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隔热汤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3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隔热汤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隔热汤碗,它包括碗体;所述碗体外侧壁设有环圈隔热区,碗体底部设有隔热底座;所述环圈隔热区由若干外凸环圈以及若干内凹环圈构成,外凸环圈和内凹环圈交替设置形成纵截面为由半圆单元构成的波浪状结构;所述碗体开口处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碗沿,碗沿的纵截面为开口朝下的半圆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烫作用的一次性隔热汤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环圈隔热区有效减少了人手与碗体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递。2.隔热底座避免了碗体底部直接与桌面接触,有效保护了桌面。3.隔热底座上设置有通过易拉断结构与隔热底座连成一体的牙签,其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还进一步利用了隔热底座上的材料。
【专利说明】
一次性隔热汤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餐具,特别是一次性隔热汤碗。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都需要使用一次性汤碗盛装汤或食物,但是普通的一次性汤碗没有防烫功能,当盛装高温加热过的食物时,热量会通过一次性汤碗传导到人的手上,因而很容易烫伤手。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烫作用的一次性隔热汤碗。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次性隔热汤碗,它包括碗体;所述碗体外侧壁设有环圈隔热区,碗体底部设有隔热底座;所述环圈隔热区由若干外凸环圈以及若干内凹环圈构成,外凸环圈和内凹环圈交替设置形成纵截面为由半圆单元构成的波浪状结构;所述碗体开口处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碗沿,碗沿的纵截面为开口朝下的半圆弧。
[000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6]1.环圈隔热区有效减少了人手与碗体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递。
[0007]2.隔热底座避免了碗体底部直接与桌面接触,有效保护了桌面。
[0008]3.隔热底座上设置有通过易拉断结构与隔热底座连成一体的牙签,其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还进一步利用了隔热底座上的材料。
【附图说明】
一次性隔热汤碗的制作方法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隔热汤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标号说明:I碗体、2环圈隔热区、2-1外凸环圈、2-2内凹环圈、3隔热底座、4碗沿、5牙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隔热汤碗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3]—次性隔热汤碗,它包括碗体I ;所述碗体I外侧壁设有环圈隔热区2,碗体I底部设有隔热底座3;所述环圈隔热区2由若干外凸环圈2-1以及若干内凹环圈2-2构成,夕卜凸环圈2-1和内凹环圈2-2交替设置形成纵截面为由半圆单元构成的波浪状结构;所述碗体I开口处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碗沿4,碗沿4的纵截面为开口朝下的半圆弧。
[0014]由半圆单元构成的波浪状结构不仅有效减少了人手与碗体I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递,还极大地增加了散热面,利于食物冷却。
[0015]所述环圈隔热区2位于碗体I外侧壁中部位置,且其宽度为碗体I高度的2/9?4/9。
[0016]所述隔热底座3为由条形片围合而成的圆环,其位于碗体I底部外沿处。
[0017]所述隔热底座3上设置有通过易拉断结构与隔热底座3连成一体的牙签5。上述结构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还进一步利用了隔热底座上的材料。
[0018]—次性隔热汤碗由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所述牙签5由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
【主权项】
1.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碗体(I);所述碗体(I)外侧壁设有环圈隔热区(2),碗体(I)底部设有隔热底座(3);所述环圈隔热区(2)由若干外凸环圈(2-1)以及若干内凹环圈(2-2)构成,外凸环圈(2-1)和内凹环圈(2-2)交替设置形成纵截面为由半圆单元构成的波浪状结构;所述碗体(I)开口处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碗沿(4),碗沿(4)的纵截面为开口朝下的半圆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圈隔热区(2)位于碗体(I)外侧壁中部位置,且其宽度为碗体(I)高度的2/9?4/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底座(3)为由条形片围合而成的圆环,其位于碗体(I)底部外沿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底座(3)上设置有通过易拉断结构与隔热底座(3)连成一体的牙签(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一次性隔热汤碗由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隔热汤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签(5)由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
【文档编号】A47G19/02GK205728922SQ201620382213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余润保, 黄祥秋, 刘小文, 吕光春, 郑建国, 张少平, 余娟娟
【申请人】苏州汉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陈明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