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1401发布日期:2022-01-15 04: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绿色环境要求的提高,种植屋面及种植顶板应用越发普遍,而在应用中由于种植土厚度有限,入渗的雨水不能快速排出,容易造成内涝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普遍的解决办法为铺设排(蓄)水板并在其上部设置过滤层进行排水,但这种做法需要在四周铺设盲沟,盲沟的质量及后期可能的沉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排水效果,且这种排水属于无组织排水,排水效率较慢。所以需要一种有效、有组织的排水方式解决此排水问题,可以采用专用的排水管配合排水板进行分区域的有组织排水,但现有的排水管(或排水槽)与排水板搭接部位容易发生塌陷,影响整体排水效果,并且现有的排水管由于通水孔的上下两侧缺乏遮挡,容易造成通水孔的堵塞;并且,现有的排水管使用时接口单一,在虹吸排水系统中虹吸变径管的连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该排水管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的通水孔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形成水通道,保证水流的流畅性,第二翼板能够与排水板搭接,形成防塌陷的结构,保证整体排水效果,并且该排水管适合于虹吸排水系统靠近基层边缘处的排水管布置,具有第一管接口,方便与虹吸变径管或其他管路的连接。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包括:
5.排水管本体和设置于排水管本体的底部的底面部,所述排水管本体与所述底面部连接形成第一管状结构,所述底面部为平板状,所述底面部在所述排水管本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翼板;
6.第二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翼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水管本体上;
7.多个通水孔,沿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开设在所述排水管本体上,多个所述通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
8.第一管接口,设置于所述排水管本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管状结构连通,用于连接管路。
9.可选地,所述第二翼板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翼板的边缘的外侧。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翼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翼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排水板的厚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将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通水道,每个所述通水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通水孔。
12.可选地,所述排水管本体包括顶面部、两个斜面部和两个立面部,两个所述斜面部分别处于所述顶面部的两侧并与所述顶面部形成夹角,所述斜面部的一端与所述顶面部连接,所述斜面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立面部连接;所述通水孔为矩形孔或所述通水孔为上端为半圆形下端为矩形的拱形孔。
13.可选地,所述排水管本体上开设有气孔。
14.可选地,所述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15.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功能虹吸排水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水管本体一端的至少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排水管本体的外壁的外周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水管本体另一端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与所述排水管本体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排水管本体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凸起部插接配合。
17.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管接口,所述第二管接口设置在所述排水管本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第一管状结构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口包括管体部,所述管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本体连接,所述管体部与所述第一翼板连接形成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垂直,所述管体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插接配合的第三连接结构。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其有益效果在于:
19.1、该排水管平板状的底面部易于施工,方便其与基层的固定,提高施工效率;
20.2、该排水管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的通水孔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间形成水通道,在通水孔的上下两侧形成遮挡,避免通水孔堵塞,保证水流的流畅性;
21.3、该排水管的第二翼板能够与排水板搭接,形成防塌陷的结构,保证整体排水效果;
22.4、该排水管与排水板配合使用时,第一翼板与排水板对接,第二翼板与排水板搭接,不仅能够避免排水管与排水板连接部位的塌陷,还能够在多个通水道的作用下避免排水板直接接触通水孔造成通水不畅;
23.5、该排水管相比于现有排水管更适合于虹吸排水系统靠近基层边缘处的排水管布置,在该排水管的一侧具有第一管接口,方便与虹吸变径管或其他管路的连接;
24.6、该排水管在具有通水孔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管接口,第二管接口能够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其他排水管端部的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扩展了该排水管的适用范围,还可以节省排水管的连接件。
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排水管本体;2、底面部;3、第一翼板;4、第二翼板;5、通水孔;6、第一管接口;7、支撑筋;8、气孔;9、第一连接结构;10、第二连接结构;11、凸起部;12、插接槽;13、插接部;14、容纳槽;15、第二管接口;16、管体部;17、第三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包括:
36.排水管本体和底面部,排水管本体与底面部连接形成第一管状结构,底面部为平板状,底面部在排水管本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翼板;
37.第二翼板,设置在第一翼板的上方,第二翼板的一端连接在排水管本体上;
38.多个通水孔,沿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开设在排水管本体上,多个通水孔设置在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
39.第一管接口,设置于排水管本体的另一侧,与第一管状结构连通,用于连接管路。
40.具体的,排水管本体与平板状的底面部一体成型形成第一管状结构,排水管本体为折线形,第一管状结构内为排水区,通水孔开设在排水管本体与底面部连接的位置,种植土中的积水可以通过通水孔流入第一管状结构内的排水区内,再集中排出,达到排水目的;在通水孔的上下两侧具有第二翼板和第一翼板,两个翼板之间形成水通道,两个翼板在通水孔的上下两侧形成遮挡,可以避免来自基层和来自种植土层中的杂物堵塞通水孔;该排水管配合排水板使用,使用时第二翼板与排水板搭接,在排水板的搭接边缘上侧形成防塌陷的搭接结构,该排水管的上层覆盖无纺布,无纺布与排水板上侧的无纺布层连接,第二翼板可以有效避免该排水管与排水板连接部位的塌陷,保证排水效果。
41.进一步的,该排水管相比于现有的排水管更加适用于虹吸排水系统中靠近基层边缘的排水管布置,在使用时,多个该排水管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矩形框状排水结构,比如四根该排水管通过直角二通式连接件连接形成排水结构的四条边,通水孔都朝向排水结构的内部,与排水板的四条边搭接,而第一管接口处于排水结构的外侧,第一管接口用于连接虹吸变径管,方便形成虹吸排水系统。
42.可选地,第二翼板的边缘位于第一翼板的边缘的外侧。
43.具体的,在该排水管的一侧,第二翼板外端长出于第一翼板外端,在与排水板配合使用时,第一翼板可以与排水板对接,而此时第二翼板可以压在排水板上表面上,起到防塌陷作用。
44.可选地,第一翼板的底面与第二翼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排水板的厚度。
45.具体的,底面部和排水板的下表面均粘接在基层上,当第一翼板与排水板对接时,第二翼板下表面距离基层的高度不小于排水板的厚度,可以保证第二翼板轻松的搭接在排水板的上侧,并保证该排水管与排水板施工的平整性。
46.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翼板的底面与第二翼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排水板的厚度,这样该排水管与排水板的连接紧密并且连接结构工整。
47.可选地,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筋,多个支撑筋将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通水道,每个通水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水孔。
48.具体的,多个支撑筋形成加强结构,提高第二翼板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该排水管与排水板连接处的防塌陷效果;相邻两个支撑筋之间与其内部的通水孔形成通水道,每个通水道都是呈筒状,保证水流的畅通,同时支撑筋的外端与排水板的侧壁接触,避免排水板过度靠近通水孔影响通水孔的通水量。
49.可选地,排水管本体包括顶面部、两个斜面部和两个立面部,两个斜面部分别处于顶面部的两侧并与顶面部形成夹角,斜面部的一端与顶面部连接,斜面部的另一端与立面部连接;通水孔为矩形孔或通水孔为上端为半圆形下端为矩形的拱形孔。
50.具体的,顶面部与两个斜面部连接形成梯形结构,两个立面部在两个斜面部下方形成矩形结构,顶面部、两个斜面部和两个立面部连接形成折线形的排水管本体,提高该排水管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通水孔为矩形孔时可以将通水孔的边缘开设至相邻两个支撑筋上,保证通水孔尺寸最大化,为了保证通水孔处的强度也可以将通水孔开设成相对来说较小的拱形孔。
51.在一个示例中,排水管本体上开设有气孔。
52.具体的,气孔上覆盖无纺布,起到防堵作用,也可以连接通气管,保证该排水管的通气性。
53.可选地,气孔上设置有环形连接部,环形连接部于气孔外周连接并凸出于排水管本体的上表面。
54.可选地,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55.具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该排水管两两之间的连接或该排水管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56.在一个示例中,多根该排水管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形成网格状的排水结构,可以提高排水效率。
57.在一个示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多功能虹吸排水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58.具体的,该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排水管之间连接的灵活性。
59.在另一个示例中,排水管的两端也可以同时使用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这样也可以通过带有不同连接结构的排水管的灵活组合实现多根排水管的连接。
60.可选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排水管本体一端的至少两个凸起部,凸起部沿排水管本体的外壁的外周设置,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插接槽;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排水管本体另一端的插接部,插接部的外周与排水管本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插接部与排
水管本体之间形成容纳槽,容纳槽与凸起部插接配合。
61.具体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采用了插接的连接结构,两根该排水管连接时,使用一根排水管的第一连接部与另一根排水管的第二连接部插接,处于外侧的凸起部插入容纳槽内,同时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内,插接牢靠,并且实现两根排水管的可拆卸连接,施工十分方便。
62.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管接口,第二管接口设置在排水管本体的一侧,与第一管状结构连通,第二管接口包括管体部,管体部的一端与排水管本体连接,管体部与第一翼板连接形成第二管状结构,第二管状结构的轴线与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垂直,管体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插接配合的第三连接结构。
63.具体的,第二管状结构与第一管状结构相同,管体部也为折线形,在该排水管带有通水孔的一侧形成第二管接口,第二管接口用于连接排水管,丰富该排水管的连接功能;在一个示例中,多个该排水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矩形框状排水结构,比如四根该排水管通过直角二通式连接件连接形成排水结构的四条边,通水孔都朝向排水结构的内部,与排水板的四条边搭接,而第一管接口处于排水结构的外侧,第一管接口用于连接虹吸变径管,方便形成虹吸排水系统,此时每个该排水管上的第二管接口均可以连接一根排水管,使得多根排水管在排水结构内部形成网格状排布,提高排水效率。
64.进一步的,第三连接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与第一连接结构合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任一结构形式相同,可以灵活的与第一连接结构合第二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的插接配合。
65.实施例一
6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虹吸排水管,包括:
67.排水管本体1和底面部2,排水管本体1与底面部2连接形成第一管状结构,底面部2为平板状,底面部2在排水管本体1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翼板3;
68.第二翼板4,设置在第一翼板3的上方,第二翼板4的一端连接在排水管本体1上;
69.多个通水孔5,沿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开设在排水管本体1上,多个通水孔5设置在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
70.第一管接口6,设置于排水管本体3的另一侧,与第一管状结构连通,用于连接管路。
7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翼板4的边缘位于第一翼板3的边缘的外侧。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翼板3的底面与第二翼板4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排水板的厚度。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筋7,多个支撑筋7将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通水道,每个通水道内设置有一个通水孔5。
74.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本体1包括顶面部、两个斜面部和两个立面部,两个斜面部分别处于顶面部的两侧并与顶面部形成夹角,斜面部的一端与顶面部连接,斜面部的另一端与立面部连接。
75.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本体1上开设有气孔8。
76.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虹吸排水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7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多功能虹吸排水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结构9和第二连接结构10,第一连接结构9与第二连接结构10可拆卸连接。
7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9包括设置于排水管本体1一端的两个凸起部11,凸起部11沿排水管本体1的外壁的外周设置,两个凸起部11之间形成插接槽12;第二连接结构10包括设置于排水管本体1另一端的插接部13,插接部13的外周与排水管本体1的另一端连接,在插接部13与排水管本体1之间形成容纳槽14,容纳槽14与凸起部11插接配合。
7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管接口15,第二管接口15设置在排水管本体1的一侧,与第一管状结构连通,第二管接口15包括管体部16,管体部16的一端与排水管本体1连接,管体部16与第一翼板3连接形成第二管状结构,第二管状结构的轴线与第一管状结构的轴线垂直,管体部16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结构9或第二连接结构10插接配合的第三连接结构17。
80.在本实施例中,通水孔为矩形孔。
81.在本实施例中,气孔8上设置有环形连接部,环形连接部于气孔外周连接并凸出于排水管本体1的上表面。
8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虹吸排水管使用时,与排水板配合使用,以使用15mm厚排水板为例,排水板上表面上设置有无纺布层,该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板的一侧,第一翼板3与排水板对接,同时第二翼板4下表面搭接在排水板的上表面上,形成防塌陷的搭接结构,在该排水管上覆盖无纺布层并与排水板上表面上的无纺布层搭接,形成连续的反滤层;该排水管的底面部2和排水板的底面均通过胶粘在基层上,施工方便,种植土中的积水通过反滤层流入排水板,经过排水板的水通过通水道和通水孔5流入该排水管内的第一管状结构内,实现集中排出;多根该排水管能够连接形成矩形框状排水结构,该排水结构在虹吸排水系统中布置在基层的四周边缘处,带有通水孔5的一侧朝向排水结构的内侧,与排水板连接,同时第二管接口15可以排水结构内侧连接更多的排水管使得这些排水管形成网格状分布,第一管接口6朝向排水结构的外侧,通过第一管接口6能够方便地连接虹吸变径管,进行虹吸排水。该排水管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配合排水板可快速排出土层中的积水,有效提高种植植物的成活率,并且收集的积水还可以回收利用,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3.实施例二
8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85.在本实施例中,通水孔5为上端为半圆形下端为矩形的拱形孔。
86.具体的,该通水孔5处于相邻两个支撑筋7之间,该通水孔5的开孔尺寸小于相邻两个支撑筋7与第一、第二翼板围成的空间的截面尺寸,在满足通水量的同时能够保持该排水管具有良好的强度。
87.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