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24806发布日期:2022-01-29 15: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钢筋砼圆柱浇筑混凝土时,通常会选择在圆柱钢模上部搁置一个需要螺纹钢筋点焊制作的临时施工简易平台,现有技术的简易施工平台与钢筋砼圆柱钢模二者则通过铁丝绑扎及点焊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则站在简易施工平台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3.采用现有技术的施工手段虽然能保证钢筋砼圆柱的正常浇筑,但是现场简易施工平台制作时需要焊接大量的钢筋,简易施工平台制作完成后与钢筋砼圆柱钢模点焊固定时都会费时费力。点焊施工中不仅易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而且在钢筋砼圆柱钢模上进行点焊固定会在钢模焊接部位形成薄弱处,进而使该处强度降低,易出现裂缝。此外,现有技术的简易施工平台与钢筋砼圆柱钢模进行固定时常采用铁丝绑扎工艺及点焊工艺,铁丝本身存在拉力低、易拉伸的缺点,当简易施工平台承受各方向作用力时,铁丝绑扎处易松动或断裂,易造成简易施工平台从钢筋砼圆柱钢模上滑落甚至掉落现象,铁丝绑扎及点焊施工时易出现漏绑或点焊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简易施工平台安全性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浇筑混凝土前作业人员需要在简易施工平台与钢筋砼圆柱钢模二者间绑扎大量的铁丝及进行点焊才能将简易施工平台固定,浇筑结束后同样需要作业人员把铁丝取下及点焊部位切割后,才能使简易施工平台从钢筋砼圆柱外侧取下。
4.鉴于此,现有技术的简易施工平台制作及与简易施工平台制作完成后与钢模点焊固定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造成现场简易施工平台承载能力及安全性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极易引发现场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的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及其方法。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包括圆环板、防护栏和多个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均匀设置于所述圆环板的底部的四周,且所述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圆环板连接,另一端与钢筋砼圆柱钢模连接,所述防护栏设置于所述圆环板的上部的四周。
8.优选的,多个所述连接柱形成圆形,多个所述连接柱形成的圆形的直径大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外径5-6cm。
9.优选的,所述圆环板的圆孔内径小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内径8-10cm。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为钢管。
11.优选的,所述圆环板为钢板。
12.优选的,所述防护栏上设有可活动门。
13.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将圆环板、防护栏和多个连接柱依次连接形成施工平台;
15.s2、将多个连接柱形成的圆套接在钢筋砼圆柱钢模外侧;
16.s3、将连接柱与钢筋砼圆柱钢模连接;
17.s4、作业人员从防护栏的可活动门进入圆环板进行作业;
18.s5、作业完成后,取出连接柱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连接件,直接将施工平台拔出。
19.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施工平台,浇筑前直接将施工平台下部的连接柱套入钢筋砼圆柱,操作简单,浇筑结束后,可直接将施工平台从钢筋砼圆柱上部取下。不仅减少了施工间歇时间,而且极大提高了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当施工中出现极端情况,往往会导致以往施工平台受力较大,本发明的施工平台下部由于焊接了一定高度的连接柱,当施工中出现极端情况时,除了可确保施工平台自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外,还可使施工平台牢牢固定在钢筋砼圆柱的外侧,有效减少了因施工平台下部失稳导致的安全事故。与传统的钢筋砼圆柱上部简易施工平台相比,本发明中施工平台中部采用压缩圆环钢板,克服了以往绑扎铁丝及点焊施工工艺中出现的弊端,使施工平台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可有效减少现场高空坠落等施工安全事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在于: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及其方法,施工人员在钢筋砼圆柱施工平台上浇筑混凝土时,不仅能减少施工间歇时间,加快施工速度,而且能有效提高钢筋砼圆柱上部施工平台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减少现场高空坠落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附图说明
21.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
22.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中的部分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但这些其他的附图同样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之内。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26.附图标记:1、防护栏,2、圆环板,3、连接柱,4、钢筋砼圆柱钢模,5、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显然,所有描述的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本发明实施例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如果存在)等,仅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需要理解的是: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亦可是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或是无形的信号连接,甚至是光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32.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4.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5.如图1、2所示,示出了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包括防护栏1、圆环板2、连接柱3、钢筋砼圆柱钢模4、高强螺栓5,多个连接柱3均匀设置于圆环板2的底部的四周,且连接柱3的一端焊接在圆环板2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高强螺栓5与钢筋砼圆柱钢模4连接,防护栏1设置于圆环板2的上部的四周。多个连接柱3形成圆形,多个连接柱形成的圆形的直径大于钢筋砼圆柱钢模4的外径5-6cm。圆环板2的圆孔内径小于钢筋砼圆柱钢模4的内径8-10cm。防护栏1上设有可活动门,便于操作人员进出。
3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为钢管。
37.在本实施例中,圆环板为钢板。
38.如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39.s1、将圆环板、防护栏和多个连接柱依次连接形成施工平台;
40.s2、将多个连接柱形成的圆套接在钢筋砼圆柱钢模外侧;
41.s3、将连接柱与钢筋砼圆柱钢模连接;
42.s4、作业人员从防护栏的可活动门进入圆环板进行作业;
43.s5、作业完成后,取出连接柱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连接件,直接将施工平台拔出。
44.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钢筋砼圆柱的施工平台的方法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1、测量施工现场钢筋砼圆柱钢模的内外径尺寸等参数;
46.步骤2、钢筋砼圆柱上部新型施工平台外形改良思路:施工平台的中部采用一定厚度的圆环抗压钢板(圆环板)代替以往在纵横两个方向焊接螺纹钢筋构成的方形钢筋网片;为防止施工中施工平台出现较大偏移,在圆环板底部等间距焊接一定高度的多根钢管(连接柱),形成钢管柱体,部分钢管柱体通过高强螺栓拧在钢筋砼圆柱钢模间,起到增强施工平台的稳定性的目的;
47.步骤3、安装防护栏,为确保施工中的稳定性,在圆形平台底板以上等间距焊接高度0.6米的两层环形钢管,构成防护栏杆设施。其中防护栏杆的两根相邻竖向钢管应中断环
形钢管留有开口,作为人员通道口。在通道口设置两根活动钢管,这样相当于防护栏杆上增设了一个可开启和关闭的门洞,作业人员可通过旋转圆形钢管开启、关闭门洞,达到进入和离开新型施工平台的目的。施工中应保证下部连接柱、中部圆环抗压钢板、上部防护栏杆三者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根据步骤1中测量的钢模内外径尺寸,圆环板的圆孔内径小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内径8-10cm,多个连接柱形成的圆形的直径大于钢筋砼圆柱钢模的外径5-6cm,以便钢管柱体能从钢筋砼圆柱钢模外侧轻松套入和拔出;
48.步骤4、钢筋砼圆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直接从钢模上取下新型施工平台,下次采用同尺寸的钢模浇筑混凝土时可继续使用。
4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简易施工平台自身强度低、稳定性差、安装及拆卸时费时费力等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改良钢筋砼圆柱上部施工平台强度、稳定性及减少施工间歇时间的并提高其的使用方法。
50.在上述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
51.术语“本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如
……
所示”、“进一步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分方案”等的描述,意指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等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或组合;此外,在不产生矛盾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或组合。
52.最后应说明的是:
53.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是对其的限制;
54.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或者替换,均属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