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场地立体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751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窄场地立体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狭窄场地的立体停车架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许多居民区由于场地狭窄,地面停车位只能斜向安置。要在斜向车位的上方立体停车,目前的许多产品、技术都不适用。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在狭窄场地、斜向车位的上方立体停车的技术方案。可在不减少原来地面停车位的前提下在它的上空增加车位。可部分解决居民小区停车难。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地面停车位的2侧安装若干立柱部件。立柱部件上端固定若干前、后横梁部件,下端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2侧的立柱部件下端朝外倾斜,和横梁部件形成梯形。横梁部件下安装若干轨道部件。轨道部件前端位于地面停车位的外侧上空,后端位于地面停车位的内侧上空。轨道主体弯曲加工成2段,一段和地面停车位的纵向中心平行,另一段和地面停车位前面的通道平行。悬臂固定部件的中间有一个缺口,跨坐在前横梁部件上,两端通过若干螺栓组和轨道部件固定。载车板部件通过动力部件挂于轨道部件。使用时,动力部件沿轨道主体将载车板部件移动到地面停车位的外侧上空,降到地面,轿车驶入载车板部件,再吊升到预定高度,回到地面停车位的内侧上空,挂停在那里。
[0005]本发明在狭窄场地地面车位的上方增加上层停车位时并不减少地面停车位,基本不影响地面停车。使用时,将车辆直行开上载车板即可,避免了倒车进位的麻烦。机构简单,空间利用率较高,便于在地面车位拥挤的居民小区推广,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小区停车难,是有较高价值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0007]图2是本发明的载车板部件和动力部件的基本结构图。
[0008]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
[0009]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
[0010]参照附图1:地面停车位的2侧安装2个立柱部件(I)、(12),它们的上端通过若干螺栓组⑶和后横梁部件⑵及前横梁部件⑷固定。它们的下端朝外倾斜,通过若干螺栓组(14)固定在混凝土基础(15)上,和横梁部件形成梯形。这样的结构,在立柱部件的倾斜度适当时,既能不影响立柱部件的抗压抗弯强度,又能使梁架结构在左右方向保持较大的稳定性。2根立柱主体(1-2)用工字钢弯制,上下2端各焊接一个连接板(1-1)、(1-3),并通过2根横档(1-4)和2根斜撑(1-5)焊接成一个部件。这样的构造可以使梁架结构在前后方向保持较大的稳定性。立柱部件(12)的构造和立柱部件(I)相同,但倾斜方向相反。横梁部件由边框(4-1)和腹板(4-2)焊接,剖面是工字形或矩形。另外再焊若干加固件(4-3)、(4-5)等。加固件上有若干孔(4-4)。轨道部件¢)的主体用工字钢弯曲加工成2段,一段和地面停车位的纵向中心平行,另一段和地面停车位前面的通道(16)平行,轨道弯曲处保持一定的圆弧。2端封闭、钻孔等辅助结构和常规结构、工艺相似。它和横梁部件用螺栓组连接后,前端是一种水平弯曲的悬臂结构。轨道前端承载时,轨道主体和前横梁部件(4)的固定处既受到很大的弯矩,又受到很大的扭矩,如果采用常规的拉索结构固定轨道前端,不管用软性拉索还是刚性拉索,轨道主体和前横梁部件(4)固定处的应力都可能超标,轨道部件前端会朝下、朝里弯曲,无法保持稳定状态。因此,本发明中设计了这种悬臂固定部件
(5)ο它的边框(5-4)和腹板(5-5)焊接成矩形,它的中间有一个缺口(5-1),可以跨坐在前横梁部件(4)上。缺口(5-1) 2边焊接2块横隔板(5-3)。横隔板有孔(5-2),缺口(5_1)在前横梁部件(4)上跨坐到底时,孔(5-2)和孔(4-4)同心,可以固定螺栓组(3)。悬臂固定部件(5)两端各焊接一块连接板(5-6),通过若干螺栓组(9)和轨道部件(6)固定。[本图所示是悬臂固定部件(5)尚未和轨道部件(6)固定时的状态]。经过电脑(CAE)计算,这种结构能使轨道主体和前横梁部件(4)的固定处在轨道前端承受较大的负载时,仍能保持较小的应力和可靠的稳定性。对承载的前横梁部件影响也很小。载车板部件(13)通过动力部件(10)挂于轨道部件¢),车辆(7)开上载车板部件(13)后,动力部件(10)启动,将车辆(7)吊升到预定高度,再沿轨道移动到地面停车位的内侧上空,挂停在那里。混凝土基础(15)是一种钢筋水泥预制件,如果原地面是质量较好的混凝土,也可以将立柱部件通过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上面。(11)是一根吊索,吊挂随动力部件(10)移动的电源线。(8)是地面停车。
[0011]参照附图2:2根纵梁(13-5)中间焊接2个滑轮框(13_6),2头焊接2根横梁(13-4),通过4组双头螺栓(13-2)、螺母(13-3)和载车板板体(13_1)连接,纵梁(13_5)、横梁(13-4)和载车板板体(13-1)的结构可以采用一般技术,板体上再焊接2个阻车条(13-8),每个滑轮框(13-6)的外侧焊接一根凸条(13-7),它们组成了载车板部件(13)。每个滑轮框(13-6)中间安装4个滑轮,每个滑轮的结构、尺寸和安装都和通用技术相同。动力部件(10)用普通电动葫芦改制:其一是在卷扬筒(10-15)上左右各车制2道钢丝绳槽,左右绳槽旋向相反,共安装4股钢丝绳。外侧的2股钢丝绳(10-2) —头固定在卷扬筒(10-15)上相应的绳槽里,另一头各穿过2个滑轮(10-1),固定在卷扬筒(10-15)的外壳(10-14)上,作为主承载。内侧的2股钢丝绳(10-4) —头固定在卷扬筒(10-15)上相应的绳槽里,另一头各穿过2个滑轮(10-12),也固定在卷扬筒(10-15)的外壳(10-14)上,但固定时比外侧的钢丝绳稍松,平时不承载,作为保险绳。这样的结构有2大优点:第一由于是4点承载,在轿车前、后、左、右重量不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确保载车板保持水平。第二是不管在静态还是动态的状况下,承重钢丝绳(10-2)不管是一根断裂还是二根断裂,由于内侧钢丝绳(10-4)和内侧滑轮(10-12)的保险,都能确保载车板部件和其上的车辆不会坠落。防坠落性能大大优于一般产品。其二是水平移动机构的改制。一组(2块)墙板(10-6)内侧各安装一个随动轮(10-8),连接后它的垂直中心与固定在卷扬筒外壳(10-14)上的竖轴(10-7)铰接。另一组墙板(10-10)其中I块的外侧安装一个减速电机(10-13),和内侧安装的2个帶齿主动轮(10-1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