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7735发布日期:2021-07-02 19:2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特别涉及导轨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构件的生产需要经过蒸压养护过程,而蒸压养护过程通常通过高压釜来实现。当高压釜打开时,由于混凝土构件的重量较大,所以需要用到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将混凝土构件送入到高压釜内。导轨自动对接装置上通常设有车体和摆臂,摆臂能在车体上摆动,摆臂能通过摆动到水平位置来连接车体与高压釜,从而使混凝土构件能沿摆臂被输送到高压釜内。

现有技术中,存在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能通过导轨将混凝土构件输送到高压釜内,技术缺陷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与高压釜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缝隙,导致混凝土构件在输送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并导致较强的振动,导致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承载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的导轨自动对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包括:

车架,车架能移动;

导轨,导轨设在车架上;

第一接轨臂,第一接轨臂铰接在车架上;

第二接轨臂,第二接轨臂铰接在车架上,导轨设在第一接轨臂与第二接轨臂之间;

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能驱动第一接轨臂在车架上摆动;

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能驱动第二接轨臂在车架上摆动,第一接轨臂、第二接轨臂和导轨能共线布置。

上述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接轨臂和第二接轨臂分别布置在导轨的两端,第一接轨臂能填充导轨与混凝土构件输送轨道之间的空隙,第二接轨臂能填充导轨与高压釜内的轨道之间的空隙,有利于提高各段轨道之间的紧密程度,能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承载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轨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第一接轨臂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第二接轨臂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钢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导轨、第一接轨臂和第二接轨臂的承载能力,两根钢轨相互平行的轨道形式能加强运载工具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轨臂的端部与导轨的端部之间设有对接间隙,对接间隙倾斜于导轨的长度方向。当第一接轨臂与导轨共线布置时,对接间隙位于第一接轨臂的端面与导轨的端面之间,对接间隙倾斜于导轨,有利于减小对接间隙的宽度,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构件在导轨自动对接装置上被输送时的振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接间隙与导轨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或等于8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接间隙与导轨之间的夹角为60°。对接间隙与导轨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不仅易于加工,且能防止第一接轨臂与导轨之间发生干涉,还能尽量减小对接间隙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轨臂与导轨之间也设有对接间隙,第二接轨臂与导轨之间的对接间隙的形状与第一接轨臂与导轨之间的对接间隙的形状对称。第二接轨臂与第一接轨臂对称布置,使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两端能实现同样的功能,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和若干车轮,车轮与车架转动连接,车架设在车轮与导轨之间,第三驱动单元能驱动车轮滚动。第三驱动单元和车轮能使车架平稳移动,有利于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都设在车架内。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都布置在车架内,使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结构紧凑,车架还具有防护功能,能防止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受到外物碰撞,有利于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为液压缸,第三驱动单元为电机,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并排布置。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为液压缸且并排布置,能输出较大的动力并有利于节省空间;第三驱动单元为电机,能灵活驱动车轮,有利于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灵活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接轨臂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车架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单元铰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轨臂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接轨臂之间也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车架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单元铰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轨臂固定连接。连接杆能相对于车架转动,并在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接轨臂和第二接轨臂实现摆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接轨臂1、第二接轨臂2、导轨3、车架4、车轮5、第一驱动单元6、第二驱动单元7、第三驱动单元8、对接间隙9、连接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2,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包括:

车架4,车架4能移动;

导轨3,导轨3设在车架4上;

第一接轨臂1,第一接轨臂1铰接在车架4上;

第二接轨臂2,第二接轨臂2铰接在车架4上,导轨3设在第一接轨臂1与第二接轨臂2之间;

第一驱动单元6,第一驱动单元6能驱动第一接轨臂1在车架4上摆动;

第二驱动单元7,第二驱动单元7能驱动第二接轨臂2在车架4上摆动,第一接轨臂1、第二接轨臂2和导轨3能共线布置。

上述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分别布置在导轨3的两端,第一接轨臂1能填充导轨3与混凝土构件输送轨道之间的空隙,第二接轨臂2能填充导轨3与高压釜内的轨道之间的空隙,有利于提高各段轨道之间的紧密程度,能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承载能力。

关于车架4,车架4能移动,车架4的移动方式可选用但不限于滑动和滚动。车架4为钢架,车架4的形状为矩形。车架4包围在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的周围。

关于导轨3,导轨3固定在车架4上。

关于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分别设在导轨3的两端。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对称布置在导轨3的两端。

关于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第一驱动单元6能驱动第一接轨臂1摆动,第二驱动单元7能驱动第二接轨臂2摆动。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可选用但不限于电机、气缸和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为液压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轨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第一接轨臂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第二接轨臂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钢轨。钢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导轨3、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的承载能力,两根钢轨相互平行的轨道形式能加强运载工具的稳定性。

关于导轨3,导轨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段钢轨,导轨3中的两段钢轨固定在车架4上。

关于第一接轨臂1,第一接轨臂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段钢轨,第一接轨臂1中的两段钢轨之间通过钢架进行连接,两段钢轨相互平行地焊接在钢架上从而形成第一接轨臂1。

关于第二接轨臂2,第二接轨臂2的形状与第一接轨臂1的形状对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轨臂1的端部与导轨3的端部之间设有对接间隙9,对接间隙9倾斜于导轨3的长度方向。当第一接轨臂1与导轨3共线布置时,对接间隙9位于第一接轨臂1的端面与导轨3的端面之间,对接间隙9倾斜于导轨3,有利于减小对接间隙9的宽度,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构件在导轨自动对接装置上被输送时的振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接间隙9与导轨3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或等于8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接间隙9与导轨3之间的夹角为60°。对接间隙9与导轨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不仅易于加工,且能防止第一接轨臂1与导轨3之间发生干涉,还能尽量减小对接间隙9的宽度。

关于对接间隙9,当第一接轨臂1与导轨3共线时,对接间隙9与导轨3之间的夹角为图1所示的角度a,角度a为6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轨臂2与导轨3之间也设有对接间隙9,第二接轨臂2与导轨3之间的对接间隙9的形状与第一接轨臂1与导轨3之间的对接间隙9的形状对称。第二接轨臂2与第一接轨臂1对称布置,使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两端能实现同样的功能,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8和若干车轮5,车轮5与车架4转动连接,车架4设在车轮5与导轨3之间,第三驱动单元8能驱动车轮5滚动。第三驱动单元8和车轮5能使车架4平稳移动,有利于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于车轮5,车轮5的数量为三排,车轮5如图1所示布置,三排的车轮5相互平行地布置在车架4的底面,能加强车架4平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每排的车轮5上至少有两个车轮5。在本实施例中,车轮5的数量为六个,每排包括两个车轮5。车轮5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导轨3的长度方向,使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能通过横向平移来完成轨道的对接。同轴布置的车轮5之间还设有轴体,轴体能同时驱动各个同轴布置的车轮5。第三驱动单元8与轴体之间的传动方式可选用但不限于链轮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6、第二驱动单元7和第三驱动单元8都设在车架4内。第一驱动单元6、第二驱动单元7和第三驱动单元8都布置在车架4内,使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结构紧凑,车架4还具有防护功能,能防止第一驱动单元6、第二驱动单元7和第三驱动单元8受到外物碰撞,有利于提高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为液压缸,第三驱动单元8为电机,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并排布置。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为液压缸且并排布置,能输出较大的动力并有利于节省空间;第三驱动单元8为电机,能灵活驱动车轮5,有利于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灵活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6与第一接轨臂1之间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与车架4转动连接,连接杆10的一端与第一驱动单元6铰接且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轨臂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单元7与第二接轨臂2之间也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与车架4转动连接,连接杆10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单元7铰接且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第二接轨臂2固定连接。连接杆10能相对于车架4转动,并在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实现摆动。

关于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导轨自动对接装置的工作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高压釜蒸压养护完成,釜门打开完成信号发出,接轨小车控制程序接收信号,第三驱动单元8通过车轮5带动导轨自动对接装置向高压釜方向移动,并到达该高压釜接轨位置时停止。步骤二:第一驱动单元6和第二驱动单元7带动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摆动,使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摆动到与导轨3共线的位置,并使第一接轨臂1和第二接轨臂2与高压釜内的轨道和釜对面平台上的轨道搭接,完成接轨。增益效果:1)釜门打开信号发出后,导轨自动对接装置能在程序控制下实现自动到达,并自动接轨,无需要人工干预,避免了人工搬起100kg左右的导轨3,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2)接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减少了作业人员,能产生经济效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