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垫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4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靠垫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主要是在支撑板中枢设两通过由齿轮缘相对啮合的连动杆,而连动杆底端则是轨接于底板中,令支撑板结合背靠垫、底板结合于支架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控制两连动杆底端在底板中的相对距离改变,促令背靠垫可以相对支架形成位移的调整功能。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椅具的功能种类众多,所以在结构的设计技术上也发展出许多的新技艺,以便令使用者在使用上可以获得更佳的人体工学、舒适性及方便性,然而针对目前所有现有椅具的各项结构功能来说,都是局限于座垫的高度升降、扶手升降或椅背的前、后摇摆功能而已,所以虽然一般的使用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舒适性,但这却是仅只于大人的使用者而已,对于小孩或身材较娇小的使用者来说,虽然可以经由座垫的升降调整而因应其高度,但是使用者的背部却无法以其正确的坐姿躺靠到背靠垫,造成背部不受支撑的使用状态,在长期使用之后容易引发脊椎不正常的侧弯或病变,这都是因为现有椅具的背靠垫无法相对座垫进行前、后调整,以致无法满足使用者获得人体工学效益所致。
本实用新型人鉴于上述的各项问题,深感现有椅具的功能设计都是在于改良目前既有的设计技术,但是对于背靠垫的调整结构却是完全欠缺,因此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所以遂以其多年从事椅具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评估下而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不仅适于大人的使用,对于小孩或身材较娇小的使用者来说,可以经由座垫的升降调整而因应其高度,还可以使使用者的背部以其正确的坐姿躺靠到背靠垫,使背部受到支撑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其对应的连动杆枢设在支撑板中并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而连动杆底端则是轨接于底板中,支撑板结合背靠垫且底板结合于椅具的支架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控制两连动杆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以令背靠垫相对支架形成位移的调整。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连动杆是经由枢设滚轮而轨接于底板的轨道。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传动结构是以两导线穿置底板而套置弹簧后予以连结连动杆的底端的套合件,以便可经由导线调整器同步拉动并以弹簧回复连动杆。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传动结构是在对应的连动杆底端枢固的套合件是具有相对螺纹旋向,以便供枢固于底板的双螺向传动螺杆予以各别螺接后,而控制连动杆进行开合的动作。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单边连动杆与底板间则是枢设有一连杆,令另边连动杆经由传动结构所控制。
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对应的连动杆枢设在支撑板中并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而连动杆底端是再枢接另一连动杆,并以其齿轮缘相对啮合在底板中,以便通过由连动杆的双曲折处受到传动结构控制以调整行程。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传动结构是以两导线穿置底板而套置弹簧后予以连结连动杆的双曲折处的套合件,以便可经由导线调整器同步拉动并以弹簧回复连动杆。
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中传动结构是在连动杆双曲折处枢固有相对螺纹旋向的套合件,以便供枢固于底板的双螺向传动螺杆予以各别螺接后,而控制连动杆进行开合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主要是在支撑板中枢设两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的连动杆,而连动杆底端则是轨接于底板中,令支撑板结合背靠垫且底板结合于支架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控制两连动杆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而令背靠垫可以相对支架形成位移的调整,所以在实施后将可提供下述的效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结构是以其支撑板、底板各别结合背靠垫及支架,通过由传动结构而控制两连动杆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即改变两连动杆的夹角),以达到支撑板与底板间产生行程位移,所以背靠垫将可因为相对支架的调整而在座垫上进行前、后位移,促令背靠垫可确实供使用者的背部躺靠,而且更因为背靠垫的前、后调整行程极为充裕,可以针对儿童的娇小体型达到调整后的最佳适用状态,因此同一张座椅在经由调整后可供大人及儿童共享,不仅节省使用成本,更可减少购买的困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椅具的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轮椅的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结导线传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结双螺向传动螺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边连动杆设置传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结构状态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支撑板 2连动杆21齿轮缘 22滚轮23连杆3底板31轨道4传动结构41导线42弹簧43双螺向传动螺杆 44套合件10椅具101背靠垫
102支架 103座垫40导线调整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兹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主要是令对应的连动杆2枢设在支撑板1中并具有齿轮缘21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如图1、图2所示),而连动杆2底端则是枢设套合件44而轨接于底板3中(如图3所示),令支撑板1结合背靠垫101且底板3结合于椅具10的支架102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4控制两连动杆2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而令背靠垫101可以相对支架102形成位移的调整。
在上述的结构设计中可知,由于对应的连动杆2是枢设于支撑板1中并具有齿轮缘21形成啮合的状态,所以可通过由齿轮缘21的啮合限制而令对应的连动杆2在受力后具有同步开合的状态,因此在连动杆2底端轨接于底板3中时,经由连动杆2的开合控制将可促使支撑板1与底板3的距离形成位移调整的效能,达到背靠垫101具有相对座垫103进行前、后调整行程的目的,因此在实施上除了一般椅具10可以适用之后,更可在支撑板1结合背靠垫101后实施于轮椅上(如图4所示,由于底板3与轮椅或椅具10的支架102结合所需的对应固定件仅属一般技艺,所以不再赘述)。
其中,连动杆2是经由枢设滚轮22而轨接于底板3的轨道31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传动结构4,是以两导线41穿置底板3而套置弹簧42后予以连结连动杆2的套合件44(如图5所示,套合件44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传动结构4进行连结),以便可经由导线调整器40同步拉动两导线41缩短而令对应的连动杆2逐渐夹合,通过以增大支撑板1与底板3的距离,可令背靠垫101向前位移,而在松放导线41后则可通过由弹簧42的回复而令对应的连动杆2逐渐开放(弹簧42是在提供连动杆2复位的动力,因此亦可以扭转弹簧的两端勾固连动杆2及底板3而达成相同效益),以便而缩减支撑板1与底板3的相对距离,达到背靠垫101向后位移的控制。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传动结构4是在对应的连动杆2底端枢固的套合件44是具有相对螺纹旋向(分别为左螺纹及右螺纹),以便供枢固于底板3的双螺向传动螺杆43予以各别螺接(如图6所示,双螺向传动螺杆43可为两截式各别螺接套合件44后而结合,或在连动杆2未与支撑板1枢固的情况下,以一体成型的双螺向传动螺杆43供两套合件44各别螺入),以便可经由双螺向传动螺杆43的传动而控制连动杆2进行开合的动作。
续者,为降低传动结构4的设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4是仅连结单边连动杆2(如图7所示),而另边连动杆2与底板3间则是枢设有一连杆23,以便可在传动结构4带动其连动杆2时,令另边连动杆2可以通过由连杆23的设置而同步对应运作。
在经由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结构设计中可知,由于支撑板1与底板3间的调整行程是由连动杆2的开合状态所决定,因此对应的连动杆2长度愈长将可获得更大的行程控制,但是却会令体积过于庞大而不利于组装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结构是令对应的连动杆2枢设在支撑板1中并具有齿轮缘21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而连动杆2底端则是再枢接另一连动杆2(如图8所示),并以其齿轮缘21相对啮合在底板3中,以便可通过由连动杆2双曲折处在受到传动结构4控制时可以获得加倍的行程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的连动杆枢设在支撑板中并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而连动杆底端则是轨接于底板中,支撑板结合背靠垫且底板结合于椅具的支架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控制两连动杆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以令背靠垫相对支架形成位移的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连动杆是经由枢设滚轮而轨接于底板的轨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传动结构是以两导线穿置底板而套置弹簧后予以连结连动杆的底端的套合件,以便可经由导线调整器同步拉动并以弹簧回复连动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传动结构是在对应的连动杆底端枢固的套合件是具有相对螺纹旋向,以便供枢固于底板的双螺向传动螺杆予以各别螺接后,而控制连动杆进行开合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单边连动杆与底板间则是枢设有一连杆,令另边连动杆经由传动结构所控制。
6.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的连动杆枢设在支撑板中并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呈可开合状,而连动杆底端是再枢接另一连动杆,并以其齿轮缘相对啮合在底板中,以便通过由连动杆的双曲折处受到传动结构控制以调整行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传动结构是以两导线穿置底板而套置弹簧后予以连结连动杆的双曲折处的套合件,以便可经由导线调整器同步拉动并以弹簧回复连动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靠垫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传动结构是在连动杆双曲折处枢固有相对螺纹旋向的套合件,以便供枢固于底板的双螺向传动螺杆予以各别螺接后,而控制连动杆进行开合的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靠垫调整结构,主要是在支撑板中枢设两具有齿轮缘相对啮合的连动杆,而连动杆底端则是轨接于底板中,令支撑板结合背靠垫且底板结合于支架上,以便可经由传动结构控制两连动杆底端的相对距离改变,而令背靠垫可以相对支架形成位移的调整。
文档编号A47C7/40GK2834309SQ20052010561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7日
发明者萧学圣 申请人:晨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