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1904发布日期:2020-10-09 22:0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楼房建设交到业主之前,需要在预留窗口内安装窗架与玻璃窗,尤其是高层楼房,其外侧的窗口安装时一定要牢固,因此需要在预留窗口内钻孔并安装固定螺栓,其中在预留窗口的顶部钻孔时比较困难,此时就需要能够方便预留窗口顶部钻孔的装置。

如申请号为:cn201920694588.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结构顶部钻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气密活塞,所述气密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顶端贯穿套杆并延伸至套杆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装置技术领域。该房屋建筑结构顶部钻孔装置,通过气泵进行抽气,利用进气管将气体通入套杆内,间接的带动滑动杆上下运动,调节装置高度,无需人力攀爬在施工梯顶部进行高空作业,配合机壳内部的钻孔电机带动钻杆进行钻孔,灰尘直接落进机壳内部,对工人眼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工人钻孔的精确度,同时配合环形固定板和环形套板,避免钻头来回移动容易产生碰撞,延长钻机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钻孔装置的顶端缺乏与建筑结构顶部卡位的结构,在建筑顶部钻孔时,装置整体容易晃动,导致钻头的断裂,其次,在一组钻孔结束后,还需要移动装置对另一位置进行钻孔,并且两组钻孔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且偏差较大,在安装窗户架时,影响窗户架的整体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以解决钻孔装置的顶端缺乏与建筑结构顶部卡位的结构,钻孔时,装置整体容易滑动,导致钻头的断裂,在一组钻孔结束后,还需要移动装置对另一位置进行钻孔,并且两组钻孔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且偏差较大,影响窗户架的整体受力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包括框架,钻取固定架;所述框架的底部四端分别转动镶嵌有下调节轮,上撑轮的底部安装有方杆,方杆向下滑动穿插在框架的顶部一端,所述钻取固定架安装在框架的顶部另一端,且钻取固定架的底部还连接有竖向螺杆b与导向杆,且竖向螺杆b与导向杆分别向下穿插在框架上,所述竖向螺杆b上还固定安装有蜗轮a,且蜗轮a还设在两组活动撑块之间,且活动撑块活动套装在竖向螺杆b上并分别接触到框架的内壁上,所述蜗轮a还与蜗杆a啮合连接,且蜗杆a安装在上联动轴上,上联动轴转动安装在框架的上部,所述上联动轴与下操作轴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且下操作轴转动安装在框架的内侧下端并固定连接有蜗杆b,下操作轴的外端还穿出框架连接有转把,所述蜗杆b与蜗轮b啮合连接,且蜗轮b固定安装在下联动轴a上,下联动轴a横向转动安装在框架内侧的外撑板上,所述下联动轴a上还固定卡装有联动齿轮a。

进一步的,所述方杆的底部设在竖向螺杆a的顶侧,且竖向螺杆a的下端连接有手轮并通过螺纹啮合穿插在竖向螺纹筒中,竖向螺纹筒固定镶嵌在上横板上,且上横板连接在框架的内部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钻取固定架还包括有u型卡框与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分别设在u型卡框外端前侧与外侧右端,且固定卡环为半圆弧形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有活动锁环,u型卡框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外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齿轮a为不完全齿轮,且联动齿轮a上设有1/4圈卡齿并可与联动齿轮b啮合连接,联动齿轮a与联动齿轮b的传动比为4:1,且联动齿轮b的内部还镶嵌有棘轮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把正向转动带动下操作轴正向转动时,通过链条带动上联动轴正向转动,并通过蜗杆a与蜗轮a的啮合带动竖向螺杆b向上运动,此时蜗杆b与蜗轮b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旋转,联动齿轮a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啮合,联动齿轮b不跟随联动齿轮a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齿轮b固定安装在下联动轴b上,且下联动轴b的两端分别转动镶嵌在下撑板上并分别连接有横向螺杆,且下联动轴b的一端连接有正向螺纹设计的横向螺杆,另一端连接有反向螺纹设计的横向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螺杆上分别连接有方形顶杆,方形顶杆为长条状并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内侧中间分别设有1/2段内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顶杆扣装在横向螺杆上时,方形顶杆内侧的内螺纹孔与横向螺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且方形顶杆的一端向外穿出外撑板上的方形调节插口,另一端通过卡箍环套装卡固。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撑轮,并在上撑轮的底部连接方杆,在需要钻孔时,将装置整体放置到预留窗口中,通过转动竖向螺杆a底部的手轮,使竖向螺杆a向上移动并推动方杆与上撑轮同步向上滑动,使上撑轮接触并顶在预留窗口的顶侧,利用方形顶杆穿过方形调节插口分别顶在预留窗口的两侧并分别扣装在横向螺杆上,再将方形顶杆的另一端通过卡箍环卡固,能够避免装置的晃动,进而在钻孔过程中保护钻头。

2、本发明中,正向转把带动下操作轴正向转动,通过链条带动上联动轴正向转动,并通过蜗杆a与蜗轮a的啮合带动竖向螺杆b向上运动,推动钻取固定架及其内部固定的钻机向上运动对预留窗口顶部进行钻孔,此时蜗杆b与蜗轮b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旋转,联动齿轮a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联动齿轮b不跟随联动齿轮a转动,反向转动转把带动下操作轴反向转动,并带动竖向螺杆b向下运动,使钻机从钻孔中取出,同时,蜗杆b与蜗轮b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旋转,且钻机从钻孔中取出后,联动齿轮a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且联动齿轮b跟随联动齿轮a转动,利用下联动轴b分别带动两端的正向螺纹横向螺杆与反向螺纹横向螺杆转动,使方形顶杆同步向一个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框架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并在联动齿轮a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两次啮合并脱离后,再次正向转动转把继续钻孔,可使两组钻孔后的间距相同并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钻机从钻取固定架内取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6中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8中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8中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框架;101、下调节轮;102、上撑轮;1021、方杆;103、竖向螺杆a;1031、竖向螺纹筒;104、上横板;105、下撑板;106、外撑板;1061、方形调节插口;2、钻取固定架;201、u型卡框;2011、外护板;202、固定卡环;2021、活动锁环;203、竖向螺杆b;2031、蜗轮a;2032、活动撑块;204、导向杆;3、上联动轴;301、蜗杆a;4、下操作轴;401、转把;402、蜗杆b;5、下联动轴a;501、蜗轮b;502、联动齿轮a;6、下联动轴b;601、联动齿轮b;602、横向螺杆;603、方形顶杆;6031、卡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室内预留窗口间隔式钻取装置,包括框架1,钻取固定架2;框架1的底部四端分别转动镶嵌有下调节轮101,上撑轮102的底部安装有方杆1021,方杆1021向下滑动穿插在框架1的顶部一端,钻取固定架2安装在框架1的顶部另一端,且钻取固定架2的底部还连接有竖向螺杆b203与导向杆204,且竖向螺杆b203与导向杆204分别向下穿插在框架1上,竖向螺杆b203上还固定安装有蜗轮a2031,且蜗轮a2031还设在两组活动撑块2032之间,且活动撑块2032活动套装在竖向螺杆b203上并分别接触到框架1的内壁上,蜗轮a2031还与蜗杆a301啮合连接,且蜗杆a301安装在上联动轴3上,上联动轴3转动安装在框架1的上部,上联动轴3与下操作轴4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且下操作轴4转动安装在框架1的内侧下端并固定连接有蜗杆b402,下操作轴4的外端还穿出框架1连接有转把401,蜗杆b402与蜗轮b501啮合连接,且蜗轮b501固定安装在下联动轴a5上,下联动轴a5横向转动安装在框架1内侧的外撑板106上,下联动轴a5上还固定卡装有联动齿轮a502。

其中,方杆1021的底部设在竖向螺杆a103的顶侧,且竖向螺杆a103的下端连接有手轮并通过螺纹啮合穿插在竖向螺纹筒1031中,竖向螺纹筒1031固定镶嵌在上横板104上,且上横板104连接在框架1的内部一端,将装置整体放置到预留窗口中后,通过转动竖向螺杆a103底部的手轮,使竖向螺杆a103向上移动并推动方杆1021与上撑轮102同步向上滑动,使上撑轮102接触并顶在预留窗口的顶侧,能够避免装置的晃动。

其中,钻取固定架2还包括有u型卡框201与固定卡环202,固定卡环202分别设在u型卡框201外端前侧与外侧右端,且固定卡环202为半圆弧形结构并通过螺栓连接有活动锁环2021,u型卡框20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外护板2011,便于将钻机放入到u型卡框201中,并利用外护板2011通过螺栓固定在u型卡框201的外侧对钻机的外壁进行卡位,将钻机的握把及另一手持把卡入到固定卡环202中,并通过活动锁环2021锁位固定。

其中,联动齿轮a502为不完全齿轮,且联动齿轮a502上设有1/4圈卡齿并可与联动齿轮b601啮合连接,联动齿轮a502与联动齿轮b601的传动比为4:1,且联动齿轮b601的内部还镶嵌有棘轮机构,转把401正向转动带动下操作轴4正向转动时,通过链条带动上联动轴3正向转动,并通过蜗杆a301与蜗轮a2031的啮合带动竖向螺杆b203向上运动,此时蜗杆b402与蜗轮b501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5旋转,联动齿轮a502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601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联动齿轮b601不跟随联动齿轮a502转动,反向转动转把401带动下操作轴4反向转动,蜗杆b402与蜗轮b501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5旋转,且钻机从钻孔中取出后,联动齿轮a502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601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且联动齿轮b601跟随联动齿轮a502转动。

其中,联动齿轮b601固定安装在下联动轴b6上,且下联动轴b6的两端分别转动镶嵌在下撑板105上并分别连接有横向螺杆602,且下联动轴b6的一端连接有正向螺纹设计的横向螺杆602,另一端连接有反向螺纹设计的横向螺杆602,横向螺杆602上分别连接有方形顶杆603,方形顶杆603为长条状并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内侧中间分别设有1/2段内螺纹孔,方形顶杆603扣装在横向螺杆602上时,方形顶杆603内侧的内螺纹孔与横向螺杆60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且方形顶杆603的一端向外穿出外撑板106上的方形调节插口1061,另一端通过卡箍环6031套装卡固,如图5与图10所示,用方形顶杆603穿过方形调节插口1061分别顶在预留窗口的两侧,能够避免装置的晃动,进而在钻孔过程中保护钻头,同时在下联动轴b6分别带动两端的正向螺纹横向螺杆602与反向螺纹横向螺杆602转动时,使方形顶杆603同步向一个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框架1朝向同一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在需要钻孔时,将装置整体放置到预留窗口中,通过转动竖向螺杆a103底部的手轮,使竖向螺杆a103向上移动并推动方杆1021与上撑轮102同步向上滑动,使上撑轮102接触并顶在预留窗口的顶侧,利用方形顶杆603穿过方形调节插口1061分别顶在预留窗口的两侧并分别扣装在横向螺杆602上,再将方形顶杆603的另一端通过卡箍环603卡固,能够避免装置的晃动,进而在钻孔过程中保护钻头,通过正向转把401带动下操作轴4正向转动,通过链条带动上联动轴3正向转动,并通过蜗杆a301与蜗轮a2031的啮合带动竖向螺杆b203向上运动,推动钻取固定架2及其内部固定的钻机向上运动对预留窗口顶部进行钻孔,此时蜗杆b402与蜗轮b501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5旋转,联动齿轮a502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601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联动齿轮b601不跟随联动齿轮a502转动,反向转动转把401带动下操作轴4反向转动,蜗杆b402与蜗轮b501啮合带动下联动轴a5旋转,且钻机从钻孔中取出后,联动齿轮a502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601啮合,并在联动齿轮b601内棘轮机构的作用下,且联动齿轮b601跟随联动齿轮a502转动,利用下联动轴b6分别带动两端的正向螺纹横向螺杆602与反向螺纹横向螺杆602转动,使方形顶杆603同步向一个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框架1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并在联动齿轮a502上的卡齿与联动齿轮b601两次啮合并脱离后,再次正向转动转把401继续钻孔,可使两组钻孔后的间距相同并均匀。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