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框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026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边框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边框模板体系,包括:模板支设系统,包括铺设的楼板模板和立设于所述楼板模板之下的侧墙模板;支撑系统,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支撑面之间的支撑结构和支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墙模板之间的斜撑结构;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转角处的角部加固结构,包括连接型材、转接板、S型转接件、以及边框板;以及所述连接型材。本发明通过角部加固结构增加模板系统角部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模板系统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且解决了边框模板与无框模板之间的现有连接方案容易造成漏浆以及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等问题。
【专利说明】
边框模板体系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边框模板体系。
【背景技术】
[0002]模板是建筑施工中大量使用的重要工具。我国传统工艺采用胶合板做模板,木方做主、次梁,承载力低,易损坏,木材消耗大,操作效率低,人工耗费多,无法早拆,且安全事故频发,越来越为业界所诟病。
[0003]由于传统模板存在上述各种各样的问题,边框模板在施工过程中被采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采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做边框10a,内部镶嵌胶合板或木塑板等面板11a,形成铝框模板la,即在传统的木模板四周围设一个铝合金边框。如图2所示,铝框模板Ia与铝框模板Ia之间一般采用插销2a或夹具卡紧连接。由于铝框模板Ia成本高,在施工过程中,铝框模板Ia与传统的木模板经常混着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边框模板与传统的模板会经常在墙柱、墙角或梁柱等位置处发生交接,现有的施工方案中直接将传统的模板钉在边框模板的边框上,而这会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或者在传统的模板上穿设螺栓孔以使用螺栓连接,但是模板上穿设螺栓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漏浆。另外,在边框模板连接形成的角部处结构强度较弱,会使得边框模板结构不牢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边框模板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边框模板与传统模板之间的现有连接方案容易造成漏浆、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以及边框模板的角部结构强度弱不牢靠等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框模板体系,包括:
[0007]模板支设系统,包括铺设的楼板模板和立设于所述楼板模板之下的侧墙模板;
[0008]支撑系统,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支撑面之间的支撑结构和支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墙模板之间的斜撑结构;
[0009]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转角处的角部加固结构,包括连接型材、转接板、S型转接件、以及边框板;以及
[0010]所述连接型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连接端;
[0011 ]所述转接板设于第一连接端;
[0012]所述S型转接件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S型转接件设有槽口相背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承托连接所述楼板模板,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楼板模板平齐设置;
[0013]所述边框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并与所述侧墙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墙模板平齐设置。
[0014]本发明的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可以采用边框模板,在支设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连接处时,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为无框模板和边框模板,通过支撑系统对支设的模板系统起到支护作用。将连接型材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转角处,增加模板系统角部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模板系统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通过S型转接件的第一凹槽承托楼板模板,避免了在楼板模板上穿设螺栓孔而造成漏浆;以及将设于连接型材的第二连接端的边框板连接于侧墙模板,由于侧墙模板的边框上已有插销孔,可以在边框板上设置对应的插销孔,进而通过插销连接边框板与侧墙模板边框,避免了钉子对于边框造成的损伤,解决了边框模板与无框模板之间的现有连接方案容易造成漏浆以及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等问题。
[0015]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侧墙模板为边框模板,所述边框模板间通过边框连接件连接紧固,所述边框连接件包括插设于相邻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上的销钉和插设于所述销钉内的插片,所述销钉上设有供所述插片插设的插孔,所述插片上具有供与所述拼接边框完全抵紧的第一抵靠面及供与所述插孔完全抵紧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二抵靠面相对设置。
[0016]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片包括插接部及设于所述插接部两侧的承击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承击部的宽度自所述插接部向外逐渐减小并于所述承击部的外侧端部形成有承击端。
[0017]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孔沿所述销钉的轴向设置,所述插孔包括位于所述拼接边框内的可调空间及位于所述拼接边框外的紧固空间,所述可调空间与所述紧固空间相互连通,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紧固空间内。
[0018]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支撑面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为可调节结构,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立设固定于所述支撑面的下顶撑管、插设于所述下顶撑管内的上顶撑管以及套设于所述上顶撑管上且自身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机构,所述上顶撑管上间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微调机构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连接孔,通过穿设所述定位孔和所述连接孔的插销与所述上顶撑管连接固定,所述微调机构放置于所述下顶撑管的顶端。
[0019]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相互螺合的第一螺纹调节件和第二螺纹调节件,所述第一螺纹调节件置放于所述下顶撑管的顶端,所述第二螺纹调节件上开设所述连接孔并通过所述插销与所述上顶撑管连接。
[0020]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支撑面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及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用于在所述楼板模板拆除前承托于所述楼板模板底部并在所述楼板模板拆除后承托于楼板底部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为支承板体,且所述支承板体的外沿设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0021]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设于所述支撑面的支脚、沿所述支脚可上下调节的支撑立柱、以及支设于所述支撑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支撑所述楼板模板,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支撑立柱上,通过螺合穿设所述支撑架并紧靠所述支撑立柱的顶撑件实现与所述支撑立柱的紧固连接。
[0022]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长度可调的水平连接杆件,所述水平连接杆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所述连接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端螺合连接,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连接件,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二端螺合连接,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连接件;
[0023]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端部处设有一圈凹槽和连通所述凹槽与端面的插接通道,所述连接件的上部设有套接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有适配所述凹槽和所述插接通道的凸起,通过所述凸起置于所述凹槽内以实现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设于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上。
[0024]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斜撑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面摩擦固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侧墙模板对应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斜撑杆铰接于所述支撑板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斜撑杆斜向支设于所述支撑板和对应的所述侧墙模板之间。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框模板的示意图。
[0026]图2为现有技术中铝框模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的角部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模板支设系统和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省去楼板模板和支撑系统的俯视图。
[0030]图6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边框连接件连接边框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边框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边框连接件中的插片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边框连接件中的插片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1O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边框连接件中插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支撑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支撑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1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8]图14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立柱调节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5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的支撑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6支撑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支撑立柱与支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7为图1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2]图18至图20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3]图21为图18的节点放大示意图。
[0044]图22为支撑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0045]图23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4为图23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47]图25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支撑件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6为图25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49]图27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28为图27中水平连接杆件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51]图29为图27中水平连接杆件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52]图30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31为支撑结构第五种实施例中的水平连接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32为图31中第一螺杆和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0055]图33为图31中第一螺杆的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5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框模板体系,包括有模板支设系统、支撑系统和角部加固结构,模板支设系统主要包括有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通过支设楼板模板浇筑形成楼板,支设侧墙模板浇筑形成侧墙,支撑系统用于支护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以确保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支设稳固,角部加固结构用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连接的转角处,提高角部的结构强度,以确保结构牢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进行说明。
[005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包括模板支设系统20、支撑系统30以及角部加固结构40,模板支设系统20包括铺设的楼板模板21和设于楼板模板21之下的侧墙模板22,楼板模板21铺设完成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就能够形成楼板,侧墙模板22铺设完成后在其内浇筑混凝土就能够形成侧墙。支撑系统30包括支设于楼板模板21和支撑面11间的支撑结构31和支设于相对设置的侧墙模板22间的斜撑结构32,通过支撑结构31确保楼板模板21的支护稳定,通过斜撑结构32确保侧墙模板22的垂直度。角部加固结构40设于楼板模板21和侧墙模板22的转角处,用于对转角的部位起到加固的作用。
[0059]本发明的楼板模板21和侧墙模板22采用边框模板,边框模板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有模板和围设于模板四周的边框,在楼板模板21和侧墙模板22的连接处,楼面模板21采用无框模板,而侧墙模板22采用边框模板,在无框模板和边框模板在转角处进行连接时,现有的连接方式存在容易造成漏浆、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以及边框模板的角部结构强度弱不牢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角部加固结构40。
[0060]角部加固结构40包括连接型材41、转接板42、S型转接件43、以及边框板44,连接型材41包括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第一连接板411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端413,第二连接板41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连接端414;转接板42设于第一连接端413; S型转接件43连接于转接板42,S型转接件43设有槽口相背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承托连接楼板模板21,第二凹槽的侧壁连接于转接板42,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凹槽的槽底与楼板模板21平齐设置;边框板44设于第二连接端414,并与侧墙模板22连接,第二连接板412与侧墙模板22的模板221平齐设置。角部加固结构40提高了侧墙模板和楼板模板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增强了模板结构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在楼板模板21采用无框模板时,该无框模板可直接放置于S型转接件43的第一凹槽上,避免了在无框模板上开设螺栓孔而造成漏浆的问题。通过边框板44连接侧墙模板22的边框222,该侧墙模板22的边框222上已有插销孔,这样只需在边框板44上设置对应的插销孔,进而通过插销连接边框板44和边框222,避免了钉子对边框222造成的损伤。
[0061]下面对角部加固结构40的各个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连接型材41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之间的转角处,连接型材41的第一连接端413通过设置转接板42连接S型转接件43,进而通过S型转接件43的第二端承托楼板模板21,连接型材41的第二连接端414通过设置边框板44连接边框222。较佳地,连接型材41可以为L板,包括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第一连接板411垂直于第二连接板412,第一连接板411中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2中的一个端部。为了加强所述L板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板411与第二连接板412之间设有加强肋板46。转接板42设于第一连接板411的端面上,转接板42与边框222可以是采用铝框、钢框等材质的结构。S型转接件43设有槽口朝向楼板模板21以承托楼板模板21的第一凹槽以及槽口背向楼板模板21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侧壁连接于转接板42。第二凹槽的侧壁与转接板42上设有对应的第二插销孔,通过第二插销依次穿设第二凹槽的侧壁与转接板42上对应的第二插销孔,使得S型转接件43固定于转接板42上。更近一步地,第一凹槽的槽口承托连接楼板模板21,第一凹槽的槽口所在平面与第二凹槽的底板所在平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楼板模板21的厚度,进而当楼板模板21放置S型转接件43的所述第一凹槽上时,楼板模板21与第一连接板411上表面齐平,楼板模板21与第二凹槽的槽底也平齐设置。为了使得S型转接件43的所述第一凹槽更加稳固地承托楼板模板21,S型转接件43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有紧贴于楼板模板21底部的连接块45,连接块45可以为木方。由于增大了 S型转接件43与楼板模板21底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 S型转接件43与楼板模板2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楼板模板21难以滑出S型转接件43。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木方从侧面滑出,S型转接件43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木方之间设有第一紧固连接件,第一紧固连接件可以为第一自攻螺丝,通过将第一自攻螺丝从右而左打入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并插入木方,使得木方紧固连接于S型转接件43。为了防止楼板模板21从侧面滑出,楼板模板21与木方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连接件,第二紧固连接件可以为第二自攻螺丝,通过将第二自攻螺丝从上而下打入楼板模板21并插入木方,使得木方紧固连接于楼板模板21。边框板44设于第二连接板412的端面上。边框板44与边框222可以是采用铝框、钢框等材质的结构。边框板44与边框222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连接:一、通过夹具夹紧边框板44与边框222; 二、由于现有的部分边框模板与边框模板之间是通过插销连接,因此边框222上已存在插销孔,进而在边框板44上设有对应的第一插销孔,通过插销依次穿设边框板44和边框222上的第一插销孔实现边框板44与边框222之间的连接。较佳地,当边框222连接于边框板44上后,侧墙模板22的模板221与第二连接板412平齐。将连接型材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转角处,增加模板角部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模板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通过S型转接件的第一凹槽承托楼板模板,避免了在楼板模板上穿设螺栓孔而造成漏浆;以及将设于连接型材的第二连接端的边框板连接于边框,由于边框上已有插销孔,可以在边框板上设置对应的插销孔,进而通过插销连接边框板与边框,避免了钉子对于边框造成的损伤,解决了边框模板与传统模板之间的现有连接方案容易造成漏浆以及对边框模板的边框造成损伤等问题。
[0062]如图6所示,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采用边框模板,边框模板间通过边框连接件23连接紧固。现有技术中连接边框模板采用呈楔形的销片,销片楔入后与插孔间存在间隙,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会发生松动而导致销片脱落。本发明通过改进边框连接件23的结构,使得边框模板间的拼装连接既方便快捷、又不易松动。
[0063]如图6和图7所示,边框连接件23主要由销钉231及插设于销钉231上的插片232组成,用于拼装连接相邻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边框模板由面板及设于面板四周的拼接边框组成。以相互拼接的第一边框模板与第二边框模块为例,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欲采用本发明的边框连接件进行连接紧固。其中,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上对应开设有供销钉231插设的安装孔。销钉231插设于对应的安装孔内,销钉231的插设方向为自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向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插设。插片232插设于销钉231上,用于锁紧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销钉231的外形为子弹型柱体,销钉231的第一端2312的端径大于其第二端2313的端径,以便于插入。销钉231的第一端2312还可以设有供抵靠于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的销钉头2314,销钉231的第二端2313在穿过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并向外延伸,销钉231上开设有插孔2311,该插孔2311可为沿销钉231的轴向设置的条形或长圆形孔,并设置于销钉231中靠近第二端2313的一侧。插孔2311进一步具有位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内的调节空间及位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的外侧的紧固空间,该调节空间与该紧固空间相互连通,共同构成插孔2311,其中,插孔2311的紧固空间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插片232的宽度,使插片232插设并紧固于插孔2311的紧固空间内。
[0064]配合图8至图10所示,插片232呈片状,形状适配于插孔2311的形状,插片232插设于插孔2311的紧固空间内,插片232上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抵靠面2321与第二抵靠面2322。插片232的第一抵靠面2321在使用时完全抵紧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的侧部,两者之间为无间隙配合;插片232的第二抵靠面2322在使用时抵靠于插孔2311中靠近销钉231的第二端2313—侧的孔壁,两者之间亦为无间隙配合。在安装销钉231和插片232时,先将销钉231插设于第一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4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上,然后将插片232插入条形插孔2311的露出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的外侧的紧固空间内,两者之间为无间隙配合,通过自插片232的两侧对插片232进行敲击,将插片232敲入插孔2311的紧固空间内,确保插片232紧固在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与插孔2311中靠近销钉231的第二端2313—侧的孔壁之间。本发明的边框连接件23通过将插设于销钉231上的插片232设置为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靠面2321和第二抵靠面2322的形式,代替原来的楔形销片,并使插片232的第一抵靠面2321完全抵紧在临近的拼接边框上,使插片232的第二抵靠面2322完全抵紧在销钉231上的插孔2311内,从而使得插片232与拼接边框、插片232与插孔2311均紧密结合、彼此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了插片232在后期使用中发生松动、掉落的情况,将相邻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牢牢地锁紧,完成边框模板的拼装连接。
[0065]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插片232的第一抵靠面2321与第二抵靠面2322相互平行,相互平行的形式可以增加插片232的稳定性,确保插片232不会掉落。进一步的,插片232包括供插设于插孔2311中的插接部2323及对称设置于该插接部2323两侧的承击部2324,插接部2323与承击部2324可为一体成型制作而成。其中,插片232的第一抵靠面112和第二抵靠面2322位于插接部2323的相对两侧。承击部2324的一边与第一抵靠面同直线,在使用时抵靠于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的侧部;承击部2324的另一侧由插接部2323向外逐渐向内收缩,使承击部2324的宽度自插接部2323向外逐渐减小并在承击部2324的外侧端部形成有承击端2325,便于插片232从两个方向敲入条形插孔2311中,避免由于一侧操作空间过小而无法敲击的情况。承击端2325可为弧形,承击部2324的厚度自插接部2323向承击端2325逐渐增大,可提高弧形承击端2325的承击强度,弥补了由于弧形承击端2325的宽度较小而无法满足敲击强度的情况。当然,为了增强插片232的紧固性,同时又便于插片232的安装,还可以将插片232的承击部2324的厚度自插接部2323向承击端2325逐渐减小,使插片232中间的插接部2323较厚,便于防脱,使插片232两侧的承击部2324较薄,便于安装。
[0066]更进一步,可在插片232中部的插接部2323上开设变形调节孔2326,通过在插接部2323上开设该变形调节孔2326,可以使插接部2323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便于插片232敲入第二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25与插孔2311的孔壁之间,避免由于尺寸偏差而无法插入插片232的情况,还能满足后期由于混凝土浇注、振捣压迫插片232与销钉231的配合而引起的插片232变形。可以在插片232的插接部232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变形调节孔2326,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插片232的插接部232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变形调节孔2326',如图8所示。只要是在插片232与销钉231相互插接的部位设置变形调节孔,就能实现插片232的弹性变形能力。
[0067]本发明中的插片232、形成于插片232相对两侧的第一抵靠面2321与第二抵靠面2322形成了一种新的插片构件,克服了原楔形销片只可单侧插入销钉插孔的不便,及原楔形销片与销钉插孔之间留有间隙而容易松动掉落的问题。
[0068]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系统30中的斜撑结构32支设于相邻的两个侧墙模板22之间,侧墙模板22用于浇筑形成侧墙12。该斜撑结构32包括支撑板321和斜撑杆322,支撑板321通过摩擦力固定于支撑面11上,支撑板321具有与侧墙模板22对应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斜撑杆322有两个,斜撑杆322铰接于支撑板321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斜撑杆322可绕铰接于支撑板321侧部的端部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调整斜撑杆322支设的位置,该斜撑杆322斜向支设于支撑板321和对应的侧墙模板22之间。通过斜撑杆322斜向支设在侧墙模板22上,且斜撑杆322通过支撑板321固定于支撑面11,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斜撑侧墙模板22的结构,确保了侧墙模板22的支撑稳定性。
[0069]由于斜撑杆322可绕着铰接于支撑板321的端部进行转动,方便调整斜撑杆322支设于侧墙模板22上的位置,进而能够方便调整侧墙模板22的垂直度,确保浇筑形成的侧墙12的垂直度。支撑板321贴合于支撑面11上的面为摩擦面,通过摩擦面实现支撑板321利用摩擦力固定于支撑面11的效果,该摩擦面呈凸凹不平的粗糙面,与支撑面11相贴合时,会产生摩擦力进而阻碍支撑板321的水平移动。两个斜撑杆322设于支撑板321的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两个斜撑杆322所受到的浇筑的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会作用于支撑板321上,且作用于支撑板321上时,两个斜撑杆21所传递来的侧向压力会相互抵消,进而不会对支撑板321有任何影响,确保了支撑板321和两个斜撑杆322所形成的支撑结构的稳定。较佳地,斜撑杆322绕着铰接于支撑板321的端部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90°,由于斜撑杆322应斜向支撑于侧墙模板22上,所以较佳地,该斜撑杆322呈45°的倾斜角度支设于侧墙模板22上。
[0070]斜撑杆322与支撑板321间的铰接连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支撑板321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固设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间留有一定间距,在第一套管的端部设有凸伸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间距内的限位板,斜撑杆322的端部设有转轴,该转轴穿设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且转轴可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进行转动,斜撑杆322的端部与转轴位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间距处的部分连接固定,在斜撑杆322由转轴带动进行转动时,可通过限位板限制斜撑杆322的转动位置。该限位板较佳地垂直设于第一套管的顶部,即限制斜撑杆322最大的转动范围至垂直于支撑板321。支撑面11可以为地面,可以为楼面。在两个相对的侧墙模板22的顶部还可以铺设有楼板模板21,楼板模板21底部立设有支撑结构31,楼板模板21用于浇筑楼面混凝土。采用与支撑面摩擦固定的支撑板来支撑斜撑杆,施工简单方便,只需将支撑板放置于支撑面上即可,且拆除也十分便利。在支撑板两侧部均设置斜撑杆,两个斜撑杆对支撑板的作用力会相互抵消,且支撑板与支撑面间通过摩擦力固定,支撑板和两个斜撑杆所形成的支撑结构整体稳定,能够有效地保证侧墙模板的垂直度要求。施工简便,支撑牢固稳定。
[0071]如图11所示,下面对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0072]支撑结构31包括支设于楼板模板21和支撑面11间的支撑立柱311,支撑立柱311间隔设置。支撑立柱311为可调节结构,该支撑立柱311能够上下调整支撑高度。支撑立柱311包括下顶撑管3111、上顶撑管3112、微调结构3113、以及插销3114,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下顶撑管3111立设固定在支撑面11上,支撑面11可以为地面,也可以是楼面。上顶撑管3112插设在下顶撑管3111内,上顶撑管3112上间隔开设有定位孔3112a,上顶撑管3112可在下顶撑管3111内上下移动,以实现高度调节。微调结构3113套设在上顶撑管3112上,该微调结构3113自身可以调节高度,微调结构3113上开设有与上顶撑管3112上定位孔3112a对应的连接孔3113c,在固定上顶撑管3112时,将上顶撑管3112上的定位孔3112a和微调结构3113上的连接孔3113c对齐,然后将插销3114穿设定位孔3112a和连接孔3113c,实现微调结构3113和上顶撑管3112的连接固定。该微调结构3113置放在下顶撑管3111的顶端。
[0073]通过微调结构3113支撑住上顶撑管3112,上顶撑管3112通过其自身上的定位孔3112a来实现固定,这样使得上顶撑管3112的调节高度以定位孔3112a的间距为限,若需要调节的高度小于相邻两个定位孔3112a的间距时,就无法通过上顶撑管3112的上下移动来实现调节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微调结构3113设计为可调节自身高度的结构,通过微调结构3113的高度调节来适应小于相邻两个定位孔3112a的间距的调节高度的需要。使得本发明能够满足调节精度的要求。
[0074]微调结构3113包括相互螺合的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和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置放在下顶撑管的顶端,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上开设连接孔3113c,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通过插销3114与上顶撑管3112连接固定。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通过与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之间的螺合,来实现高度的调节,通过螺合操作,可以使得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的下部伸入到下顶撑管3111内一定距离,实现高度调小,还可以通过螺合操作,使得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凸出下顶撑管3111—定距离,实现高度调高。该微调结构3113的调节高度与上顶撑管3112上相邻的两个定位孔3112a的距离相同,也可以将微调结构3113的调节高度设计为大于相邻的两个定位孔3112a的距离,都能满足对调节精度的要求。较佳地,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为螺母,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为与螺母相适配的螺纹套管。螺母可以直接置放在下顶撑管3111的顶端,通过下顶撑管3111的顶端支撑螺母,因为上顶撑管3112和螺纹套管均有部分插设于下顶撑管3111内,故下顶撑管3111和下顶撑管3111之间的支撑结构牢固可靠。在下顶撑管3111的底部还设有底座3111a,底座3111a固设在支撑面11上。上顶撑管3112的顶部支撑楼板模板21,对楼板模板21起到支撑作用。
[0075]如图14所示,下面对支撑立柱高度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支撑立柱311的高度调节包括有两个调节阶段,第一调节阶段通过上顶撑管3112的移动实现调节,第二调节阶段通过微调结构3113自身实现调节。具体地,在需要将支撑立杆311的高度调高时,将上顶撑管3112上提,使得上顶撑管3112沿下顶撑管3111向上运动,当上顶撑管3112凸伸出下顶撑管3111的部分满足高度需要时,将上顶撑管3112上的定位孔3112a与微调结构3113上的连接孔3113c对齐,在连接孔3113c和定位孔3112a内穿设插销3114予以固定即完成了第一调节阶段。在第一调节阶段中如若需要将立杆总成的高度调低时,拔出插销3114,解除上顶撑管3112和微调结构3113之间的连接,将上顶撑管3112下压,使得上顶撑管3112伸入到下顶撑管3111内,当上顶撑管3112凸伸于下顶撑管3111的部分满足高度需要时,将上顶撑管3112上的定位孔3112a与微调结构3113上的连接孔3113c对齐,在连接孔3113c和定位孔3112a内穿设插销3114予以固定即可。第一调节阶段的调节范围以上顶撑管3112上开设的定位孔3112a的间距为限,其所能调节的高度为定位孔3112a的间距的整数倍,当需要调节的高度在定位孔3112a的间距内时,就需要通过第二调节阶段来实现。由于完成第一调节阶段的高度调节后,插销3114将上顶撑管3112与微调结构3113的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固定连接,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与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为螺合配合连接,在调节时,通过限制住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的转动,然后配合转动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可以实现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在垂直方向的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转动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调节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向上运动实现高度调高,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带动上顶撑管3112向上运动并使得上顶撑管3112顶撑住上部的边框模板。转动第一螺纹调节件3113a调节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向下运动实现高度调低,第二螺纹调节件3113b带动上顶撑管3112向下运动以达到需要的高度。由于微调结构3113的调节范围在O至相邻两个定位孔3112a间的距离,可以满足调节高度小于定位孔3112a的间距的调节要求。
[0076]如图15所示,下面对本发明边框模板体系中支撑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0077]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1支设于楼板模板21和支撑面11间,该支撑结构31包括立设于支撑面11的支脚313、沿支脚313可上下调节的支撑立柱311、以及支设于支撑面11的支撑架314。该支脚313立设固定于支撑面11上,支撑立柱311沿支脚313可上下调节,以调整支撑高度,该支撑立柱311的顶部支撑楼板模板21,支撑架314支设于支撑面11上,支撑架314套设在支撑立柱311上,通过螺合穿设支撑架314并紧靠支撑立柱311的顶撑件实现与支撑立柱311的紧固连接。通过设置支设在支撑面11上的支撑架314,来增加支撑立柱311的结构强度和稳固性,以满足楼板模板的支撑强度的要求。将支撑立柱311设计为可沿支脚313上下移动以调节高度,使得支撑立柱311的调节位置位于支撑结构的下部,该调节位置靠近支撑面11,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节操作,避免了调节位置位于高处的调节不便和需要借助登高梯等结构的现象。该支撑结构具有调节方便,结构稳定性好的优势。支脚313包括有底座3131和支撑杆3132,底座3131固定连接于支撑面11上,支撑面11可以为地面,也可以是楼面。支撑杆3132立设在底座3131上,支撑杆3132为支撑立柱311提供了调节的基础。支撑立柱311和支撑杆3132之间的调节方式,可以为现有的调节方式中的任一种,既可以做成螺纹的调节方式,即在调节长杆21和支脚313上设有相匹配的螺纹,通过螺合来实现高度的调节。也可以做成套设连接的方式,如图16所示,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支撑立柱311穿过支撑架314并套设在支撑杆3132上,支撑立柱311可以沿支脚313上下移动,在固定时通过支撑架314进行固定即可。支脚313的支撑杆3132可以是短钢管,长度小于一米,支撑立柱311为长钢管,长度可以根据支撑高度的需要进行选择。
[0078]如图16和图17所示,支撑架314包括套管3141、斜撑杆3142、以及顶撑件3143,套管3141套设在支撑立柱311上,斜撑杆3142与套管3141连接,且斜撑杆3142为多个,斜撑杆3142斜向支撑于支撑面11上,通过斜撑杆3142将套管3141支设固定,套管3141对支撑立柱311又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防止了支撑立柱311的倾覆。进一步地,顶撑件3143螺合穿设套管3141,顶撑件3143穿设套管3141的端部紧靠支撑立柱311,通过顶撑件3143的顶靠紧固了支撑立柱311,对支撑立柱311还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支撑架314的套管3141套设在支撑立柱311上对应支撑杆211的顶端处,对支撑杆211和支撑立柱311的稳固均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在套管314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顶撑件3143的螺孔,设置多个顶撑件3143,可增强支撑立柱311的稳定性。该顶撑件3143较佳为平脚螺栓。将支撑立柱套设在支脚上,将调节位置设于靠近支撑面处,方便调节操作,为支撑结构的调节带来了便利。为确保支撑立柱的稳定性,在支撑立柱上套设了支撑架,通过支撑架提高支撑立柱的稳固性。
[0079]如图18所示,下面对支撑结构31的第三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0080]在第三种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1包括支设于楼板模板21和支撑面11间的支撑立柱311,支撑立柱311间隔设置,支撑立柱311包括第一支撑柱315和第二支撑柱316,第二支撑柱316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柱315顶部,第二支撑柱316的顶部设有用于在楼板模板拆除前承托于楼板模板21底部并在楼板模板拆除后承托于楼板13底部的支承件3162。支撑立柱用于在楼板模板拆除前支撑模板,在模板拆除后对拆除模板的楼板部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模板可以早拆,能够较好的防止楼板悬空掉落。
[0081 ]支承件3162为支承板体,该支承板体的外沿设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3163。第二支撑柱316包括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柱315顶部的调节立杆3161及设于调节立杆3161顶部的支承件3162。第二支撑柱316的调节立杆3161插设于第一支撑柱315的顶部,支承板体设于调节立杆3161的顶部,第一支撑柱315的顶部开设有插销孔,插销孔中插设有定位插销317,该定位插销317可为L型插销,调节立杆3161上开设有供定位插销317插设连接的多组定位孔3164,多组定位孔3164沿调节立杆316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使用时,先将调节立杆3161调节到设计高度,使调节立杆3161顶部的支撑顶托顶紧在早拆模板或模板早拆的楼板底部,并使调节立杆3161上的一组定位孔3164与第一支撑柱315顶部的插销孔对准,然后将定位插销317插设在插销孔和定位孔3164内,固定住调节立杆3161和第一支撑柱315,完成对调节立杆3161的高度调节。进一步的,在支承板体的底部与调节立杆3161之间设有加强肋3165,起到支撑作用,加强第二支撑柱316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0082]配合图18至图22所示,支承板体为矩形板体,在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布设于早拆的楼板模板21的角部位置。根据整个模板体系的支承要求,计算出支撑装置的最佳布设位置和布设数量。整个模板体系由多块楼板模板21拼接组成,横向每两块楼板模板21设置一个支撑立柱,纵向每块楼板模板21设置一个支撑立柱,且将支撑立柱设置于楼板模板21的角部位置,在每块楼板模板21的未支设支撑立柱的角部位置支设传统的立柱支撑311a,以保证每块楼板模板21在拆除前得到稳定而牢固的支撑。楼板模板21呈矩形,结合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立柱的支承板体为矩形板体,在安装时,将支承板体的一个直角与楼板模板21的一个直角相互吻合,使支承板体外沿的倾斜面3163对应承托于与楼板模板相邻的待拆卸楼板模板21的底部边沿;然后,将待拆卸模板21沿倾斜面3163向下翻折进行拆除,待拆卸模板21四角的立柱支撑311a全部随待拆卸模板21 —并拆除,此时支承板体仍然承托在未拆卸的模板21的底部;接着,取出第一支撑柱315与第二支撑柱316的调节立杆3161之间的定位插销317,将调节立杆3161向下调节一段距离,之后再插紧定位插销317,此时第二支撑柱316顶部的支承板体离开模板21—段距离,此时可进行该处模板21的拆除,除本实施例的支撑立柱外,该模板21的另外三个角部位置的立柱支撑311a随模板21一并拆除,仅留下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立柱支设在模板早拆的楼板13的下方一段距离处;待该模板21拆除后,再次取出第一支撑柱315与第二支撑柱316的调节立杆3161之间的定位插销317,将调节立杆3161向上调节,使第二支撑柱316顶部的支承板体紧贴于模板早拆的楼板13的底部,之后再插紧定位插销317进行定位,实现第二支撑柱316对模板早拆的楼板底部的承托。进一步的,可以在支承板体的上表面设置一层弹性垫层,对模板早拆的楼板的底面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模板早拆的楼板底面留下划痕。
[0083]再结合图25和图2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柱316的支承件3162为直角三角形板体,第二支撑柱316的调节立杆3161通过定位插销317与定位孔3164的配合来调节高度。在使用时,同样将支撑立柱布设于早拆模板的角部位置。早拆模板呈矩形,在安装时,将直角三角形板体的直角与早拆模板的一个直角相互吻合,使支承板体外沿的倾斜面3163对应承托于相邻早拆模板的底部边沿。支撑结构通过在用于支撑早拆模板的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第二支撑柱,可以在早拆模板拆除后,利用第二支撑柱顶部的支承件支撑模板早拆后的楼板,避免楼板悬空坍塌。第二支撑柱通过调节立杆可伸缩地连接在第一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调节两者间的插销和定位孔,达到调整调节立杆的高度的作用,进而达到调整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的作用,使第二支撑柱顶部的支承板体顶紧在早拆后的楼板底部。通过在第二支撑柱顶部的支撑板体的表面设置弹性垫层,可以起到保护早拆后的楼板底部的作用,使楼板底面不留划痕。
[0084]如图27所示,下面对支撑结构的第四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四种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1还包括水平连接杆件312,水平连接杆件312支设于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311之间,该处的支撑立柱311可以为上述第一种实施例至第三种实施例中的支撑立柱的结构,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表述,在此不再赘述。水平连接杆件312上设有与支撑面11相贴合的切平面。支撑面11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楼面。故而,用于楼板模板的支撑结构中的支撑立柱311的高度不会过高,一般为楼层高度,支撑立柱311选用支撑强度满足要求的钢管,钢管的直径较一般的满堂脚手架的钢管粗,支撑立柱311的强度较大。兼顾支撑强度和方便通行的要求,支撑立柱311之间的间隔也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调节,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311间的间隔可以设置的较远,通过支设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311间的水平连接杆件312,确保支撑立柱311的稳定性。水平连接杆件312设有与支撑面11相贴合的切平面,可以通过支撑面11为水平连接杆件312提供约束,防止水平连接杆件312弯曲,保证支撑稳定性,还能方便人员和运输小车的通行,方便了施工材料的运输。
[0085]如图28所示,显示了水平连接杆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水平连接杆件312的截面呈三角形,水平连接杆件312所形成的夹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如图29所示,显示了水平连接杆件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水平连接杆件312的截面呈半圆形,该水平连接杆件312可以为半圆形的钢管。
[0086]水平连接杆件312与支撑立柱311间的支撑连接,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水平连接杆件312的端部形成弯钩状的连接部,在支撑立柱311上对应连接部设有卡接槽,将连接部勾设于卡接槽内,即实现了水平连接杆件312与支撑立柱311间的连接。该弯钩状的连接部可通过焊接固定于水平连接杆件312的端部,且弯钩状的连接部上与支撑立柱311相贴的外侧面为平面,当连接部勾设于支撑立柱311的卡接槽内时,该平面状的外侧面抵靠并贴合于支撑立柱311的外表面。采用支撑立柱和水平连接杆件形成支撑结构以支撑楼板模板,代替了传统的满堂脚手架,支撑立柱的支撑强度满足楼板模板的支撑要求,且设置的水平连接杆件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立柱的稳定性,该水平连接杆件贴设于支撑面,通过支撑面给水平连接杆件以约束,避免了水平连接杆件弯曲,保证了水平连接杆件的强度,且水平连接杆件妨碍人员和运输小车的行走,方便了材料的运输。
[0087]如图30所示,下面对支撑结构的第五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五种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1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水平连接杆件312,该水平连接杆件312用于连接位于其两侧的支撑立柱311,通过自身长度可调节以适应支撑立柱311间距不确定的情形。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立柱311结构可以采用支撑结构第一种实施例至第三种实施例中的任一种结构,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0088]支撑结构31还包括多个支撑立柱311、支撑横杆312a和剪刀撑318,支撑立柱311支设于楼板模板21和支撑面11之间,且支撑立柱311间隔设置。在两个房间的楼板模板21间存有结构梁14,由于结构梁14两侧的支撑立柱311与结构梁的距离有一定要求,且结构梁14的宽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结构梁14两侧的支撑立柱311之间的距离随机性较大,为连接结构梁14两侧的支撑立柱311,本发明采用了长度可调节的水平连接杆件312进行连接,水平连接杆件312可伸缩调节连接长度,该水平连接杆件312连接于位于结构梁14两侧的支撑立柱311,以将两个模板21底部的支撑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支撑体系,水平连接杆件312可伸缩调节连接长度以适配结构梁14两侧的支撑立柱311的间距。
[0089]在一个楼板模板21的底部,支撑立柱311的间距为确定的,故可采用标准的支撑结构,即用尺寸确定的支撑横杆312a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立柱311之间,且支撑横杆312a设置两道,两道支撑横杆312a间留设有间距,呈上下结构设置。剪刀撑318支撑连接于两道支撑横杆312a间,剪刀撑318连接于支撑横杆312a和支撑立柱311的连接处,增加支撑体系的结构强度。其中支撑立柱311、支撑横杆312a和剪刀撑318形成了标准化的支撑结构,支撑立柱311、支撑横杆312a和剪刀撑318的尺寸固定,且可多次反复利用,适用于多种施工条件。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平连接杆件312,使得整个支撑体系能够适应多变化的施工环境,提高支撑体系的适用范围。
[0090]如图31所示,水平连接杆件312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套筒3121、螺合于连接套筒3121 —端的第一螺杆3122和螺合于连接套筒3121另一端的第二螺杆3123,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通过螺合操作来实现长度的调节,以第一螺杆3122的调节为例进行说明,第二螺杆3123的调节与第一螺杆3122的调节相同。转动第一螺杆3122以使其通过螺合向连接套筒3121内伸入,使得水平连接杆件312的长度变小,转动第一螺杆3122以使其通过螺合向连接套筒3121外伸出,使得水平连接杆件312的长度变大。
[0091]结合图32和图33所示,在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上远离连接套筒3121的端部设有可转动的连接件3124,在支撑立柱311上对应连接件3124设有适配的插槽,将连接件3124插设于插槽内,实现了水平连接杆件312与支撑立柱311的连接。由于连接件3124可转动的设于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上,所以连接件3124不受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的转动调节的影响,连接件3124能够通过转动调整为竖向并插设于插槽211内实现插接连接。
[0092]连接件3124与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的可转动连接,通过如下结构来实现,在第一螺杆3122上远离连接套筒3121的端部处设有一圈凹槽3122a和连通凹槽3122a与端面的插接通道3122b,该端面为远离连接套筒3121的端部处的端面。在第二螺杆3123上远离连接套筒3121的端部处设有一圈凹槽3123a和连通凹槽3123a与端面的插接通道3123b,该端面为远离连接套筒3121的端部处的端面。连接件3124的上部设有套接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的套接孔3124a,在套接孔3124a内壁上设有凸起3124b,该凸起3124b适配于凹槽3122a, 3123a和连接通道3122b, 3123b,通过凸起3124b置于凹槽3122a, 3123a内实现连接件3124于第一螺杆3122和第二螺杆3123上转动。
[0093]结合图32和图33所示,下面以第一螺杆3122为例对水平连接杆件312的端部结构和连接件312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一螺杆3122的端部设有一圈凹槽3122a,第一螺杆3122上还设有连通凹槽3122a和端面3122c的插接通道3122b,该插接通道3122b为安装连接件3124提供方便。连接件3124为楔形结构,连接件3124较佳为插销。在连接件3124的顶部设置有套接孔3124a,套接孔3124a内壁上设置有凸起3124b,在将连接件3124安装在第一螺杆3122上时,将连接件3124通过套接孔3124a套在第一螺杆3122上,此时要对齐凸起3124b与插接通道3122b,使得凸起3124b通过插接通道3122b滑入至凹槽3122a内,然后转动连接件3124,使得凸起3124b与插接通道3122b错开,凸起3124b在凹槽3122a内对连接件312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件3124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螺杆3122的端部。由于第二螺杆3123的结构与第一螺杆3122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螺杆3123与连接件3124的连接同第一螺杆3122与连接件3124的连接。
[0094]在结构梁以外的地方支设标准的支撑结构,在结构梁处采用可伸缩调节长度的水平连接杆件将两侧的支撑立柱连接,通过水平连接杆件的调节功能适应结构梁两侧支撑立柱的间距变化,将结构梁两侧的标准化支撑结构连成一体,确保支撑体系的完整性,提高支撑体系的稳固性。
[0095]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支设系统,包括铺设的楼板模板和立设于所述楼板模板之下的侧墙模板; 支撑系统,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支撑面之间的支撑结构和支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墙模板之间的斜撑结构; 设于楼板模板和侧墙模板的转角处的角部加固结构,包括连接型材、转接板、S型转接件、以及边框板;以及 所述连接型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连接端; 所述转接板设于第一连接端; 所述S型转接件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S型转接件设有槽口相背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承托连接所述楼板模板,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连接于所述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与所述楼板模板平齐设置; 所述边框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并与所述侧墙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墙模板平齐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侧墙模板为边框模板,所述边框模板间通过边框连接件连接紧固,所述边框连接件包括插设于相邻边框模板的拼接边框上的销钉和插设于所述销钉内的插片,所述销钉上设有供所述插片插设的插孔,所述插片上具有供与所述拼接边框完全抵紧的第一抵靠面及供与所述插孔完全抵紧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二抵靠面相对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包括插接部及设于所述插接部两侧的承击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承击部的宽度自所述插接部向外逐渐减小并于所述承击部的外侧端部形成有承击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沿所述销钉的轴向设置,所述插孔包括位于所述拼接边框内的可调空间及位于所述拼接边框外的紧固空间,所述可调空间与所述紧固空间相互连通,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紧固空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支撑面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为可调节结构,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立设固定于所述支撑面的下顶撑管、插设于所述下顶撑管内的上顶撑管以及套设于所述上顶撑管上且自身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机构,所述上顶撑管上间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微调机构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连接孔,通过穿设所述定位孔和所述连接孔的插销与所述上顶撑管连接固定,所述微调机构放置于所述下顶撑管的顶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相互螺合的第一螺纹调节件和第二螺纹调节件,所述第一螺纹调节件置放于所述下顶撑管的顶端,所述第二螺纹调节件上开设所述连接孔并通过所述插销与所述上顶撑管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设于所述楼板模板和所述支撑面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及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用于在所述楼板模板拆除前承托于所述楼板模板底部并在所述楼板模板拆除后承托于楼板底部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为支承板体,且所述支承板体的外沿设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设于所述支撑面的支脚、沿所述支脚可上下调节的支撑立柱、以及支设于所述支撑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支撑所述楼板模板,所述支撑架套设于支撑立柱上,通过螺合穿设所述支撑架并紧靠所述支撑立柱的顶撑件实现与所述支撑立柱的紧固连接。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长度可调的水平连接杆件,所述水平连接杆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所述连接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端螺合连接,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连接件,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二端螺合连接,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连接件; 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端部处设有一圈凹槽和连通所述凹槽与端面的插接通道,所述连接件的上部设有套接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有适配所述凹槽和所述插接通道的凸起,通过所述凸起置于所述凹槽内以实现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设于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斜撑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面摩擦固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侧墙模板对应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斜撑杆铰接于所述支撑板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斜撑杆斜向支设于所述支撑板和对应的所述侧墙模板之间。
【文档编号】E04G17/14GK105888236SQ20161030108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李娟 , 马荣全, 苗冬梅, 胡成佑, 秦聪伟, 马建挺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德曼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