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长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3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适合用于脚手架的主支柱、加固用的水平支柱、斜撑支柱、以及木支架结构用的主支柱和加固支柱等的使用。
一般建筑用、土木用的脚手架和木支架结构中,使用若干纵向主支柱和连结各主支柱的用于加固的水平支柱和斜撑支柱,特别是在各主支柱之间,架设可以自由调整长度的支柱以及加固支柱。
作为这种可自由调整的支柱的例子,在特开昭58-123368号公报、实公昭40-917号公报中所公布的,已被大家所了解。
例如上述实公昭40-917号公报中所示的支柱,如

图12所示,它是由外管1和插入该外管1内的内管2构成支柱3,在外管1外表面的前端设有外罩4,用来引导楔子5,楔子5的内表面前端有齿,可以滑动自由地插入外罩4。
这个支柱3当楔子5松弛时,内管2可在外管1中出入,以调节整个支柱3的长度。不管在任意位置,只要将楔子5一打入,内管2就被锁定于某一位置,不再位移,这样就可以设定所要的支柱长度。
上述现有的支柱长度调整装置的优点是,支柱的长度只由打入楔子来设定。但是,由于楔子内表面前端的齿沿着内管2的外表面滑动,当楔子打入或拔出外罩时,内管的外表面容易被损伤。因此,内管的强度将会降低,并易于生锈。
另外,通过由楔子产生紧固力是以倾斜于内管2的轴向作用于内管2上,所以,其紧固力本身减弱,内管2如果受到大的拉力X1或压缩力X2的作用时,内管就有滑移的危险性。
特别是对于内管,当在与楔子5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压缩力X2的作用时,该压缩力X2对楔子5形成拔出方向的作用力,会使楔子5松弛。因此,在支柱受拉力X1和压缩力X2两个方向作用的场合下,惯用的长度调整装置是不能有效地使用的。
另外,如果楔子5打入的状态没被确认或者忘记将楔子5打入的场合,这种长度调整装置使用于脚手架时,会有危险发生。
在此,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能尽量减少对内管外表面的损伤,并使内、外管紧固相配。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能尽量加大对内管的紧固力,而且适合在拉力和压缩力两方向的力起作用的场所使用。
本发明第3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能防止忘记打入楔子的情况。
为了达到所述第1、第2目的,本发明的第1构成的特征是由外管和插入该外管内可自由滑动的内管构成支柱,在外管的任意位置形成半径方向上穿通的开口部,在该外管上设有对向该开口部的中空外罩,在上述开口部内,将沿径向自由移动的垫块对着内管的外表面插入,在上述外罩内插入对着上述外罩的可自由移动的楔子。
为了达到所述第3目的,本发明的构成特征是在楔子的外表面有一个凹进的部分,在该凹部设置可自由摇动的制动器,并通过一个销子确认其紧固状态,在上述凹部外表面和制动器之间,设置一个弹簧,它使制动器的一端受到向上的力,在制动器的下表面,最好有一个或多个齿,可与管外表面咬合。
更好的构成是在内管的内部,装置一块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沿轴的长孔,该长孔的朝向和外管的径向一致。
为达到上述第1,第2目的,本发明的其它构成是以一个外管和插入该外管内可自由移动的内管构成支柱,在外管的任意给定位置,设置两个径向相对并穿通的第1、第2开口部,在外管上,对着各开口部设有两个中空的第1、第2外罩,在上述各开口部内,将两个径向自由移动的第1、第2垫块分别对着内管的外表面插入,并在上述外罩内,将对向上述垫块两个第1、第2楔子可自由移动地分别插入。
在第1、第2外罩内表面,或在第1、第2垫块的外表面,形成在同一方向逐渐变细的锥形面,将第1、第2楔子分别从同一方向插入。
这种结构,内管相对于外管向外方或内方滑动,可以设定外管和内管的合计长度。在这种状态下,打入楔子时,垫块在与楔子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受力,从径向按压于内管的外表面,因此,内管被垫块和外管的内表面挟持而拔不出来,确保得到所定的总长度。
内管与垫块按压的角度是直角,因此,可以加强其紧固力,而且垫块的内表面和内管的外表面不发生摩擦,内管的外表面就不会受到损伤。
用于确认紧固力的制动器,受到弹簧向上方施加的力,该制动器在没有对抗弹力而被插入外罩的时候,会限制楔子的打入,这种不稳定的紧固情况,从露在外面的制动器就可以看出来。
图1是有关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柱利用在框架脚手架状态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支柱的纵断面图。
图3是图2的支柱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斜视图。
图5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横断面图。
图6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横断面图。
图7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横断面图。
图8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横断面图。
图9是图8中O-O线一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10是有关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支柱的横断面图。
图11是图10中P-P线纵断面图。
图12是现有支柱的正面图。
图1至图3所示的是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柱及其长度的调整装置。
支柱6是建筑、土木工程用的框形脚手架,也作为木支架结构的水平支柱和斜撑支柱所使用的支柱。
例如框形脚手架A由多个的纵向主支柱7和连在这个主支柱7的法兰盘8和管头9,对任意方向水平架设的水平支柱10构成。相邻的两个主支柱7和7之间,架设斜方向的斜撑支柱6,该支柱6可以紧固主支柱7和水平支柱10。
支柱6通过法兰盘8和管头11架设在主支柱7和7之间,对应于主支柱7和7之间的宽度,其长度是可以调整的。
如柱6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由圆筒状的外管12和插入该外管12内的可以自由移动的内管13组成,在外管12的一端,有连着上述管头11的角撑架14而形成一体,同样的,在内管13的外端,有连着管头11的角撑架14a,设计成一体。
将水平连接板15焊接在内管13的内端,在连接板15的中央,沿轴的方向,形成一个长孔16,连接板15也可以连接在内管13的内端,如图所示那样。也可如图所示那样,将其一端延长到内管13的内侧,以加强内管13。
在外管12的端部附近,沿径向由支持轴的连接杆17穿通,在该连接杆17的两外端,用起销档作用的螺母18固紧,连接杆17穿过上述长孔16。
这样,内管13通过长孔16和连接杆17与外管12结合,在长孔16的长度范围内,在图2连接杆17的实线位置到虚线位置这一范围内,可以进行轴向移动,改变内管13的移动距离,可以调整外管12和内管13的合计长度。
下面叙述利用长度调整装置19保持上述的长度。
即在外管12的壳体部的任意位置,形成穿通半径方向的开口部20,在外管12的外表面,设有对着该开口部20的中空外罩21,在上过开口部20内,将在径向能自由移动的垫块22对着内管13的外表面插入,在上述沿外罩21的轴向空间23内,对着垫块22将楔子24沿轴向移动自由地插入,构成调整装置19。
外罩21和开口部20顺沿外管12的轴方向,也可对向半径方向设置,这种场合,是将楔子24沿半径方向插入,延长外管12一端的外罩21也可以设在延长部分上。在这种场合,开口部20形成延长部分。
垫块22内本体22a、突设在本体22a下面的一个或多个齿22b和在本体22a上面形成的锥形面22c形成。通常齿22b与内管13的外表面连结。
齿22b也可以成形为锐角突起,或者断面为三角形状的长形加强筋,齿22b对内管13最好是点接触或是线接触。
垫块22的本体下面22a的下面,与外管13的外表面相对应,使其若干部分成弯曲状更好。
齿22b也可以点接触用和线接触用组合用。
楔子24由本体24a,本体24a的下面形成可与上述垫块22的锥形面22c滑动接触的锥形面24b、在本体24a的前端外侧面形成的与上述外罩21的内表面接触的水平面24e以及在本体24a的后端外侧面形成的凹部24d组成。
在上述凹部24d内,断面呈U字形的制动器25通过作为支持轴的销26以自由摇动,在凹部24d的外面和制动器25之间,弹簧27将制动器一端的前端向上方加力。
制动器25作为确认楔子24是否紧固的标示部件。作为紧固确认用的标示,楔子24的本体24a的上面或者侧面,也可以附有线条或记号等。
下面叙述调整支柱6的长度时的动作。
图2所示的状态是没有打入楔子24的状态,这时,在垫块22上因为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对于外管12可以将内管13在长孔16的范围内出入,来设定所需的长度。
下面,当内管13滑动到所需长度时,将楔子24如图2所示,沿角撑架14a的方向打入,为此,锥形面24b与垫块22的上侧的锥形面22c滑接,楔子24的轴向的运动变换为垫块22的径向运动,即管子的垂直方向的动作,垫块22的齿22b按压在内管13的外表面。
因此,内管13通过该齿22b、垫块22和外管12的内表面的挟持,轴向动作就受到阻止,而将所定的长度保持住。打入楔子24时,事先用手指将制动器25的前端向下按压,对抗弹簧27的力,与楔子24同时插入外罩21内。这样,制动器25插入外罩21内时,可以确认楔子24是否打入,相反,制动器25露出在外部,也可以视认楔子24是否没有打入或是没有完全打入。
如果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敲楔子24,楔子24松弛,对于垫块22的紧固外力失去,内管13便可以滑动。
图4是有关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例,它是图2所示的支柱的变形,其实质的构成、作用、效果与图2所示支柱是相同的。
支柱6a由外管12a和内管13a组成,外管12a断面呈U字形,内管13a插入外管12a内,可以沿轴向自由滑动,其断面呈正方形状。其它的构造、作用与图2的支柱6相同,同一部份用同一符号,在此不详细表示、省略。
图4的实施例的支柱6a如箭头X所示那样,可以沿轴向移动,同时,以连接杆17为支点,按箭头Y方向转动。这样,由于按箭头Y方向转动,就比较容易将内管13a抽引到外管12a的外方,可以容易地进行内管13a的修理及更换。
图5至图7所示有关本发明的其它的支柱的实施例。
图5的支柱6b,是将外管12b和内管13b形成正方形的管状。
同样,图6的支柱6c,是将外管12c和内管13c形成三角形断面。
同样的,图7的支柱6d,使用的是将外管12d的一端呈开放的U字形断面的管子,内管13d使用的是断面呈长方形管子,它的实质与图4的实施例的支柱6a的作用是相同的。
上述图5至图7的长度调整装置19的机构与图2、图4的实施例是相同的,同一部份用同一符号,在此不详细表示,省略。
图8至图9所示是有关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是设有两个长度调整装置,外管和内管使用图2、图5、图7所示相同的结构。
即外管12和沿轴方向插入外管12内的可自由滑动的内管13构成支柱6,在外管12的任意位置,相对形成径向穿通的两个第1、第2开口部20a、20b,在外管12的外面,设有对着各开口部20a、20b的两个第1、第2外罩21a、21b,在各开口部20a、20b内,将在径向自由移动的两个第1、第2垫块22、22分别对着内管13的外面插入,在各外罩21a、21b内,将对着各垫块22、22的两个第1、第2的楔子24e,24f分别插入,使其在轴向自由移动。
在楔子24e、24f处,如图2所示,也可设置同样的标示部件制动器25。
垫块22、22的上、下面是水平的,楔子24e、24f内表面是水平的,外面是锥形面a,外罩21a、21b的上端内表面,形成相互成反方向倾斜的锥形面b1、b2。
垫块22、22和楔子24e、24f、外罩21a、21b各面,不仅只限于图示的结构。打入楔子24e、24f时,将其引向轴向的同时,将垫块22、22沿径向移动更好。
本实施例的特征是适用于将楔子从某一方向打入的场使用的。这种场合,外罩21a、21b的锥形面b1、b2,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第1、第2楔子24e、24f从相互相反的方向打入,垫块22、22被紧固。因此,打入两个楔子24e、24f时,对于内管13,即使从左、右某个方向有拔力作用,一定有一方面的楔子紧固力起作用,使内管不会松弛。但是,在只能从一方打入的场所,总有一方向的楔子24e或24f能够打入。
图10、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它是图7实施例的变形。
这是在断面为菱形的外管12e内,将相同菱形状或者是正方形状的内管13e插入,可自由滑动,第1、第2外罩21的内表面b1、b3呈水平,第1、第2的楔子24e、24f的外表面呈垂直的同时,其内表面形成锥形面a、a、,将第1、第2垫块22、22的外表面形成锥形面c1、c2,楔子24e,24f从同一方向打入。
在这种场合,因为楔子是从同一方向打入,操作性好,设置两个楔子,可以更加增强紧固力,其构成、作用、效果与图2、图7的实施例相同。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1)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发明,打入楔子时,垫块对于内管与径向成直角连接紧固,内管和垫块之间不产生摩滑现象,内管不会受损伤。这样可以防止内管的强度降低和生锈。同样,楔子的紧固力通过垫块,对内管形成垂直作用力,可以加强紧固力。
(2)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可以防止忘记打入楔子。
(3)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内管通过齿成点接触或线接触,可以加强防止内管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连接板和连接杆将内管连接在外管上,两者不分离,而且,可在长孔的范围调整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因为有两个调整机构,可以使紧固力加强。
(6)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楔子是从同一方向打入,操作性好。
(7)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明,将锥形面互相成反方向相对,将楔子从反向打入,对于内管有从某一方向的拔力作用,也都有一方的楔子可以阻止这一拔力,这样可以防止内管向拔出的方向移动。而且,在只能从单侧使用楔子而又必须从某方向打入楔子时,也显示出其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柱长度调整装置,该装置包含支柱、开口部、外罩、垫块和楔子,其特征是所述支柱是由外管和插入外管内可自由滑动的内管构成的;所述开口部是在外管的任意位置形成半径方向上穿通的开口部;所述外罩是在该外管上,对着开口部设置的中空外罩;所述垫块在上述开口部,可在径向自由移动,对着内管的外表面插入;所述楔子是在上述外罩内对向垫块插入的,可以自由移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在楔子的外表面,设有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制动器,制动器通过销的作用可以确认紧固情况,并可自由摇动,在上述凹部和制动器之间,该制动器的一端受到向上方施力的弹簧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在垫块的内周设有与内管的外表面成点接触或线接触的一个或多个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将连接板连接在内管的内端,在该连接板上设有沿轴向的长孔,在该长孔内,对着外管的径向插入连接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外管和插入该外管内可自由滑动的内管构成支柱,在外管的任意位置,设有径向穿通的相对的两个第1、第2开口部,在对着上述各开口部内,设有两个中空的第1,第2中空外罩,在上述各开口部内,将两个在径向自由移动的第1,第2垫块,分别对着内管的外表面插入,在上述外罩内,对着上述垫块,分别插入两个第1、第2楔子,并可以自由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第2外罩的内表面和所述第1、第2垫块的外表面是锥形面,并在相同的方向逐渐变细,所述第1、第2楔子从同一方向插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支柱长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第2外罩的内表面和第1、第2垫块的外表面是锥形面,并在相反方向逐渐变细,所述第1、第2楔子从相反方向插入。
全文摘要
一种支柱长度调整装置,该装置包含在外管内插入可自由滑动的内管,在外管设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插入与内管相对的垫块,在外管上设有外罩,在该外罩内,将按压垫块可自由滑动的楔子插入。使用该装置可防止内管的外表面损伤,使紧固力加强,防止忘记打入楔子。
文档编号E04G7/30GK1108339SQ9411889
公开日1995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5日
发明者小野辰雄 申请人:小野辰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