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0075发布日期:2020-08-05 01:5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板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历蒸养这一关键环节,也就是将混凝土注入装好钢筋框架的轨道板模具中,经过震动后将整套台座放置于蒸养库中,在蒸养库内充满高压蒸汽,通过控制蒸汽阀门来调节蒸养库内的温度,以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从而缩短轨道板的生产周期,保证轨道板的质量。

目前,将轨道板模具置入蒸养库时,大都采用平面摆放,摆放层数为一层,不仅占地面积大,导致蒸养空间利用率低,还使轨道板模具在输送时行走距离过长,降低了轨道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以解决轨道板生产效率低且蒸养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模具运输车、若干模具支撑台座和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组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铰链、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所述传动铰链连接,所述传动铰链上设置有若干传动叶,所述模具支撑台座的两端分别与两组传动单元中的一个传动叶连接;

所述模具运输车沿所述第一轨道平移至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内,以将模具转移到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上;转动传动铰链,将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提升至上一层,将下一个模具支撑台座向下旋转到最底层。

可选地,所述模具支撑台座上沿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的方向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直角槽。

可选地,所述模具支撑台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传动叶连接。

可选地,所述贯通槽的底部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的表面形状相同。

可选地,所述传动叶为三角形板状结构,所述传动叶的两个角端与所述传动铰链连接,所述传动叶的第三个角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轮的圆心连接线与垂直方向平行。

可选地,两组传动单元中的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固定杆连接,两组传动单元中的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固定杆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模具运输车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可升降的承载机构。

本申请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本申请提供的模具输送装置可以预先放置在蒸养库内,模具支撑台座的两端分别与两组传动单元中的一个传动叶连接,当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时,带动传动铰链转动,使模具支撑台座随传动铰链转动,从而使得模具支撑台座可以被提升或下降至不同层位。

控制模具运输车沿第一轨道移动到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内,然后将车内的模具转移到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上,然后控制模具运输车退出,驱动两个驱动轮,使传动铰链转动,无论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当前最底层已置入模具的模具支撑台座都会被提升到上一层,并使下一个空置的模具支撑台座向下旋转至最底层,然后继续上述方式,直至所有的模具支撑台座内都装入模具,然后即可在蒸养库中进行蒸汽养护处理。当蒸养结束后,控制模具运输车沿第一轨道移动至位于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内,将模具运走,然后将最底层空置的模具支撑台座提升至上一层,使下一个置有模具的模具支撑台座降至最底层,然后继续卸载模具,直至所有的模具支撑台座被全部空置后,一个处理周期结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继续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处理过程。

本申请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根据特殊设计的传动机构,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可以使若干模具支撑台座在不同的层级和高度上进行码放,单位面积可以承载更多的模具,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装置的占地面积,蒸养空间的利用率更高;此外,本申请实现了模具的自动化输送,无需人工操控,模具支撑台座通过转动方式进行切换,降低了模具支撑台座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了蒸养效率和轨道板的生产效率,还有利于降低蒸养库的能耗;本申请还能实现模具的先入先出,保证每个模具的蒸养时间更均衡,从而提高轨道板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轨道;2-模具运输车;3-模具支撑台座,31-贯通槽,32-直角槽,33-固定架,34-第二轨道;4-传动机构,41-传动单元,42-传动铰链,43-第一驱动轮,44-第二驱动轮,45-传动叶;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主体框架,71-加强筋;8-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蒸养库的模具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模具运输车2、若干模具支撑台座3和传动机构4。第一轨道1设置在传动机构4的下方,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底层,模具运输车2可以沿第一轨道1平移,从而将承载的模具置入模具支撑台座3中,或者将模具从模具支撑台座3中运走。本申请中所述的模具为轨道板模具,其中轨道板比如可以是crtsiii型板,即三型板,或是其他类型的需要蒸养的轨道板。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两组传动单元41,两组传动单元41并排且对称设置,两组传动单元41协同配合地运行。对于任一组传动单元41,所述传动单元41包括传动铰链42、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通过传动铰链42连接,传动铰链42上设置有若干传动叶45,每个传动叶45都设置在传动铰链42的外侧,模具支撑台座3的两端分别与两组传动单元41中的一个传动叶45连接,每组传动单元41中包括的传动叶45的数量等于模具支撑台座3的总数,比如图1中传动叶45和模具支撑台座3的数量都为10个。

由于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之间具有高度差,整体上呈现出三列形态,对于第一列和第三列,每列中包括的多个模具支撑台座3在竖直空间上逐层分布;第二列位于第一列和第三列中间,第二列包括两个模具支撑台座3,一个位于装置的最底层,另一个位于装置的最顶层。在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运转的过程中,装置始终保持这种形态,有点像“摩天轮”的形态。比如,图1的示例中,整体装置共包括10个模具支撑台座3,第一列和第三列中每列分别包括4个模具支撑台座3,从而将每列划分为4层结构,第二列始终保持为底层和顶层共两个模具支撑台座3的结构。

模具支撑台座3的两端分别与两组传动单元41中的一个传动叶45连接,当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转动时,带动传动铰链42转动,使模具支撑台座3随传动铰链42转动,从而使得模具支撑台座3可以被提升或下降至不同层位。参照图1,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三列,假设传动铰链42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三列中每个模具支撑台座3被逐层提升,直至提升至第二列的最顶层,然后进入第一列后再转变为逐层下降;同理,第一列中每个模具支撑台座3逐层下降,直至降落至第二列的最底层,然后进入第三列后再转变为逐层提升。

由于第一轨道1位于最底层,模具运输车2每次只能对应于第二列最底层(也即整个装置的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即模具运输车2是将模具置入第二列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或是将模具从第二列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中运走,在传动铰链42转动时,第二列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被不断切换,从而使操作遍及全部的模具支撑台座3。

本申请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可以预先将模具输送装置放置在蒸养库内,控制模具运输车2沿第一轨道1平移到至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内,以将车载的模具转移到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上,然后控制模具运输车2退出,驱动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使传动铰链42转动,无论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当前最底层已置入模具的模具支撑台座3都会被提升至上一层,并使下一个空置的模具支撑台座3向下旋转到最底层,然后继续上述方式,直至所有的模具支撑台座3内都装入模具,然后即可在蒸养库中进行蒸汽养护处理。当蒸养结束后,控制模具运输车2沿第一轨道1移动至位于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内,将其内的模具运走,然后将最底层空置的模具支撑台座3提升至上一层,使下一个置有模具的模具支撑台座3降至最底层,然后继续卸载模具,直至所有的模具支撑台座3被全部空置后,一个处理周期结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继续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处理过程。

根据特殊设计的传动机构4,充分利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可以使若干模具支撑台座3在不同的层级和高度上进行码放,单位面积可以承载更多的模具,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装置的占地面积,蒸养空间的利用率更高;此外,本申请实现了模具的自动化输送,无需人工操控,模具支撑台座3通过转动方式进行切换,降低了模具支撑台座3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了蒸养效率和轨道板的生产效率,还有利于降低蒸养库的能耗;在保持传动铰链41转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本申请还能实现模具的先入先出,即越早装入模具支撑台座3的模具越被优先运走,保证每个模具的蒸养时间更均衡,从而提高轨道板的生产质量。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模具支撑台座3上沿与第一轨道1平行的方向设有贯通槽31,贯通槽31的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直角槽32。预留贯通槽31可以便于模具运输车2的进出,当模具支撑台座3位于最底层时,模具运输车2可以从贯通槽31进入到模具支撑台座3的内部,并使模具卡接在直角槽32上,直角槽32用于固定和支撑模具,同时还能对模具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模具从模具支撑台座3上掉落,从而保证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模具支撑台座3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架33,固定架33与传动叶45连接,即模具支撑台座3上设有两个固定架33,每个固定架33连接一个传动叶45,从而使得传动铰链42能够平稳地带动模具支撑台座3转动,固定架33与传动叶45可以采用铰连接或销连接等可旋转的连接方式,本申请不作限定。可选地,参照图1,固定架33可采用类似“[”的结构,并且固定架33的两端可以设置在两侧直角槽32的外部,使得固定架33位于贯通槽31和直角槽32的上方,不会影响模具运输车2和模具的进出。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贯通槽31的底部设有第二轨道34,第二轨道34与第一轨道1平行,第二轨道34和第一轨道1的表面形状相同。由于模具运输车2需要通过第一轨道1进出模具支撑台座3,因此模具运输车2底部的行走机构需要与第一轨道1相匹配,在贯通槽31的底部设有第二轨道34,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34表面形状相同,那么模具运输车2的行走机构也同样与第二轨道34相匹配,从而使模具运输车2也能够在贯通槽31内移动,方便模具运输车2的进出。第二轨道34与第一轨道1平行,可以保证模具运输车2沿一个轨道方向直线进出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的贯通槽31,使得模具运输车2的行程最短,同时还能保证模具运输车2运行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叶45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传动叶45的其中两个角端与传动铰链42连接,传动叶45的第三个角端与固定架33连接。三角形的传动叶结构最稳固,可以使传动叶45具有较好的连接和支撑性能,并且三角形具有相对较小的面积,可以减小整个装置中置入的模具被传动叶45遮挡和覆盖的面积,相对地增大了模具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蒸养库的蒸养效率。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轮43和第二驱动轮44的圆心连接线与垂直方向平行,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传动机构4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能避免由于传动铰链42具有倾角,而导致模具支撑台座3在提升或下降时与传动铰链42产生剧烈摩擦,甚至是模具支撑台座3受阻无法运行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传动机构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传动机构4运行过程中保证模具支撑台座3能够平稳地提升或下降。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两组传动单元41中的第一驱动轮43通过第一固定杆5连接,两组传动单元41中的第二驱动轮44通过第二固定杆6连接,所述模具输送装置还包括主体框架7,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分别固定在主体框架7上。通过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将传动机构4安装在主体框架7上,主体框架7上起到支撑和固定模具输送装置主体结构的作用,第一列和第三列的模具支撑台座3位于主体框架7的内框空间,第二列的模具支撑台座3,一个位于主体框架7的顶部,另一个位于主体框架7的底部,只有将主体框架7的位置固定了,则整个模具输送装置的位置也就固定了。可选地,主体框架7上设置有加强筋71,加强筋71可以提高主体框架7的支撑能力和抵抗外力冲击的抗力,使得主体框架7具有更高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运输车2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可升降的承载机构,模具运输车2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贯通槽31的高度。需要蒸养时,模具运输车2沿第一轨道1和贯通槽31进入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内,然后使承载机构下降,则承载机构上放置的模具就会降落到两侧的直角槽32上,从而将模具置入模具支撑台座3;当蒸养结束时,模具运输车2沿第一轨道1和贯通槽31进入最底层的模具支撑台座3内,由于承载机构位于模具的下方,使承载机构上升些许高度,从而可将模具顶起并离开两侧的直角槽32,从而将模具与模具支撑台座3分离,但上升后的模具应低于固定架33的高度,从而保证模具运输车2能够承载模具从模具支撑台座3中行出,从而将蒸养后的模具运走。通过在模具运输车2上设置可升降的承载机构,可以实现模具的自动落位放置和自动脱离运走,从而提高模具的输送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