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6984发布日期:2020-12-22 10:2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养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养护箱用于混凝土试件的恒温恒湿标准养护,内胆采用进口不锈钢板制作,喷雾采用超声波加湿、大功率压缩机、双层真空玻璃门、温湿度数显智能仪表可装微型打印机,是试验室、质检中心对砼试件养护的理想设备。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养护箱内部设置有多层载物板,但上下载物板之间距离恒定,无法调节,不能适应不同厚度的混凝土试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两个柜门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箱,且第一电机箱的底部与驱动箱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贯穿第一电机箱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电机箱的外部与第一主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盘,且第一主动盘通过皮带一与第一从动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驱动箱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箱,且第二电机箱的底部与驱动箱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贯穿第二电机箱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二电机箱的外部与第二主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从动盘,且第二主动盘通过皮带二与第二从动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底端依次贯穿驱动箱的底部和箱体的顶部,且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与箱体底部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丝杆上设置有螺纹块,且第一丝杆通过螺纹块与第一载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载物板的一侧通过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物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装置与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中心处与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贯穿活动块的一侧,且延伸至活动块的内部与凸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远离凸轮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贯穿活动块的一端,且延伸至活动块的外部与紧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设置有螺纹块,且第二丝杆通过螺纹块与第二载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载物板的一侧通过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载物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装置与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载物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载物板,且第三载物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载物板的一侧通过固定块与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门上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箱体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箱体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紧固装置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与螺纹块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主动盘转动,第一主动盘带动第一从动盘转动,第一从动盘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通过螺纹块带动第一载物板上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主动盘转动,第二主动盘带动第二从动盘转动,第二从动盘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通过螺纹块带动第二载物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三个载物板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调节适当后,通过转动旋转块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的两端推动移动板向两侧移动,移动板再通过连接板带动紧固板移动,使两个紧固板与固定板抵紧,从而可以将第一载物板和第二载物板的位置固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调节三个载物板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混凝土试块,使养护箱使用范围更广,而且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使载物板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固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箱体;2、合页;3、柜门;4、驱动箱;5、第一电机箱;6、第一电机;7、第一主动盘;8、第一从动盘;9、皮带一;10、第一丝杆;11、第二电机箱;12、第二电机;13、第二丝杆;14、滑杆;15、固定板;16、螺纹块;17、第一载物板;18、滑块;19、紧固装置;20、活动块;21、旋转块;22、固定轴;23、凸轮;24、移动板;25、连接板;26、弹簧;27、紧固板;28、第二载物板;29、第三载物板;30、固定块;31、把手;32、凹槽;33、第二主动盘;34、第二从动盘;35、皮带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层高的混凝土养护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2与两个柜门3活动连接,柜门3上设置有把手31,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箱4,驱动箱4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箱5,且第一电机箱5的底部与驱动箱4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转轴贯穿第一电机箱5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一电机箱5的外部与第一主动盘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主动盘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盘8,且第一主动盘7通过皮带一9与第一从动盘8传动连接,第一从动盘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10,驱动箱4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箱11,且第二电机箱11的底部与驱动箱4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箱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转轴贯穿第二电机箱11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二电机箱11的外部与第二主动盘3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主动盘3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从动盘34,且第二主动盘33通过皮带二35与第二从动盘34传动连接,第二从动盘3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13,第一丝杆10和第二丝杆13的底端依次贯穿驱动箱4的底部和箱体1的顶部,且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与箱体1底部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一丝杆10和第二丝杆13之间设置有滑杆14,滑杆14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丝杆10和第二丝杆1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15与紧固装置19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2,第一丝杆10上设置有螺纹块16,且第一丝杆10通过螺纹块16与第一载物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载物板17的一侧通过滑块18与滑杆14滑动连接,第一载物板17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装置19与固定板15的一侧连接,紧固装置19包括活动块20,活动块20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块21,旋转块21的中心处与固定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轴22的另一端贯穿活动块20的一侧,且延伸至活动块20的内部与凸轮23的一侧固定连接,凸轮23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24,且移动板2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20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板24远离凸轮23的一侧与连接板2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25的两侧设置有弹簧26,弹簧26的一端与移动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26的另一端与活动块20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板25的另一端贯穿活动块20的一端,且延伸至活动块20的外部与紧固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丝杆13上设置有螺纹块16,且第二丝杆13通过螺纹块16与第二载物板2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丝杆10和第二丝杆13分别与螺纹块16螺纹连接,第二载物板28的一侧通过滑块18与滑杆14滑动连接,第二载物板28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装置19与固定板15的一侧连接,第二载物板28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载物板29,且第三载物板2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载物板29的一侧通过固定块30与滑杆14固定连接,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12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与供电为外置的,通过第一电机6带动第一主动盘7转动,第一主动盘7带动第一从动盘8转动,第一从动盘8带动第一丝杆10转动,第一丝杆10通过螺纹块16带动第一载物板17上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12带动第二主动盘33转动,第二主动盘33带动第二从动盘34转动,第二从动盘34带动第二丝杆13转动,第二丝杆13通过螺纹块16带动第二载物板28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三个载物板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调节适当后,通过转动旋转块21带动凸轮23转动,凸轮23的两端推动移动板24向两侧移动,移动板24再通过连接板25带动紧固板27移动,使两个紧固板27与固定板15抵紧,从而可以将第一载物板17和第二载物板28的位置固定,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调节三个载物板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混凝土试块,使养护箱使用范围更广,而且通过紧固装置19固定,使载物板更牢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