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

文档序号:24820408发布日期:2021-04-27 14: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

1.本方案属于减震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为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但是装配式建筑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抗震性能不好。地震发生时,对房屋的最大破坏力为s波使房屋发生水平的震动,为了减少地震的破坏。
3.一般在房屋建筑下设有减震装置,内部设有减震弹簧,例如专利号为cn202011087690.0的文件中涉及一种以装配式地面减震结构,当楼板发生震动时,通过固定螺栓将震动传递给安装平台,然后安装平台将震动传递给导向杆和第一弹簧座,然后第一弹簧座将震动传递给第三弹簧和推杆,然后推杆将震动传递给第四弹簧,同时,导向杆将震动传递给第一弹簧,而且,第一弹簧座将震动通过连接杆传递给第二弹簧,最后,所有震动被传递给第二安装座,然后震动被传递给橡胶减震垫块。但是对于不同程度的震动,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震动,同一减震装置表现的效果是相同的,由于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当弹簧受到压力后回复至初始位置时,不仅对该装置有弹力表现,同时对房屋建筑同样造成弹力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以解决针对震动不同时,减震装置产生效果相同,从而对上部房屋造成影响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一种具有减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包括:建筑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挡环、减震弹簧、控制器;所述壳体设置在建筑本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电机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转动杆配合的通孔,且传动杆通过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转盘顶部两端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挡环设置在转盘上,且挡环两端设有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配合的通孔;所述挡环内设有挡片,且挡片卡在减震弹簧之间,挡片与减震弹簧旋向相同;所述壳体内中部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上设有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配合的通环;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在限位块与转盘之间;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本方案原理:将壳体放置于地下,上部连接其他建筑材料,当传动杆受到震动向上移动时,带动转盘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分离,使得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带动转盘、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带动挡环转动。转盘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同时向上移动,控制器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使得挡环沿减震弹簧的旋线向上移动,
挡片卡在减震弹簧中,挡片底部的减震弹簧受到压力压缩。当震动停止后,减震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带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下移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逆时针旋转,使得挡环沿着减震弹簧旋线向下移动,使得挡环回复至初始位置。
7.本方案有益效果:针对传统房屋建筑,本方案通过与建筑体底部连接,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根据震动大小的不同,使得挡片卡在减震弹簧不同的位置,使得减震弹簧提供弹力的部分不同,进而提供不同能力的减震效果。故而针对震动大小不同,使得减震弹簧的减震能力不同,可有效减小减震弹簧对建筑的影响。
8.进一步,所述转盘底部设有第一接触片;所述壳体内底部设有与第一接触片配合的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传动杆受到震动向内推动时,推动转盘离开壳体,进而使得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不接触,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目的是当传动杆受到震动时,电机启动,节省电能。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均设有用于控制电机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拨片、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拨片与第一连杆铰接;所上机架与和下机架均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且上机架与下机架设置在拨片两端;所述拨片顶部设有第三接触片,且上机架设有与第三接触片配合的第四接触片;所述拨片底部设有第五接触片,且上机架设有与第五接触片配合的第六接触片;所述第三接触片、第四接触片、第五接触片和第六接触片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拨动拨片的拨片刷。传动杆受到压力向内推动,电机启动时带动转盘转动,带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拨片上向移动,在拨片刷的情况下,使得拨片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五接触片与第六接触片接触,进而控制器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使得挡环沿减震弹簧的旋线向上移动。当震动停止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下移动时,拨片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第五接触片和第六接触片不接触,第三接触片与第四接触片接触,进而使得控制器控制电机逆时针旋转,使得挡环沿着减震弹簧旋线向下移动。目的是保证在传动杆上下移动时,挡环随之上下移动,通过电机控制转盘正反转,进而使得挡环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减震弹簧有效部分的长度能够改变,进而实现不同减震的效果。
10.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液压缸,且液压缸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液压缸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有活塞杆,且活塞杆自由端与转盘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在活塞杆外;所述液压缸顶部设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并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与液压缸连通;所述液压缸内设有冷却液;所述壳体侧壁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连通管于第二连通管均与空腔连通,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深入空腔底部。传动杆受到压力向上移动时,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进入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中,进而使冷却液进入壳体内,从而能在壳体内进行散热。当传动杆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带动活塞杆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塞向下移动,带动冷却液向下,由于液压缸内空间增大,使得压强减小,进而吸收壳体内的冷却液回至液压缸内,冷却液散热后重新回复至液压缸内,不仅能够使得冷却液重复使用,更能使冷却液在流出后散热后回至液压缸内。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受到震动时的示意图。
13.图3为本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102、传动杆2、电机3、转盘4、第一连杆401、第二连杆402、挡环5、挡片501、减震弹簧6、液压缸7、活塞701、活塞杆702、第一连通管801、第二连通管802、限位块9、拨片刷901、拨片1001、上机架1002、下机架1003、第一接触片1101、第二接触片1102、第三接触片1201、第四接触片1202、第五接触片1301、第六接触片1302、14控制器。
1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壳体1用于连接其他建筑材料,同时放置于地下。壳体1内部分别设有第一空腔101与第二空腔102,壳体1顶部设有凹槽,目的是用于连接建筑柱体等装配式建筑,壳体1底部设有通孔。壳体1两边侧壁设有空腔,目的是用于隔热。
16.如图2所示:壳体1第二空腔102内设有用于感应地下震动的传动杆2,传动杆2穿过壳体1底部的通孔与外界连通。传动杆2顶部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有转动连接的转盘4,转盘4两端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当电机3启动时,带动转盘4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随之转动。转盘4上设有挡环5,且挡环5两端上设有通孔,与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配合,进而使得转盘4转动时,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带动挡环5转动。减震弹簧6一端固定在转盘4顶部,挡环5套在减震弹簧6外部,挡环5内设有挡片501,且挡片501设置为与减震弹簧6旋向相同。当电机3启动时,带动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均转动,进而带动挡环5转动,由于挡环5内挡片501与减震弹簧6旋向相同,进而使得挡环5在减震弹簧6外转动的同时,也能向上移动。
17.转盘4底部设有第一接触片1101,壳体1内底部设有与第一接触片1101配合的第二接触片1102,第一接触片1101与第二接触片1102均与控制器14电型连接。当传动杆2受到震动向内推动时,推动转盘4离开壳体1,进而使得第一接触片1101与第二接触片1102不接触,进而使得控制器14控制电机3启动,目的是当传动杆2受到震动时,电机3启动,节省电能。
18.如图3所示:壳体1第一空腔101设有限位块9,且限位块9底部平面隔开第一空腔101与第二空腔102。限位块9底部设有通环,分别于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配合,当传动杆2受到震动时,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在电机3的带动下旋转,同时也会向上移动。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顶部均设有电机3控制组件,电机3控制组件包括:拨片1001、上机架1002、下机架1003;其中拨片与第一连杆401顶部铰接,上机架1002和下机架1003分别于第一连杆401固定连接,拨片1001顶部设有第三接触片1201,上机架1002设有与第三接触片1201配合的第四接触片1202,拨片1001底部设有第五接触片1301,下机架1003设有与第五接触片1301配合的第六接触片1302。第三接触片1201、第四接触片1202、第五接触片1301和第六接触片1302均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限位块9上侧壁设有用于拨动拨片1001的拨片刷901,且拨片刷901与拨片1001接触。传动杆2受到压力向内推动,电机3启动时带动转盘4转动,带动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拨片1001上向移动,在拨片刷
901的情况下,使得拨片1001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五接触片1301与第六接触片1302接触,进而控制器14控制电机3顺时针转动,使得挡环5沿减震弹簧6的旋线向上移动。当震动停止时,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向下移动时,拨片1001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第五接触片1301和第六接触片1302不接触,第三接触片1201与第四接触片1202接触,进而使得控制器14控制电机3逆时针旋转,使得挡环5沿着减震弹簧6旋线向下移动。由于震动的大小不同,使得挡环5向上旋转的高度不同,使得挡片501卡住减震弹簧6的位置不同,挡片501上面的减震弹簧6在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的支撑下,不提供减震能力,挡片501下面的减震弹簧6提供减震能力,此目的是根据震动大小的不同,提供不同能力的减震效果。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震动时,减震弹簧6的形变不仅会起到减震的效果,同时会传动弹力至建筑体上,影响建筑的稳固。故而针对震动大小不同,使得减震弹簧6的减震能力不同,可有效减小减震弹簧6对建筑的影响。
19.第一空腔101内设有固定安装的液压缸7,液压缸7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701,活塞70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活塞杆702,活塞杆702穿过限位块9,活塞杆702自由端与转盘4固定连接,且活塞杆702设置在减震弹簧6内部。液压缸7顶部设有第一连通管801与第二连通管802,且第一连通管801与第二连通管802与液压缸7连通。壳体1侧壁设有空腔,第一连通管801与第二连通管802与空腔连通,且深入到空腔底部,液压缸7内设有冷却液。传动杆2受到压力向上移动时,带动活塞杆702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进入第一连通管801与第二连通管802中,进而使冷却液进入壳体1内,从而能在壳体1内进行散热。当传动杆2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带动活塞杆7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塞701向下移动,带动冷却液向下,由于液压缸7内空间增大,使得压强减小,进而吸收壳体1内的冷却液回至液压缸7内,冷却液散热后重新回复至液压缸7内,重复使用。
20.具体操作时:将壳体1放置于地下,上部连接其他建筑材料,当传动杆2受到震动向上移动时,带动转盘4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接触片1101与第二接触片1102断开连接,使得电机3启动,带动转盘4、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转动,带动挡环5转动。转盘4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同时向上移动,使得拨片1001在拨片刷901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五接触片1301与第六接触片1302接触,进而控制器14控制电机3顺时针转动,使得挡环5沿减震弹簧6的旋线向上移动,挡片501卡在减震弹簧6中,挡片501底部的减震弹簧6受到压力压缩。转盘4向上移动时,活塞杆702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向上移动,进而推动冷却液进入第一连通管801与第二连通管802中,进而使冷却液进入壳体1内。当传动杆2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带动活塞杆7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塞701向下移动,带动冷却液向下,由于液压缸7内空间增大,使得压强减小,进而吸收壳体1内的冷却液回至液压缸7内,冷却液散热后重新回复至液压缸7内。
21.当震动停止后,减震弹簧6在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带动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向下移动时,拨片1001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第五接触片1301和第六接触片1302不接触,第三接触片1201与第四接触片1202接触,进而使得控制器14控制电机3逆时针旋转,使得挡环5沿着减震弹簧6旋线向下移动,使得挡环5回复至初始位置。
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