转轴36安装在平稳移动机构37与放置筒4连接处。

其中,所述美缝剂罐2安装在放置筒4内部,所述挤压把手5活动安装于握把6内部,所述挤压把手5上端与驱动器8传动连接,所述握把6上端与驱动器8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杆7贯穿于驱动器8内部且传动连接,所述挤压板9固定安装在挤压杆7左端,所述挤压板9位于放置筒4内部。

其中,所述平稳移动机构37包括转动外壳371、转钮372、螺杆373、滑块374、导向滑杆375、下压杆376、导向板377、移动连接动板378、固定板379、固定轴3710和滑动球3711,所述转动外壳371与放置筒4连接处安装有角度调节转轴36,所述转动外壳371底端与转动外壳371相铰接,所述转钮372与螺杆373顶端相固定,所述螺杆373贯穿于转动外壳371内部,所述螺杆373外部与滑块374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滑杆375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块374内部,所述导向滑杆375固定安装在转动外壳371内部,所述下压杆376上端与滑块374相固定,所述下压杆376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导向板377内部,所述导向板377安装在转动外壳371内部,所述移动连接动板378与下压杆376顶端相固定,所述连接动板378下表面与固定板379顶端相固定,所述固定轴3710贯穿于固定板379内部,所述固定轴3710上安装有滑动球3711。

其中,所述角度偏移杆35共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利于起到调节板31带动两个角度偏移杆35同时进行移动的作用。

其中,所述平稳移动机构37共设有两个,分别于两个角度偏移杆35相铰接,利于起到两个角度偏移杆35带动两个平稳移动机构37同时进行角度调节的作用。

其中,所述导向滑杆375共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滑块374左右两端,利于起到两个导向滑杆375更好的对滑块374进行导向,保证滑块374竖直下滑的作用。

其中,所述下压杆376呈t字型结构,利于起到下压杆376更好的对移动连接动板378进行下压的作用。

其中,所述钢球33为45号钢材质,其具有强度高。

其中,所述螺杆373为42crmo齿轮钢材质,具有强度高、淬透性高。

根据上表得知,本案中螺杆373采用42crmo齿轮钢材质,可使其强度、淬透性和韧性大大增强,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本专利所述的钢球33根据生产加工工艺分为研磨钢球,锻造钢球,铸造钢球,根据加工材料分为轴承钢球,不锈钢球,碳钢球,铜轴承钢球球·合金球等,其中轴承钢球为工业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合金钢球是以碳、铬、锰、钼等为主要添加金属元素,并通过锻打、旋压、轧制和铸造等方式生成的一种球状形铁合金耐磨体,它是当今粉碎工业矿山用球,水泥用球等最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检查美缝装置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在使用时,第一步,通过手握握把6,将美缝嘴1对准缝隙;第二步,通过按压钢球33使得钢球33与调节孔32分离,推动调节板31使得角度偏移杆35发生偏移,这时平稳移动机构37绕着角度调节转轴36进行转动,对平稳移动机构37整体进行角度调节;第三步,通过扣动挤压把手5,挤压把手5带动驱动器8进行工作,驱动器8将挤压杆7进行推进,带动挤压板9对美缝剂罐2进行挤压,美缝剂罐2内部的美缝剂从美缝嘴1流出,对缝隙进行填充,通过转动外壳371与前面进行接触,使得美缝填充更加稳定,可根据墙面的角度自行调节;接着通过转动转钮372使得螺杆373转动,这时滑块374顺着导向滑杆375进行下降,通过下压杆376对移动连接动板378进行下压,移动连接动板378带动滑动球3711伸出转动外壳371内部,通过滑动球3711在墙面上滑动,更加顺滑的带动美缝嘴1进行工作,使得更加均匀地进行美缝填充,美缝填充完毕后,松开挤压把手5,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