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保健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09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保健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面能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自动调整与人体接触点的压力和温度,使之分布均匀,还可进行按摩和震动的座椅,也就是一种智能保健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木椅、竹椅等是硬座椅面,由于座椅面不能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使肌体被积压,不舒适。弹簧椅、按摩椅等虽然是软座椅面,但是肌体与椅面接触部位各点压力不等,时间稍久仍然容易使人疲劳,引发局部酸痛。另外,现在的按摩椅,也仅仅局限在几个部位的推压旋转,其运动部分与人体曲面无联系,不能实现接触部位肌体整体放松和保健作用。目前也没有可以随人的需要调节温度的座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点,提出一种智能保健座椅,座椅面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通过多个升降单元,自动调整与人体接触点的压力和温度,使之分布均匀,可以使座椅与人体的整个接触面进行按摩和振动,另外座椅还可以按照设定值控制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智能保健座椅,包括座椅罩1,座椅罩1覆盖的软体材料2,座椅架36,其特征在于座椅面下均匀分布升降单元25,几十至一百多个升降单元25组成整体座椅平面。
升降单元25的托头3下面与球碗4的上面固定,球碗4的凹面包裹住直杆球头5的上端球体,直杆球头5上端球体可在其中转动。直杆球头5杆端内孔装有调频震动器6,直杆球头5杆端套装在丝母花键套12的上端大孔内,两者动配合。丝母花键套12外表面有轴向花键7,与上支撑板8的内孔花键槽配合,可以上下移动。丝母花键套12下端小孔有内螺纹,丝杠11一端与丝母花键套12下端内螺纹配合,穿入丝母花键套12的上端大孔内,另一端穿过下支撑板15的孔与无刷直流电动机16的轴联结,丝杠11与下支撑板15的孔动配合。丝母花键套12的上端大孔内有压力缓冲弹簧10,压力缓冲弹簧10的一端套装在丝杠11上,另一端接触直杆球头5底端。
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由套在上下支撑板固定套管14内的上下支撑板固定螺栓13用螺母9固定在一起,全部升降单元25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分别是互相连为一体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分别固定在座椅架36上。
无刷直流电动机16与丝杠11转动时,带动丝母花键套12、压力缓冲弹簧10、直杆球头5、托头3上下移动。当托头3承受的压力不在中心时,球碗4能够在直杆球头5的球头上转动一定角度,使托头3最大面积的与人体接触。调频震动器6的振动撞击压力缓冲弹簧10伸缩,引起直杆球头5、托头3上下振动。即使不启动电源,压力缓冲弹簧10的弹力也使椅面有象席梦床面一样的感觉。
升降单元25的软体材料2的顶端中心装有温度传感器17,它用来反映与椅面接触的人体温度变化。压力传感器压杆18一端固定在直杆球头5上,压力传感器19固定在压力传感器支撑架20上,压力传感器支撑架20的另一端固定在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上,压力传感器19用来反映椅面与接触的人体间压力的变化。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和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的一侧有凹槽,分别套在丝母花键套12的一条花键7两侧,但不与花键7接触,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和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安放距离与丝母花键套12的长度相等,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固定在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上,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的另一端固定在上支撑板8上,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固定在下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4上,下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4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板15上。当丝母花键套12处于中间位置时,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和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分别与丝母花键套12上下端面平齐,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和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的发射和接受面都被花键7遮挡,当丝母花键套12离开中间位置时,就有一个定位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和接受面不被花键7遮挡。温度传感器37安装在座椅空调腔38内,固定在座椅架36上,用来反映座椅温度的变化。
座椅架36上固定有支点架29,靠背内的均匀分布的多个靠背震动板27各自通过传导杆28与变频震动器总成41的震动杆30连接,传导杆28可绕支点架29的轴转动,震动杆30带有内孔的另一端套入套管32内,可以滑动,震动杆30的内孔有调频震动器31,套管3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34的转轴连接,固定座34固定在上支撑板8上,弹簧33装在套管32内,其一端接触震动杆30,另一端靠在套管32内孔底面。变频震动器总成41的调频震动器31的振动撞击弹簧33伸缩,引起震动杆30前后移动,通过传导杆28使靠背震动板27振动。即使不启动电源,弹簧33的弹力也能够起到座椅靠背弹簧的作用。
座椅架36上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39,半导体制冷器39、靠背震动板27、升降单元25在座椅空调腔38内。
温度传感器37、半导体制冷器39、温度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9、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无刷直流电动机16、变频震动器总成41、调频震动器6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温度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9、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的动态信号经电路进入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指令送达升降单元25,升降单元25的无刷直流电动机16根据指令动作;温度传感器37的动态信号经电路进入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指令送达半导体制冷器39,半导体制冷器39根据指令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座椅面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自动调整与人体接触点的压力和温度,使之分布均匀;可以使座椅与人体的整个接触面进行按摩和震动,另外座椅还可以按照设定值控制温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靠背震动板传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温度传感器17镶嵌在升降单元25的软体材料2的顶端。软体材料2粘结在托头3微凸的上表面,托头3上表面呈方形面。升降单元25的托头3下凹面与球碗4的上凸面由木螺丝固定。座椅面下均匀分布升降单元25,九十八个升降单元25组成整体座椅平面。丝母花键套12外表面有两根轴向花键7。ZW系列无刷直流电动机16的轴插入丝杠11顶端孔中。
每个升降单元25都能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做出相应的动作。九个靠背震动板27组成整体座椅靠背平面,人未坐上智能保健座椅时,丝母花键套12处于中间位置,座椅面是平整的。人坐上智能保健座椅时,与人体接触的座椅面下面的升降单元25进入工作状态,丝母花键套12离开了中间位置,就有一个定位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和接受面不被花键7遮挡,其他的升降单元25不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7和压力传感器19有动态信号时,比如说,某个温度传感器17接受了超过设定的温度增量的温度信号时;压力传感器19接受了超过设定的压力增量的压力信号时,动态信号经电路进入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指令送达升降单元25,升降单元25的无刷直流电动机16根据指令转动,带动托头3下降或上升一个设定的高度,使局部的温度得以降低或升高或;使局部的压力得以降低或升高,使椅面温度、压力恢复均匀。人离开智能保健座椅后,中央处理器根据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或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输入的信号,判断出托头3的位置,处理后的指令送达升降单元25,升降单元25的无刷直流电动机16根据指令转动,带动托头3做出相应的移动,使丝母花键套12回到中间位置,座椅面恢复平整。智能保健座椅的座椅面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自动调整与人体接触点的压力和温度,使之分布均匀。
当温度传感器37有动态信号时,比如说,接受的温度信号大于设定的温度增量时,动态信号经电路进入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指令送达半导体制冷器39,使之开始工作,温度得以升高或降低,使座椅空调腔38内恢复设定的温度。
当功能选择键盘选择臀部按摩时,中央处理器根据已编程序,使工作状态中的升降单元25与相邻的升降单元25,做设定时间的和设定频率的或渐变时间和渐变频率的交替上下运动。
当功能选择键盘选择臀部震动或背部震动时,中央处理器根据已编程序,使变频震动器总成41或调频震动器6,以一定的振动频率或间歇的振动方式工作。
当功能选择键盘选择强度调节时,中央处理器根据已编程序,控制振动强度。
当功能选择键盘选择温度调节时,中央处理器根据已编程序,控制设定工作温度。
由于智能保健座椅可以设定多种运动形式和工作状态,功能选择键盘应留有空挡,空挡以其他表示。
智能保健座椅每个升降单元25和相邻的升降单元25、每行升降单元25和相邻行的升降单元25、每列升降单元25和相邻列的升降单元25都能在无刷直流电动机16的带动下做循环的上下运动。
变频震动器总成41能够使靠背震动板27做相邻间的振动。
智能保健座椅最好应用于汽车座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保健座椅,包括座椅罩(1),座椅罩(1)覆盖的软体材料(2),座椅架(36),其特征在于座椅面下均匀分布升降单元(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升降单元(25)的托头(3)下面与球碗(4)的上面固定,球碗(4)的凹面包裹直杆球头(5)的上端球体,直杆球头(5)的杆端套装在丝母花键套(12)上端的孔内,其杆端内孔装有调频震动器(6),丝母花键套(12)外表面有轴向花键(7),与上支撑板(8)的内孔花键槽配合,丝杠(11)一端与丝母花键套(12)下端内螺纹配合,穿入丝母花键套(12)上端的孔内,另一端穿过下支撑板(15)的孔与无刷直流电动机(16)的轴联结,并与下支撑板(15)的孔动配合,压力缓冲弹簧(10)在丝母花键套(12)内,一端套装在丝杠(11)上,另一端接触直杆球头(5)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由套在上下支撑板固定套管(14)内的上下支撑板固定螺栓(13)用螺母(9)固定在一起,全部升降单元(25)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分别是互相连为一体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15)分别固定在座椅架(3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升降单元(25)的软体材料(2)的顶端中心装有温度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压杆(18)的一端固定在直杆球头(5)上,压力传感器(19)固定在压力传感器支撑架(20)上,压力传感器支撑架(20)的另一端固定在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上;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和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的一侧有凹槽,分别套在丝母花键套(12)的一条花键(7)的两侧,但不与花键(7)接触,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固定在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上,上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2)的另一端固定在上支撑板(8)上,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固定在下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4)上,下定位光电传感器支撑架(24)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板(15)上,温度传感器(37)安装在座椅空调腔(38)内,固定在座椅架(3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架(36)上固定有支点架(29),靠背内均匀分布的靠背震动板(27),各自通过传导杆(28)与变频震动器总成(41)的震动杆(30)连接,传导杆(28)可绕支点架(29)的轴转动,震动杆(30)带有内孔的另一端套入套管(32)内,可以滑动,震动杆(30)的内孔有调频震动器(31),套管(3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34)的转轴连接,固定座(34)固定在上支撑板(8)上,弹簧(33)装在套管(32)内,其一端接触震动杆(30),另一端装在套管(32)内孔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座椅架(36)上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39),半导体制冷器(39)、靠背震动板(27)、升降单元(25)在座椅空调腔(38)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保健座椅,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37)、半导体制冷器(39)、温度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9)、上定位光电传感器(21)、下定位光电传感器(23)、无刷直流电动机(16)、变频震动器总成(41)、调频震动器(6)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保健座椅,由座椅罩,软体材料,座椅架和中央处理器,座椅面下均匀分布升降单元。优点是座椅面与人体的自然曲面吻合,自动调整与人体接触点的压力和温度,使之分布均匀;可以使座椅与人体的整个接触面进行按摩和震动,另外座椅还可以按照设定值控制温度。
文档编号A47C7/02GK2741441SQ20042009801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日
发明者姚玉善 申请人:姚玉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