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7182发布日期:2021-02-09 21: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铝合金横梁连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传统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如下:首先,l型铝合金角码边部两端需要铣槽,角码上也需要提前开螺栓孔;以便铝合金横梁插接;其次,铝合金立柱截面侧壁上要开对穿的螺栓孔,所用不锈钢螺栓长度也较长;最后,l型角码位置往往在横梁上部或下部,此种连接有一定的偏心影响,力学性能一般;此外,在申请号为cn20152107409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墙铝合金横梁与铝合金立柱连接体及幕墙”公开的内容中,幕墙铝合金横梁连接件有三个销钉连接圆孔,呈三角形分布,用于安装不锈钢销钉,克服了传统节点玻璃受力横龙骨翻转的弊病,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插芯(连接件)铝型材壁厚较厚,且固定形式为半包螺丝道,耗材且连接强度较低;2、安全托件(玻璃托块)是插入腔内的形式,有一定的上下活动能力,卡接并不紧密。
[0003]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可进行强度补强、防止横梁变形、节省耗材、承托效果好的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其中,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横梁和立柱,设置在所述横梁和立柱之间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与所述连接组件相配合的连接辅件;
[0006]
所述横梁包括一侧壁中心处向外凸出形成卡接槽的方形框主体;
[0007]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横梁内壁相配合的插芯,以及设置在所述插芯与所述立柱之间的三个第一连接螺丝;
[0008]
所述插芯包括与所述方形框主体内壁相配合的井字框主体,相对应设置在所述井字框主体相邻两个夹角处的两个第一连接圆孔,设在所述井字框主体一侧壁上,中心线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别相等的第二连接圆孔,开口向外,设置在所述井字框主体一侧壁外侧的c型连接部,设置在所述c型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卡接部外端面上,与所述连接辅件相配合的咬合部。
[0009]
插芯的截面采用铝合金专用截面,开模具挤出即可,不需对截面再做二次加工,且不需在立柱截面使用对穿螺栓进行连接,而仅需要各一侧采用第一连接螺丝连接即可;将插芯设置成井字型,可以满塞铝合金横梁内墙,x、y向截面特性相近,抗扭转和力学性能佳,且固定形式为全包圆孔式,连接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在连接强度不满足的情况下,于c型连接部通过自功螺钉紧固,对装置进行连接强度的补强,此外,c型连接部一端以插入的形式与横梁上设置的卡接槽相配合,也进一步增加了连接强度,且横梁主要承受连接辅件产生
的竖向重力,此设置还可进一步防止横梁变形。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连接圆孔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所述井字框主体相邻两侧壁的交叉点重合,使插芯以较薄的厚度实现较高的强度,减少耗材。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c型连接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连接圆孔相对的所述井字框主体的侧壁上,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抗扭转和力学性能。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横梁还包括相对应位于所述卡接槽两侧,设置在所述方形框主体外侧壁上,与所述连接辅件相配合的两组扣合槽,两组所述扣合槽与所述卡接槽位于同一侧壁上。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扣合槽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扣合槽和第二扣合槽,所述连接辅件包括一端与玻璃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扣合槽扣合的安全托件,一端分别与所述玻璃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扣合槽扣合的两个连接附框,跨设于所述卡接槽端部外侧,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附框相配合的v型压块,以及依次贯穿所述v型压块和所述卡接槽,内端部与所述咬合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螺丝,通过扣合、螺丝连接等形式,使连接辅件与横梁、插芯的连接紧密稳定,可以控制扣合实现严丝合缝,具有更好的承托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安全托件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附框抵触配合,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紧密、稳定性。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插芯设置成井字型,可以满塞铝合金横梁内墙,x、y向截面特性相近,抗扭转和力学性能佳,且固定形式为全包圆孔式,连接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在连接强度不满足的情况下,于c型连接部通过自功螺钉紧固,对装置进行连接强度的补强,此外,c型连接部一端以插入的形式与横梁上设置的卡接槽相配合,也进一步增加了连接强度,且横梁主要承受连接辅件产生的竖向重力,此设置还可进一步防止横梁变形;设置第一连接圆孔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所述井字框主体相邻两侧壁的交叉点重合,使插芯以较薄的厚度实现较高的强度,减少耗材;设置通过扣合、螺丝连接等形式,使连接辅件与横梁、插芯的连接紧密稳定,可以控制扣合实现严丝合缝,具有更好的承托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附图标记为:1、横梁;1-1、卡接槽;1-2、第一扣合槽;1-3、第二扣合槽;2、立柱;3、插芯;3-1、井字框主体;3-2、第一连接圆孔;3-3、第二连接圆孔;3-4、c型连接部;3-5、卡接部;3-6、咬合部;4、第一连接螺丝;5、玻璃面板;6、第二连接螺丝;7、连接附框;8、安全托件;9、v型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1]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扭转铝合金横梁与立柱连接装置,其中,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横梁1和立柱2,设置在横梁1和立柱2之间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横梁1
上,与连接组件相配合的连接辅件;
[0022]
横梁1包括一侧壁中心处向外凸出形成卡接槽1-1的方形框主体;
[0023]
连接组件包括与横梁1内壁相配合的插芯3,以及设置在插芯3与立柱2之间的三个第一连接螺丝4;
[0024]
插芯3包括与方形框主体内壁相配合的井字框主体3-1,相对应设置在井字框主体3-1相邻两个夹角处的两个第一连接圆孔3-2,设在井字框主体3-1一侧壁上,中心线与两个第一连接圆孔3-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别相等的第二连接圆孔3-3,开口向外,设置在井字框主体3-1一侧壁外侧的c型连接部3-4,设置在c型连接部3-4一端,与卡接槽1-1相配合的卡接部3-5,以及设置在卡接部3-5外端面上,与连接辅件相配合的咬合部3-6。
[0025]
插芯3的截面采用铝合金专用截面,开模具挤出即可,不需对截面再做二次加工,且不需在立柱截面使用对穿螺栓进行连接,而仅需要各一侧采用第一连接螺丝4连接即可;将插芯3设置成井字型,可以满塞铝合金横梁内墙,x、y向截面特性相近,抗扭转和力学性能佳,且固定形式为全包圆孔式,连接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在连接强度不满足的情况下,于c型连接部通过自功螺钉紧固,对装置进行连接强度的补强,此外,c型连接部3-4一端以插入的形式与横梁1上设置的卡接槽1-1相配合,也进一步增加了连接强度,且横梁主要承受连接辅件产生的竖向重力,此设置还可进一步防止横梁变形。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连接圆孔3-2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井字框主体3-1相邻两侧壁的交叉点重合,使插芯3以较薄的厚度实现较高的强度,减少耗材。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c型连接部3-4设置在与第二连接圆孔3-3相对的井字框主体3-1的侧壁上,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抗扭转和力学性能。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横梁1还包括相对应位于卡接槽1-1两侧,设置在方形框主体外侧壁上,与连接辅件相配合的两组扣合槽,两组扣合槽与卡接槽1-1位于同一侧壁上。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扣合槽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扣合槽1-2和第二扣合槽1-3,连接辅件包括一端与玻璃面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扣合槽1-2扣合的安全托件8,一端分别与玻璃面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扣合槽1-3扣合的两个连接附框7,跨设于卡接槽1-1端部外侧,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附框7相配合的v型压块9,以及依次贯穿v型压块9和卡接槽1-1,内端部与咬合部3-6相配合的第二连接螺丝6,通过扣合、螺丝连接等形式,使连接辅件与横梁1、插芯3的连接紧密稳定,可以控制扣合实现严丝合缝,具有更好的承托效果。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安全托件8与相对应的连接附框7抵触配合,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紧密、稳定性。
[0031]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