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25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用机械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车,此种婴儿车可处于一使用的展开状态,以及一收藏的收折的状态。
目前的式婴儿车的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为折叠式设计,在不使用时,婴儿车可以折叠成一较小的体积,不占空间,便于收藏。折叠式婴儿车的款式可见于美国第3,953,046号、第4,094,531号专利利案、第4,126,331号专利案、第4,248,443号专利案、第4,346,912号、第4,369,986号专利案、第5,123,670号专利案、第5,201,535号专利案、第5,257,799号专利案、第5,417,450号专利案、第5,427,402号专利案、第5,460,398号专利案、第5,468,009号专利案、第5,499,831号专利案、第5,553,885号专利案、第5,622,377号专利案、第5,765,855号专利案、第5,769,447号专利案、及第5,882,030号专利案等,上述这些专利案中车架都采用了可折叠的设计,亦即车架可以处于缩小体积的收折状态以及供婴幼儿乘坐 且使用者可以推行的展开两种状态,而上述的专利案中所采用之可折叠设计,绝大多数都是在组成车架的管件间以一关节机构相连,且在关节结构上设计有锁扣机构,利用关节机构及锁扣机构的设计,使车架可保持于展开状态或收叠至收折状态;然而由于车架是由成对的支管件所组成,为了于收折动作时,成对的支管件可以彼此的靠拢,在设计时还必须在各管件间设计传动之连杆,因此许多可折叠的婴儿车车架都相当的复杂。
再者,为了便于使用者操控锁扣机构,通常在婴儿车车架上都会设计一控制锁扣机构的开关,此开关可以直接设计在关节机构上,而许多的婴儿车是将此开关设计在婴儿车车架的推把上,以提供使用者更容易的控制锁扣机构;然而以美国专利第5,882,030号、美国专利第5,718,444号、台湾专利公告第268407号及台湾专利公告第242764号等专利案来,上述的专利案所述之婴儿车车架收折方式,都是将推把向下收折靠拢,亦即婴儿车车架于收折状态下,推把供使用者握持的位置将移至最低端,同样的设于推把握持位置的开关亦随之移至最低端,如此一来,当使用者要再次将婴儿车车架移至展开状态时,则必须弯下腰控制开关,顺势的将推把拉起,才能将婴儿车车架移至展开状态,然而这样的动作对使用者而言非适当,譬如使用者手中抱着婴儿或是手提重物时,即十分的不便,这样的设计即未考虑到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性。
为了解推把朝下收折造成使用者操作不便的问题,遂有美国专利第5,893,577号专利案,此专利案于收折状态下,其推把的位置仍然朝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很容易的来控制车架的收折动作,而无需在弯下腰来操作,但是此专利案同样得在车架的成对支管件间设计传动的连杆,因而造成车架结构复杂。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折叠式婴儿车,特 是无须增加连杆或关节构造,依靠车架中之各管件相互传递收折之力量,进行收折之动作;简化车架之结构设计。
同时本实用新型车架中之推把管件在收折状态下,仍然位于朝上的位置,使用者可以很容易的操控车架的收折动作。
本实用新型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具有可介于展开状态及收折状态的可折叠车架,其至少包括了扶手、前脚管、后脚管、活动管、前底管、后底管及连接座;其中扶手的前、后端分 连接前脚管及后脚管,扶手中央的适当位置处有一个贯穿的滑槽,活动管伸入扶手的滑槽 且其底端连接于连接座,而前底管分 连接于前脚管及连接座,后置物篮连接于后脚管及连接座,如此构成一展开的车架。滑槽的壁面上开设有定位孔,活动管上则设置有对应于定位孔 可活动的锁栓,通过弹性件,锁栓保持位于突出定位孔的扣锁位置,以确保各管件维持在展开状态,锁栓可受力退出于定位孔而移至释放位置,使各管件可移动至车架收折状态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透过各管件间彼此的连接,而无须设计牵引连动的连杆,且由于活动管穿过扶手座,无须再设计关节结构,简化了车架结构,同时利用各管件间相互连动,使得活动管位于收折状态的位置仍保持朝上,方便使用者操作控制。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展开状态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收折动作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位于收折状态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与活动管的关系之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扶手与活动管的关系另一视角之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结造示意图。

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可介于一供婴幼儿乘坐的展开状态,以及一减少收藏时所占用体积的收折状态,包括一由成对的支管形元件所组成的可折叠的车架10,车架10是包括了一扶手座11、一前脚管12、一后脚管13、一活动管14、一前底管15、一后底管16、一连接座17、一椅座管18及一椅背管19;其中扶手座11位于整车架10的中心位置,可封闭车架10的侧边可供婴幼儿置手之用,同时扶手座11亦可供餐盘(图中未示)放置,扶手座11的两端设有一连接点A及一固定点a,在扶手座11位于连接点A及固定点a间之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贯穿的滑槽111,滑槽111壁相应处设有定位孔112、113,由定位孔112、113向下延伸朝外的导斜边114、115,而在滑槽111上方开口处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弹性遮垫116,弹性遮垫116用以封闭滑槽上方的开口,以避免婴幼儿将手伸入于滑槽111而造成危险。(如图4、图5所示)前脚管12为一管形元件,前脚管12顶端连接于扶手座11的连接点A,而底端连接一前轮20,前脚管12于连接点A与前轮20间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连接点B;后脚管13为一管形元件,后脚管顶端连接于扶手座11的固定点a,而底端连设一后轮30,在后脚管13于固定点a与后轮30间的适当位置处设有连接点C。
活动管14为一管形元件,其顶端可略为弯曲以构成一握持部141,使用者可以握扶住握持部141的位置而来控制婴儿车,使活动管14可作为推把之用,活动管穿过14扶手座11的滑槽111,在活动管14的底端有一连接点D,于连接点D连接连接座17,连接座17具有一固定点b,而于活动管14对应于滑槽111定位孔112、113的位置处设有可活动的锁栓41、42,锁栓41、42间设置有一弹性件43,通过弹性件43,锁栓41、42突出于定位孔112、113,确保车架10位于展开状态而不致于行进中收折,锁栓41、42于此的位置上称为锁扣位置,使用者可施力将锁栓41、42退出定位孔112、113,使车架10可以进行收折的动作将车架10移至收折状态,锁栓41、42于此的位置上称为释放位置。
前底管15为一管形元件,一端连接于该前脚管12的连接点B,另一端则连接于连接座17的固定点b;后底管16为一管形元件,一端连接于后脚管13的连接点C,另一端则连接于活动管14的连接点D。前底管15及后底管16间可设置一置物篮50,使婴儿车具有一置放物品的空间。
在连接座17上固定设置有椅座管18,以及连接可改变角度的椅背管19,由椅座管18及椅背管19构成可供婴幼儿乘坐的区域,椅座管18及椅背管19间可套置软质之纺织类布垫(图中未示),使婴幼儿乘坐时较为舒适,当然本实用新型亦可不设置椅座管18及椅背管19,利用软质之纺织类布垫在不影响收折动作下,直接的设置于活动管14与前脚管12间(图中未示),亦可提供婴幼儿乘坐的位置;又或者前底管15可直接固定于活动管14上,而后底管16可直接连接于活动管14的连接点D,即可省略连接座17此一构件,当然椅座管18及椅背管19亦可直接的设置于活动管14上。另外在扶手座11的适当位置处可设置一遮阳篷,提供遮蔽阳光之用,或者于扶手座11前端的位置亦可设置一餐盘(图中未示);如此及构成一台完整之折叠式婴儿车结构。

图1、图2和图3所示,
图1所示者即为可折叠车架10位于展开状态,于展开状态下,锁栓41、42位于锁扣位置,而各管件间彼此牵制固定,使各管件固定不动,而维持于展开状态,婴幼儿可乘坐于车架10上的纺织类布垫上(图中未示),确保婴儿车于行进中之安全。当欲进行收折动作时(如第2图所示),首先需将锁栓41、42移至释放位置,将活动管14向下施一力量F,由于活动管14是略为倾斜,因此力量F产生一斜向的分力F1及一侧向的分力F2,使活动管14向下及向前移动,透过连接点D,力量F分传递至前底管15及后脚管15产生分力F3及F4,透过连接点B,分力F3使前底管15拉动前脚管12向活动管14靠拢,且力量F继续传递至前脚管12产生分力F5,透过连接点A,藉由分力F5使前脚管12将扶手座11推动向上;另外透过连接点C,藉由分力F4使后底管16拉动后脚管13向活动管14靠拢,且力量F继续传递至后脚管13产生分力F6,使后脚管13将扶手座11拉动向下,一并的向活动管14靠拢,移至收折状态(如第3图所示);在车架10收折的过程中,椅座管18固定于连接座17上(或活动管14上),透过展开角度的设计,将可随着一并的靠拢,而不致影响车架10收折之动作,同样的椅背管19因采用可调整角度之连接方式设计,亦可随着一并的靠拢,而不致影响车架10收折之动作,而遮阳篷本身即为可折收或可拆卸之设计,也不会影响车架10收折之动作。
本实用新型之车架10的组成中各管件都具有其功用,譬如扶手座11封闭侧边可以放置手或连接遮阳篷或餐盘(图中未示),前脚管12用以连接前轮20,后脚管13用以连接后轮30,活动管14用来供使用者握持推动车架10,前底管16、后底管17共同支撑置物篮50,而透过彼此连接之设计,无须增加连杆等连动元件,藉由活动管14穿过扶手座14的设计,而省去婴儿车可折叠的车架中所采用之关节设计,即省去了连杆及关节等元件。另外活动管14之收折动作是直接向下推动,因此活动管14的握持部141位置保持朝上,于握持部141上设计如开关及牵引索(图中未示)等可控制锁栓41、42之构件,即使车架10于收折状态,亦可很容易的操作开关,便于使用者控制。
上述的实施例中,活动管14穿过扶手座11的滑槽111,在滑槽111的范围 移动;同样的动作原理,可分在扶手座11上设置一可旋转活动的第一转盘,活动管14上设置一连接于第一转盘的第二转盘,藉由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设计,便于传递收折之力,使收折车架较为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篮(50)。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具有一可折叠的车架(10),其特征在于,该车架(10)包括有扶手座(11);顶端连接于该扶手座(11)的一端、底端连接一前轮(20)的前脚管(12);顶端连接于扶手座(11)的一端、底端连接一后轮(30)的后脚管(13);活动管(14);一端连接于该前脚管(12)、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活动管(14)底端的前底管(15);一端连接于该后脚管(13)、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活动管(14)底端的后底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扶手座(11)适当位置处有一贯穿的滑槽(111),滑槽(111)至少具有一定位孔(112、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滑槽(111)开口处设置有一用以遮蔽该滑槽开口的弹性遮垫(1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扶手座(11)对应于该定位孔(112、113)的位置设有导斜边(114、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活动管(14)穿过扶手座(11)的滑槽(111),且在对应该滑槽定位孔(112、113)的位置设有可活动于锁扣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锁栓(41、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锁栓(41、42)内有一弹性件(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活动管(14)顶端处有一握持部(1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活动管(14)底端连接有一连接座(17),连接座(17)分别与前底管(15)和后底管(1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座(17)处设置有椅座管(18),并连接有一椅背管(19),构成供婴幼儿乘坐于该车架之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座(11)处设置有遮阳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前底管(15)及该后底管(16)间设置有置物篮(50)。
12.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具有一可折叠的车架(10),其特征在于,该车架(10)包括适当位置处设置有可活动的第一转盘的扶手座(11);顶端连接于该扶手座(11)的一端、底端连接一前轮(20)的前脚管(12);顶端连接于该扶手座(11)的一端、底端连接一后轮(30)的后脚管(13);适当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扶手座第一转盘之第二转盘的活动管(14);一端连接于该前脚管(12)、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活动管(14)底端的前底管(15);一端连接于该后脚管(13)、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活动管(14)底端的后底管(1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盘至少具有一定位孔(112、1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盘对应于定位孔(112、113)的位置设有可活动于锁扣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锁栓(41、4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锁栓(41、42)内有一弹性件(43)。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管(14)顶端置有握持部(141)。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管(14)底端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17)分别与前底管(15)和后底管(16)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座(17)设置有一椅座管(18),以及连接有一椅背管(19),椅座管(18)和椅背管(19)构成供婴幼儿乘坐于该车架之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扶手座(17)设置有遮阳蓬。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前底管(15)和该后底管(16)间设置有置物篮(50)。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可处于一供婴幼儿乘坐的展开状态,以及一减少收藏时所占用体积的收折两种状态。本实用新型是由前脚管件、后脚管件、活动管件及扶手构成可折叠的车架,各管件间彼此连接,可在收折的过程中相互的牵引连动,使各管件一起靠拢收折,将车架由展开状态移至收折状态。
文档编号A47D13/02GK2440405SQ00237878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8日
发明者黄英源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