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4448发布日期:2020-09-18 18: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叠合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建筑构件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叠合剪力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用的预制构件。与相同尺寸的实心墙相比,叠合剪力墙自重更轻。由此也可以在工地用较低承载力的起重机安装半成品。此外,叠合剪力墙可兼做模板,取代墙体两侧的模板支护。因此,叠合剪力墙被广泛应用。

但是,现有的叠合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在施工时仍需要采用侧模具进行封堵。对于门窗洞口的封堵是指对门窗洞口的开口周边在墙体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封堵。对于墙体端部的封堵是指,对墙体暴露于外部的端部进行封堵。根据墙体的施工位置而定,墙体可能有一个位于侧面的端部需要封堵,也可能两个侧面的端部或两个侧面的端部加上顶面的端部需要封堵。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的侧模封堵面积小、用工数量多、作业时间长,使得很多劳务工人不愿进行此位置的施工,对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

墙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面预制板和第二面预制板;所述第一面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面预制板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两面预制板通过钢筋笼连接在一起,且两面预制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

洞口,开设在所述墙体上并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面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面预制板的相应位置;以及

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为预制件,设置在所述洞口的开口周边和/或所述墙体端部,以封堵所述洞口开口周边和/或所述墙体端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包括封堵板本体以及伸出钢筋;

所述封堵板本体由混凝土预制形成;所述封堵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嵌入到所述第一面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面预制板中;

部分所述伸出钢筋埋设在所述封堵板本体中,部分所述伸出钢筋伸出到所述封堵板本体外;伸出到所述封堵板本体外的部分伸出钢筋埋设在预制板内和/或所述空腔中后浇筑的混凝土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本体的内部埋设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包括沿所述封堵板本体纵向延伸的纵向钢筋和沿所述封堵板本体横向延伸的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伸出所述封堵板本体;所述横向钢筋形成所述伸出钢筋。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本体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封堵板本体包括朝向所述空腔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所述伸出钢筋从所述第一面伸出并分别向两侧斜向延伸,所述伸出钢筋伸出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本体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封堵板本体包括朝向所述空腔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所述伸出钢筋从所述第一面伸出并在两侧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本体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封堵板本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面预制板的第一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二面预制板的第二侧面;

所述伸出钢筋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伸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本体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两侧棱边设有倒角。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堵板设置在所述洞口的下侧;伸出到所述封堵板本体外的部分伸出钢筋埋设在所述空腔中浇筑的混凝土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纵向钢筋设置在所述封堵板本体内更靠近所述空腔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墙体端部设置有预留观察口。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叠合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封堵结构。

图2a、图2b是本公开叠合剪力墙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嵌入两面预制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内钢筋的设置示意图。

图5a至图5e分别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的几种不同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说明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上窗口开口方位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窗口上侧、左侧、右侧以及墙体端部的封堵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窗口下侧的封堵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墙体端部的封堵板的封堵位置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为本公开叠合剪力墙在制作过程中各步骤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窗口顶封堵板;2-窗口侧封堵板;3-窗口底封堵板;4-门侧封堵板;5-门顶封堵板;6-墙体端部封堵板;7-叠合构件钢筋;8-封堵板本体;9-洞口;10-墙体;11-空腔;12-纵向钢筋;13-横向钢筋(伸出钢筋);14-窗顶或窗侧叠合剪力墙;15-窗底叠合剪力墙;16-观察口;17-a面预制板(第一面预制板);18-边模;19-b面预制板(第二面预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现有的叠合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在施工时仍需要采用侧模具进行封堵。由于叠合剪力墙的两面墙体之间具有空腔,开设门窗洞口后,在墙体上的门窗洞口的四周边缘会使空腔向外敞开,同样,墙体端部的空腔也会向外敞开。对于门窗洞口和墙体端部的封堵是指对门窗洞口四周边缘的空腔开口以及墙体暴露于外部的空腔开口进行封堵,从而将向外敞开的空腔进行封堵。根据墙体的施工位置而定,墙体可能有一个位于侧面的端部需要封堵,也可能两个侧面的端部或两个侧面的端部加上顶面的端部需要封堵。封堵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用的侧模封堵面积小、用工数量多、作业时间长,使得很多劳务工人不愿进行此位置的施工,对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度影响较大。

故此本公开针对叠合剪力墙门窗洞口和墙体端部的封堵结构,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揭示了一种叠合剪力墙。

在本公开的申请文件中,为便于描述叠合剪力墙预制件中各构件的位置关系,以叠合剪力墙预制件施工到位后的方位为标准,将叠合剪力墙预制件的上下高度方向称为竖向;将叠合剪力墙预制件的左右宽度方向称为水平方向;从第一面预制板外表面到第二面预制板外表面的方向为叠合剪力墙预制件的厚度方向,也就是与墙面垂直的方向。将封堵板尺寸较大的方向称为封堵板的纵向或长度方向,封堵板与墙体10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向称为封堵板的横向或宽度方向;封堵板向空腔11内嵌入的方向称为封堵板的厚度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参见图1所示的本公开叠合剪力墙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门窗洞口及墙体端部封堵结构。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墙体10、洞口9以及封堵板。墙体1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所述第一面预制板17和所述第二面预制板19由混凝土预制形成,两面预制板通过钢筋笼连接在一起,且两面预制板之间形成空腔11。故此,墙体10又可以称作空腔构件。空腔11内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通常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内以及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之间设置有叠合构件钢筋7,例如,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内埋设有钢筋网,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之间设置有钢筋笼,钢筋笼的两侧分别埋设在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的预制混凝土中形成整体连接结构。洞口9开设在所述墙体10上的指定位置,并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面预制板17和所述第二面预制板19的相应位置。洞口9是窗口和门洞的总称,可以指窗口也可以指门洞,例如,可以在墙体10上只开设窗口,也可以只开设门洞,或者同时开设有窗口和门洞。如果墙体10上开设的是窗口,则窗口四个边缘均需要进行封堵,封堵板设置在窗口的上下左右四侧边缘的空腔11敞开处进行封堵。如果墙体10上开设的是门洞,则门洞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边缘需要封堵,而下侧没有墙体10故不再需要封堵,封堵板设置在门洞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边缘的空腔11敞开处进行封堵。墙体10端部是指墙体10的顶侧、左侧或右侧,根据墙体10的施工位置可能需要全部或其中一侧进行封堵,封堵板设置在墙体10需要封堵的一侧端部。综合以上各种情况,封堵板设置在所述洞口9的开口周边和/或墙体10端部,以封堵所述洞口9开口周边和/或墙体10端部。封堵板是与墙体10预制件一样的预制构件,可以在墙体10预制时与墙体1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在墙体10施工时再与墙体10连接在一起。如果封堵板在墙体10预制时与墙体10连接,则封堵板先与墙体10连接,在施工时向空腔11内浇筑混凝土后与墙体10和后浇筑的混凝土均形成连接。如果封堵板在墙体10施工时再与墙体10连接,则封堵板是通过向空腔11中后浇筑的混凝土与墙体10连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综合以上各种情况,封堵板与墙体10通过混凝土连接。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墙体10开设有窗口和门洞,墙体10的右侧需要进行封堵,其中布置有窗口顶封堵板1、窗口侧封堵板2、窗口底封堵板3、门侧封堵板4、门顶封堵板5以及墙体10端部封堵板6。

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采用预制的封堵板构件,能够在预制墙体10构件生产时对叠合剪力墙的洞口9及墙体10端部进行封堵,该封堵板可以替代现场使用的侧模板,减少模板作业量及施工工序,加快施工速度,符合装配化、标准化的建筑工业化设计及施工要求,且整个墙体10的封堵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a、图2b所示的本公开叠合剪力墙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封堵板可以包括封堵板本体8以及伸出钢筋13。封堵板本体8由混凝土预制形成;封堵板本体8的形状与洞口9四周边缘及墙体10端部空腔11敞开处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封堵板本体8呈长条状嵌入到需要封堵的空腔11敞开处,封堵板本体8的两侧分别嵌入到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中一定深度,封堵板本体8背离空腔11的一面为平整表面,并与墙体10的开口端面齐平。

伸出钢筋13的作用是用来将封堵板本体8与墙体10或后浇筑的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故包括有埋设在封堵板本体8的部分和伸出封堵板本体8的部分。也就是说部分伸出钢筋13埋设在封堵板本体8中,部分伸出钢筋13伸出到封堵板本体8外。根据封堵板的连接方式不同,伸出到封堵板本体8外的部分伸出钢筋13埋设在墙体10内和/或空腔11中浇筑的混凝土中。如果封堵板在墙体10预制时与墙体10连接,则伸出钢筋13埋设在墙体10内,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有部分伸出钢筋13位于空腔11中,向空腔11中浇筑混凝土后,伸出钢筋13也会有埋设在后浇筑的混凝土中。如果封堵板在墙体10施工时再与墙体10连接,则伸出钢筋13埋设在空腔11中后浇筑的混凝土中。

可选的,第一面预制板17和第二面预制板19的预制混凝土与封堵板的预制混凝土的材质相同。封堵板预制时采用普通混凝土,与叠合剪力墙的墙体10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材料相同,组合完成后确保封堵界面完整,避免因材料属性不一致导致封堵界面的接缝开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封堵板本体8的厚度范围为30mm~50mm。如果封堵板太薄,封堵板板内钢筋网片保护层不足,无法满足耐久性要求。如果封堵板太厚,会占用叠合构件的内部钢筋空间,从而导致墙顶连梁及墙垛尺寸变小,影响结构受力。在图2a和图2b中,尺寸a代表封堵板厚度;尺寸b代表设置封堵板的墙顶连梁高度;尺寸h代表不设置封堵板墙顶连梁高度;尺寸n代表设置封堵板的墙垛宽度;尺寸l代表不设置封堵板墙垛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嵌入叠合墙体10的示意图。封堵板本体8的宽度比空腔11的宽度大10mm~20mm;封堵板本体8的一侧嵌入第一面预制板17或第二面预制板19的深度为5mm~10mm。通常封堵板本体8在两侧嵌入预制板内的深度是相同的(对称)。因为封堵板的宽度会影响其与叠合剪力墙体10结合的紧密程度,封堵板太窄,拼接时两者之间会产生拼缝间隙,当生产有误差时,更会造成拼缝增大。如果封堵板太宽,封堵板与预制墙体10结合时,对预制墙体10的端部厚度削弱太多,会造成墙体10端部不密实或开裂。图3中尺寸t表示封堵板嵌入叠合墙体10深度;尺寸d表示预制墙体10的端部厚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封堵板本体8的长度不大于2.4m。当封堵板本体8的长度不超过2.4m时,封堵板预制后可完整脱模,可人工搬运,方便操作,且不易损坏。如果封堵板本体8的长度超过2.4m,在封堵板生产、安装、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大的变形,最终造成封堵完成的洞口或墙体10端部表面不平整,直接影响封堵效果及门窗安装。所以,当封堵板本体8长度大于2.4m时,应拆分为多个长度一致的封堵板构件拼接使用,保证封堵后的质量。同时,还能实现构件标准化。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内钢筋的设置示意图。封堵板本体8的内部埋设有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包括沿封堵板本体8纵向延伸的纵向钢筋12和沿封堵板本体8横向延伸的横向钢筋13。横向钢筋13伸出封堵板本体8;横向钢筋13形成伸出钢筋13。容易理解,由于封堵板本体8的宽度不大,在靠近封堵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纵向钢筋12,纵向钢筋12在预制时全部埋设在封堵板本体8的预制混凝土中。沿着封堵板本体8的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钢筋13,每个横向钢筋13与每个纵向钢筋1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纵向钢筋12设置在封堵板本体8内更靠近空腔11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图4示出的封堵板的剖面图中,纵向钢筋12的位置相对于封堵板剖面的上下位置中线更靠上。因为叠合剪力墙在施工完成后,靠近空腔11的一侧为叠合构件空腔11中浇筑的混凝土,封堵板未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封堵板的纵向钢筋12的保护层可不用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这样布置也有利于减少封堵板的总厚度。图中尺寸c为封堵板纵向钢筋12的保护层厚度。

封堵板

封堵板包括由混凝土预制形成的封堵板本体8以及设置在封堵板本体8的钢筋网。钢筋网包括纵向钢筋12和横向钢筋13。容易理解,纵向钢筋12沿封堵板本体8的纵向延伸;横向钢筋13沿封堵板本体8的横向延伸。纵向钢筋12完全埋设在封堵板本体8内,横向钢筋13形成伸出钢筋13,一部分埋设在封堵板本体8内,一部分伸出到封堵板本体8外。根据伸出钢筋13的出筋方式的不同,封堵板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a和图5b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尺寸t表示封堵板厚度;尺寸b表示封堵板宽度。封堵板本体8为长方体形状。封堵板本体8包括朝向空腔11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伸出钢筋13从封堵板本体8的第一面伸出,也就是说横向钢筋13的两个端部分别从第一面伸出,并分别向封堵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两侧斜向延伸,伸出钢筋13伸出的方向与第一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采用在封堵板本体8的第一面出筋,在封堵板生产时侧模不需要预留出筋穿孔,生产方便,多个封堵板的模具还可以共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该实施方式的封堵板可以设置在洞口9的上侧和两侧以及墙体10端部。也就是说,可以设置在除了窗口下侧以外的需要封堵空腔11的位置。伸出到封堵板本体8外的部分伸出钢筋13埋设在墙体10内,在预制墙体10时将封堵板与墙体10形成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c和图5d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封堵板本体8为长方体形状。封堵板本体8包括朝向空腔11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伸出钢筋13从封堵板本体8的第一面伸出,也就是说横向钢筋13的两个端部分别从第一面伸出,并分别在封堵板本体8宽度方向的两侧沿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延伸。采用在封堵板本体8的第一面出筋,在封堵板生产时侧模不需要预留出筋穿孔,生产方便,多个封堵板的模具还可以共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该实施方式的封堵板主要用于设置在洞口9的下侧。伸出到封堵板本体8外的部分伸出钢筋13埋设在空腔11中浇筑的混凝土内。也就是说,设置在洞口9下侧的封堵板是在将窗口下侧的空腔11内浇筑完混凝土后再在施工现场安装形成连接。

在以上各个封堵板的实施方式中,封堵板本体8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的两侧棱边可以设有倒角,如图5a、图5d。也可以不设置倒角,各个棱边均为直角,如图5b、图5c,便于封堵板的制作。两侧棱边为沿封堵板本体8纵向延伸的棱边,也就是封堵板本体8宽度方向上两侧的棱边。设置倒角的目的是为了在预制墙体10和封堵板生产时,有利于将封堵板压入第二面预制板19的混凝土中。在洞口9下侧采用的封堵板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封堵板本体8第一面(也就是出筋面)的两侧棱边均设置倒角,使封堵板更有利于压入叠合剪力墙空腔11中的后浇混凝土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e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中封堵板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封堵板本体8为长方体形状。封堵板本体8包括朝向第一面预制板17的第一侧面和朝向第二面预制板19的第二侧面,也就是封堵板本体8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伸出钢筋13分别垂直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伸出。该实施方式是在封堵板本体8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出筋。其中的横向钢筋13的两个伸出端不需要进行弯折,封堵板的钢筋网片制作方便,但生产封堵板时需要在侧模上预留穿孔,从而相对于第一面出筋的方式生产难度增大。

参见图6所示的说明墙体10上窗口开口方位的说明性示意图。在预制墙体10和封堵板构件生产时,墙体10上窗口的上侧、左侧和右侧以及墙体10端部的空腔11封堵可以采用图5a或图5b所示实施方式的封堵板进行封堵,其封堵板的封堵结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窗口上侧、左侧、右侧以及墙体10端部的封堵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伸出钢筋13埋设在墙体10内。这些位置的封堵板需要在工厂与预制墙体10构件一起加工连接成整体结构,例如图7中的窗顶或窗侧叠合剪力墙14。

参见图8所示的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窗口下侧的封堵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窗口的下侧封堵板采用的是图5c或图5d所示的实施方式,伸出钢筋13埋设在空腔11浇筑的混凝土内,墙体10上窗口的下侧封堵板是在将窗口下侧的空腔11内浇筑混凝土后再在现场进行安装。也就是说将下侧封堵板压入到窗口下侧的空腔11敞开处进行封堵,例如图8中的窗底叠合剪力墙15。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所示的本公开叠合剪力墙中设置在墙体10端部的封堵板的封堵位置示意图。设置在墙体10端部的封堵板从墙体10的顶部向下延伸至距离墙体10底部一定高度的位置,以在墙体10的下部预留观察口16,便于在构件安装时观察插筋与水平横筋的干涉情况。

本公开叠合剪力墙的制作过程

把叠合剪力墙其中一面预制板如第一面预制板17定义为a面预制板17,另一面预制板如第二面预制板19定义为b面预制板19。参见图10a至图10d所示的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在制作过程中各步骤状态的示意图。制作工艺包括:

1.在生产a面预制板17时,在边模18内浇筑混凝土形成a面预制板17;将预制成型封堵板的一侧锚入叠合剪力墙的a面预制混凝土内侧,封堵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预制板的墙面垂直,同时封堵板本体8的一侧嵌入叠合剪力墙的深度不小于10mm,养护完成的叠合剪力墙a面预制板17与预制封堵板形成整体预制构件,参见图10a,该步骤布置的有墙体10端部封堵板6、窗口侧封堵板2、窗口顶封堵板1、门侧封堵板4及门顶封堵板5。

2.根据叠合剪力墙的生产工艺,生产b面预制板19时,将封堵板与叠合剪力墙a面预制板17一起跟随模台整体翻转180度,如图10b。

3.将翻转后的叠合剪力墙a面预制板17和封堵板向浇筑完混凝土后形成的b面预制板19内压入,压入的深度不小于10mm,图10c和图10d。

4.为了确保窗口下侧的墙体10空腔11内混凝土浇筑密实,施工现场在墙体10的窗口下侧空腔11内浇筑完混凝土后,观察空腔11内的混凝土性能,当混凝土塌落度较小时,采用振捣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安装窗口底封堵板3。当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可以确保窗口下侧墙体10的空腔11内混凝土密实时,可以直接将窗口底封堵板3安装到位,即压入窗口下侧的空腔11敞开处。安装时,应将窗口底封堵板3的伸出钢筋13锚入空腔11现浇混凝土内,安装完成后,采用施工器具将窗口底封堵板3固定,避免在浇筑叠合剪力墙上部空腔11混凝土时,因混凝土产生的压力将窗口底封堵板3移位。

可选的,叠合剪力墙体10的窗口下侧的空腔11也可在施工时直接采用木模板或铝模板进行封堵,不再采用窗口底封堵板3进行封堵。

本公开的叠合剪力墙采用的封堵板外形简单,且板端不出筋,加工便利。墙体10预制构件生产时,利用封堵板将门窗侧面及墙体10端部采用封堵板进行封堵,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的模板作业量及施工工序,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封堵板采用为普通混凝土,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体10的材料相同,组合完成后确保封堵界面完整,避免因材料属性不一致导致封堵界面接缝开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