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39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械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密码锁,具体说是一种压按式开关的由排列的组合数字为密码的机械锁。
背景技术
目前众知的机械锁有各种弹子锁和各种密码锁,弹子锁一般由钥匙旋转开锁,密码锁一般由转轮旋转开锁。无论弹子锁还是密码锁,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控制锁心、锁头的各种齿或柱直接与锁心接触,这样势必会露出破绽,给盗开锁以可乘之机。再就是对开锁的次数没有限制。可以更换钥匙或密码复试开。对开锁的时间没有限制。没有对开锁速度加以控制,使得通过缓慢的开锁动作对内部密码加以探测,包含的密码数量较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机械锁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密码机械锁,本锁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盗开锁的发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本锁体内有锁心,并设定其为横向运动,作用为连接控制锁头或者伸出直接作为锁头来开关门,伸出时关(开)门锁,缩回时开(关)门锁。在锁心移动方向的侧面并排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锁齿,所有锁齿的间距都相等,并设定锁齿为竖向运动(圆形锁齿为圆周运动)与锁心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每个锁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圆柱体锁柱部分,其上端露出锁体外或与锁体约平高度,从外观看锁体上有一排间隔相等的圆眼,中间为锁柱,开关锁时钥匙的柱就压向这些锁齿锁柱,锁齿下部分为包含密码部分,其密码为在每个锁齿下部分与锁心相对的一面设置一凸出棱体(或凹槽)(

图1图2),所有锁齿的凸棱体或凹槽在锁齿上处于不相同的高度(图13),依照高度顺序(或其它顺序)编排序号,该序号就是该锁齿的密码,所有锁齿的密码组成一组组合密码,当密码体为凸出棱体时,锁心为图9所示,在与锁齿密码体相对的锁心面,正对所有锁齿密码体及其运动轨道位置,设置竖向凹槽,该凹槽的宽度应于锁齿密码体的宽度一样,使密码体能在该凹槽中正好上下运动,锁心的竖向凹槽应多出一道或更多,使开关锁时锁心能够移动,及移动所需的距离,在锁心竖向凹槽的中间位置设一横向凹槽,该凹槽的高度应与锁齿密码体的高度一样,使密码体正好能够在该横向凹槽中运动,在所有锁齿的下部或内部设弹簧,将所有锁齿顶到其轨道顶点,为节省空间所有锁齿的密码体都处在锁心的横向凹槽的中心(12)的上方互不相同的高度上,阻挡着锁心的移动而不能开关锁,当用钥匙柱分别压向锁体上锁眼内的锁柱时,所有锁齿向下运动,如果使所有锁齿的密码体都处于锁心的(12)高度时(密码体中心与横向凹槽的中心(12)重合),所有锁齿的密码体都不再阻挡锁心的移动,此时在外力作用下锁心能够移动实现开关锁。如果有一个锁齿的密码体不在横向凹槽的中心(12)处则其阻挡锁心的移动不能开关锁,当锁齿密码体为凹槽时(图2),上述的锁心没有竖向凹槽,在横向凹槽位置为一横向凸体棱体,在正对所有锁齿密码体位置该横向凸出棱体上有凹槽,为使锁心移动,该凹槽至少应多出一个,锁心的横向凸出棱体的厚度应与锁齿密码凹槽高度一样,横向凸出棱体上的凹槽宽度应与锁齿自上而下的设有密码的前部分及凹槽宽度一样(图2),这一部分锁齿就伸入在锁心的凹槽里,同样所有锁齿在各自弹簧推动下处于轨道顶点位置,并且所有锁齿的凹槽密码的中心都在锁心的横向凸出棱体的中心(12)的上方,阻挡着锁心的移动,当用钥匙分别压向各锁柱并使各锁齿的密码体处于横向凸出棱体的(12)处时,不再阻挡锁心移动,而能够开关锁。以上两种锁齿除其密码体在锁齿下部分的高度不相同外,
其余都相同,这样就可以互换,也就是更换了锁的密码,钥匙上的每个柱的长度可以变化(密码变化),使每个锁齿从密码体开始到锁柱最外端的长度加上与其相对应的钥匙的柱的长度都相等,并设定此时的锁齿与钥匙柱为一同序号(密码),以方便记忆(图13)此时,并设定当钥匙外体或其上的某点(两头各有一固定位置)与锁体或锁体上某点(两头各有一固定位置)相接触时,所有锁齿的密码体正好处于锁心的(12)处,外力由把手或转轮作用在锁心而开关锁,也可以由把手或转轮来关锁,而由锁内设置的弹簧作为开锁力。
为了增加本锁的保险性,增加横纵向同步控制开锁锁齿,本开锁齿的密码体通过控制锁心,使其它锁齿的密码体的两边不与锁心接触,通过横向同步控制各锁齿的上升与下降,这样就使得本锁密码体的上下左右都由开锁齿控制,这就使得不能对本锁各齿柱进行探测,增设弹性开锁锁齿,使得不能通过缓慢的开锁动作对密码进行探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容易的制造多位密码数及每位包含很多密码的锁,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从根本上阻止被盗开锁的发生。
本密码锁最基本型由锁柱、锁齿、锁心、锁体等组成。锁齿、锁柱如图1、2所示,(1)为固定凸棱体密码体,(3)为固定凹槽密码体,(2)为锁柱,图中虚线锁柱表示锁柱设在锁齿背后与锁齿并列以缩小高度。(68)表示与锁体精确固定的凹槽或凸棱柱,用于锁齿等精确定位(下同不再画出),(4)代表锁齿,(5)为与凹槽密码锁齿的密码体相同宽度的部份锁齿。(由锁体控制所有(1)或(3)的前端也不与锁心接触)。
图3是可以更换密码的凸棱密码体锁齿,(1)背后的(6)与(10)(11)的横向齿相咬合而固定,(10)和(11)的横向齿可以不到两边此时从外表看不出横齿或(10)上无齿由(6)与(11)咬合即可,(11)的凹槽处为密码点,每个齿定为一个密码,当该齿密码距离相等时(6)可以有数个,当该齿密码间距离不相等时只能有一个。
图4为可以变换密码的凹槽密码体锁齿,前面(5)的高度为后面(4)的二倍,(3)位于(5)的中间位置,(6)为(5)背后与(3)处于同一高度的横向齿,同前所述当该齿密码距离(简称密距)相等时可以有数个,此时(4)也相应向上、下分别增加密码齿以使(5)能上下移动到所需密码长度,当该齿密距不相等时只能有一个,(9)为假密码体、当该假密码体的高度与(3)相同时,其深度应比(3)要浅,当深度相同时,高度比(3)要小以使横向凸出体不能够进入,但每个假密码体在(5)的两侧,与真(3)相比较所不足的部份就设很浅的凹痕,使横向凸出棱体能够进入该凹痕内(象进入(3)一样),但仅有摩擦痕以不影响(4)运动为准,当该锁内设横向同步及纵向同步开锁齿时,该假密码体的间距不受限制,当锁内无横纵向同步时,所有(真、假)密码体之间的间距应相等。且假密码体设的越多越好,(8)和(3)的上部和下部应相同数量,当锁齿密码体为(1)时假密码体应设在锁心上,图9中(9)为假横向凹槽,同上所述以使假(8)不能使(1)进入但凹痕与(8)一样。下述的图55所示的圆环锁齿假密码体设在锁齿内面原理同图4,图56所示的凹槽锁心应设在锁心上,同图9所示,图57的应设在锁心内面,图58的应设在锁齿外层。
图5为增加了横向同步控制棱柱(或板)的凸棱密码体锁齿,(13)为与同步板相咬合的横向齿,其位置可以设在下端,也可以设在上端或中间任一位置(虚线所示),因有弹簧将锁齿向上顶,所以横向同步压向(13)的横齿的面的斜度越小越好。
图7为锁齿为圆形的示意图,其横剖6所示(H-H),(14)为锁齿,(15)为丝柱,其下端为用以固定的圆锥体,上端有一圈凹槽,由(14)上侧边的螺丝挤住凹槽以挤紧固定(15),图8为图7的凸棱密码体,(16)旋在(15)上以固定。该齿(14)上刻有密码刻度和序号(148),当更换密码时,旋转(17)以使(16)上下移动至所需密码处并使之固定即可,当该密码体为凹槽时如虚线所示。
图10为齿轮形锁齿(18)每个齿轮上设有凹槽密码,所有密码都处于齿轮的不同高度,旋转该齿轮以更换密码。
图9为与凸棱密码体相组合的凹槽锁心(19),(7)为竖向凹槽,(8)为横向凹槽,(12)表示横向凹槽的中心,各齿密码体处(12)处表示密码体的横向中心与(12)重合,(12)位于(7)的约中间位置,图9中的虚线(9)表示假横向凹槽。
图12表示含有密码的锁齿的密码体(以下锁齿密码体指该种类)与纵向同步控制开锁齿密码体(以下称开锁锁齿)处于凹槽锁心中示意图,(1)的两边有较大间隙,(21)为开锁锁齿密码体,两边没有间隙或间隙极小。这样,同是由锁体固定的所有锁齿密码体处于同一锁心中时(21)控制了所有(1)。所有锁齿及密码间距相等,锁心竖向凹槽间距相等,这就使得每个(1)处在各自(7)中的同一位置,并设定(1)处于(7)的中间,使得两边间隙相等,不与锁心相接触。(21)的上端两边有很小的斜面体,其横深度应与其它密码体两边的间隙相等,上下高度使斜面容易进入(7)为宜,角度小于45,由锁体控制的锁心起止点正好处在(21)位置时斜面体也可以更小。
图14为凹槽密码锁齿与锁心及其开锁齿剖图(28)为开锁锁齿,图16为横剖图,(图16中的圆圈图58和图55表示虚线圆圈为后面图的解释)同上所述(5)处于凹槽(24)中时两边有间隙。而(22)开锁齿密码体及其竖向棱两边则间隙极小,并且(5)两边间隙相等,(20)为横向凸出棱体锁心,(23)为横向凸出棱体,(22)的下端两边有斜面体,其原理同(21),并设定(21)(22)由锁体控制只运动到(12)处。图15为(22)的立体图。
图13表示锁心(19),(20),密码体(1)或(3),(21)或(22),锁柱(2),及钥匙上的柱(26)和其它柱(25)示意图,(28)为开锁锁齿,该图为本锁实现开关锁原理图,图中锁心为凹槽密码锁心,因为两种锁心开关锁原理相同,所以该图仅表示密码体所处位置,(21)、(22)、(26)为独立的开锁齿,图中其它三个锁齿组成一组,其密码体分别位于锁齿的不同高度,并以一定规则编排序号,(2)为定长,(4)也为定长,钥匙柱(25)可调节长度,调节(25)的长度。使每个(25)的长度加上它所对应锁齿的密码体到(1)或(3)的轨道顶点的长度都相等。当(25)压向对应的(4)时使所有(1)或(3)处同一高度,并设定当(25)压上(2)并使钥匙和锁体相接触的点接触时,所有(1)或(3)都位于(12)处不再阻挡着(19)或(20)移动,然后再使钥匙上的开锁柱(26)压向纵向同步开锁齿并使(21)或(22)至(12)处,此时(19)或(20)能够移动而实现开关锁,此时的钥匙柱序号定为与(1)或(3)同序号以方便记忆。每个(4)的(1)或(3)更换以后开关锁时对应的(25)也更换,(21)或(22)可以固定在锁齿上(不更换),(26)在钥匙上是上下活动的(后述)。
图17是表示锁心开关锁时由锁体阻挡体(27)控制使锁心的(7)或(24)在开关锁后前进或后退一个齿距到达下一个(7)或(24)的示意图,此时无论关锁或开锁以后(1)或(3)都在各自锁齿带动下在各自弹簧的推动下,上升到锁齿的运动轨道顶点,也就是无论关门锁或开门锁都要用钥匙。图18为开锁以后(19)、(20)由(27)阻挡退回不到一个锁齿距离。此时所有的(1)或(3)和(21)或(22)仍然处于(12)处,因此关门时不需要用钥匙,开锁时锁心后退停止点以退不到(21)或(22)为准。
图19为锁齿与横向同步及锁心,钥匙的位置及连接控制关系示意图,详细介绍了锁齿横向同步板、钥匙密码及开关锁原理,(30)为横向同步控制板(或棱柱),(29)为(30)上的横向密码齿。
图23为横向同步控制板正面示意图,该图表示该锁有七根竖向同步控制柱,每根竖柱上自上而下都有一定数量的横向齿(29),该横向齿就代表了该锁齿的密码。当竖柱间间距较小时也可连为一体成为板(当有密码消失板时(30)不能为板)。
图19的(30)为其侧面图,图19中锁心为凹槽,(当为(20)时同理),本锁齿有十一个密码,密码体处于第一个密码处,中心位于(12)的上方2mm处,伸入(7)内控制着(19)移动,(为便于解释图中(4)与(19)相隔一定距离),第二个密码在(12)上方5mm处,以下分别为3→7,4→10,5→13,6→15,7→17,8→20,9→22,10→25,11→27mm,该齿在其弹簧(40)推动或拉动下,处于其轨道顶端,横向同步板(30)自上而下的横齿(29)也分别与锁齿的密码一致,钥匙上的柱(25)可以调节,以(25)上端的凹槽(41)为准,本图所示钥匙为解释本齿之用,将钥匙旋转90°以看到其正面,伸出钥匙体端的(25)一部份,为调换密码时用手指转动(每钥匙柱都有为定长)之用。本种(25)直径很细,使钥匙体较薄(小于5毫米)便于携带,使用时,直接用手指捻转(25)下端、使其旋转直至(41)到所需密码刻度为止,(25)柱位置有竖向透明槽以观察(41),钥匙上的密码刻度可以是以等长刻度线标示,也可以是以本齿每密码长度标示,钥匙上刻度及序号和(41)均应制成夜光的以方便晚上使用,以本图为例,锁齿密码为一,首先,调节(25)伸出至密码1或2mm,将该柱压向锁柱(2)使(1)至(12)处,其它各齿同理,然后按压或旋转开锁锁齿使(30)前移,使其齿(29)与(4)后部下端的(13)相咬合而固定,(本图显示(4)下移2mm为第一密码,此时(4)不下移时不能开锁),如果更换本齿的密码,如为(7),则调节钥匙柱(25)伸出17mm或密码数字(7)处压向(2)则(1)位于(12)处,然后再通过(28)使(30)向前移动使其(29)咬合固定住(13)。当(13)位置上移至中间某处或上端时,(30)也应相应移动。只要使(1)位于所在齿所有密码时(13)都能与(29)咬合即可,锁柱(2)从锁体外看与锁体相平或稍高或稍低或(2)上端面为圆凹弧状的圆柱,圆柱周围为外壳以使(2)伸入到轨道最底点时,从外看锁柱(2)的孔内周边都是锁体以防进入杂物或易损坏内部。
图20为纵向同步控制锁齿即开锁锁齿(28)与(30)连接控制示意图,图21为开锁锁齿上推动(30)、(37)的斜面体(31)、(32)的侧面图,图22为(30)和推动(30)的板或框(35)的俯视图,开锁齿(28)后部与(30)的横向中间相平位置有斜面体(32),当柱(26)向下运动带动(28)向下运动,使(32)推动(30)上的斜面(33),而(30)背后锁体上有(36)所示的斜面体,使得(30)在向右运动的同时向前移动,使其齿(29)与(13)咬合固定,(横向同步控制(30)不上下移动),也可以是图20所示的(32)位于(30)的后部,当(26)带动(28)向下运动时(32)推动图22的(35)而(35)与(30)靠在一起使(30)向前运动,此时(30)向正前方运动与(13)咬合固定,当(26)退出时,(28)在其弹簧推动下向上运动,(32)脱离(33)或(35),(30)在弹簧(39)推动下退回,(29)脱离(13),使得锁齿(4)在各自弹簧推动下退回其轨道顶点,(图20所示为凸棱密码体,当为凹槽密码体时原理相同)。
图24为锁齿消失板和横向同步板正面图,图25为其俯视图,图26为单个推板(38)立体图,图27为位于锁齿下端的伸缩板(46)工作原理示意图((13)和(44)可以互换位置)。
图28为使锁齿消失的轮。为了克服开锁以后,当(1)或(3)仍然处于(12)时,(图18所示),从锁体上锁柱眼能够直接测量其深度(密码)的不足,增加锁齿消失板,将锁柱压着的锁齿部份推开。这样,锁柱就暴露不出密码(深度),该方法有四种方案1、在每个横向同步控制板(30)之间增加锁齿消失板(37),该板由图20中的(31)推动,可以象图22中的(35)推动(30)那样使(37)向正前方移动使其尖端的竖向棱柱(38)推动图27的(44),使(44)后退,从而与(2)脱离,也可以象图23那样由(31)直接推动(37),使(37)一边向右移动的同时由锁体斜面(36)推动向前移动使(38)推动(44)。(46)为(4)下端的活动板,(45)为弹簧片。使(46)带动(44)伸向外边。
2、在图27的(13)的一边按装图28所示的轮(52),由(38)推动(53)使轴旋轴。带动(54)旋转从而脱离(2),((2)压在(54)上)。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为(28)向下移动时(32)首先推动(33)使(30)向前移动或向斜前方移动,使(29)与(13)咬合固定,然后(31)再推(37),使(38)推动(44)或(53),使(46)或(54)后退或旋转使(2)与(44)或(54)脱离,(2)在其弹簧推动或拉动下退回顶点,(2)下端向后伸出一部份用于按装弹簧。当锁齿上的(13)上下移动位置时,(30)和(31)(32)(37)均相应上下变化位置。其原理不变。即(44)在随锁齿(4)运动的整个轨道内(38)都能推动(44)或(54)。
3、将(37)变矮成图29所示(47),将(38)竖向板改为直棱柱(48),将其整排按装在图23所示的(30)内的上端,图30所示将图28所示的柱(52)加高并将(53)改为(50),使(50)的高度等于锁齿移动轨道的长度。使锁齿带动(50)在轨道内上下移动时,(48)都能推动(50)使其轴旋转使(51)脱离(2)。
4、如图31所示。在(13)旁设(55),锁齿(2)压在(55)的上面,(2)的下端向前伸出(56),侧面有斜面(57)。在图32所示的(30)的横齿(29)的旁边正对(57)位置设槽(58),内有弹簧片(59),从正面看该弹簧片上端凸出(30)外,其弹性及槽使(59)保持方向向上,可以向右侧偏转,但不能向左侧偏。其动作过程如下(联系图20、21、22、23)当开锁时,(2在钥匙柱的推动下使(4)向下运动至所需密码位置以后,再使开锁锁齿向下运动,推动横向同步向斜前方(图32为左前方)推动(30),使(29)向前与(13)咬合,(30)向左运动的同时带动(59)向左运动。此时(59)位于(56)的上方或右侧。(锁柱(2)和开锁齿没有向下运动前,(56)位于(59)的上方左侧),(59)由(58)控制不阻挡(56)向下运动,当锁被打开但象图18所示的所有的密码体仍处于(12)处时。(4)和开锁齿并不上升,所以,当钥匙退出时(2)在其弹簧推动或拉动下向上运动至(59)时,其斜面(57)使(56)将(59)推向右侧并越过(59)停止在其轨道顶点,(59)又向左侧弹回,此时(59)位于(56)的斜面(57)的下方从而将阻止(2)再向下运动,只有(28)上升使(30)带动(59)右移放开对(2)的阻挡也就是关锁以后,(2)才能向下运动。当上述方式象图22那样由(31)推动(35),(35)再推(30)带动(59)向正前方运动,此时,应将(59)改为与(29)横向平行并凸出(30)外,斜面(57)应设在(56)的正前方。以上各种均可由图77和图66所示方式使(29)和(59)向前或斜前方运动,图24所示的斜空轨道(43)表示(28)后部有向后的圆凸柱,该圆柱伸入43内,当(28)下降时,带动凸出柱下降,推动(43)的斜面使(30)或(35)或(37)向右移动,当(28)上升时又使(30)或(35)或(37)后左移动。(30)另有向后方向的弹簧片,使(28)上升时,(29)与(13)脱离。
综合以上各种方式,当所有的钥匙柱分别压向各自的(2)至规定密码位置(深度)以后,再使(28)下降推动(29)与(13)咬合,此时其它的钥匙柱已不起作用可以松开。然后(28)再继续下降,使其密码体至(12)处,(最好设定(28)由锁体控制不能再向下运动)就在(28)的密码体斜面进入锁心的(12)时,所有的(4)的密码体在极短的一瞬间同时与锁心接触,若各齿密码正确则锁心能够移动开锁,反之则不开。此时,使(28)再上升,并放开对所有(4)的控制,可以再继续实施下一次开锁,横纵向同步控制其它各锁齿也可以理解为锁内有锁。即,锁齿是用来控制锁心的,相当于目前各种锁内的控制锁心的柱。但它又受到(28)的控制,使其平时及开锁过程中不与锁心接触,因而无法对其密码进行探测。纵向开锁锁齿通过横向同步控制板控制着包含有密码的锁齿的上下运动。通过其密码体控制着锁心,不与包含有密码体的锁齿的密码体接触,也就是左和右,使不能通过锁齿对密码进行探测,至于(28)运动距离的长短,当没有后述的延时机构时,其运动距离可以设的很短。(5mm即可)另外(28)的形状,不象(4)一样。其锁柱伸出锁体外的位置也可以自由变换。可以偏向一边,可以连到较远处伸出。总之以方便操作为准象图20的(42)处,也可以是把手或转轮来实施。
图11为横向凸出棱体锁心的立体图。(20)代表锁心,(23)为横向凸出棱体,(24)为(23)中间的凹槽,锁齿密码体(3)及(5)部份就伸入(24)中。
图35是由锁齿、锁柱锁心等组成的一种最简单的锁,为锁柱上端面俯视图(锁正面图),本锁可以是凹凸密码体及对应的锁心。把手(126)或(65)是开关锁的转轮,图33是其侧面图,锁心上的齿,(63)与(64)互相咬合由(65)转动开关锁,也可以有弹簧(62)提供开锁力,为方便使用可以设定关锁时不用钥匙,由精密加工使所有锁齿的密码体间的间距相等并且两边与锁心之间没有间隙。并由图36所示的弹簧扰声及锁齿上的假(9)组成。本锁保险装置。(60)为固定弹簧柱,(61)为弧形弹簧,(66)为外壳。
图34也是一种控制锁心的开关锁方式,(67)的下端,(69)柱伸入锁心内,把其设在锁心上方便操作位置,当钥匙柱所有的(1)或(3)处(12处以后,再由拇指或食指直接左右推动(67)开关锁,(68)为锁齿、锁心两边分别设置的自上而下的凹槽(或凸棱柱),其目的为由锁体精确控制锁齿、锁心及上下减少摩擦力,(以下图中不再画出),(27)为锁体挡体,锁齿、锁心、锁柱等都由锁体控制。
为了使关门开门时不需要用手转动或移动锁心,及关门时不用钥匙,增加关门动力装置,该装置能在关门时提供动力,使锁心移动关锁,开锁时依靠锁内开锁弹簧提供动力开锁,如图42所示,该图为由两个完整的锁组成的双保险锁,从(83)向上或向下分别都是一个完整的密码锁,为锁的正面图,由(83)(图41所示)提供动力,向右推动(83),(83)通过齿轮(81)(82)或(杠杆),推动锁心(19)或(20),由锁体控制锁心运动至下一个或以上(21)或(22)位置而关锁,开门以后锁心锁着各齿不上升(图18),以图42的(83)开始下面的锁为例,(83)前端的斜面伸出门外,后部齿上面有图39所示的齿轮(82),图40为图39的正面图。本动力装置的动作过程为图45的(79)的后部齿在(81)的上面,当(83)受门框的推力向里(右)运动时带动(82)旋转,(82)带动(81)使(79)向前运动,从而推动(79)与(78)内部的弹簧(80),(80)推动(78)向左运动,(80)(81)采用大小轮的目的是(83)移动较小的距离,能够使(79)移动较大的距离(根据需要而定,该轮(81)(82)也可以用扛杆代替),再看图43,(78)向左运动推动(74)尖端,并通过(74)使锁心(19)或(20)向左运动,弹簧片(76)使(74)保持有向下的弹力。(75)后部固定在锁体上并由弹片(96)使其保持向上的比弹簧片(76)大的弹力,使尖端(93)紧贴(19)或(20)运动,(74)的柱与(75)柱并行,当(75)的(93)处运动到锁心的拐角(92)处时,(75)在(96)的作用下向上运动,(93)仍然紧贴锁心运动,(75)向上运动的同时,(94)推动(74)也向上运动,从而使(74)脱离(78),此时一方面规定由锁体控制,当(75)的(93)运动到(92)处向上运动时,锁心(19)或(20)的(7)或(24),刚好运动到21)或(22)位置,由锁体(27)阻挡,),(20)或(21)在各自弹簧推动或拉动下,迅速上升将锁心锁住,并放开(1)或(3)。另一方面(75)推动(74)向上运动,使(74)脱离(78),(78)在弹簧(80)的作用下,迅速向前运动,而(78)后部的竖上斜体(77)又推动(75)的(95)处,使(75)又向下运动并回复到开始的状态,不再推动(74),而(74)此时在(76)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又靠在(78)的边上。此时锁心只有弹簧(91)向后开锁的力,至此整个关锁过程完成,由(83)产生的关锁力消失了。当开锁时锁齿各自输入正确密码并且开锁齿向下运动,锁住上述齿及其密码体运动到锁心的(12)处时,锁心在弹簧(91)的推动下后退开锁,带动(74)沿(78)边侧后退,然后门打开动力柱(83)在弹簧(84)的作用下伸出,使(79)退回,并带动(78)越过(74)退回原点,此时(74)尖端又挡在(78)的(97)处,至此,开锁过程完成,作用到弹簧(80)上的力为与门框的强力作用。弹簧(80)的力通过(74)作用到(91)上,要求(80)的弹力及运动距离远大于(91),(84)的力以能使(79)退回为准。图38、45、41、43为分解图。
图37为上述锁的锁心互相控制示意图。图42所示的锁为相对独立的锁,开锁时先开一组,再开另一组,不分先后,将图42所示的两个锁心象图37那样组合在一起,增加盗开锁的难度,但锁内其它部件没有变化。如图37下面锁心向上伸出固定柱(90),上面锁心有一活动柱(88)可以分别固定在上面锁心的两个孔(89)内,并且(88)无论固定哪一个孔肉,两柱均靠在一起,本方式对关锁无影响,当只需关一把锁时,只关下面锁、将上面锁心锁起,(83)只推动下面锁心,定时移动(88)增加保密性。开锁时,假如(88)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后面孔内,当先开下面锁时,无论密码正确与否该锁都不会被打开(锁心因受(88)阻挡不后退),此时,只有先打开上面锁,才能打开下面锁,同理,当(88)固定于前面的(89)内时,只有先开下面锁,才能打开上面锁,使盗开锁者短时间内分辩不出,丧失信心。图中(87)所示为可以将锁心向上或向下方向安装再通过(87)横柱实施开关门,(单锁、双锁都可以,也可以为锁心横向布置,另外连接锁头开关门,而不是由锁心直接实施,本图中(87)为独立的,仅表示与锁头关系)。
图44为当需要从门内开锁时由(86)开锁示意图,图中齿轮(85)安装在(12)处,当向下按上面锁柱时(86)也向上运动,并且运动距离与(4)相等,(输入相同密码),(86)上有齿与(85)咬合,所以从门内按动(86)也可以开门,与(85)咬合的(4)的齿可以设在(4)的侧面,锁的各锁柱,及开锁柱都设置,当需要从门内将该锁锁死,从外头用钥匙不允许打开锁时(无论密码对错),可以设置活动的挡体从门内将锁心或任一个(86)或其开锁柱锁住。
图46为图42所示锁的(98)锁头一端的视图,该图仅画出(83)以下部分,由图42知(83)向上和向下为对称的,为使其与门相固定也为了使本锁包含有更多的密码,将锁柱(2)和锁心部分向外凸出,使露出门外(或与门相平)。本锁依靠(83)受门框挤压退后移动提供动力实现关锁,关门时(83)受力后退,推动(79),将力通过(80)和(78)、(74)传给(19)或(20),而(19)或(20)的斜面(98)受锁口挤压并不向前运动关锁,只有当门运动到其轨道底点时,(98)才同时越过锁口的框,并在上述力的作用下迅速前进,伸入锁口内并由其框锁住。
图42所示锁的(83)通过上边和下边的(81)(82)同时给两个独立的锁提供关锁动力,要求(83)的齿轮(82)与上下两个(81)为同轴固定,当只需用一把锁时,可将另一把锁的锁心设移动的挡体挡住,使不能移动关锁。也可同时锁两把锁。
图46中(224)相当于把手开关门及按钥匙时可由此固定,见图96。
图47为图44所示的从门内开锁时,将门内开锁柱(86)改成(99)共同作用到齿轮(85)上实施门内外开锁的示意图,(99)与(4)相连并从顶上拐到(30)、(37)的后面,图中圆圈图56、图57为后面图的解释。
图51为另一种提供关门锁时动力的一种方式,与上述图38、39、40、41、42、43、45相比,由(78)直接作为锁心,上述的(74)、(96)等去消,由(83)力通过(81)、(82)作用到(79)上,再通过弹簧(80)直接作用到锁心(19)或(20)上。该方式有两种方法消力;(1)图48所示,动作过程为关锁时(83)推动(79)再通过(80)推动(19)或(20),当(19)或(20)的前端锁头(98)越过锁的锁口时,在上述力的作用下,(19)或(20)的(7)或(24)由锁体控制在正对齐(21)或(22)时,(19)或(20)停止运动,此时一方面(4)和(28)的密码体上升锁住(19)或(20),另一方面,凹槽(103)正好越过弹簧(100),弹簧的尖端(101)伸出(103)外,(102)在其弹力作用下向(79)运动,推动(104)的上面向左运动。使(104)竖直面的齿与(81)的侧面的齿脱离接触,(79)在弹簧80的推动下,迅速返回,在接近其轨道原点时,又受到弹簧片(105)的弹力,使(79)向右运动,(104)的齿又与(81)侧面的齿咬合(在(79)退回原点时,咬合好),此时,(80)的力仍没有完全消失,该力与(105)的共同推动下,使(79)又退回原点,又使其齿与(81)的侧面齿咬合,并将(101)推回原位,当开锁时(19)或(20)在(91)推动下开锁,(101)进入(103)内,(79)的运动距离远大于(19)、(20)的运动距离。(2)图49所示的是另一种关锁后动力消失的方法,其动作过程为当上述的(19)或(20)的(7)或(24)正好运动到(21)或(22)处时,由锁体(27)控制锁心停止运动,此时一方面(21)或(22)在各自弹簧的作用下迅速上升锁起锁心,并放开(1)或(3),另一方面锁心正好越过弹簧(107),其前端伸出锁心的(106)处,(107)前端在其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其下端拐角处带动(79)的(109)处使(79)向上移动与(81)脱离,此时(79)在弹簧(80)的推动下,迅速后退,在退回原点时又受(108)的弹力推动使其齿与(81)咬合,并使(107)返回原位,以上图48、49所述(80)的强度比(91)要大,当(79)退回后,(80)的弹力变小,(91)又能够推动(80)使锁心退回较小距离开锁。图51所示锁为关锁以后(79)退回其齿又与(81)咬合以后的状态,(81)向(82)推动方向旋转,(82)可以后退。
图50为本锁锁齿柱的弹簧(40),在锁柱齿为竖直形状时可以是拉簧和压簧,当为拉簧时,其上端连接锁体或外壳,下端连接锁柱的下端的侧边锁齿边或后部靠近(13)的位置,该簧好处是只要有空间即可,用压簧时在下边锁体或外壳上设置弹簧的位置伸出一柱(163)其长度向上能伸入锁齿某侧处(齿柱的连接横梁处也可),并且该处的锁齿或柱体上有孔(162),当锁齿向下运动时,柱(163)伸入孔内,为压簧时,弹簧的上端应处于(12)线的上侧较高处,以使锁齿运动到底时,有弹簧的空间,当压簧的上端处于(12)附近时,其下端应比锁心的下端伸出一段为弹簧的空间,总之,上述两种簧在锁齿尚未向下运动时,越长越好。
图52为本锁用于下水道井盖的示意图。由于本锁的锁齿及轨道在平面时,从锁体外看为一排圆形孔及孔内的圆柱,所以相对现在的锁来说其防污性强,可应用于下水道井盖的固定锁,应将本锁装在一个跟锁外体一样大的长方形,较深的一头有底的桶内,将桶的有底面在上面口朝下,固定在下水道井盖的底面,另锁头应该先向下拐到桶沿以下,再拐向一边。伸出锁柱井盖边框,可以根据需求使用任一种(圆环锁齿及开锁齿一般无必要,价值低)锁组合,可使用能够从井盖上的孔中伸下去的弯形特种钥匙(图104)伸入下面以开关锁,因下水道的环境较恶劣,将弯形钥匙连接高压喷雾器,当污物较多影响钥匙精度时,先用水冲洗,本锁的优点是一方面圆形锁眼柱,防污性好,再就是将锁装在上面密封(有盖)的桶内,因大气压即使水漫出井口,锁位置也没有污水,为防震动等,可在井盖下面与桶上盖之间夹一层橡胶板、石棉板等,为提高锁的防锈性能,锁体及内部部件可使用不锈钢等不锈材料制造。因为本锁在井内盖底下不容易被破坏(要求锁头牢固),锁齿、锁心等许多部件可使用强化玻璃,工程塑料、陶瓷等制造,或为上述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的混合体组成,或内衬金属骨架外涂上述等非金属材料以增强强度和耐腐蚀性。(165)为圆形或方形等形状的井盖,(164)为锁边的孔,用于穿过钥匙开关锁及取放井盖用。(166)为井盖边框,用于支撑井盖,(167)为锁另一侧(通过圆心与锁头对称方形时同理)用于插入井盖框下面的夹头,(168)为桶壁,(169)为固定在桶壁上的用于穿过弯形锁头或此点的弯形锁头有一方形孔穿过桶壁上伸出的凸棱柱,使下面锁头(171)只能够左右移动,但不能向两边摇摆,(170)为井盖框上固定锁头处向下伸出的一段井框(或向下伸出体),锁头(171)卡在(170)的下边,(卡住下边(170)时(170)上(171)的两边有挡体使(171)不能向两边转动),具体实施方式
有两种(1)为防止污水进入锁内,设有桶(168)桶壁向下的深度远超过井盖边框的深度,因此本锁锁头先向下伸出桶,再向左拐出后,以锁住(170)或设在井壁上的凹槽,本锁实线显示锁心缩回时,带动(98)竖向(169)的上段锁头向左运动,通过固定的实线的轴(169)(相当于杠杆)使(169)向下部分向外(右)伸出以锁住(170)下端;(2)锁心伸出向下拐的竖柱(171)固定使本锁心缩回时,使实线(171)向左运动,并使其带动虚线(98)下端向左运动(此时实线(171))尖端设竖向孔,使虚线(98)下端伸入孔内以带动其左右运动,通过虚线(169)的杠杆作用使虚线(171)向右运动以锁住(166)的下沿,此方式井盖可随意旋转,(171)与(166)下沿应留有间隙,以防较大的力使(166)变形破坏(171)。当用方式(1)时,(169)在桶内上半部,(2)时在桶下半部,以使锁心移动较小距离,使(171)移动较大距离,(172)为固定(169)与(98)的方孔(或圆孔)固定一螺丝,使(98)只能左右移动,所有来自井盖或井盖沿的外力都作用在桶壁和(169)上使锁不至受损伤,也可以将从桶内向外拐出的锁头部分在桶壁设凹槽,使锁头从该凹处伸出,使桶下口相平,设一活动盖,盖住下口,通过活动轴向盖另一边伸出一比活动盖更重的重物由杠杆原理使盖盖紧在桶下口以密封。本锁的锁柱朝下,锁体下面的桶设成钥匙形状,使钥匙的长与宽正好放进该桶挡体内实施开关锁。
图53为当锁齿间距较小,锁头在关锁时,伸出长度不足以达到安全深度时,使锁心伸出二个或以上锁齿距离的示意图,图中锁心上将开锁齿所进入的竖向凹槽如图9设计(71)或图11中(70)使开锁齿只能进入该凹槽,相对应的开锁齿设计为(73)、(72)(两种锁心可互换)。该方式可使锁心移动二个或以上锁齿距离,开锁齿可设在某一头或中间任一位置,若图中显示为关锁状态,当开锁时,锁心后退(向右)一个锁齿距离时,开锁齿(21)或(22)不能进入所对应的竖向槽并在外力作用下锁着各齿(1)或(3)继续运动至下一齿。
图54也是一种使锁心移动二个或以上锁齿距离的方式。图中显示为锁心关锁状态,当开锁时,锁心向右移动一个齿距时,纵向开锁齿所在位置没有竖向槽,不能上升,所以仍然锁着其它各齿在外力作用下继续移动至下一个锁齿位置,然后上升放开其它齿开锁。本方式开锁齿只能设在某一头,从图中看出伸出同样锁头锁体长一齿距(与上图相比)。
为了使锁心不受到过强的外力的损伤,可以将锁头与锁心分开,设在锁心的侧面或背面,由互设的凹凸点卡着,沿锁头的运动方向设(68)以固定运动方向,由门框的斜方向的撞碰等外力由锁头抵挡使锁心得到保护。
图55\56\57\58为锁柱(110),锁齿(111),锁心(112)为圆形或圆环后的正面图(在锁体上都相当于横剖图),图55所示为锁心为横向凸出棱体且在内部,图中显示内部锁心可以为其它形状。如前述的锁齿平面轨道时相同锁心只横向运动开关锁,由外层锁柱咬合控制中间的锁齿旋转(两者齿互相咬合),当锁齿的密码体(3)旋转到锁心的横向凸出棱体(12)处时,锁心能够横向移动开关锁,当该齿密码间距相等时,锁柱的内面及锁齿的外面,可以是某一面设满密码齿而另一面可以有一个或数个或如前者一样整个面设齿互相咬合,当该齿密码间距不相同时,在锁齿的外表面或锁柱的内表面的某一面360°内设置满密码齿而另一面只能有一个齿与之咬合,当更换密码时,使锁柱对应锁齿的密码体位置的齿的位置更换,即更换了该齿的密码。该图示相当于前述的图16所示的锁齿与锁柱分别向锁心方向弯转而成圆环的情形,图55中的横向同步控制(113)的位置可以在圆环锁齿外表面任一位置,只要使其齿咬合锁住锁齿的齿即可。如前述平面运动时一致,锁心由锁体控制横向运动,锁柱、锁齿互相咬合在锁心外旋转,在锁齿的360°范围内至少有三个点(68)由锁体固定以减少转动时滑动摩擦力(下同),圆环锁齿的内表面不应于锁心接触,两侧也不应于锁心的横向凸出棱体相接触,且留有间隙(见平面时述),这样整个锁齿的三个面都不与锁心接触(由纵向同步开锁齿控制),这样从锁柱上探不出密码。本图示可在锁齿的内层,图56可在锁心(112)的外层,图57可在锁心内层,图58可在锁齿的外层设置假密码体以使对真密码体加以混淆(平面时已述),图59为图55的A1-A2剖图,在外层锁柱的外表面设置与内表面齿相同的刻度(圆环形密码应以每一齿在圆环上所占的角的度数为准,同一密码齿在内外层因圆半径不同,其长度不相同)。在锁体上方便操作的位置刻有锁心(12)处的刻度。也可以是锁心的某一固定位置。使锁齿的密码体与锁心的(12)处或规定的固定位置重合即可。
图56是锁心为凹槽在内部时的情形,相当于图47所示的锁齿锁柱向锁心方向弯转后形成的圆形或圆环锁心圆环锁齿和圆环锁柱,图60是B1-B2侧面图,该横向同步(113)也可以咬合在圆环锁齿的任一位置。其锁心必须为圆形或圆环形,其功能同图55所述的密码体不能与锁心接触。锁齿锁柱齿咬合及锁体外刻度等同图55所述。
图57为锁心在外且为凹槽时的示意图,相当于图47所示的锁柱及锁齿,锁心向锁柱方向弯转成圆环以后的情形,锁心凹槽改为空道,其应用有两种(1)其侧面图C1-C2图61所示,该图显示锁柱在内咬合锁齿控制外层的锁心,横向同步控制(113)必须从锁心的横向凹槽位置空道伸入咬合住锁齿,而锁柱从内部横向拐出伸出锁体外(117)及门外从外面旋转控制锁齿(图70),在门外,每一个锁齿均设置转轮(142)所有转轮排列在一起(图83),并刻有锁齿的密码标记。其密码体同样也不能与锁心相接触。以上设计方式复杂、浪费、成本高。(2)图62的设计为C1-C2侧面图所示在锁心的横向凹槽位置,横向同步控制(113)的侧旁设置一外小齿轮(114),通过直接转动该齿轮或通过该齿轮为传动轮(114),使锁柱转动,将图57所示的锁心凹道加宽锁齿凸棱密码体相应加宽(如E-E)此时图62的(114)所相对的锁齿部分已露出一凸形锁齿(115),可以直接转动该处(115),以使锁齿转动,此法缺点是同时加大锁心的横向空道和锁齿密码体,使得占用了锁齿较大的长度,整个锁齿包含的密码减少了,该方法应用在锁体上开关锁时,操作转动锁齿部分(115)在锁体上相对其侧面较矮,但不用象图61那样引出体外制造较容易、成本低。
图58为横向凸棱体锁心,且在外面的示意图,相当于图16所示的锁齿和锁柱背向锁心方向旋转而成的圆环的情形,此时锁心形状无限制,该图应用于锁内时可有三种方法(1)图58D1-D2侧面图,图63所示的将所有锁柱从内部向外分别引出(117),再分别设置控制圆盘(142)以操作(图70)此时(113)可以咬合在除去锁心位置的圆环锁齿的其它位置上。(2)图64所示,为其D1-D2侧面图在锁柱(110)的一边,设一齿轮(116),该齿轮的齿应于该锁柱或锁齿的齿一样(以角度为准),此时(116)的上边刚好伸出锁体方便转动操作。(3)图65所示(图中仅画出与图64不同的锁齿(110)部分,其它部分与图64相同)。在锁柱(110)上设(115)其高度以与锁心的横向凸出棱体保持不接触为准,直接转动操作(115)上端,使锁齿转动。图59、60、62、65中的凹槽或凹角(118)目的是在锁体上操作转动锁齿的开锁部位,外壳锁体伸入该凹槽内使内部锁齿密码体更加隐秘(如图59(68)所示)。改为圆形或圆环以后,由锁体上三个或以上点(68)对咬合的锁柱,锁齿控制固定(固定体应避开齿及密码体),使其即能方便的转动,又不致于与锁心相接触,在外壳上操作转动的锁柱等外表面也可以刻有凹纹,以增加磨擦力。
图66、68、69介绍了纵向同步控制开锁锁齿(120)及包含有密码的锁齿与横向同步控制(122)并且锁心在内即图55,横向同步控制柱(122)可以由纵向同步控制轮(120)控制,也可由把手(126)通过凹、凸槽轮(125)来控制,首先转动(110)使(111)的密码体与锁心的(12)重合,当由把手(126)控制时,(122)的前端有一横向凸头(124)伸入(125)的槽内,当(126)把手转动时,凹凸槽带动(122)向左运动,(122)上的斜柱(123)伸入锁体内,并由其控制使(122)也向上运动,使(113)的齿与(111)的齿咬合,把手退回凹点时,又带动(122)向右运动(123)又使(122)向下运动,使(113)与(111)脱离咬合,使把手转动(125)的同时也转动(120)使其密码体转到锁心的(12)处,而锁心能够移动开关锁。另一种方法,因密码体在内部,(120)外面可以较宽以设(119),横柱(122)前端的横凸柱拐向(120)的凹槽(119)内,当把手带动(120)的(121)转动时,首先使(122)向左运动,使(113)与(111)咬合,(120)继续转动至(12)处而开关锁。实际上推动(113)与(111)咬合的距离非常短,把手(126)转动角度不大,也可以象图77那样使(113)竖直咬合(111)。图68是纵向同步开锁锁齿的正面图,图中(130)处开锁齿侧面与其密码体处不同高度上设一凸出挡体,在(131)位置锁体上设固定的挡体(131)控制(130)的转动角度,设定由把手控制开锁齿(120)从起点(130)所在位置开始转动,首先推动(122)或其转动通过(119)推动(122)使(113)锁住(111)然后继续转动至(131)处,并设定此时(21)或(22)正好运动到锁心的(12)处。一般情况下,要求把手不要转动太大角度,所以(120)的(21)或(22)距离锁心的(12)处应较近,只要是其转动角度能使(122)的(113)咬合锁柱(111)的齿。然后再继续转动至(12)处即可。图69为图67锁的把手开关组合,图67所示(127)为与门固定孔,当要求内外开锁时,外面锁把手可直通内部,锁齿的转轮操作部分内外相同,图中显示本锁处于关锁状态,锁体外壳可以从后面打开也可以只能从(128)侧面打开,此时,当锁关起来时,无论从外面还是从里边都不能打开锁体,如图所示,开锁时首先转动锁体正面每齿锁柱密码序号(148),与锁心的(12)处即(149)处重合,然后再转动把手,如图69所示,把手转动首先通过螺旋扭转弹簧或弹片(147)带动套在轴上(可滑动)的平齿轮(134)转动,(134)带动齿轮(133)转动,(133)前端的斜齿转(135)带动纵向同步开锁齿旋转,横向同步可以由(134)(象(125)那样带动,也可以由(120)的(119)凹槽带动,把手及轴转动通过螺旋扭转弹簧或其它形式的弹片(147),带动(134)-(133)-(120),同时使(132)具有了推动锁心的弹力,所以当其它锁齿密码正确时,一旦(120)的(22)或(21)运动到锁心的(12)处,则(132)的弹力就推动(112)运动开锁,开锁以后,由于锁心移动(132)的弹力基本消失,设定此时(1)或(3)及(21)或(22)仍处于(12)处(一般情况下,要求关锁不能用钥匙),所以当关锁时,向回转动把手,锁心(112)向回运动,但(120)不转动,使(147)具有弹力,当其运动到规定的锁齿的(21)或(22)处时,(120)能够在弹簧(147)的弹力下向回运动,首先使(122)向回运动。使(113)放开(111)回到轨道原点,(147)和(132)一端固定在轴上,另一端分别在(134)和(112)的竖向较短的凹槽内,使(132)上端能上下移动。各锁齿密码体与锁心开锁、关锁的关系及开锁齿的密码体的斜面体等参照在平直运动时介绍,图67所示的锁的另一种方式为使用钥匙。此时,各锁齿与锁柱咬合,并由螺旋扭转弹簧推动(锁齿的运动设起点及止点)处于其轨道的顶点,在每个锁柱的外表面有与内齿(密码)相同的齿(角度计),在锁体的正面的上方或下方分别向锁体的斜下方或斜上方方向设圆形孔直通锁柱的外表面,使钥匙的柱伸入圆孔内,与锁柱的表面轨道始点凸出齿接触,钥匙柱有与锁齿相同的齿。这样钥匙的齿与锁柱的齿互相咬合,当所有钥匙柱伸入到前述平面时所述的锁体与钥匙上固定点时,则表示各齿输入了密码,本设计的好处是密码的保密性较好(事先将钥匙各柱密码调好)。锁体上各孔向斜上方或斜下方的好处是圆环形齿密码较多,钥匙柱较长,斜方向伸入不至于伸入门内(门不可能太厚),另外也可以设伸入和伸出都凸出在门外的孔(向下或向上)。在整个圆环的360度范围内设满密码,一般挡体所占的空间可以抵几个密码,因此本设计活动的挡体以节省空间,图72所示,(143)为挡体固定体,(144)为挡体移动的距离,(145)为挡体,(146)为锁柱挡体。本图为展开图。下面虚线表示本锁柱运动轨道顶点,受(146)阻挡不能再向上运动,从该点开始锁柱向下转依次转出密码序号1,2,……,上面虚线为锁心的(12)处或为表示(12)处的某固定点,其原理为首先设定锁柱的某序号数与锁齿的(1)或(3)相咬合,当开锁时如果有钥匙时该锁柱受弹簧推动处于其顶点,此时直接调节钥匙柱至该序号压向该柱即可,当无弹簧时,旋转(110)使上述设定的序号数与锁体上代表锁心(12)处的刻度对齐即可,本活动挡体大于密码距离,所以当该挡体位于其轨道的上端时(如右图)表示该锁柱处于轨道顶端,向下转动该柱旋转近一周时,再将该挡体推至其轨道下端,此时正好将锁柱的最后的序号与(12)处对齐,将该活动挡体固定体的两头设成尖形或圆弧形,其轨道不变,以防污物使挡体运动不到顶点。
图70为图63所示的一种锁,该图为锁的纵剖图,图71为其正面图,图58所示该锁横向同步可以设在不正对锁心的任何地方,实际上本种锁齿的锁的横向同步和锁心应该设在正面看方形锁的角上以节省体积,如前所述,把手、锁心、锁头,横向同步及各齿均由外壳(66)和锁体(68)控制,图上显示本锁处于关锁状态,弹簧(132)为螺旋扭转弹簧或条形弹片,一端伸入锁心侧面,另一端与轴固定,(139)为螺旋弹簧或条形弹片一端固定轴上,另一端与套在轴上可在轴上滑动的外齿轮(138)连接,外齿轮(136)一端连(138)另一端连纵向同步(120)中心的齿轮(137)。通过轴转动带动(120)转动,实际上(120)只转动很小距离,所以推动(122)和(119)只画出上面,因为锁齿宽度不可能够大,所以(119)设在(120)的侧面,本锁锁柱在内,每个锁柱从中间向外引出分别由(142)控制,锁头上面有柱伸入锁心后面的斜向凹槽(141)内,这样锁头移动带动锁心移动,本锁锁头伸出多少及开或关锁与锁心的移动多少与方向无关,由(141)的方向和斜度决定。本锁开关锁动作过程如下设定本锁开锁以后锁齿的(3)、(22)仍处于锁心的(12)处,(图18所示,这样关锁比较方便,否则较麻烦),如图示,开锁时,首先分别转动各齿的(142)使各齿的(3)至(12)处,再向右转动(126),则轴一方面通过(132)使锁头有了开锁的力(因锁着不能动),该力通过(141)传给锁心(112)使其有了向右的力,另一方面轴转动通过(139)使(138)转动,并使(137)-(120)转动,(120)转动首先通过(119)推动(122)向右运动,从而使(113)咬合锁住(111)的齿,(120)继续转动,直至其(22)至锁心的(12)处,则锁心失去阻挡,并在(132)弹力的推动下,锁头向右移动而开锁,此时,弹簧(132)和(139)的弹力消失,把手(126)偏向右边,各齿的(3)和(22)仍处(12)处,当关锁时,直接向左转动(126)则锁心、锁头在(132)带动下向左运动,因为锁心锁着各齿此时各齿均不能转动,所以(139)有了向左转动的力,当锁心运动到其轨道终点,即(22)正对锁心的(24)时(见图14),(120)在(139)在推动下转动,并使(113)放开对(111)的咬合回到原点。此时,各齿通过转动(142)使密码错开,(132)和(139)因锁头和(120)位移其弹力消失,把手偏向左侧。整个开关锁过程完成,上述图67和70所示锁的(120)运动距离(角度)的大小,越小开关锁越简单。(122)推动(113)咬合(111)也可象图77般竖直咬合。
图74为上述锁的(142)正面示意图,(142)为锁齿引出的圆盘,(148)为密码刻度及序号。(149)为固定在(66)上的标志锁心(12)处或某固定点的标记,开关锁时使各齿的密码序号与该刻度标记对齐。
以上所述的锁当开着锁时,要求所有的(3)和(1)或(21)(22)仍处于锁心的(12)处时,虽然关门方便,但此时(1)或(3)受锁心锁着,使各齿不能够转动,这样其密码序号暴露在外,不能用于室外等。为了使本锁在上述情况下,使锁柱移动以使锁体表面各密码序号错开,增加密码消失转轮。下面分别以锁心在内的图56和以锁心在外的图58为例分别介绍。
图75为增加了密码消失轮(150)(151)的锁齿的正面图,图76为F-F侧面图,在图56所示的锁柱的外围再设(150)和(151),(150)和(151)之间还有(112)与(111)之间,均有间隙(不相接触),在(150)内设一弹性体(153)。如图73,其前端向上伸出棱柱(155)顶端为尖形,该棱柱由其弹力控制伸入外层(151)内,(153)的前端向下伸入锁柱(110)内,前端侧旁(157)凸出弹簧外,在(150)的侧旁设一断面为三角形的圆环(158)左侧尖面靠在(157)上,圆环(158)上有等分三个圆孔(159)伸入其内,将横向同步控制(120)分为三等份,分别设独立的凹槽(119)控制另设的三个(122)通过(160)伸入(159)内使(158)向左移动,向下推动(157)使(155)脱离(151),实际上推动(158)和(113)的凹槽内(119)长度较短,另在三分之一段(120)上设(119)凹槽专用于控制(122)作为推动(113),也就是该(119)槽在360度内分为独立的(4)段。等分的三段推动(158)另一段推动(113),推动(160)的(122)没有(123),使(160)左右运动。先锁住(111)之后,再使(160)推动(158)运动,(158)压向(153)的(157)的斜面处,使(157)向下运动,使(155)伸出(151)的凹槽(152)内,从而使(151)失去对(150)的控制,(153)弹簧的前端向下有棱柱伸入(110)的凹槽(154)内,并且(156)的下端仍有空轨道,((158)挤压(157)使(156)向下运动之用),(155)和(156)分别在(152)和(154)内,并且只有上下运动,不能左右移动,(155)的上端尖头只为使其容易进入(152)内。如前述图67锁有钥匙开关锁时,锁柱咬合锁齿由弹簧控制有其运动轨道的底点和顶点一样,本锁齿由锁柱咬合也有其运动轨道底点和顶点,锁齿序号密码也刻在外层(151)的表面(实际上本锁齿中外层(151)相当于锁柱,直接转动该柱实施开关锁),该齿组合成的锁的动作过程如下开锁时首先转动各齿(151),使(155)进入(152)内,使(151)转直至受阻说明(155)进入(152)内并至轨道顶点,转动外层(151)通过弹簧(153)带动锁柱旋转,使所有齿的密码与锁心的(12)处重合。然后,再转动纵向同步开锁齿。该齿转动,首先使(122)的(113)的咬合锁住(111)的齿,然后,使(160)柱推动(158),使弹簧(153)向下运动(155)脱离(151),然后(120)再继续转动使其(21)处于锁心(12)处,然后通过转动把手使锁心移动开锁,(若锁心移动后(7)正对(21)处,则使(120)向回转放开各齿及弹簧(153)的控制,回到开始状态,至此本锁开锁以后,锁心又被锁起,当关锁时仍如前述),设定开锁后,锁心移动至其轨道底点后,各齿的(1)和(120)的(21)仍处于(12)处,(图18)则(151)可以不受阻挡的任意转动错开本齿密码处以使保密,关锁时,直接转动锁心至其轨道底点(21)正对(7),然后转回(120),使其放开对各锁齿及(153)的控制,各齿可以转动以错开密码。(153)因(151)已转动其尖端(155)顶在(151)的内层任意处,转动(151)使(153)的(155)重新进入(152)内,至此(151)又通过(153)能够对(110)进行控制,以上开关锁也可以象图67所述那样,由把手控制(120),本齿轨道顶点和底点由(150)侧旁的(161)与锁体挡体共同阻挡,(150)(151)处于同一起止点(角计)。上述锁也可以由钥匙实施开关锁,此时,各齿均由螺旋扭转弹簧推动自动处于轨道顶点,改用钥匙以后,由各钥匙柱的长度确定内部密码位置,所以在(151)的外表面没有密码刻度序号,但有密码齿,象图67所述,在锁体正面有斜向上或斜向下或锁体外正上下方向的孔。(151)外表齿就在该孔边沿,(150)带动(110),(110)带动(111),(150)和(151)分别由螺旋扭转弹簧推动均处于相同的轨道顶点。(同心圆同一条直径的同一侧如图75),开锁时,分别调整各齿的钥匙柱的密码序号,然后将钥匙压向各自对应的齿孔内,钥匙的齿推动各齿使(1)处锁心的(12)处,然后再转动纵向同步开锁齿或由把手一同转动,此时钥匙可以取出,该同步转动首先推动(122)使(113)咬合锁住(111)之后,再使(160)推动(158)使(155)脱离(152),(151)在弹簧推动下,返回原点。(120)继续转动(21)至(12)处,则锁心失去阻挡而移动开锁(图69)开锁后各齿的(1)及(21)均处于(12)处,关锁时转动把手,锁心回到(21)处,则纵向同步齿(120)首先在弹簧(147)的推动下,向回转动,放开各齿,则各齿在各自弹簧推动下,转回原点,(153)的(155)又进入(151)的(152)内,(153)的(156)始终咬合在(110)的(154)内,并始终带动(110)和(111)一起运动。当不用钥匙,而用手指直接转动(151)开关锁时,只设(150)或(110)或(111)的某处阻挡体与锁体挡体共同控制其轨道顶底点,当用钥匙时,除上述挡体外另在同圆心同侧同直径上设挡体控制(151)起止点,具体方式参照图72所示,可以由锁体活动挡体(145)控制其旋转只差一密码距离达360度。弹片(153)的作用是使(151)能够控制锁柱或脱离控制,因此没有特别的固定位置,纵向同步齿无需增设(150)、(151)仍如前述,图75锁同样适于图55。
图77为一种横向同步示意图,本图所示(113)为竖直上下运动。其动作过程为向右推动(122),受锁体控制的(123)使(122)沿(123)轨道方向运动,(254)有与棱柱(122)相同的孔,用以固定(255),(122)能在该孔内滑动,(254)受锁体控制只能向下运动,这样当(122)向右运动时,使(255)带动(113)竖直向下运动以锁住(111),当(122)返回时,使(113)向上运动,以上方式同样适用于图67、70,及竖直平面锁齿图19、20所示由(28)上的凹槽或凸出圆柱使(30)或(30)和(37)向斜前方或正前方运动,因(30)或(37)为长方形,(122)或(254)为棱柱,所以将(122)或(122)和(255)推动(30)或(30)和(37)时应设计成横向框形,这样的好处是随着纵向开锁齿下降,(30)或(30)和(37)向斜前方或正前方运动,开锁齿上升时,又返回省去弹簧。向斜前方运动时,将(30)或(30)和(37)改成方框(122),向正前方运动时,增加(255)图77。这样开锁齿没有(30)等返回原点弹簧片,开锁时更省力,当要求推动图75、78的(160)时,去消(123)使(122)带动(160)左右移动。图78为图70所示的锁心在外时增加了密码消失转轮后的示意图,图78为该齿的正面图,图79为图78的G-G剖视图,本图所示锁齿与图70所不同的是(120)推动(122),使(113)与(111)咬合锁住之后,(120)的推动(160)的(119)再推动(160),(158),使(153)的(155)脱离(151)此时从转轮(142)上得不到(3)的信息,图73的(153)的弧形体应向上,(155)和(156)位置互换,(158)的圆环应为向上转成圆环(与图73相反方向),因为图78与图75相比为锁心在外边,锁齿在里边,所以(113)和(160)分别通过各自的(122)推动,以锁住(111)并使(155)脱离(151)。
本锁增设档体(161)与锁体阻挡体共同控制锁柱齿运动轨道底点和开始点,同样可象图72那样以锁体活动挡体。使锁柱齿能够旋转一周差一密码的距离,这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圆环形锁齿的空间,活动阻档体两边一边为锁齿轨道顶点(开始点),另一边为运动底点即锁心的(12)中心线,两者间隔一密码距离,锁齿改为圆环以后,仍然可以象图42那样由门框挤压(83)来提供力推动锁心关锁。
本锁应用于各种门时(如车门等),可设计成把手型的即设置凸出门体锁眼及锁心部分在中间(如横向),向上或向下或即向上又向下,在与锁眼相平面设竖向凸出板,使象把手一样,由手指伸向该凸出板内凹处以开关锁时拉动门或关门图96、97。
图80为上述锁纵向同步齿(120)推动横向同步(113)和密码消失轮(158)分段设独立的(119)凹槽示意图,图中A-B段为(120)上设独立的斜直槽以分别推动(158)三个点(具体由几个点推动(158)由其强度决定,本设计根据三点一面设三点,使(158)的360度圆环同时前移或后退,无论(153)在圆周的何处都能实施),C-D为开锁距离包括推动(122)锁定(113),继续转动开关锁。
图81为普遍应用的活动挂锁的示意图。本锁内部锁齿、锁心及动力部分参考图42,本锁由(253)向下运动,相当于图42的(83)向左运动关锁,由(98)锁住(252)处。
图82为一种插锁,与图81相比,只是提供关锁动力的位置不同,图81由(253)提供,图82由(252)提供,二种锁可以互换,实际为同一原理,两种形式,上述锁根据锁心和锁柱方向的不同即可将锁柱面设在正面,也可设在背面,还可设在下面(开锁面),当为单排锁齿时,锁体上为一排圆孔及内部的圆柱,双保险锁齿时则为两排,如前述,设定当锁开着时可以从上面将盖板拆开,更换密码,盖板两侧为燕尾槽形,由(252)锁着。
图83为一种图61、63所示的一种锁的外观图。
图84为一种用于清洗井盖锁的毛刷,该弯管外口接喷雾器,内连毛刷(258),轴(256)以上部分可以向右稍伸开,以使(258)能进入锁桶内锁位置,拉动(260)通过扛杆使柱(259)向上拉起,带动(257)使(258)向右运动,(257)上面轴不动,管子外口接喷雾器,水从毛刷基部体孔中喷出冲洗锁柱面。清洗完毕下移(260),通过柱(259)使(257)下端移动(258)回到原位取出。
图85为球轴阀(249)转90度后示意图,如图示水从(243)流进球阀(249),该球(249)与管(261)连为一体,并且(261)孔相对球(249)很小,以使与(243)连接固定的球外壳(262)能将球夹紧,而又给(261)留下向上旋转的轨道,(夹紧球(249)的外壳,必须夹住球的上半部,(261)向上时水被关起,其侧面图为I-I部面。
图84的(256)球轴阀旋转角度小原理相同。
图95所示横纵向同步弹性开锁齿应用于图98,99所示的钥匙时, 可以使上述钥匙一次开锁,其动作过程为调节各柱(25)及弹性开锁住(26),(26)为伸出固定长度),然后将钥匙各柱伸入锁眼内,使钥匙的(26)柱一头运动稍慢,使另一头的档体(232)与锁体固定处接触以后,再使(26)柱头的档体与锁体固定处接触,设定上述两点接触前(216)推动(221)使(220)后退,(28)下降开锁,而在(220)后退之前,必须所有的(25)柱推动各个(2)使(29)咬合住所有的(13)。
图86为将本锁横纵向同步控制应用于现行弹子锁中示意图,K-L为锁体(174),P-T为锁心柱(178),(175)为控制栓,(177)为开锁栓,(176)为(175)、(177)与锁心柱或锁体之间的空隙,(179)为锁体钥匙孔中的凸棱体,其作用为使钥匙精确移动及固定的滑道,并有增加探测难度作用,所有控制栓的O-P部分相等,开锁栓的Q-R相等,下端(187)也相等,P-Q也相等,图87为控制栓与开锁栓(185)和(186)、(188)、(189)直径相等,与其轨道孔直径相等,(175)和(177)直径相等,比上述轨道孔等直径稍小,(184)与(190)为V型环凹齿,数量、齿距、齿深等部相等,图88为横纵向同步控制栓,(180)和(191)、(192)、(183)直径相等,(181)和(182)长度和斜度相等,并设定(191)伸入锁心柱孔(200)中时,使其它各栓的(175)和(177)周围的间隙相等。
图89为(184)、(190)、(182)与横向同步控制柱(195)连接示意图,(196)为弹簧,(194)为V型孤凸齿,该齿能深入(184)和(190)内。图90为图89的Y-Y刻图。
图91为上述锁的钥匙,(197)为(179)的凹槽,钥匙上M-N部与(197)平行,W-Z为斜面,所有的M-N与(197)之间的距离不都相同,(199)为钥匙停止点,图92为上述锁的锁心柱(178)立体图,(203)为钥匙眼,(200)为开锁栓的轨道孔,(201)为环形凹槽,本锁心柱仅画出前部分,可由锁心柱旋转控制各种方式方法开关锁,本锁的(182)的横向同步控制柱由锁心柱后端装入,(181)的(195)从锁体上后端装入再密封,所有控制栓的上端(175)长度不都相同,使得在其弹簧(173)的推动下向下运动到轨道顶点(如图86),也就是伸入锁心柱内的长度不都相同,由于受开锁栓的控制(175)和(177)部分不与轨道壁接触,因而从开锁齿的下端(187)处探不着(175)和(177)接触点的具体位置,本锁内锁体上(181)位置和锁心柱(182)位置分别有一个横向同步柱(195)同时控制控制栓和开锁栓,当锁体内有相对的两组或以上控制栓与开锁栓时,可以只在每组的(182)位置设(195),设在(181)位置(195)可以去消,当各栓及同步控制栓为长圆时不旋转,(184)、(190)、(181)、(182)可以只设在接触(195)处,(191)的直径与孔(200)相同,这样伸入锁心柱内时,锁心柱就受其控制,设定其它各栓的(175)和(177)部分处于(200)的中间位置,只有当钥匙上从z到W的斜面使同步控制开锁栓向上动动,其上端(192)将(191)的下端从V点顶至X点时,(191)的下端从孔(200)中伸出进入环形凹槽(201)内(并设定(191)的下端不能够升到P点),此时若钥匙旋转到带动(177),若(175)和(177)的接触点不在P-P处,则(175)和(177)将与锁心柱孔壁或锁体孔壁相接触,但此时各栓已由横向同步控制(195)锁住不能够再上下移动。
上述动作全过程如下,开锁时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内,各栓(187)在钥匙齿推动下向上运动,当钥匙齿的Z点运动到(193)的尖端时,所有的钥匙(N点)将各自对应的开锁栓的上端顶到P-P处,此时各控制栓不再阻挡锁心柱旋转,钥匙继续向里运动,则Z-W的斜面使(193)向上运动,并至W点时钥匙不会自行弹出(W点处平面),使得斜面(182)和(181)同时推动各自的(195),使齿(194)伸入(184)和(190)内将各栓锁住,当运动到W点时,将(191)推出(200)处进入(201)内,而此时其它各栓所对应的钥匙部分从N点运动到M点,因M-N与(197)平行,它没有上下运动,此时旋转钥匙,则锁心柱旋转,带动各部件开锁,当要求锁心柱只旋转一定角度时,设定环形凹槽从其孔(200)处开始旋转一定角度,开锁以后钥匙转回抽出,(191)的下端再进入(200)内,并向下运动,横向同步控制柱(195)在弹簧(196)的推动下沿斜面(181)和(182)退出,(184)和(190)放开对各栓的锁定,直至钥匙退出。若本锁控制栓伸入锁心柱内1毫米为一密码序号,也就(184)、(190)、(194)齿距1毫米,(175)伸入锁心柱内最长为10毫米,则每个栓可以有10个密码序号位置,图86为4组栓则本锁可以有近10000组不同的钥匙(上述的密码锁部分,当密码体(1)或(3)为固定密码体时同理),由于钥匙不可能太长,各栓距离不可能太大,使得钥匙各齿包含密码数不可能太多,(上述的钥匙为竖直开锁时(25)无比限制)。
图94为现行弹子锁改为下水道锁示意图,本图锁体为图86锁心柱部分,而锁心(206)为上述锁体部分,它可以是象图94左右移动开关锁,图中(211)为动力柱由钥匙上(215)通过齿轮(209)从钥匙把手提供,本锁无横纵向同步开锁齿,由(211)推动(206)的斜面开锁,开锁后(211)在其弹簧推动下向下退回,(206)在弹簧(212)推动下再向右移动关锁,本锁关锁后锁头(98)可自由伸缩,(210)与(209)前边的锁头上有空间,也可以象图93旋转开关锁,由(215)前部分侧面设齿推动(206)上齿轮(205)或(205)下边另设的齿使(206)旋转,使其前端的柱(205)沿(98)后部的一道斜螺旋凸棱(204)使(98)移动开锁,同上述关锁后(98)也可以自由伸缩,本锁(206)旋转式可象图92锁心柱一样,其后端直接露在外面,此时固定栓可象现行锁一样,也可象图93的(207)一样,由上面锁体螺丝固定,(213)和(214)分别为锁心(206)和锁体外壳上的螺丝或密封体,当该锁内各栓密码长度需要更换时应用螺丝,各栓等应从顶部装入,开锁栓(177)上端直径稍大,本锁锁头(98)直接伸出桶(168)外,此处桶壁较厚并由较长精密不锈外丝螺母与(98)密封接触(两者间涂以高溶点密封油)。
图91所示的钥匙同样适用于前述的密码锁。锁心柱如图110,(28)为横纵向同步控制开锁齿,它象图92的(191)功能一样,使所有前述的锁柱(2)和(28)伸出锁体外,其动作过程如下,将钥匙从(203)伸入锁体钥匙孔内,其推动各个(2)并向里运动,当钥匙的Z点接触(28)的下端时,所有N点处于各锁柱(2)的下端,也就是各锁柱使各自对应(2)的密码体处于(12)处,钥匙继续伸入,(28)沿斜面运动至W点(该点处为平面,使钥匙不至自行退出),其它各锁柱与M点对齐,斜面Z-W使(28)上升,(28)上升首先推动横向同步控制(30)锁住各个锁齿的(13)处,若有密码消失板则再推动密码消失板,使从外面探不出各柱密码深度,然后再使其下端进入环形凹槽(201)内,此时钥匙可以带动该锁心柱旋转,而锁心柱前端有向前的尖形凸出体(272),伸入锁心拐出体的V型凹槽内,该锁心有关锁弹簧使锁心具有关锁力,用钥匙转动锁心柱,使(272)的斜面推动锁心移动退后,则锁心柱旋转,随后上述锁心在其弹簧推动下又返回,因为开锁齿(28)处于圆环凹槽(201)内并未退回,仍然锁着各齿处(12)处,所以锁心柱每转一圈使上述的锁心移动一次,并且锁心柱可以向任意方向旋转,但只有钥匙带动锁心柱,使其孔(200)与(28)重合并进入时才能抽出钥匙,钥匙抽出,首先放开各个锁柱,然后至Z点直至退出。锁心在其弹簧推动下退回关锁,当钥匙各齿使各锁柱(2)的密码体(1)、(3)不全在(12)处时,锁心不能移动,(272)由锁心锁着不动,锁心柱不能转动。可以由现行的各种开关锁方式与锁心柱前端相连接,(28)的下端面为平的。
图100为两把锁控制一个锁头示意图,两锁可以在门同一侧,此时,门一侧有两把锁同时控制一个锁头,打开任一把锁,锁头有退回的弹簧力,锁头部可以退回开门。当要求门外有锁门内为把手开门时,把手有关门的弹簧力,关门时该弹簧力关门,门内侧把手可以设弹性挡体,转动把手它首先移开该挡体,然后再使(274)退回,锁头退回开门,关门后挡体阻挡(274)从门外不能使(274)退回开门,当有(83)所示的关门力时,可将该力通过杠杆或齿轮同时传给与(274)和(275)分别相连的弹簧,该弹力推动两者关门,图100中(273)与锁头相连接,(275)和(274)其中一个后退时,(273)会进入它的轨道内后退开门,(274)和(275)可以分别连接锁心或锁心和把手,本锁可以是如前述锁心(19)、(20)横向移动开关锁,也可以如图110方式。
图38至43、96所示的关锁方式,可以是图41的(83)提供关锁力,并有弹簧(84)在门打开时,使(83)再伸出,关门时(83)由门框挤压退回,由杠杆或齿轮将力传给与锁心相连的弹簧,在门关到底后,该弹簧力将锁头推出关门,当开锁时,由钥匙或把手施力,锁头退回开门,开门后(83)伸出,又带动上述弹簧带动锁头退回,当要求从门内由把手开门时,也可在门内设图100方式把手开门,该把手开门时,把手先打开弹性挡体(276),再继续转动开门,这样关门后,不能从门外撬动锁头退回开门。本方式可以将锁头前端的斜面改为平面。使锁头更安全,(无法撬拨),以上关锁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圆环形锁柱齿时的图67、70、76、78。图67、70、76、78也可以由手动直接转动开锁齿(21)或(22)至(12)处,然后转动把手移动锁心开关锁。图110开关锁应用方式可与上述关门力方式结合使用。
附图中(4)仅代表锁齿,即包括(1)或(3)也包括图7的(1)或(3),图19、20所示的当锁柱(2)向下移动到其轨道最低端时,最上面密码体位置向下移动可以超过(12)下方一个密码距离,而(2)没有向下移动时也可以设为一个密码。图53、54所示锁心移动超过一个锁齿距离时,当不要求关门使用钥匙时,锁心上可以只设当锁心处于关门状态时的锁心密码体竖向凹槽(7)(24),只设横向凹槽(8)和(23),圆环锁齿时同理。
本锁横向同步板(30)可以改为只有一道(29)(当密距相同时,可以为数道)而象图19中的(13)改为自上而下布满与前面锁齿相同的(13),这样推动(30)及密码消失板更简单,同理,密码消失板可改为棱柱。
本密码锁假密码体(9)当有开锁齿(28)时,所有(9)上的凹痕深度于(4)两侧的间隙相等,开锁齿的密码体两侧的斜面深度应为(4)两侧的间隙的2倍,且(9)越多越好。
本密码锁的(1)或(3)处于(12)处时的精确度由与(13)相咬合的(29)齿确定,(29)齿压向(13)齿的面为平面或接近平面,钥匙柱(25)压向(2)时使(13)处于(29)的齿的稍下方,这样(29)容易进入(13)内部,(29)向(13)内部移动后,各个(25)柱已不起作用,这样(1)或(3)的精度由(29)的平面决定,(图5所示)在必要时本锁内部构件应使用不锈材料,或防磁性材料制造,锁体可使用防射线探测材料或锁体外覆防射线材料。图95为本锁开锁齿为弹性开锁的示意图。(一般情况下,要求关门时不能用钥匙),本锁由纵向开锁齿通过横向同步板锁着各齿的上与下,通过其密码体伸入锁心的竖向槽内锁定锁心不与其它各齿的密码体接触,也就是各齿的左和右。使得难以对本锁密码探测,本锁的唯一弱点在于当开锁齿的密码体到达(12)时,也就是其斜面体全部进入横向凹槽的瞬间,放开对其它各齿的左和左的锁定,各齿的密码体“同时”与锁心接触,因加工精度原因各齿接触有细微的时间差,为了使开锁时不能依靠缓慢的动作来对该点的密码进行探测。采用弹性开锁方式。如图95所示(参照图20)。(2)可以由钥匙施力也可由手直接按压。其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在(28)上而是压在弹簧(217)上,(218)为柱,上端伸入(2)的孔(219)内作用为固定(28),(222)向前伸出连接(28)或直接作为(21)或(22),向后伸出连接(31)(32),它们不与挡体(216)在一个运动轨道内,(216)与(221)为同轨道,其动作过程为(2)向下运动时压向弹簧使(222)向下运动,。首先将各齿(1)或(3)锁定,当运动到(220)时,受其阻挡而停止,(2)继续向下压,当(2)下部的(216)运动到(223)的斜面(221)处时,将斜面推向右边从而使(222)失去阻挡在较大的弹簧(217)储能后的弹力作用下,快速运动到其底点。即(21)或(22)至(12)处,此时从(2)处向下压的力仍大于下面的(40)向上的弹力,当压在(2)上的力消失后,在下面弹簧(40)的作用下上升直至放开对(4)的锁定,回到原点,本方式的优点为一、快速使(21)或(22)弹至(12)处,较大的速度和极短的长度使各个密码难以辩别,使人无法控制速度。二、当(21)或(22)至底点时为较大的弹力,其声音相对其它齿的(1)或(3)与锁心接触的声音大的多。
图96为一种锁的外形图,该图显示开锁齿凸出锁体外由手指直接压开锁,也可把(224)凹槽设为活动的,板动(224)带动开锁齿。图中显示本锁为图42所示的锁从(83)开始以上的部分,为单个锁,由于(83)上下部分对称,所以当为双锁时应在(83)以下锁体正面,加一排锁眼及开锁齿,以上所述本锁可以内外开锁,从锁上下面的螺丝眼处固定,使锁眼处凸出门处(也可相平),从剖角及(224)显示正面下部为凹槽把手,用于开关门和操作压锁时之用(图46),(225)为锁体上与钥匙上的固定体相接触凸点,也可以没有(锁体锁眼部分表面为平面),本点仅表示以此处面为锁柱标准高度。
图97为一种锁开关把手锁头的应用方法,该图显示如图18,锁心退不到(21)或(24)位置,关锁不用钥匙,锁心由两边的弹簧(40)控制处于开锁和关锁的约中间位置,当把手或轮使(98)再向外运动时,关门锁,向内运动时(98)退回锁内,本锁用于经常开门但不经常锁住锁的门上(如室内门、车门等),锁头自由伸出即可把门关住锁并不锁住,当需要时可内外设把手,(为防意外关锁可设活动挡体在锁心上,当关锁时再打开),当需要锁住时再向右转动把手把锁锁住,左侧弹簧弹力可以稍大些,使关锁时用力大些。
图98为本锁的一种钥匙,钥匙柱表面有螺丝,柱上有一道竖向凹槽(229),内有密码刻度和序号,从后部旋转进入钥匙体,钥匙体每柱位置都有可以旋转的圆管(228),内丝与钥匙柱处丝一致,(230)为钥匙前端的盖板,盖板伸入凹槽内使其不旋转,(25)为钥匙柱,(26)为开锁柱(无丝),可在中间或某头,在中间时,用手指压向(226)开锁,在某头时压向(227)开锁,该柱有弹簧(236),使柱退回后底点,(231)为携带孔,(232)为两头的固定点,本钥匙(25)不伸出体处,前面为(232),该面与锁体的(225)(或锁体柱面)相接触表明,所有(4)的(1)或(3)处于(12)处,K-K剖面表示钥匙正面图,使用时旋转(228)使(25)伸出一定长度密码,序号与钥匙体前面对齐,开锁后,再旋转退回或作旋转以使密码错开位。
图99是一种钥匙,开锁柱(26)在(25)头上,开锁时有时用左手有时用右手,本锁柱(26)可以调节密码无论(26)在哪一头都能开锁(使钥匙柱面一翻一正),(236)为弹簧,(235)为槽,(227)与(26)通过槽相连,钥匙柱(25)较细,后头有一段环形凸齿(234),当该锁齿的密码距离相等时(234)可以有数道,当不相同时只能有一道,(237)的后部有环形凹槽(41)其长度与(234)一样长,该凹槽起刻度作用,颜色应亮并涂以夜光材料,使夜间也能看清,图(102)为(237)底面图,从B1至C1为档体,从A1至B1至C1大于180度,使柱不摇动。A1至B1伸入A至B内互相咬合住,钥匙柱体(240)为长桶状,在一边开一竖向槽可覆盖透明材料,用以观察(41)的位置,槽的两边刻有刻度和密码序号,图103为(240)头部方向的正面图(无端盖(230)和后盖(238)时),从B至A为环形齿,该齿与(234)互相咬合,以固定(25),图102位于图103内部时(图101),顺时针旋转(25)时(234)退出(240),反之进入齿咬合,(25)便被固定住。上述钥匙的动作过程为该钥匙各柱不用时均在钥匙体内,当使用时用手指首先顺时针转动各齿尖端,使(234)从(240)内旋出,然后将(25)拉出,使(41)刻度与所对应锁齿密码序号重合,然后逆时针转动该齿将(234)旋入(240)内,(25)便被固定在该密码处,开锁后再如上述将齿缩回后端,并旋进(240)内,在钥匙体上(240)后部的槽口边有一横向弹片,当各齿位于后底点,并且(234)伸入(240)内时,V形槽(239)面对(240)的槽与上述簧对齐,使该簧进入(239)内将其锁住不至使(25)自动伸出。
图104为用于下水道井盖锁的专用钥匙,图105为锁,钥匙体可以转90度,其动作过程为手持把手(242),将钥匙各柱密码调好后,使钥匙体与(243)管子平行,从井盖上锁边的孔(164)插入井盖下,(图52),将钥匙体的尖端抵着装锁的桶下沿向上拉,使钥题体右拐90度,(241)支撑柱下端轴向下移,然后向上拉,使桶壁(168)进入管子(243)下部的弯内,钥匙体进入桶内,在桶内锁体上锁柱面,设挡体(244)与钥匙柱面相等,使钥匙很容易的进入该挡体内,使钥匙柱与锁柱相对齐,向上拉动把手(242)则钥匙柱进入锁柱内开关锁,当有纵向开锁柱时,可在把手上面设压把(246),通过其前端的轴轮(250)拉动钢丝(247)由管子下端的轮(248)转弯方向,再拉动钥匙体的齿轮或杠杆转变方向,使纵向柱向上运动并开锁,本种锁可象图105那样由(245)状的双向把手开关锁,(245)轴内绕有螺旋弹簧或其它弹片,当(245)左边压下时,轴向左转,带动内部螺旋弹簧向左转,当各齿的(1)或(3)处(12)时,(21)或(22)处(12)时该弹力使锁心移动伸出关锁,反之压向右侧(245)则(98)缩回开锁,当该锁内有开锁弹簧时,(245)只设左侧关锁把手,在钥匙上正对(245)边设相应的活动挡体,使之压向(245)的左边或右边开关锁,当如前述只关锁时,只设左边挡体,图52所示,锁头由杠杆轴(169)控制,本锁锁头缩进时为关锁,伸出时为开锁。由于下水道锁所处环境较差,会有污物使钥匙柱与锁柱接触有误差,因此,本钥匙把柱(243)设为管状的,外口可接喷雾器,水从(243)流向(249)流向钥匙体内的管路,并从(25)之间设的孔中喷出冲洗锁柱。因该锁井盖价值低一般不加开锁齿。下水道锁密封应好,(245)的圆轴和圆柱形锁头(98)从锁体伸出处可加橡胶或塑料密封垫,以防污物进入,锁柱(2)可比锁面稍低以方便插入钥匙。(263)为弹簧,下端抵在(241)凸出体,上端抵钥匙体,(241)上端与钥匙体能移动很小长度,该弹簧在开锁时使钥匙与锁体接触更好。
图104中的轴(248)和支撑(241)的轴及其轨道均在管(243)的外面。
本锁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应用广泛,可根据需要制造各种不同构造和不同样式、不同等级不同位数密码的锁,当使用钥匙开关锁时,可造不同密码位数,但相对某数位齿所对应的密距相同的锁,这样位数多的钥匙不但能打开所有的同位数相对齿同密距的锁,也能打开位数少但相对齿密距相同的锁,如,某种锁有八位密码,钥匙上有八根柱,每柱及每位之间的密码距离和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另一种锁密码位数为六位,但该锁的六位密码距离与每位的数量与上述八位锁的某六位连续密码(以开锁齿位置而定)各自对应的齿的密距和数量相等,如上述八位数的密码数量分别为35个,36个,37个,38个,39个,40个,各齿及各齿间的密距可以相同也可同不相同,上述六位数锁的六个密码(以上述锁开锁齿而定该六位数,即上述八位数锁的开锁齿在它的连续六位数中的位置,与下锁的六位密码齿与开锁齿的位置一样)的数量和齿距分别与上述的相同,则可以用上述八位数密码的钥匙开所有的上述的六位数密码的锁,以次类推,也可以开五位、四位、三位、二位的锁,上述较少位数锁的锁眼,部位不应有凹凸,以妨碍钥匙精度,当钥匙各柱在缩回时没有凸出钥匙体外时,与锁体接触的钥匙面也为平面。
图106为本锁的一种开关锁方法,设定(7),(24)退不回(21)或(22)处,由弹簧(40)提供关锁力,但锁心受(270)的阻挡,达不到(21)或(22)处锁不起来,(264)为杠杆图109所示,本杠杆由螺旋弹簧或条形弹簧推动使(270)靠在锁心上。(本图为锁心背面,杠杆可设在锁心的横向中间位置)。杠杆一头(270)挡在锁心凹处,另一头连(265),(265)本图中为上下移动,推压(265)后端,其前端斜面推动锁心向前运动锁起。且由杠杆控制(270)脱离锁心拐角后(265)再推动锁心。图109为图106的仰视图,图106的动作过程为弹簧推动锁心,伸出锁体,但后部受(270)阻挡(7)或(24)运动不到(21)或(22)处,此时(98)将门关起(锁没有锁起),开门时向左板动把手使(267)推动锁心凸出体(266)使锁心退回开门,当需要将锁锁起时,用手指按压(265),(265)运动带动杠杆(264)在(265)前端推动锁心以前,(270)放开对锁心的阻挡,使锁心能够在弹簧(40)和(265)的推动下前进关锁,并锁后(265)不退回,开锁时用钥匙使(1)或(3)和(21)或(22)至(12)处,再板动把手开锁,锁心后退将(265)挤出,并由锁体阻挡不再后退,(270)前进进入锁心凹处再阻止锁心前进锁起,把手由锁心控制不能再转动,(267)由(27)控制其前端顶点,为使门内外都能开关锁,把手轴连到外面并设把手,(270)侧旁连接通向门外的(271),由门外推动(271)使杠杆运动关锁,本锁把手只能开门或开锁,可以在门内另设锁心活动挡体控制锁心关门后或关锁后锁起,阻止门外的把手和(271)开门或开锁。杠杆控制锁心方式(264)、(265)、(270)、(271)可应用于图42所示锁,此时图106的(40)去消,通过(83)提供关锁力。
图107为板动开门或开锁的另一种板手,设在与(126)同方向同位置处,由上面的(267)推动锁心,(268)与锁心平行,开门或锁时向外板动(268)前端。图108也是一种开门或开锁的板手,向外板动(269),使(267)推动锁心背面(266)处的自上而下的斜凸体,使锁心后退开门或开锁。
图97的把手或转轮控制锁心的所有移动、开门、关门、开锁、关锁,而图106的把手或转轮和图107、108的板手只控制锁心开门开锁,在关门、关锁时不动。
以上所述的(1)真假密码体。(2)弹簧扰声。(3)弹性开锁方式。(4)横纵向同步开锁齿。(5)密码消失板。(6)关锁动力。(7)各种开关锁方法,并不是每一种锁上要全部应用,而是根据需要保险的程度由上述部分组合而成的,增加横纵向同步控制开锁齿,本锁保险性能得以大幅提高,再增加弹性开锁防盗性更好,至于使用何种开关锁动力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综上所述,以上述介绍可以组合成许多不同保险程度,不同密码位数,及每位包含不同密码的锁。
权利要求
1.一种密码机械锁,其特征在于在钥匙柱(25)的推动下,可以上下移动的锁柱(2)带动其密码体(1)或(3)处于锁心(19)或(20)中的(8)或(23)中时锁心能够移动实现开锁,当处于(7)或(24)中时锁心受其阻拦不能移动关锁。(8)或(23)与(7)或(24)互相垂直。
2.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扰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扰声弹簧(61)伸入锁齿(4)背后的凹凸齿内,当锁齿(4)上下移动时,会带动弹簧振动产生杂音。
3.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弹性开锁齿,其特征在于作用在开锁齿(2)上的力受(220)阻挡没有直接作用在开锁齿(28)上,而是作用在弹簧(217)上,当该弹簧弹力储能及(2)上的(216)下降到(221)位置时,由(2160)推动(221)使(220)后退,使(28)在较大的弹力作用下快速运行到锁心的(12)处。
4.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横纵向同步开锁齿,其特征在于开锁齿的密码体(21)或(22)伸入锁心的(7)或(24)中使锁心不能左右移动,当它在钥匙柱(26)的推动下移动开锁时,首先推动横向同步(30)通过(29)咬合(13)锁住各个锁齿(4)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其密码体(21)或(22)再运动到锁心的(12)处。
5.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密码消失板,其特征在于由开锁齿(28)控制当(28)锁住锁齿(4)以后,再推动密码消失板,使锁柱(2)与(4)脱离接触,或使(2)受其阻挡不能再移动。
6.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由(83)受门框挤压后退,通过杠杆或齿轮将力作用在与锁心或锁头相连的弹簧上,使锁头伸出关门,当用钥匙开门后,(83)在其弹力作用下伸出又通过上述弹簧使锁头缩回,当需要门内开锁时,由齿轮和(86)与(4)连到门内,当需要门内由把手或转轮开门时,可设与(98)相连的(273),使(273)即能进入门外锁心轨道开门也能进入门内的把手控制的(274)轨道内开门,弹性挡体由(65)或(126)带动,从门外打不开。
7.一种用于密码锁上的开关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弹簧(40)或(40)和(264)使锁头处于关门但不关锁状态,把手或转轮或通过(270)使锁头再前进关锁。
8.一种用于下水道的锁及钥匙和桶,其特征在于将锁装在口朝下的桶(168)内,使用弯形钥匙伸入井下开关锁,并可以用水及毛刷冲洗锁体面。
9.一种用于密码固定的锁的钥匙及锁心柱,其特征在于由钥匙伸入锁心柱内,其齿推动各柱(2)和(28),当钥匙的Z点运动到开锁齿(28)的下端时,N点运动到各自对应的(2)的下端,当钥匙继续运动时,平面MN没有推动(2),而斜面ZW使(28)向上运动,使(28)首先锁住各个(2)然后再将(28)推向环形凹槽(201)内,使锁心柱能够转动开关锁。
10.横纵向同步开锁齿应用于现行弹子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钥匙的齿推动各个(187),并使各个N点将各自对应的(187)的上端(177)与(175)接触面与P-P面相平,Z点推动(193)柱,M-N为平面不推动(187)向上运动,而斜面Z-W使(193)上向运动,(193)向上运动首先通过(182)和(181)推动各自的(195)使(194)锁住各个(184)和(190),而开锁齿锁住各个(175)和(177)不能左右前后移动,然后(192)与(191)接触面从V点至Q点,使(191)进入环形凹槽(201)内,使钥匙能带动锁心柱旋转开关锁,本方式当使用钥匙柱(25)及(26)方式时,可以用于下水道井盖的固定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码机械锁,锁齿密码体伸入锁芯的竖向运动轨道内控制着锁芯的移动,每个锁齿密码体的高度(序号)可以更换,而开锁锁齿的密码体伸入锁芯中控制着其它包含有密码的锁齿的密码体的二个面都不与锁心接触。开锁齿通过横向同步控制锁齿密码体的上与下,因而不能对本锁密码进行探测。采用弹性开锁方法,开锁时,开锁的力首先作用在弹簧上,当弹簧弹力达到一定值时,使开锁齿快速开锁,其开锁速度不能人为控制。
文档编号E05B65/00GK1435553SQ02151510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张书江 申请人:张书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