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叠式布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1595发布日期:2020-12-18 13:2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叠式布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轨枕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叠式布料斗。



背景技术:

高铁轨枕是铺设在高铁钢轨下方的混凝土枕块,以支撑高铁钢轨,并缓冲钢轨上的压力,维持钢轨表面的平整度。高铁轨枕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放置桁架并将混凝土灌装在模具中,待其冷却成型。由于高铁对于轨道平整度的要求很高,需要保证每个轨枕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因此高铁轨枕在生成中,不仅要保证模具的一致性,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灌装量。

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种轨枕混凝土布料机,其中,用于混凝土布料的中转组件包括储料斗和多个分料斗,通过在储料斗下方设置多个分料斗承接混凝土,每个分料斗具备单独的称重功能,以确保每个分料斗承接预定质量的混凝土。但是,为了保证多个分料斗之间相互独立,相邻分料斗之间预留有间隙,且每个分料斗只承接正上方储料斗的混凝土。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储料斗的出料口与分料口的进料口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混凝土从储料斗的出料口卸出后,并不是完全竖直下来,还会存在向四周溅射的情况,在其中一侧的两个方向上,由于储料斗开启闸门的阻挡,混凝土将会比较顺畅的落到分料斗的进料口中,但是另一侧的两个方向,混凝土容易发生溅射情况,即,混凝土落到分料斗的进料口之外。若混凝土落到分料斗的进料口之外,一方面,导致清理麻烦,另一方面,导致产生称重误差,即,混凝土落到称重平台后,称重平台会称取这一部分混凝土重量,从而导致分料斗内部实际的混凝土重量小于称重平台输出的重量,造成实际浇灌的混凝土量达不到轨枕要求的灌装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层叠式布料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层叠式布料斗,所述布料斗设置在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包括多个分料斗,所述分料斗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

多个分料斗的进料口高度设置为两层,分为高料斗和低料斗,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所述低料斗的进料口高度;

所述高料斗与低料斗并排布置,且,所述高料斗与所述低料斗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一侧的边缘,延伸到低料斗的进料口上方。

可选的,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一侧的边缘,为尖锐折角。

可选的,还包括填充条,所述填充条设置在所述高料斗尖锐折角的外壁上,以便填充所述高料斗边缘到所述低料斗进料口之间的空隙。

可选的,还包括机架,所述分料斗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分料斗的数量一致。

可选的,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平台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平台连接所述分料斗,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机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分料斗的数量,为轨枕模具上的浇灌腔室数量的整数倍。

可选的,还包括阀门和液压缸,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分料斗的出料口,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分料斗的侧壁上,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阀门。

可选的,还包括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分料斗的外壁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叠式布料斗,所述布料斗设置在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包括多个分料斗,所述分料斗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多个分料斗的进料口高度设置为两层,分为高料斗和低料斗,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所述低料斗的进料口高度;所述高料斗与低料斗并排布置,且,所述高料斗与所述低料斗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一侧的边缘,延伸到低料斗的进料口上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所述高料斗和所述低料斗的进料口,按照不同的高度进行层叠式布置,保证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的混凝土下落区域,均为所述分料斗的进料口承接范围,避免下落的混凝土落至两个分料斗之间,保证向所述分料斗称取的混凝土质量等于所述分料斗内部的混凝土质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分料斗,11-高料斗,12-低料斗,2-机架,3-填充条,4-称重组件,41-称重平台,42-称重传感器,5-阀门,6-液压缸,7-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叠式布料斗,所述布料斗设置在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包括多个分料斗1,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储料斗用于灌装大量用于浇灌的混凝土,并通过储料斗的出料口向多个分料斗1中进行卸料,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以便于扩大所述分料斗1的混凝土承接范围,喇叭状结构的斜边有利于混凝土滑入分料斗1的内部。

多个分料斗1的进料口高度设置为两层,分为高料斗11和低料斗12,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高度;所述高料斗11与低料斗12并排布置,且,所述高料斗11与所述低料斗1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12一侧的边缘,延伸到低料斗12的进料口上方。将所述高料斗11与所述低料斗12依次间隔设置,保证任何一个高料斗11的两侧只会出现低料斗12。需要说明的是,处于中间部分的高料斗11两侧均设置有低料斗12,处于外侧的高料斗11只有一侧设置有低料斗12。

在实际浇灌过程中,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均为所述分料斗1的混凝土承接范围,通过所述高料斗11和所述低料斗12的层叠式布置,保证相邻分料斗1之间不会出现空隙,即,保证在混凝土的整个卸料范围内,均有分料斗1的进料口承接混凝土,从而避免混凝土落到所述分料斗1进料口外,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叠式布料斗,所述布料斗设置在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包括多个分料斗1,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多个分料斗1的进料口高度设置为两层,分为高料斗11和低料斗12,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高度;所述高料斗11与低料斗12并排布置,且,所述高料斗11与所述低料斗1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12一侧的边缘,延伸到低料斗12的进料口上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所述高料斗11和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按照不同的高度进行层叠式布置,保证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的混凝土下落区域,均为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承接范围,避免下落的混凝土落至两个分料斗1之间,保证向所述分料斗1称取的混凝土质量等于所述分料斗1内部的混凝土质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

参见图2,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为了防止混凝土落至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边缘,特别是处于高度较高的高料斗11的进料口边缘。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靠近低料斗12一侧的边缘,为尖锐折角。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边缘设置为尖锐折角后,下落的混凝土将无法大量停留在所述高料斗11的边沿上。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上靠近低料斗12一侧的边缘,被设置为尖锐折角,且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边缘处于所述低料斗12上方,由于高度落差,在所述高料斗11与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为了避免下落的混凝土进入空隙,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斗还包括填充条3,所述填充条3设置在所述高料斗11尖锐折角的外壁上,以便填充所述高料斗11边缘到所述低料斗12进料口之间的空隙。所述填充条3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橡胶材料,若为金属材料,则所述填充条3贴近但不接触所述低料斗12,避免对所述低料斗12产生称重误差;若为橡胶材料,可所述填充条3完全填充在所述高料斗11边缘到所述低料斗12进料口之间的空隙中。

为了准确的称取所述分料斗1中承接的混凝土质量,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斗还包括机架2,所述分料斗1与所述机架2之间设置有称重组件4,所述称重组件4的数量与所述分料斗1的数量一致。通过在所述机架2上设置与所述分料斗1数量一致的所述称重组件4,即,一个称重组件4称取一个分料斗1的质量。

参见图4,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提供的层叠式布料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所述机架2采用的省略画法,为了保证图纸比例,只给出了一半的机架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称重组件4包括称重平台41和称重传感器42,所述称重平台41连接所述分料斗1,所述称重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41与所述机架2之间。通过所述称重平台41连接所述分料斗1,所述称重传感器42的数量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41的两端,以保证所述分料斗1对所述称重传感器42的压力更均衡,以完成更准确的定量称取。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混凝土的浇灌效率以及一致性,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斗1的数量,为轨枕模具上的浇灌腔室数量的整数倍。例如,所述分料斗1的数量为浇灌腔室数量的一倍时,即,数量相等,则一个分料斗1负责一个浇灌腔室的混凝土浇灌;又例如,所述分料斗1的数量为浇灌腔室数量的两倍时,则两个分料斗1负责一个浇灌腔室的混凝土浇灌,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灌效率以及一致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斗还包括阀门5和液压缸6,所述阀门5设置在所述分料斗1的出料口,所述液压缸6设置在所述分料斗1的侧壁上,所述液压缸6的伸缩杆连接所述阀门5。通过所述液压缸6控制所述阀门5的开启大小,避免所述分料斗1中的混凝土一次性倾卸而出,造成混凝土飞溅出模具的浇灌腔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是,所述液压缸6控制所述阀门5缓慢开启,若所述分料斗1中混凝土较多,且模具中混凝土堆积较高时,则所述阀门5的开启幅度较小,保证混凝土缓慢下落;若所述分料斗1中混凝土较少,且模具中无大量堆积混凝土时,则所述阀门5的开启幅度较大,混凝土可以快速下落。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分料斗1中的混凝土,能够完全浇灌到模具的浇灌腔室中,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斗还包括振动电机7,所述振动电机7设置在所述分料斗1的外壁上。在所述分料斗1浇灌混凝土时,特别是混凝土将要浇灌完时,所述振动电机7的振动,可以避免混凝土粘连在所述分料斗1的侧壁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叠式布料斗,所述布料斗设置在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包括多个分料斗1,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为喇叭状结构;多个分料斗1的进料口高度设置为两层,分为高料斗11和低料斗12,所述高料斗的进料口高度高于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高度;所述高料斗11与低料斗12并排布置,且,所述高料斗11与所述低料斗1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高料斗11的进料口靠近低料斗12一侧的边缘,延伸到低料斗12的进料口上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所述高料斗11和所述低料斗12的进料口,按照不同的高度进行层叠式布置,保证储料斗的出料口下方的混凝土下落区域,均为所述分料斗1的进料口承接范围,避免下落的混凝土落至两个分料斗1之间,保证向所述分料斗1称取的混凝土质量等于所述分料斗1内部的混凝土质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分料斗中浇灌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溅射到分料斗的进料口外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