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920发布日期:2020-10-02 08:1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传输主要通过电缆进行传输。为了更为便利、快捷的将电力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因此如何架设电缆就非常重要。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的结构是通过设置电线杆,随后在电线杆上架设线缆支架,然后在电线杆上架设电缆,从而达到输送电力的目的。目前处在末端处的电线杆或者转弯处的电线杆,均需要通过斜拉绳来对向拉动电线杆,使得电线杆受力均匀,但是斜拉绳所需要的空间大,占用面积大,浪费资源,更有时会妨碍道路,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两个半圆形板组成,所述半圆形板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连接板,两个半圆形板的相对应两个连接板贴合设置,且相对应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底端处固定套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套筒之间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板,所述底盘由两个半圆盘组成,两个半圆盘分别与两个半圆形板固定连接,且其中一个半圆盘侧端固定有扇形板,另一个半圆盘顶面中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安装孔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固定套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顶面与底盘底面贴合,所述螺纹杆顶端处螺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设置在底盘上端处,所述锁紧螺母与底盘之间设有挡圈,所述挡圈滑动套在螺纹杆上,所述螺纹杆底端通过销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所述第一扇形板侧端固定有桶体,所述桶体设置在套筒正下端处。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圈面上固定贴附有防滑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底盘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电线杆收到的电线的拉力会分别通过到套筒和桶体传递到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上,扇形板会以地面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第一扇形板会以其上端压住土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进而在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的双重支撑作用力下可以很好的支撑柱末端的电线杆,防止电线杆受力倾斜,并且由于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均处在土层内,因此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省了土地资源,而且通过桶体和第一扇形板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宽电线杆底部与土层接触的面积,有效的防止了电线杆下陷的情况发生,同时套在电线杆上的套筒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护电线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图1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中:套筒1、半圆形板1-1、底盘2、半圆盘2-1、连接板3、扇形板4、桶体5、第一扇形板6、连接块7、安装孔8、螺纹杆9、锁紧螺母10、挡圈11、肋板12、限位圈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由两个半圆形板1-1组成,所述半圆形板1-1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连接板3,两个半圆形板1-1的相对应两个连接板3贴合设置,且相对应两个连接板3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底端处固定套有底盘2,所述底盘2与套筒1之间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板12,所述底盘2由两个半圆盘2-1组成,两个半圆盘2-1分别与两个半圆形板1-1固定连接,且其中一个半圆盘2-1侧端固定有扇形板4,另一个半圆盘2-1顶面中央处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贯穿设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与安装孔8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9上固定套有限位圈13,所述限位圈13顶面与底盘2底面贴合,所述螺纹杆9顶端处螺接有锁紧螺母10,所述锁紧螺母10设置在底盘2上端处,所述锁紧螺母10与底盘2之间设有挡圈11,所述挡圈11滑动套在螺纹杆9上,所述螺纹杆9底端通过销铰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底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6,所述第一扇形板6侧端固定有桶体5,所述桶体5设置在套筒1正下端处。

所述套筒1的内圈面上固定贴附有防滑橡胶垫。

所述套筒1与底盘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首先把桶体5套在电线杆底端,使得桶体5内底端与底端贴合,然后再把两个半圆形板1-1组合成一个套筒1套在电线杆中部位置,并通过螺栓连接两组连接板3把两个半圆形板1-1夹紧固定到电线杆上,此过程中,先要把螺纹杆9顶端穿过安装孔8,并通过拧紧锁紧螺母10在挡圈11与限位圈13之间夹紧固定底盘2,这样相当于套筒1和桶体5通过螺纹杆9连接到一起,这样把本装置安装到电线杆上以后,再把电线杆底部埋入事先挖好的埋设坑内,这样电线杆底部的桶体5和第一扇形板6均一起被埋到埋设坑内,此过程中要把扇形板4对准电缆拉动电线杆的方向,这样铺设电线后,电线杆收到的电线的拉力会分别通过到套筒1和桶体5传递到扇形板4和第一扇形板6上,扇形板4会以地面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第一扇形板6会以其上端压住土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进而在扇形板4和第一扇形板6的双重支撑作用力下可以很好的支撑柱末端的电线杆,防止电线杆受力倾斜,而且通过桶体5和第一扇形板6的设置,可以加宽了电线杆底部与土层接触的面积,有效的防止了电线杆下陷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扇形板4和第一扇形板6均处在土层内,因此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省了土地资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由两个半圆形板(1-1)组成,所述半圆形板(1-1)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连接板(3),两个半圆形板(1-1)的相对应两个连接板(3)贴合设置,且相对应两个连接板(3)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底端处固定套有底盘(2),所述底盘(2)与套筒(1)之间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肋板(12),所述底盘(2)由两个半圆盘(2-1)组成,两个半圆盘(2-1)分别与两个半圆形板(1-1)固定连接,且其中一个半圆盘(2-1)侧端固定有扇形板(4),另一个半圆盘(2-1)顶面中央处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贯穿设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与安装孔(8)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9)上固定套有限位圈(13),所述限位圈(13)顶面与底盘(2)底面贴合,所述螺纹杆(9)顶端处螺接有锁紧螺母(10),所述锁紧螺母(10)设置在底盘(2)上端处,所述锁紧螺母(10)与底盘(2)之间设有挡圈(11),所述挡圈(11)滑动套在螺纹杆(9)上,所述螺纹杆(9)底端通过销铰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底端固定有第一扇形板(6),所述第一扇形板(6)侧端固定有桶体(5),所述桶体(5)设置在套筒(1)正下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圈面上固定贴附有防滑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与底盘(2)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套筒由两个半圆形板组成,半圆形板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或转角处电线杆固定装置,电线杆收到的电线的拉力会分别通过到套筒和桶体传递到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上,扇形板会以地面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第一扇形板会以其上端压住土为支点支撑柱电线杆所受到的拉力,进而在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的双重支撑作用力下可以很好的支撑柱末端的电线杆,防止电线杆受力倾斜,并且由于扇形板和第一扇形板均处在土层内,因此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省了土地资源,而且通过桶体和第一扇形板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宽电线杆底部与土层接触的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周帅;李承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