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3007发布日期:2021-04-02 09:4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装配式组合支架,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在工厂内制作完成,使用时现场装配即可,无需切割、动火、焊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足,组合支架时的灵活组装性比较低,难以根据支架整体的长度需求进行自由组装,并且需要反复拆卸和组装支架时,其拆卸和组装步骤都比较繁琐,进而给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提高组合支架的灵活组装性能,便于根据支架的长度需求进行自由组装,并且无论拆卸还是组装步骤都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其组装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包括底支板、竖支杆、横支杆以及连接件,所述竖支杆三根为一排并垂直设有三排,且所述横支杆设有两根并上下平行,两根所述横支杆分别位于三排所述竖支杆之间,所述连接件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包裹于横支杆与竖支杆连接处,且最下排的竖支杆底部与底支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且所述第二卡板与第一卡板左右对称排布,所述第一卡板左面四角处和第二卡板左面四角处均开有螺纹孔,且第二卡板中的螺纹孔贯通于其右面,所述第二卡板中的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所述螺栓外部左侧套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帽;

所述第一卡板左面中间和第二卡板右面中间均开有贯通上下面的半圆槽,且所述半圆槽内壁贴合有软垫,所述半圆槽内部中间均固定有上下对应的隔板,且每两块上下对应的隔板相接近的一面中部均开有弧形槽,每两块上下对应的隔板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且所述半圆槽内部设有两块上下平行的受力板,所述第一卡板右面中心和第二卡板左面中心均开有相互贯通且对应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螺栓右端贯穿出第二卡板右面并与第一卡板中的螺纹孔对应,且所述螺栓右端拧入第一卡板中的螺纹孔内,使得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相连为一体,所述螺帽右面贴合于第二卡板的左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受力板平行于隔板靠外的一侧,且所述受力板靠内的一面与弹簧末端焊接固定,且所述受力板通过弹簧与隔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隔板直径与半圆槽直径一致,且所述受力板直径小于半圆槽直径,所述隔板外壁与软垫内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通孔位于两个上下对应的隔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竖支杆直径与半圆槽直径相吻合,且所述通孔直径与横支杆直径相吻合,所述竖支杆末端插入半圆槽内并与受力板靠外的一面贴合,且所述横支杆穿过通孔并横向贯穿于连接件,所述横支杆外壁与弧形槽内壁贴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连接件作为整个支架的连接部件,起到重要的组装作用,而不论是拆分还是组合连接件,其操作过程都简单方便,并且符合使用者经常反复组装和拆分支架的需求,减少组装和拆分支架需花费的时间;

将横支杆水平穿过通孔并贯穿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即可,利用弧形槽的弧度与横支杆表面贴合能够有效增加横支杆与隔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其稳固性,再根据需求选择需要组装竖支杆的数量,将竖支杆的端部分别卡入半圆槽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位置即可,并使得竖支杆的端部与受力板贴合,通过弹簧还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提高整个支架的抗震效果,固定好之后,使用者再将螺栓的右端拧入第一卡板中的螺纹孔内,并将螺帽拧紧即可,这样组装方便快捷;

通过一个连接件可以固定两根竖支杆,所以使用者根据自由选择一个连接件上固定的竖支杆数量,便于根据整个支架的长度需求进行自由调整,有利于提高其灵活组装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支杆、竖支杆与连接件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底支板1、竖支杆101、横支杆102、连接件2、第一卡板201、第二卡板202、通孔203、螺栓204、螺帽205、螺纹孔206、半圆槽207、软垫208、隔板209、弧形槽210、弹簧211、受力板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灵活调节式的组合支架,包括底支板1、竖支杆101、横支杆102以及连接件2,竖支杆101三根为一排并垂直设有三排,且横支杆102设有两根并上下平行,两根横支杆102分别位于三排竖支杆101之间,连接件2设有若干个并分别包裹于横支杆102与竖支杆101连接处,且最下排的竖支杆101底部与底支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通过底支板1、竖支杆101、横支杆102以及连接件2构成整个组合支架,利用连接件2作为整个支架的连接部件,起到重要的组装作用;

连接件2包括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且第二卡板202与第一卡板201左右对称排布,第一卡板201左面四角处和第二卡板202左面四角处均开有螺纹孔206,且第二卡板202中的螺纹孔206贯通于其右面,第二卡板202中的螺纹孔206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204,且螺栓204外部左侧套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帽205,螺栓204右端贯穿出第二卡板202右面并与第一卡板201中的螺纹孔206对应,且螺栓204右端拧入第一卡板201中的螺纹孔206内,使得第一卡板201与第二卡板202相连为一体,螺帽205右面贴合于第二卡板202的左侧表面;

具体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将连接件2拆分或者组合在一起;

组合连接件2时,将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对称设置,并将四根螺栓204的右端拧入第一卡板201中的螺纹孔206内,随后再将螺帽205拧紧至贴合在第二卡板202的左面即可,这样便可以将整个连接件2组合在一起;

拆分连接件2时,先将螺栓204外部的螺帽205拧松,再将螺栓204的右端慢慢从第一卡板201中的螺纹孔206内拧出,这样便可以将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分离,并使得整个连接件2处于拆分状态;

综上所述,不论是拆分还是组合连接件2,其操作过程都简单方便,并且符合使用者经常反复组装和拆分支架的需求,减少组装和拆分支架需花费的时间;

第一卡板201左面中间和第二卡板202右面中间均开有贯通上下面的半圆槽207,且半圆槽207内壁贴合有软垫208,半圆槽207内部中间均固定有上下对应的隔板209,且每两块上下对应的隔板209相接近的一面中部均开有弧形槽210,每两块上下对应的隔板209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弹簧211,且半圆槽207内部设有两块上下平行的受力板212,第一卡板201右面中心和第二卡板202左面中心均开有相互贯通且对应的通孔203,受力板212平行于隔板209靠外的一侧,且受力板212靠内的一面与弹簧211末端焊接固定,且受力板212通过弹簧211与隔板209相连,隔板209直径与半圆槽207直径一致,且受力板212直径小于半圆槽207直径,隔板209外壁与软垫208内壁固定,通孔203位于两个上下对应的隔板209之间;

竖支杆101直径与半圆槽207直径相吻合,且通孔203直径与横支杆102直径相吻合,竖支杆101末端插入半圆槽207内并与受力板212靠外的一面贴合,且横支杆102穿过通孔203并横向贯穿于连接件2,横支杆102外壁与弧形槽210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当使用者需要组装支架时,先将连接件2中的螺栓204拧松并拉开第一卡板201和第二卡板202的间距,再将横支杆102水平穿过通孔203并贯穿连接件2的左右两侧即可,并使得横支杆102的表面与弧形槽210内壁贴合,利用弧形槽210的弧度与横支杆102表面贴合能够有效增加横支杆102与隔板209的接触面积,提高其稳固性,随后使用者再根据需求选择需要组装竖支杆101的数量,只需将竖支杆101的端部分别卡入半圆槽207的内部上方和内部下方位置即可,其中的软垫208能够起到保护竖支杆101表面的作用,并使得竖支杆101的端部与受力板212贴合,由于受力板212与隔板209之间连接有弹簧211,所以通过弹簧211还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提高整个支架的抗震效果,固定好之后,使用者再将螺栓204的右端拧入第一卡板201中的螺纹孔206内,并将螺帽205拧紧即可,这样组装方便快捷;

通过一个连接件2可以固定两根竖支杆101,所以使用者根据自由选择一个连接件2上固定的竖支杆101数量,便于根据整个支架的长度需求进行自由调整,有利于提高其灵活组装性。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