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9886发布日期:2021-06-11 21:4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房屋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构件是一种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形成钢筋混凝土的主体结构。装配式构件施工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在目前的装配式构件施工中,两个构件之间还须通过搭建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来进行连接,从而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提高构件施工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构件,包括构件本体、设在构件本体上的连接部和开设在构件本体上的第一凹槽;

所述连接部与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构件本体上相对的两面,相邻所述构件本体的连接部位于第一凹槽内;

所述构件本体内和连接部上均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垂直于连接部的顶面,所述第一凹槽底部的构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构件本体内部的钢筋延伸到第一盲孔中,所述钢筋与第一盲孔的位置对应;

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第一注浆套管,所述第一注浆套管位于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注浆套管上开设有第一进浆口和第一出浆口,所述第一进浆口和第一出浆口延伸出构件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进行房屋施工时,将一个构件本体放置到施工面上,然后将另一个本体放置到刚刚放置好的施工本体上,使要安装的构件本体上的第一盲孔与连接部上的钢筋对准,然后使连接部上的钢筋完全进入第一盲孔中,接着工作人员将浆料通过注浆套管的进浆口输入注浆套管内,浆料沿注浆套管流动到连接部与凹槽之间并逐步填满每个第一盲孔,等浆料从出料口呈柱状流出时停止灌浆,并对进浆口和出浆口进行封堵,由此完成两个构件本体的连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构件本体上相对的两面;

所述突出部与第一凹槽位于同一面,所述第二凹槽与连接部位于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一个构件本体放置好后,将另一个构件本体上的突出部与放置好的构件本体的第二凹槽对齐,使突出部位于第二凹槽中,突出部沿第二凹槽移动,使构件本体在安装放置的过程中更稳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垫片;

所述垫片位于连接部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垫片安装到放置好构件本体上的连接部上,在放置另一构件本体时,使另一构件本体第一凹槽底部的构件本体与垫片接触,从而在两个构件本体之间形成空隙,方便了浆料的流动。

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构件本体上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有钢筋,所述构件本体上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钢筋穿出第三凹槽,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连接块上的钢筋的一端穿进连接块、另一端位于第二盲孔内,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二注浆套管,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二注浆套管位于第二盲孔内;

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二注浆套管开设有第二进浆口和第二出浆口,所述第二进浆口和第二出浆口延伸出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放置好后,使第三凹槽中的钢筋与连接块上的第二盲孔对准,接着将连接块放置到两个构件本体上的第三凹槽内,然后将浆料通过注浆套管的进浆口输入注浆套管中,浆料沿注浆套管和连接块与第三凹槽底部的构件本体流动并将空隙填满,当出浆口流出柱状浆料使停止灌浆,连接块对两个构件本体进行连接,使两个构件本体连接更牢固。

可选的,所述第三凹槽侧面的构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三盲孔;

所述构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三盲孔对侧的构件本体上,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三盲孔的位置对应;

所述突出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相邻两个构件本体上的突出部位于第三凹槽中时,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相互连通;

所述构件本体上设有固定钢筋,所述固定钢筋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构件本体放置好后,将固定钢筋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最后对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进行注浆,通过固定钢筋进一步提高了两个构件本体连接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固定钢筋放置到多个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盲孔中,提升了两个构件本体连接处不同位置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突出部上设有第一内螺纹管,所述第一内螺纹管上螺纹连接有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的外壁上均设有螺纹部,所述第三凹槽侧面的构件本体上设有第二内螺纹管;

所述第一内螺纹管位于突出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内螺纹管穿进构件本体,所述活动套管的螺纹部与第二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所述构件本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内螺纹管的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安装好后,使用工具穿过第三通孔转动活动套管,活动套管转动的同时朝向第二内螺纹管移动并最终与第二内螺纹管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两个构件本体连接处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活动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块;

多个所述卡块在活动套管的内壁上等角度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工具伸进活动套管中后,通过卡块将螺丝刀等工具卡住,使工作人员更容易使用工具对活动套管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管位于突出部内部的一端为封口端,所述封口端与突出部接触的一面设有第一凸块;

所述第一凸块穿进突出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块提高了第一内螺纹管的稳定性,使第一内螺纹管不容易发生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远离突出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块;

所述第二凸块穿进构件本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块增加了第二内螺纹管的稳定性,使第二内螺纹管不容易发生转动,从而使活动套管与第二内螺纹管连接的更牢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人员在进行房屋施工时,将一个构件本体放置到施工面上,然后将另一个本体放置到刚刚放置好的施工本体上,使要安装的构件本体上的第一盲孔与连接部上的钢筋对准,然后使连接部上的钢筋完全进入第一盲孔中,接着工作人员将浆料通过注浆套管的进浆口输入注浆套管内,浆料沿注浆套管流动到连接部与凹槽之间并逐步填满每个第一盲孔,等浆料从出料口呈柱状流出时停止灌浆,并对进浆口和出浆口进行封堵,由此完成两个构件本体的连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2.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安装好后,使用工具穿过第三通孔转动活动套管,活动套管转动的同时朝向第二内螺纹管移动并最终与第二内螺纹管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两个构件本体连接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装配式构件及其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预埋钢筋;20、预埋注浆套管;201、进浆口;202、出浆口;30、预设盲孔;1、构件本体;11、连接部;12、第一凹槽;13、第一盲孔;14、第二凹槽;15、突出部;151、第二通孔;16、第三凹槽;17、第三盲孔;18、第一通孔;19、第三通孔;2、钢筋;3、第一注浆套管;31、第一进浆口;32、第一出浆口;4、垫片;5、连接块;51、第二盲孔;6、第二注浆套管;61、第二进浆口;62、第二出浆口;7、固定钢筋;81、第一内螺纹管;82、活动套管;821、螺纹部;822、卡块;83、第二内螺纹管;91、第一凸块;92、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构件。

参照图1和图2,装配式构件包括构件本体1和连接部11。构件本体1为方形块状结构,构件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预埋钢筋10,预埋钢筋10在预制构件本体1时埋入构件本体1中。构件本体1在预制时还埋入有多个预埋注浆套管20,构件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预设盲孔30,预埋注浆套管20位于预设盲孔30中,开设有预设盲孔30的一面为构件本体1的底面。连接部11为方形块状结构并与构件本体1一体成型,连接部11处在构件本体1的侧端下部,连接部11与构件本体1的底面齐平。连接部11上设有钢筋2,钢筋2的一端穿进连接部11内与连接部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处在连接部11的上方。

在构件本体1开设有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开设在构件本体1上背离连接部11的侧端部,第一凹槽12位于构件本体1的底部,第一凹槽12底部的构件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13,多个第一盲孔13与连接部11上的钢筋2位置对应,构件本体1内部的钢筋2延伸到第一盲孔13内。构件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浆套管3,第一注浆套管3位于第一盲孔13内,第一注浆套管3与第一盲孔13侧面的构件本体1接触,第一注浆套管3上开设有第一进浆口31和第一出浆口32,第一进浆口31和第一出浆口32从构件本体1的同一面延伸出构件本体1。

工作人员先在安装面上根据构件本体1底面上预埋注浆套管20的位置同样设置预埋钢筋10,并在安装面上的预埋钢筋10处放置垫块,然后工作人员使用吊装工具如塔吊等将构件本体1吊运到安装面的上方,逐渐下放构件本体1使安装面上的预埋钢筋10穿进构件本体1底面的预埋注浆套管20中,构件本体1放置到垫块上使构件本体1与安装面之间留有缝隙,使用浆料对缝隙进行封堵,然后工作人员将浆料输入预埋注浆套管20内,浆料从进浆口201注入预埋注浆套管20,浆料沿预埋注浆套管20流动到构件本体1与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并逐渐灌满每个预埋注浆套管20,当浆料从每个预埋注浆套管20的出浆口202处呈柱状流出后停止灌浆并将出浆口202和进浆口201堵住。

构件本体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处在构件本体1上设有连接部11的一面,第二凹槽14处在连接部11的上方。构件本体1上设有突出部15,突出部15位于构件本体1上与设有连接部11的面相对的一面。

工作人员将一个构件本体1放置到安装面上并安装好后,将另一个构件本体1吊运到安装好的构件本体1处,将吊运中的构件本体1上的突出部15对准安装好的构件本体1的第二凹槽14,并将突出部15吊运到第二凹槽14中,第二凹槽14对突出部15起到限位作用,吊运中的构件本体1通过突出部15在第二凹槽14中滑动更稳定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晃动。

连接部11上固定连接有垫片4,工作人员将另一构件本体1放置到连接部11上,连接部11上的钢筋2与吊运中构件本体1上的第一盲孔13对齐,当连接部11上的钢筋2穿进第一盲孔13中后,吊运中的构件本体1与垫片4抵接,连接部11处在第一凹槽12中,连接部11与第一凹槽12底部的构件本体1通过垫片4隔开并留有空隙,工作人员将浆料通过第一盲孔13处的第一注浆套管3的第一进浆口31注入第一注浆套管3,浆料沿第一注浆套管3流动到连接部11与构件本体1之间的空隙,当浆料填满空隙和第一盲孔13、并从第一注浆套管3的第一出浆口32处呈柱状流出时停止灌浆,并对第一进浆口31和第一出浆口32进行封堵。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

参照图2和图3,构件本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三凹槽16,两个第三凹槽16分别处在第二凹槽14和突出部15的上方,当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1安装到一块后,两个构件本体1连接面上的第三凹槽16连通,构件本体1上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中预埋有与连接部11上的钢筋2相同的多个钢筋2,连接块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盲孔51,连接块5上的钢筋2的一端位于连接块5中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另一端处在第二盲孔51中,连接块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浆套管6,第二注浆套管6处在第二盲孔51中,第二注浆套管6与第二盲孔51侧面的连接块5固定连接,第二注浆套管6上开设有第二进浆口61和第二出浆口62,第二进浆口61位于第二出浆口62的下方,第二注浆套管6的第二进浆口61和第二出浆口62延伸出连接块5,在预制连接块5时,第二注浆套管6预埋到连接块5中。

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1放置好后,在第三凹槽16底部的构件本体1上放置垫块,然后将连接块5放置到第三凹槽16内,使第三凹槽16内的钢筋2与连接块5上的第二盲孔51对准,接着吊运连接块5使第三凹槽16内的钢筋2穿进第二盲孔51中,垫块使连接块5与构件本体1之间产生间隙,工作人员使用浆料将缝隙进行封堵,并将浆料通过第二进浆口61输入连接块5上的第二注浆套管6中,浆料沿第二注浆套管6流动到连接块5与构件本体1之间的间隙中。当浆料填满连接块5与构件本体1之间的缝隙和第二注浆套管6、浆料从第二出浆口62呈柱状流出后停止灌浆,最后对第二进浆口61和第二出浆口62进行封堵即可。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使两个构件本体1之间连接的更牢固,在突出部1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51,在第二凹槽14侧面的构件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8和多个第三盲孔17,第一通孔18处在构件本体1上第一进浆口31延伸出构件本体1的一面,第三盲孔17处在第一通孔18对侧的构件本体1上,第一通孔18和第三盲孔17轴线相同。

当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1放置好后,突出部15上的第二通孔151与第一通孔18连接并且与第三盲孔17连通,第二通孔151与第一通孔18同轴。构件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固定钢筋7,固定钢筋7位于第一通孔18中,接着工作人员使用固定钢筋7穿进第一通孔18中,固定钢筋7沿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51移动并最终移动到第三盲孔17中,固定钢筋7顶住第三盲孔17底部的构件本体1后,工作人员使用浆料注入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51和第三盲孔17中,从而使两个构件本体1之间连接更牢固。

参照图3和图5,为了进一步增加两个构件本体1之间的牢固性,在突出部15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内螺纹管81,第一内螺纹管81位于突出部15的内部并且第一内螺纹管81的外端部与突出部15的侧面齐平,第一内螺纹管81的轴线与第二通孔151的轴线平行,第一内螺纹管81内螺纹连接有活动套管82,活动套管82的外壁上设有螺纹部821,活动套管82通过螺纹部821与第一内螺纹管81螺纹连接。在构件本体1上对应第一内螺纹管8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内螺纹管83,第二内螺纹管83与第一内螺纹管81相同,第二内螺纹管83处在第一内螺纹管81对侧的构件本体1上,第一内螺纹管81与第二内螺纹管83的轴线相同。第二内螺纹管83穿进构件本体1。构件本体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9,第三通孔19为方形孔,第三通孔19与第二内螺纹管83的内部连通。

当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1放置好后,工作人员使用工具如螺丝刀或电钻等穿过第三通孔19和第二内螺纹管83最后进入活动套管82中,方形的第三通孔19方便工作人员放置螺丝刀、电钻等工具,活动套管82的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822,多个卡块822沿活动套管82的轴线等角度分布。工作人员通过卡块822将螺丝刀或电钻等工具卡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转动活动套管82。当工作人员使用电钻或其他工具转动活动套管82时,活动套管82在转动的同时朝向第二内螺纹管83移动,活动套管82在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二内螺纹管83螺纹连接。当活动套管82与第二内螺纹管83螺纹连接后,工作人员将工具取出,并向第二内螺纹管83中注入浆料,浆料将第二内螺纹管83、活动套管82和第一内螺纹管81填满后停止灌浆并对第三通孔19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两个构件本体1连接的牢固性。

参照图3,活动套管8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能带动第一内螺纹管81转动,进而使活动套管82不容易向第二内螺纹管83移动,为了使第一内螺纹管81不容易发生转动,在第一内螺纹管81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凸块91,第一内螺纹管81远离突出部15表面的一端为封口端,第一凸块91处在封口端上并穿进突出部15。第一凸块91对第一内螺纹管81起到限位作用,使活动套管82在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内螺纹管81移动。

当活动套管82移动到第二内螺纹管83中后,活动套管8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内螺纹管81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内螺纹管83内时,第一内螺纹管81、活动套管82和第二内螺纹管83处于稳定状态。

当活动套管82与第二内螺纹管83进行螺纹连接时,活动套管82还可能带动第二内螺纹管83转动,进而降低活动套管82与第二内螺纹管83的连接效果。为了使第二内螺纹管83不容易发生转动,在第二内螺纹管83远离突出部15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凸块92,第二凸块92插进构件本体1内,第二凸块92对第二内螺纹管83起到限位作用,活动套管82与第二内螺纹管83螺纹连接时不容易带动第二内螺纹管83转动,从而使活动套管82与第二内螺纹管83更好地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构件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在安装面上预埋钢筋10后放置垫块,然后将构件本体1放置到安装面上并将安装面上的预埋钢筋10穿进构件本体1底部的预埋注浆套管20中,并用浆料对构件本体1与安装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当浆料填满构件本体1与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和预埋注浆套管20后停止灌浆,完成构件本体1的安装。接着工作人员在连接部11上放置垫片4,并将另一构件本体1吊运到安装好的构件本体1的上方,使吊运的构件本体1上的突出部15插进安装好的构件本体1的第二凹槽14内,连接部11上的钢筋2插进第一盲孔13内,工作人员使用浆料将两构件本体1连接处之间的空隙填满,并使浆料将第一盲孔13填满后停止灌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两个构件本体1放置好后,在第三凹槽16底部的构架本体上放置垫块,然后将连接块5插进第三凹槽16底部的钢筋2中,接着使用浆料将连接块5与构件本体1之间的空隙和第二盲孔51填满。再将固定钢筋7穿进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51和的第三盲孔17中,并使用浆料填满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51和第三盲孔17,从而使两构件本体1连接更牢固。接着工作人员使用工具穿进第三通孔19并被卡块822卡住,工作人员通过工机转动卡块822,卡块822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与第二内螺纹管83螺纹连接,最后工作人员使用浆料填满第三通孔19、第二内螺纹管83、活动套管82和第一内螺纹管81即可,两构件本体1之间连接更牢固,并且省去了搭建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使房屋施工更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