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070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预应力竹、木材质的连续梁。
【背景技术】
[0002]实际工程中,当预应力简支梁跨径超过一定值,在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值将会迅速增加,影响梁的正常使用,导致梁的截面尺寸及自重显著增加。为了减少耗材、方便施工,本专利提出预应力连续梁,通过支点处负弯矩的存在,减小跨中挠度,改变弯矩线型,使其内力分布比同跨度简支梁更合理。该系统所采用的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为体外布筋,这种体外筋不消弱主梁截面,不需预留孔道,施工方便、迅速、便于更换,极易推广。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目前预应力竹、木梁随跨度的增加,跨中弯矩较大等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施加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该系统包括双U型钢垫板、底部钢垫板、凹槽弧形转向块、螺杆、预应力筋、锚具等。在具体施工时,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中间支座,将预应力筋在梁端部锚固,并通过设置在梁上的凹槽弧形转向块固定预应力筋位置,保证线型,通过旋转螺杆使转向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转向块相连的预应力筋与梁产生横向相对位移来控制施加预应力。
[0005]一种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包括双U型钢垫板、底部钢垫板、凹槽弧形转向块、螺杆、预应力筋和锚具,竹、木梁端部放置双U型钢垫板,锚具嵌入双U型钢垫板外侧固定预应力筋的端部位置,竹、木梁上设置有底部钢垫板和转向块,底部钢垫板和转向块通过螺杆连接,转向块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固定预应力筋的位置。所述竹、木梁为受弯构件,受弯构件是由竹、木、胶合竹、胶合木或胶合竹木复合材作为材料制成的受弯构件。
[0006]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0007]1.施工方便、配件简单。体外配筋无需预留孔道,不会消弱构件,减少集中应力的出现。转向块配合丝扣拧张即可完成张拉过程,无需多余张拉设备。
[0008]2.调控方便,受力可靠。在预加力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端部钢垫板及转向块控制线型,通过螺杆的旋转控制预加力的大小。
[0009]3.采用连续梁,最大弯矩比相同条件下的简支梁相应减少60%?85%;跨中挠度比简支梁相应减少94%?97%。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连续梁张拉预应力施加系统示意图;图2为图1中1-1剖面;图3为端部锚固装置示意图;图4为张拉装置侧面图;图5为图4中1-1剖面。各图中数字代表:1:竹、木梁;2-1:双U型钢垫板'2-2:底部钢垫板;3:转向块;4:螺杆;5:锚具;6: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首先将预应力筋6穿过锚具5,利用墩头机进行液压墩头固定钢筋长度,之后在竹、木梁I端部放置双U型钢垫板2-1,再将锚具5嵌入双U型钢垫板2-1外侧,固定预应力筋6的端部位置;将底部钢垫板2-2与转向块3放置在竹、木梁I指定位置,通过转向块3的凹槽控制预应力筋6线型,通过螺栓4旋转,使转向块3带动预应力筋6上下移动,以此施加预应力。
[0012]实施例:试验组:预应力连续梁尺寸为6000X100X100,比较组:预应力简支梁尺寸6000X100X100。相同环境下进行加载(两点加载F= 10kN,逐级加载;木材的弹性模量为10000N.mm),其内力及变形结果如下:
[0013]简支梁:因挠度已达到最大限制,无法继续加载,所加最大弯矩值为0.5kN*m连续梁:最大弯矩值4.68kN.m,跨中最大烧度为29mm。
[0014]由此可得,在以挠度为主要控制因素时,连续梁相比于简支梁,体现出极大优越性。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包括双U型钢垫板(2-1)、底部钢垫板(2-2)、转向块(3)、螺杆(4)、预应力筋(6)和锚具(5),其特征在于:竹、木梁(I)端部放置双U型钢垫板(2-1),锚具(5 )嵌入双U型钢垫板(2-1)外侧固定预应力筋(6 )的端部位置,竹、木梁(I)上设置有底部钢垫板(2-2 )和转向块(3 ),底部钢垫板(2-2 )和转向块(3 )通过螺杆(4)连接,转向块(3)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固定预应力筋(6)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梁(I)为受弯构件,受弯构件是由竹、木、胶合竹、胶合木或胶合竹木复合材作为材料制成的受弯构件。
【专利摘要】新型竹、木连续梁预应力施加系统,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预应力竹、木梁。它解决了目前竹、木梁因跨中挠度过大,而造成的梁跨受限、材料浪费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竹、木梁端部放置双U型钢垫板,锚具嵌入双U型钢垫板外侧固定预应力筋的端部位置,竹、木梁上设置有底部钢垫板和转向块,底部钢垫板和转向块通过螺杆连接,转向块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固定预应力筋的位置。在具体施工时,保证钢筋紧贴梁身两侧,通过旋转螺杆使转向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转向块相连的预应力筋与梁产生横向相对位移来控制施加预应力。实际加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中间支座,改变转向块的外形,达到效果显著、经济安全的目的。
【IPC分类】E04G21-12
【公开号】CN204590639
【申请号】CN201420770002
【发明人】郭楠, 贺铁, 陈慧慧, 左宏亮, 张平阳, 刘秀侠
【申请人】东北林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