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骨质瓷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83554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骨质瓷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骨灰瓷类产品及生产该产品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陶瓷市场高档产品中骨质瓷类产品雄居榜首,但由于生产骨质瓷所需骨灰量较大,一般在35%-55%,而骨灰的成本高,所以产品价格高,供应困难。除此之外,它还有诸多不足,如质量不稳定,因而骨质瓷生产控制难度大,而且骨灰瓷釉面硬度低,热稳定性差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生产一种低骨灰含量,瓷质细腻、透明度高,釉面硬度高,热稳定性好的新骨质瓷。
除铁→泥料加工→阴模成型→低温素烧→精修坯→施釉→高温釉烧→选白瓷→彩烧→彩瓷分选→包装出厂。
本发明是在长石质瓷配方的基础上加入2%-10%的骨灰,使其获得较大的高温粘度;在阴模成型后,用850℃-1050℃低温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1320℃-1350℃高温釉烧而成。
本发明与骨质瓷相比有以下特点1)采用1320℃高温釉烧,釉面硬度高;2)骨灰含量低,生产成本低,热稳定性好;3)具有骨质瓷白度、透明度好,色调柔和的特点,弥补了骨质瓷釉面硬度低,热稳定性差的缺陷,并具有比普通白瓷白度高,透明度好的优点。
下面叙述一下新骨质瓷及其生产工艺的具体特点新骨质瓷是在长石瓷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借鉴南方瓷区绢云母瓷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引入了瓷石原料,在配料时加入2%-10%的骨灰,最好是5%-8%,坯料加工细度为万孔筛余0.08-0.1%,使各组分在烧成中充分反应熔融,减少残余颗粒及石英晶型转变带来的破坯作用,有利于矿化作用;该新骨质瓷的生产工艺与骨质瓷的生产工艺的区别在于在阴模成型后,用低温素烧,温度最好控制在900℃-1000℃,低温素烧后精修坯体,施釉后再高温釉烧,温度最好控制在1325℃-1340℃,其它工艺与骨质瓷生产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新骨质瓷,其特征在于它是有长石质瓷配方的基础上加入2%-10%的骨灰。
2.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骨质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阴模成型后,用低温素烧,温度为850℃-1050℃,低温素烧后精修坯体,施釉后再高温釉烧,温度为1320℃-13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骨质瓷,其特征在于坯料加工细度为万孔筛余0.08-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素烧温度最好为900℃-1000℃,高温釉烧温最好为1325℃-1340℃。
全文摘要
新骨质瓷及其生产方法属瓷类产品及生产方法,现国内外陶瓷市场高档产品中骨质瓷雄居榜首,但还有其骨灰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热稳定性差等缺点。本发明是通过了使用少量骨灰,降低了成本,并且先低温素烧,后高温釉烧,使产品釉面硬度高,热稳定好,克服了现骨质瓷的不足,并且与普通白瓷相比,有白度高、透明度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C04B33/00GK1210833SQ9811659
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3日
发明者吕虎太, 张中华, 黄建立, 吴爱春, 宋秀彭, 张淑德, 乔桃栓, 李台生, 张东河, 杨凤萍, 阎福兰, 李洪江 申请人:河北华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