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0598发布日期:2021-04-30 09:4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附着式脚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导轨、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附墙支撑座、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为防止附着式脚手架上的工作人员踏空、避免物料或者工具坠落伤人,附着式脚手架远离墙体的外表面必须设置外防护装置。现有的外防护装置大多是按预设尺寸预组装成框体结构,整体重量较大且对安装位置有严格要求,不能在现场灵活的安装,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在建筑物外墙的脚手架上装卸外防护装置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安装维护灵活方便、有利于现场组装、结构轻便的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附着式脚手架上的若干外立杆(1),各外立杆(1)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还包括防护网片(2)和网片锁紧装置(3);外立杆(1)相对的表面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立杆翼缘板(11),每组立杆翼缘板(11)均与外立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向着远离该表面的方向伸出;各组立杆翼缘板(11)之间形成立杆卡槽(12),防护网片(2)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外立杆(1)的立杆卡槽(12)中,并与外立杆(1)或者立杆翼缘板(11)的表面相抵持;网片锁紧装置(3)将防护网片(2)与外立杆(1)固定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片(2)为板状,防护网片(2)具有若干突起部(21),突起部(21)朝着远离墙体的方向伸出,且突起部(21)沿着防护网片(2)的水平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片(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的第一通孔(22),外立杆(1)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13),每组立板翼缘板(11)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三通孔(14),网片锁紧装置(3)分别贯穿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13)和第三通孔(14),将防护网片(2)锁定在立杆翼缘板(11)之间的立杆卡槽(12)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网片锁紧装置(3)包括防脱扣件(31)、锁紧螺杆(32)和螺母(33),防脱扣件(31)靠近外立杆(1)的一端设置有两限位杆(311),防脱扣件(31)上还设置有一贯通的限位孔(312),防脱扣件(31)远离外立杆(1)的一端设置有螺母(33);锁紧螺杆(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1),第一限位部(321)的形状与第二通孔(13)的形状相吻合;锁紧螺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2);第一限位部(321)所在的锁紧螺杆(32)的一端穿过外立杆(1)上的第二通孔(13),第二限位部(322)所在的锁紧螺杆(32)一端穿过防脱扣件(31)的限位孔(312)并与螺母(33)螺纹连接,限位孔(312)的形状与第二限位部(322)的形状相吻合;限位杆(311)分别穿置在第一通孔(22)和第三通孔(14)内,第一限位部(321)与第二限位部(322)相对于锁紧螺杆(32)的中心轴呈倾角设置。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示第一限位部(321)与第二限位部(322)的夹角为90°。

更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321)沿着锁紧螺杆(3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更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322)和限位孔(312)的形状均为腰圆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片(2)的突起部(21)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网片横杆(4),网片横杆(4)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外立杆(1)之间,且分别与上述外立杆(1)紧固连接,网片横杆(4)的表面抵持在防护网片(2)及其突起部(21)的表面。

再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横杆扣件(5),横杆扣件(5)与网片横杆(4)紧固连接,横杆扣件(5)与防护网片(2)靠近墙体的表面相抵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立杆之间设置间隔的翼缘板;并在翼缘板内插入防护网片并锁紧形成完整的外防护结构;防护网片结构较轻,在外立杆间距较大时,可以采用多片防护网片层叠使用的方式来适应不同宽度的外立杆间距,灵活的实现外防护需求;

(2)防护网片为板状,且具有突起部和第一通孔,减轻防护网片重量的同时使得防护网片具有较好的抗弯扭强度,不易变形;

(3)网片锁紧装置通过锁紧螺杆进行预定位,随后在旋合螺母的过程中,调整锁紧螺杆的方向,使其第一限位部相对于第二通孔转动,起到防止锁紧螺杆脱落的效果,并对防护网片进行限位;

(4)网片横杆能进一步的对防护网片的端面进行贴合,防止防护网片在立杆卡槽内晃动;

(5)横杆扣件可以进一步的抵住防护网片的表面,提高防护网片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外立杆的前视图;

图3为图2的正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防护网片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网片锁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防脱扣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锁紧螺杆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外立杆、防护网片与网片锁紧装置的组合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网片横杆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网片横杆的右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横杆扣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的横杆扣件与网片横杆和防护网片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爬架外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附着式脚手架上的若干外立杆1、防护网片2、网片锁紧装置3、网片横杆4和横杆扣件5。

外立杆1,为防护网片2提供边缘支撑。

防护网片2,填充相邻外立杆1之间的区域,防止高空作业人员意外坠落。

网片锁紧装置3,将外立杆1与防护网片2进行锁定。

网片横杆4和横杆扣件5,能进一步为防护网片2提供支撑,防止防护网片2晃动和移位。

各外立杆1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外立杆1相对的表面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立杆翼缘板11,每组立杆翼缘板11均与外立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且向着远离该表面的方向伸出;各组立杆翼缘板11之间形成立杆卡槽12,防护网片2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外立杆1的立杆卡槽12中,并与外立杆1或者立杆翼缘板11的表面相抵持;网片锁紧装置3将防护网片2与外立杆1固定连接。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片2为板状,为了对防护网片2进行限位,在相邻的外立杆1的相邻表面上均间隔设置了一组立杆翼缘板11,立杆翼缘板11之间形成容置防护网片2的立杆卡槽12,防护网片2可以插入立杆卡槽12中,并被网片锁紧装置3锁紧,防止防护网片2从外立杆1上脱落。

如图4所示,防护网片2为板状,防护网片2具有若干突起部21,突起部21朝着远离墙体的方向伸出,且突起部21沿着防护网片2的水平延伸方向间隔分布。防护网片2具有突起部21结构,可以增强其抗弯能力,提高防护网片2的强度。防护网片2可以层叠使用,尤其是在外立杆1的间距大于防护网片2宽度的前提下,立杆卡槽12的宽度大于防护网片2的厚度,多个防护网片2层叠并将层叠部分锁定,使之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片结构,适应不同宽度的外防护应用场合。相比现有整体框架式外防护,既轻便,又灵活,安装作业强度可大大缩短。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网片2的突起部21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为梯形,这种结构强度比较高且易于成型加工。

如图3、图4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防护网片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的第一通孔22,外立杆1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13,每组立板翼缘板11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三通孔14,网片锁紧装置3分别贯穿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13和第三通孔14,将防护网片2锁定在立杆翼缘板11之间的立杆卡槽12内。通过网片锁紧装置3可分别将外立杆1两侧的防护网片2均进行锁紧。

具体的,网片锁紧装置3包括防脱扣件31、锁紧螺杆32和螺母33,防脱扣件31靠近外立杆1的一端设置有两限位杆311,防脱扣件31上还设置有一贯通的限位孔312,防脱扣件31远离外立杆1的一端设置有螺母33;锁紧螺杆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1,第一限位部321的形状与第二通孔13的形状相吻合;锁紧螺杆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2;第一限位部321所在的锁紧螺杆32的一端穿过外立杆1上的第二通孔13,第二限位部322所在的锁紧螺杆32一端穿过防脱扣件31的限位孔312并与螺母33螺纹连接,限位孔312的形状与第二限位部322的形状相吻合;限位杆311分别穿置在第一通孔22和第三通孔14内,第一限位部321与第二限位部322相对于锁紧螺杆32的中心轴呈倾角设置。由图可知,当锁紧螺杆32具有第一限位部321的一端穿过防脱扣件31的限位孔312并与螺母33预连接时,锁紧螺杆32可以旋转,锁紧螺杆32可顺利穿过外立杆1的第二通孔13,两限位杆311可分别穿过立杆卡槽12两侧的立杆翼缘板11和立杆卡槽12内的防护网片2,进一步旋转螺母33时,第二限位部322与限位孔312逼近并抵持,使得锁紧螺杆32相对于防脱扣件31旋转,并使伸出外立杆1的第一限位部321跟随转动并抵持在外立杆1表面,防止锁紧螺杆32从第二通孔13中脱出,继续旋转螺母33直至完全锁紧锁紧螺杆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第一限位部321与第二限位部322的夹角为90°,且第一限位部321沿着锁紧螺杆3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二限位部322和限位孔312的形状均为腰圆形。

如图9—图12所示,为了更好的对防护网片2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网片横杆4,网片横杆4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外立杆1之间,且分别与上述外立杆1紧固连接,网片横杆4的表面抵持在防护网片2及其突起部21的表面。网片横杆4类似t形结构,其竖直的板件和水平的板件可以抵持在防护网片外表面或者上、下端面上,防止防护网片2变形。

横杆扣件5能进一步的与网片横杆4紧固连接,横杆扣件5与防护网片2靠近墙体的表面相抵持。横杆扣件5可以进一步限定防护网片2在立杆卡槽12中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外防护结构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