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14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 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A^第 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的滑动辅助机构及用于其上的引入单元。
背景技术
图20(a)(b)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符号21是在主体侧开口部的框 上边安装的引入单元(拉门关闭器),符号3是在作为移动体的4立门侧i殳置的动 作部件(卡合销)。该引入单元21包括壳体22和钩体36和加力构件35等。壳 体22呈矩形容器状,形成从一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卡合槽部25和滑动槽部 31(由直线的移动槽部32及在移动槽部32的一端侧折弯的转动槽部33构成)。 钩体36形成使动作部件3卡定远离的保持凹部46和与滑动槽部31嵌合的卡 合凸部44、 45。动作部件35在将一端卡定在钩体36上,并将另一端卡定在 壳体22侧的状态下,对钩体36向滑动槽部31的另一端侧加力,并在拉门/人 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滑动的过程中蓄能。动作部件3通过自动复位机构4可沿 板5的滑动孔8摆动,并且以未图示的作用力可复位地安装在^立门的上端面上。
在以上的构造中,通过拉门的关闭梯:作使动作部件3如图20(a)所示那样 朝向引入单元21移动。这样一来,动作部件3与卡合槽部25嵌合,并沿该卡 合槽部25滑动后,如图(b)那样与钩体36的保持凹部46卡合从而被保持。在 该过程中,就钩体36而言,在卡合突部44一边由滑动槽部31的转动槽部33 所引导一边以卡合突部45为中心旋转从而从待机姿势变化到引入姿势后,与 移动槽部32嵌合。通过该嵌合,钩体36在约束了动作部件3的状态下,用加 力构件35的作用力向壳体22的后端侧滑动,从而使引入完成。另外,从该状 态,动作部件3与钩体36—起向壳体22的前端侧滑动,在加力构件35上蓄 能。再有,若拉门被打开操作,则就钩体36而言,通过借助于自动复位机构 4的动作部件3的复位动作,卡合突部44从移动槽部32向转动槽部33转移, 从而向该(a)的待机姿势转换。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与如上的^ 1入单元一起作为緩和拉门的移动 速度的制动机构,具有由动作部件(活塞)所挤压而产生摩擦力的緩沖部件的构 造。该制动力与旋转式阻尼器另行施加,通过动作部件挤压壳体内的緩冲部件 的力而产生,且与拉门的速度成比例而增大。
专利文献l:特开2005-290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6521号公报
在上述的现有构造中,拉门在被操作时,由于从中途利用加力构件35的 作用力而自动转换到关闭位置,所以能够可靠地解除拉门的不完全的关闭状态 的产生。然而在现有构造中,在例如应用到以双槽推拉的方式开关如图21所 示的左右拉门A、 B的所谓的双扇推拉门上,而使各拉门A、 B分别自动地从 中途引入到关闭位置以及从中途引入到打开位置的场合,必须将引入单元 21A 21D在主体侧的至少4处安装,使得经费及安装工时增大,从而采用本 身受制约。此外,在图21中,引入单元21A负责拉门A的关闭时的引入;引 入单元21B负责拉门B的打开时的引入;引入单元21C负责拉门A的打开时 的引入;引入单元21D负责拉门B的关闭时的引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简化且在例如拉门的关闭时以及打开时均 能施与引入动作,而且还能够构成简易地实现双扇推拉门的关闭时以及打开时 的各引入动作,由此抑制经费及安装工时从而提高用途扩大和使用方便性。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以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的共通的构成进行了特 定,在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 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 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的滑动辅助机构中,其特征是,具备安装在上述主体侧 的壳体;分别滑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的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分别 通过枢轴支撑在上述各动部件上,并且可解除地卡定在上述壳体侧的对应部的 一对闩锁;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动部件之间,对各动部件的闩锁支撑部彼此向靠 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若将上述移动体从上述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 中途或者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的中途,则利用附设在该移动体上的动作 部件来解除上述一方的闩锁的上述卡定,而且将该动作部件与该闩锁一起伴随 借助于上述动部件及加力构件的靠近驱动朝向上述另一方的闩锁侧引入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此外,在以上的本发明中,作为移动体,除了拉门以外还包抽屉等。作为 主体还包括拉门用的框和抽屉用的容纳部等。第一位置表示移动体的完全的关 闭位置或打开位置,其还包括将移动体向容纳部完全地推入的关闭位置或抽出 的打开位置。第二位置表示移动体的完全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其还包括将 移动体从容纳部完全地抽出的打开位置或推入的关闭位置。至于动作部件,只
要起"解除一方的闩锁的卡定,而且将该动作部件与该闩锁一起伴随借助于上 述动部件及加力构件的靠近驱动朝向上述另 一方的闩锁侧(将移动体)引入到 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作用,则不限定于各方式的卡合销,也可以是如专利 文献1和2的销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以第一方式的构成进行了特定,其特征是,上述 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由彼此远离、靠近的一对滑块构成。在该构造中,若 将上述移动体从上述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中途或者从第一位置转换到 第二位置的中途,则利用附设在该移动体上的动作部件来解除上述一方的闩锁 的上述卡定,而且将该动作部件与该闩锁一起伴随借助于上述滑块及加力构件 的靠近驱动朝向上述另 一方的闩锁侧?I入到第 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以第二方式的构成进行了特定,其特征是,上述 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由具有齿条及与该齿条啮合的旋转齿轮的滑块构成。
在该构造中,若将上述移动体从上述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中途或者从第 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的中途,则利用附设在该移动体上的动作部件来解除上 述一方的闩锁的上述卡定,而且将该动作部件与该闩锁一起伴随借助于上述齿 条或上述滑块及加力构件的靠近驱动朝向上述另 一 方的闩锁侧引入到第 一位 置或第二位置。
本发明最好具体化如下 (1)上述引入单元具有对上述各动部件的滑动(也就是对上述移动体的 滑动速度通过上述动部件)进行制动的制动构件(第四方案)。在该场合,上 述制动构件最好是活塞式阻尼器或者是旋转式阻尼器(第五方案),但也可以
是专利文献2的制动构件或与其类似的构成。再有,在第三方式的场合,上述
旋转齿轮构成旋转式阻尼器(第六方案)。
6(2) 上述引入单元将上述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上述加力构件、以
及上述一对闩锁对上迷壳体各配置2组(第七方案)。
(3) 上述移动体是拉门,上述第一位置为拉门的关闭位置,上述第二位 置为全开了拉门的打开位置(第八方案)。
(4) 上述移动体是双扇推拉门,上述引入单元附设在配置有双扇推^i门 的上述主体的框上边或/及框下边(第九方案)。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仅以构成上述滑动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进4亍了 特定,是在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 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 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的滑动辅助机构上使用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 的引入单元。
发明效果如下。
第一方式的发明,由于引入单元由壳体和两个动部件及闩锁以及单一的加 力构件构成,在利用移动体侧的动作部件将移动体从关闭向打开方向转换的中 途、以及从打开向关闭方向转换的中途,也就是利用加力构件的作用力将移动 体从各中途自动地引入,从而分别转换到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所以与现有构 造相比,因简化而抑制经费及安装工时从而能够提高用途扩大和使用方便性。
第二方式的发明,在第一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
部件可由同样地滑动的 一对滑块、也就是以形状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构成,因此, 各滑块的形状和对壳体的滑动引导构成等也能够简化。
第三方式的发明,在第一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 部件由具有齿条及与该齿条啮合的旋转齿轮的滑块构成,因此,可以得到借助 于所谓的齿条齿轮机构的良好的滑动特性,并且也可进行如第六方式的展开。
第四方式的发明,利用加力构件的作用力将移动体从各中途自动地引入到 最终的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而在此时,由于利用加力构件使移动体以低速滑 动到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因此,给以高级感,而且也不存在产生撞击声的危 险。
第五方式的发明,做成追加了制动构件的结构,从而例如Y象第一方式那样 通过使用活塞式阻尼器可实现简化,或者如第二方式那样通过使用旋转式阻尼 器可得到借助于旋转齿轮的良好的动作。总之,意义在于根据用途和特性等能
7够进行选择。第六方式的发明,由于第三方式的旋转齿轮构成旋转式阻尼器, 因此,与该旋转式阻尼器的制动力一起也能够施与通过齿条齿轮机构的良好的 滑动特性。
第七及第九方式的发明,由于将例如双扇推拉门的各拉门通过单一 的引入 单元,利用加力构件的作用力将各拉门从中途自动地引入,从而分别转换到关 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所以与现有构造相比,抑制经费从而能够使各拉门的转换 特性良好。
第八方式的发明,是将移动体为拉门的方式,利用加力构件的作用力将拉 门从关闭向打开方向转换的中途、以及从打开向关闭方向转换的中途引入到最 终的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由此可提高拉门的操作性。
第十方式的发明,通过将例如作为以上的滑动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各引 入单元与动作部件組合起来提供,从而用户能够选择与用途相应的类型并筒易 地实施。


图1 (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的仰视图,(b)是侧视图,(C)是 俯视图,(d)是右端面图。
图2是图1 (b)的A""A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 (b)的B—B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4 (a)是表示上述引入单元和配置有双扇推拉门的主体侧的框的关系 的模式图,(b)是表示将双扇推拉门转换到打开位置的开口部的全开状态的模 式图,(c )是表示将双扇推拉门转换到关闭位置的开口部的全开状态的模式图。 图5 (a)和(b)是表示图4(a)状态下的引入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图。 图6 (a)和(b)是表示图4 (b)和(c)状态下的引入单元的主要部分 的模式图。
图7 (a)是表示上述引入单元的壳体的仰视图,(b)是侧视图,(c)是 (a)的C一C线向视剖视图。
图8(a)是表示上迷引入单元的罩的仰视图,(b)是侧视图,(c)是(a) 的D—D线向视剖视图。
图9 (a)是表示上述引入单元的闩锁的外观图,(b)和(c)是表示上述引入单元的两个滑块的外观图。
图10 (a)和(b)是表示上述引入单元的两个应用例的模式图。
图11 (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的仰视图,(b)是侧一见图,(c)是
俯视图,(d)是右端面图。
图12是图1 (b)的E—E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3省略了各部件后的壳体形状的模式图。
图14 (a) (c)是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和配置有双扇推拉门
的主体侧的框的关系与图4对应而表示的模式图。
图15 (a)和(b)是将图14 (a)状态下的引入单元的主要部分以从上下
观察的状态表示的模式图。
图16 (a)和(b)是表示图14 (b)和(c)状态下的引入单元的主要部
分的模式图。
图17 (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的闩锁的外观图,(b)和(c) 是表示该引入单元的齿条和滑块的概略外观图。
图18表示上述齿条的详细情况,(a)是仰视图,(b)是俯一见图,(c)是 侧一见图。
图19表示上述滑块的详细情况,(a)是仰视图,(b)是俯视图,(c)是 侧视图,(d)是(b)的F—F线剖视图,(e)是(c)的G—G线剖视图。 图20 (a) (b)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机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21是将专利文献1的机构应用到双扇推拉门的场合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 图1 (a) ~图10 (b)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1 (a) 图19 (e)表示第 二实施方式。此外,各图中在制图上有的省略或简化一部分。图5(a)(b) 及图6 (a) (b)为了便于理解动作,而省略了作为制动构件的活塞式阻尼器。 在以下的说明中,按机构特征、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及组装和动作、第二 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及组装和动作的顺序详细叙述。
(机构特征)本发明的滑动辅助机构如图10 (a) (b)所示,包括在主 体7侧安装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6或6A、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6C或6D;以及设置在作为移动体的拉门A C侧的作为动作部件的多个卡 合销9。这里,主体7为例如具有开口部的橱拒和架子等、或者为具有容纳空 间的桌子和复印机等。移动体不限于拉门A、 B或4立门C,也可以在贮藏物品 用抽屉体等上,配置成沿着设置在主体7的开口部或容纳空间的导轨等在关闭 位置(在抽屉体中相当于推入位置)和打开位置(在抽屉体中相当于拉出位置) 之间可移动。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6或6A、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 引入单元6C或6D,根据图10(a) (b)所例示那样成为对象的移动体的类型, 大致分为下面的两种构成。
第一构成是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举出的引入单元6或6C。该引入单 元6或6C在如将作为移动体的构成图10 (a)的双扇推拉门的各拉门A、 B 分别引入的场合使用,若以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共通的构成来特 定,则以在主体7侧安装的壳体1或1A;分别在该壳体上滑动自如地配置的 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一对滑动块2A、 2B,在第二
过枢轴支撑在上述各动部件上,并且与壳体1侧的对应部可解除地卡定的一对 闩锁5或5A;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动部件之间并将各动部件的闩锁支撑部彼此 向靠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3或3A为单位,并将该2组配置在壳体1或1A 上。在使用引入单元6或6C的场合,对于拉门A及拉门B将卡合销9分别突 出设置2根。
第二构成是在如作为图10(b)所例示的移动体的单一的拉门C对于主体 7A的开口部滑动的场合使用的引入单元6A或6D。虽然未图示,但引入单元 6A或6D在壳体(在该构成中,成为壳体1或IA的大致一半的大小)上配置 分别滑动自如地配置的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一对滑 动块2A、 2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具有齿条60及与该齿条啮合的旋转齿轮 45的滑块71);分别通过枢轴支撑在上迷各动部件上,并且与壳体l侧的对应 部可解除地卡定的一对闩锁5或5A;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动部件之间并将各动 部件的闩锁支撑部彼此向靠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3或3A。换言之,引入 单元6A或6D是从图2及图3省略了单侧的滑块2A、 2B;加力构件3及制动 构件4;以及闩锁5、 5的构成,或者是从图12省略了单侧的齿条60及滑块
1071;加力构件3A及制动构件4A;以及闩锁5、 5的构成,由于从以下的引入 单元6或6C容易理解,所以省略这本身的说明。另外,在使用该引入单元6A 或6D的场合,对于作为移动体的拉门C突出设置2根卡合销9。
(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图1 (a) (d)表示引入单元,图2及图3 表示引入单元的内部构成,图4 (a) (c)和图10 (a) (b)表示使用例,图 5 (a) (b)及图6 (a) (b)表示主要部分动作,图7 (a) 图9 (c)表示引入 单元的构成部件。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6包括配置在壳体l上并向彼此 靠近远离的方向滑动的一对滑块2A、 2B;对该滑块2A、 2B彼此向靠近的方 向加力的加力构件3;以及分别通过枢轴支撑在备滑块2A、 2B上,并且通过 与壳体1的对应部可解除地卡定,可将滑块彼此保持在留有间隔的状态的一对 闩锁5、 5。
其中,如图1 (a) (d)和图7 (a) ~ (c)及图8 (a) ~ (c)所示,壳 体1 一体形成下侧开口的空间部10和向空间部10的左右伸出的向主体侧的安 装部10a,并且具有以关闭空间部10的方式安装的罩15等。空间部10呈细 长的矩形容器状,由上面ll和两侧面12和左右的端面13所划定。罩15呈大 致纳入空间部IO的扁平容器状,内侧由下面16和两侧面17和左右的端面18 以及将内部一分为二的分隔部17b所划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 壳体1下侧开口的空间部,但也可以将本件单元设置在底面部或侧部,在该场 合,上述空间部不在下側开口 ,成为上侧开口的空间部或侧面部开口的空间部。
而且,在两侧面12及两侧面17上设有多对将罩15配置到空间部10时彼 此卡合的凸状卡定部12a和孔状卡合部17a。在各端面13及各端面18上,在 每一侧2处左右成对地设有将罩15配置到空间部i0时分别与内外连通而使卡 合销9通过的凹形或倒凹形的开口 13a、 18a。另外,在罩侧的下面16以与左 右的各开口 isa、 18a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导向孔18b。因此,卡合销9对于壳 体l,可从端面13的开口 13a和端面18的开口 18a沿着导向孔18b进出壳体 1内。
另外,安装孔12c、 16a; 2条滑块用导向槽12b、 16b;以及2条闩锁用 导向槽14、 19大致平行地设置在上面11及下面16。其中,在安装孔12c、 16a 上,在将罩15安装固定在空间部10时拧进螺钉S。各导向槽12b、 16b分别
ii为成对的直线槽,在与设置在滑块2A、 2B的上下面的突起22或32嵌合的状 态下引导滑块2A、 2B的滑动。各导向槽14、 19包括分别与导向槽12b、 16b 平行的直线槽14a、 19a和设置在直线槽14a、 19a的两侧的大致L形的卡定槽 14b、 19b。而且,闩锁5具有后述的设置在上下面上的凸部52,各导向槽14、 19在嵌合了该凸部52的状态下沿直线槽14a、 19a引导闩锁5的滑动,而且, 利用凸部52与卡定槽14b、 19b卡合来卡定闩锁5 (及滑块)的滑动。此外, 就各卡定槽14b、 19b而言,前端的槽宽形成为比立起底部的槽宽稍大,从而 钻研成在闩锁5的凸部52卡合后不会因不注意而解除卡定。
如图2及图3和图9 (a) ~ (c)所示,滑块2A、 2B的相同点在于呈在 上述壳体侧上面12和罩侧下面16之间的空间配置的块状,在上下面20、 21 或上下面30、 31形成有突起22、 32,并且具有限制闩锁5的移动的槽23或 33;在块状的侧面形成有卡定作为加力构件3的螺旋弹簧的对应的端部的卡定 轴25或35;如图5 ( a) ( b )所示那样通过转动轴8来可转动地通过枢轴支撑 闩锁5的轴孔26或36。这里,各突起22、 32从上下面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侧 直线状地延伸,并与上述的导向槽12b、 16b嵌合。各槽23、 33位于设有轴孔 26或36的一侧,并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侧直线状地延伸。就卡定轴25、 35及 轴孔26、 36而言,在块状的单侧部设置突出一截的支撑部24或34,卡定轴 25、 35在该支撑部24或34的端面突出,并且轴孔26、 36上下贯通该支撑部 24或34。
另外,在滑块2A上设有沿着与上述支撑部24相反的一側的单侧部配置 的截面呈大致U形的保持部27;位于该保持部27的一端侧且直径比该保持部 27小的U形夹具部28a;以及位于保持部27的另一端侧且直径比夹具部28a 小的U形夹具部28b。另一方面,在滑块2B上设有沿着与上述支撑部34相 反的一侧的单侧部贯通的保持孔37和将该保持孔37的孔内的一部分做成小直 径的安装孔38 (参照图2)。
此外,滑块2A、 2B在一方处于卡定状态且另一方滑动时,与此相反地、 在另一方处于卡定状态且一方滑动时,该滑动由制动构件4所制动。而且,在 该方式中,由于作为其制动构件4使用了活塞式阻尼器的关系,两滑块2A、 2B呈不同形状,但在制动构件使用旋转式阻尼器的场合,可设定成相同形状或相近似的形状。
另外,在滑块2A、 2B上,通过插通支撑部24、 34侧的轴孔26、 36的转 动轴8可转动地分别设有闩锁5。该闩锁5如图9 (a) ~ (c)所示, 一体地具 有钩部50;从钩部50的底部两侧突出的一对臂部51;分别在各臂部51的 大致中间部沿同轴线设置的轴孔53;分别在各臂部51的端侧的外面突出设置 的凸部52;以及设置在各臂部51的轴孔53附近并向与钩部50相同的方向突 出的支撑部54。其中,钩部50做成在如图6 (a) (b)所示那样闩锁5以转动 轴8为支点转动了的状态下,可约束卡合销9的形状。各臂部51保持与支撑 部24或34的^反厚对应的间隔。
(组装)对以上的各部件而言,在将例如各闩锁5通过枢轴支撑在滑块 2A、 2B上后,将滑块2A、 2B彼此安装到作为制动构件的活塞式阻尼器上。 通过将它制作2组,并将它们与加力构件3—起装配到壳体1上,并且在壳体 1上安装罩15,从而作为引入单元6完成。
首先,对于滑块2A、 2B,通过插通支撑部24、 34侧的轴孔26、 36的转 动轴8可转动地分别设置闩锁5。即、各闩锁5通过在臂部51彼此之间配置 滑块2A的支撑部24或者滑块2B的支撑部34,并且使轴孔53和轴孔26或 者使轴孔53和轴孔36 —致后,转动轴8插通各轴孔,乂人而对滑块2A或2B 通过枢轴可转动地支撑。此外,转动轴8的两端适宜地防脱。
接着,滑块2A和滑块2B通过作为制动构件的活塞式阻尼器连结。作为 该活塞式阻尼器只要是公知的(例如,特开2006-29564号公报)即可,只要 是具有缸体40及緩慢地出入该缸体40的活塞杆41,活塞杆41对固定的缸体 40緩慢地驱动,或者缸体40对固定的活塞杆41緩慢地驱动的构成即可。而 且在该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缸体前端部从径向推入保持部27内而约束, 并将缸体对应部以与两端的夹具部28a、 28b卡合的状态对缸体40安装固定滑 块2A。对此,在将活塞杆41的前端部从一端插入保持孔37中的状态下,并 在将螺钉Sl从保持孔37的另 一端侧通过安装孔38卡定在活塞杆41的前端侧 的状态下,对活塞杆41安装固定滑块2B。
接着,以上述的附带闩锁5的滑块2A和2B、制动构件4、加力构件3为 组,将其2组对壳体1配置,并且由罩15所覆盖。这里,例如像图5(a)(b)
13所示那样,对壳体1的导向槽12b,滑块2A和滑块2B嵌合其对应的突起22 或突起32;对壳体1的导向槽14,各闩锁5嵌合其对应的凸部52,从该状态, 作为加力构件3的螺旋弹簧配置在滑块2A和2B之间。换句话说,该螺旋弹 簧,通过一端卡定在滑块2A的卡定轴25上,另一端卡定在滑块2B的卡定轴 35上,从而可对滑块2A、 2B彼此向靠近的方向加力。
从以上的状态最好如图5 (a) (b)所示那样,预先使滑块2A和滑块2B 克服加力构件3的作用力而最大离开到L,使滑块2A侧的闩锁5的凸部52 与一方的卡定槽14b卡合,并使滑块2B侧的闩锁5的凸部52与另一方的卡 定槽14b卡合。在这过程中,就滑块2A侧的闩锁5和滑块2B侧的闩锁5而 言,如图6 (a) (b)和图5 (a) (b)所示,从使钩部50靠近相应滑块侧的姿 势(与卡合销9卡合的姿势,以下称之为引入姿势)向^f吏钩部50以转动轴8 为支点从相应滑块侧离开的姿势(解除与卡合销9的卡合的姿势,以下称之为 非引入姿势)转动。在引入姿势,闩锁5以使支撑部54与滑块2A的槽23或 者与滑块2B的槽33嵌合的状态保持其姿势。最后将罩15安装在壳体1上。 在该操作中,在罩15配置在壳体侧空间部IO后,多个螺钉S从壳体侧安装孔 12a拧进罩侧安装孔16a中。
(动作)所制作的成为滑动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引入单元6,在上述的 组装状态下,各滑块2A、 2B及各闩锁5以及制动构件4、加力构件3夹入壳 体侧上面12和罩侧下面16之间。各滑块2A、 2B经上下的突起22、 32与对 应的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嵌合,并保持该嵌合状态而滑动。各闩锁5若上 下的凸部52与对应的上下的导向槽14、 19嵌合,且各凸部52与直线槽14a、 19a嵌合,则成为上述的引入姿势,若各凸部52与卡定槽14b、 19b卡合,则 转换到上述的非引入姿势。
接着, 一边参照图10 (a)和图4 (a) ~图6 (b) —边详细叙述具体的动 作。此外,图4 (a) ~ (c)以模式表示将以上的滑动辅助机构(引入单元6) 应用到图10 (a)的双扇推拉门上的场合,符号70假想设置在主体7侧的开 口部的拉门用框的上边侧导轨。图4(a)是拉门A、 B的半开状态,表示安装 在导轨70侧的引入单元6和在拉门A、 B上设置的各卡合销9的概略位置关 系。(1) 在图4 (a) ~ (c)中,在将拉门A、 B转换到关闭位置而将开口部 全开的场合,若是拉门A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向右侧即关闭方向滑动 操作,若是拉门B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向该图的左侧即关闭方向滑动 搡作。这样一来,若拉门A滑动到关闭位置的跟前(中途),则如图5 (b)所 示,左侧的卡合销9抵到滑块2A侧的闩锁5的钩部50的内侧。闩锁5利用 其应力以转动轴8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各凸部52从卡定槽14b、 19b 解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4a、 19a嵌合,如图6 (a)所示那样转换到以钩部50 约束了卡合销9的引入姿势。这样一来,滑块2A与闩锁5—起利用加力构件 3的作用力向滑块2B —侧引入而至关闭位置。在该场合,就滑块2A而言, 突起22沿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所引导,就闩锁5而言,上下的凸部52沿 上下的直线槽14a、 19a所引导。此外,拉门B也与拉门A相同地转换到关闭 位置。另外,在该方式中,4立门A、 B在利用上述的加力构件3的作用力滑动 时,受上述的制动构件4的制动而緩慢地滑动。
(2) 在图4 (a) (c)中,在将拉门A、 B转换到打开位置而将开口部 全闭的场合,若是拉门A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或者该(b)的关闭位 置向左侧即打开方向滑动操作,若是拉门B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或 者该(b)的关闭位置向右侧即打开方向滑动操作。这样一来,若拉门A滑动 到打开位置的跟前(中途),则如图5(b)所示,右侧的卡合销9抵到滑块2B 侧的闩锁5的钩部50的内侧。闩锁5利用其应力以转动轴8为支点沿顺时4十 方向转动,各凸部52从卡定槽14b、 19b解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4a、 19a嵌合, 如图6(b)所示那样转换到以钩部50约束了卡合销9的引入姿势。这样一来, 滑块2B与闩锁5 —起利用加力构件3的作用力向滑块2A —侧引入而至打开 位置。在该场合,就滑块2B而言,突起32沿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所引导, 就该闩锁5而言,上下的凸部52沿上下的直线槽14a、 19a所引导。此外,拉 门B也与拉门A相同地转换到打开位置。另外,在该方式中,拉门A、 B在 利用上述的加力构件3的作用力滑动时,受上述的制动构件4的制动而緩慢地 滑动。
(第二方式的引入单元)图11 (a) (d)表示引入单元,图12及图13 表示引入单元的内部构成,图14 (a) ~ (c)表示使用例,图15 (a) (d)及
15图16 (a) (b)表示主要部分动作,图17 (a) ~图19 (e)表示引入单元的构 成部件。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入单元6C包括配置在壳体1A上的具有齿条60 及与该齿条60啮合的旋转齿轮45的滑块71;向齿条60与滑块71通过旋转 齿轮45相对地靠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3A;以及分别通过枢轴支撑在齿条 60及滑块71上,并且通过与壳体1A的对应部可解除地卡定,可将齿条60和 滑块71保持在规定状态的一对闩锁5A、 5A。
其中,壳体1A由于与第一方式的壳体1类似,所以省略单件图,另外, 在作用上与第一方式相同的相同部件以及部位附注同一符号。即、如图11 (a) ~图13所示,壳体1A—体形成下侧开口的空间部IO和向空间部10的左右伸 出的向主体侧的安装部10a,并且具有以关闭空间部10的方式安装的罩15A 等。空间部IO呈细长的矩形容器状,由上面11和两侧面12和左右的端面13 所划定。罩15A呈大致纳入空间部10的扁平容器状,内侧由下面16和两侧 面17和左右的端面18以及将内部一分为二的分隔部17b所划分。
而且,在两侧面12及两侧面17上设有多对将罩15A配置到空间部10时 彼此卡合的凸状卡定部12a和孔状卡合部17a。在各端面13及各端面18上, 在每一侧2处左右成对地设有将罩15A配置到空间部10时分别与内外连通而 使卡合销9通过的凹形或倒凹形的开口 13a、 18a。另外,在罩侧的下面16以 与左右的各开口 18a、 18a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导向孔18b。因此,卡合销9对 于壳体l,可从端面13的开口 13a和端面18的开口 18a沿着导向孔18b进出 壳体1A内。
安装孔12c、 16a;相对的导向槽12b、 16b (参照图15 ( a) (b));以及闩 锁用导向槽14、 19大致平行地设置在上面12及下面16上。加之,如在图15 U)(b)以模式表示,在上面12设有与导向槽12b平行,且比导向槽12b短 的导向槽12d。其中,在安装孔12c、 16a上,在将罩15A安装固定在空间部 IO时柠进螺钉S。各导向槽12b、 16b分别为成对的直线槽,在与设置在齿条 60的上下面的突起66或65嵌合的状态下引导齿条60的滑动。各导向槽14、 19包括分别与导向槽12b、 16b及导向槽12d平行的直线槽14a、 19a和设置 在直线槽14a、 19a的两侧的大致L形的卡定槽14b、 19b。而且,闩锁5A具 有后述的设置在上下面上的凸部52,各导向槽14、 19在嵌合了该凸部'52的状态下沿直线槽14a、 19a引导闩锁5A的滑动,并且利用凸部52与卡定槽14b、 19b卡合来卡定闩锁5A的滑动。
另外,闩锁5A也由于与第一方式相同,所以附注了同一符号。即、闩锁 5A如图17(a)所示, 一体地具有大致U形的钩部50;从钩部50的底部 两侧突出的一对臂部51;分别在各臂部51的大致中间部沿同轴线设置的轴孔 53;分别在各臂部51的端侧的外面突出设置的凸部52;设置在各臂部51的 轴孔53附近并向与钩部50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支撑部54;以及设置在钩部50 的支撑部54侧的壁面上的窗部55。其中,钩部50做成在如图16 (a) (b)所 示那样闩锁5A以转动轴8a为支点转动了的状态下,卡合销9可约束卡合销9 的形状。
如图2及图17 (a) (c)和图18 (a) (c)所示,齿条60呈配置上述
的壳体侧上面12和罩侧下面16之间的空间的细长臂状,具有两端61和62
朝下突出,设置在该突出端面上的与罩侧导向槽16a卡合的突起65、 65;突
出设置在一端61附近的侧面的支撑^反部64;位于支撑斧反部64与比另一端62
稍靠跟前之间,沿一侧面形成的波形齿部63;以及在一端61附近的侧面向与
支撑板部64相反的方向突出设置的弹簧用卡定轴67。这里,支撑板部64设
定为插入上述闩锁侧的两臂部51之间的厚度,上下贯通形成轴孔64a,并且
分别在上下面形成闩锁用限制壁部64b。而且,闩锁5A如图18 (a) (b)的
假想线所示那样配置在支撑板部64上,装配成通过转动轴8a插通一方轴孔
53、轴孔64a、另一方轴孔53从而可转动。在该场合,如图15(a) (b)所示,
闩锁5A从钩部50不约束卡合销9的非约束状态,由卡合销9所挤压而以转
动轴8a为支点转动,从而转换到钩部50的开口接近齿条60的对应部的约束
状态。就闩锁5A而言,钩部50的对应部抵到限制壁部64b,由此维持约束状 太
心o
如图2及图17 (a) ~ (c)和图19 (a) (e)所示,滑块71呈在上述壳 体侧上面12和罩侧下面16之间的空间配置的块状, 一体地具有设置在上面 72侧的阻尼器用卡合凹部74;及突起78a、 78b;沿着一侧设置的弹簧支架部 75及弹簧用卡定轴77;以及设置在下面73的突起79及闩锁用配置部73a。 这里,以将下面73的一端侧角部降低了一截的阶梯状的状态设置闩锁用配置部73a。符号73b是闩锁用限制壁部。凹部74由与旋转式阻尼器4A对应的形 状构成,在底面贯通形成一对安装孔74a,并且在一侧部开口形成缺少部74b。 突起78a、 78b与上述的导向槽12d滑动自如地嵌合。弹簧支架部75形成为可 承接螺旋形弹簧的截面为大致C形的形状。突起79与罩侧导向槽16b滑动自 如地嵌合。
在以上的滑块71上装配闩锁5A及旋转式阻尼器4A。其中,闩锁5A如 图19 (a) (b)的^f叚想线所示那样配置在滑块71的对应部,装配成通过转动 轴8a插通一方轴孔53、轴孔76另一方轴孔53从而可转动。而且,如图15 (a) (b)所示,闩锁5A从钩部50不约束卡合销9的非约束状态,由卡合销 9所挤压而以转动轴8a为支点转动,从而转换到钩部50的开口接近齿条60 的弹簧支架部75的延长线上的约束状态(以图19 (a) (b)的假想线表示的 状态)。就闩锁5A而言,钩部50的对应部^J'J限制壁部73b,由此维持约束 状态。
旋转式阻尼器4A在定位在卡合凹部74的状态下利用螺钉安装。该旋转 式阻尼器4A由周知的回转式油阻尼器等构成,具有主体42及安装固定在受 主体内的液压油的阻力的未图示的输出轴上的旋转齿轮43。此外,旋转式阻 尼器4A也可以是空气阻尼器。
(组装)对以上的各部件而言,在例如以上述的方法将各闩锁5A分别通 过枢轴支撑在齿条60和滑块71上,.或者在滑块71上安装固定作为制动构件 4A的旋转式阻尼器,并将它制作2组后,通过将它们与各加力构件3A—起 装配到壳体1A上,并且在壳体1A上安装罩15A,从而作为引入单元6C完成。
具体来讲,以安装有闩锁5A的齿条60和安装有制动构件4及闩锁5A的 滑块71和加力构件3A为组,将其2组对壳体1A配置,并且由罩15A所覆 盖。这里,例如像图15 (a) (b)所示那样,从对壳体1A的导向槽12b卡合 齿条60的突起66;对壳体1A的导向槽12d卡合滑块71的突起78a、 78b; 对壳体1A的导向槽14,各闩锁5A嵌合其对应的凸部52;进而使作为制动构 件4A的旋转阻尼器的旋转齿轮43与齿条侧齿部65啮合的状态,作为加力构 件3A的螺旋弹簧配置在齿条60和滑块71之间。即、该螺旋弹簧,通过一端 卡定在滑块71的卡定轴77,另一端卡定在齿条60的卡定轴67上,从而可对
18闩锁5A、 5A彼此向靠近的方向加力。
从以上的状态最好如图15 (a) (b)所示那样,预先使齿条60和滑块71 克服加力构件3A的作用力而相对地移动,并使闩锁5A、 5A彼此最大离开到 L,使齿条侧的闩锁5A的凸部52与一方的卡定槽14b卡合,并使滑块侧的闩 锁5A的凸部52与另一方的卡定槽14b卡合。在这过程中,就齿条侧闩锁5A 和滑块侧闩锁5A而言,如图16 (a) (b)和图15 (a) (b)所示,从使钩部 50靠近齿部63侧的姿势(与卡合销9卡合的姿势,以下称之为引入姿势)向 使钩部50以转动轴8a为支点从该齿部63侧离开的姿势(解除与卡合销9的 卡合的姿势,以下称之为非引入姿势)转动。最后将罩15A安装在壳体1A上。 在该操作中,在罩15A配置在壳体侧空间部IO后,多个螺4丁S从罩侧安装孔 16a拧进壳体侧安装孔12c。
(动作)所制作的成为滑动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引入单元6C,在上述 的组装状态下,齿条60和制动构件4A及闩锁5A、滑块71及闩锁5A以"J/口 力构件3A夹入壳体侧上面12和罩侧下面16之间。齿条60经上下的突起66、 65与对应的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嵌合,并保持该嵌合状态而滑动。滑块71 经上侧的突起78a、 78b与对应的导向槽12d嵌合,下侧的突起79与对应的导 向槽16b嵌合,并保持该嵌合状态而滑动。各闩锁5A,若上下的凸部52与对 应的上下的导向槽14、 19嵌合,且各凸部52与直线槽14a、 19a嵌合,则成 为上述的引入姿势,若各凸部52与卡定槽14b、 19b卡合,则转换到上述的非 引入姿势。此外,在图16(a)(b)中,为了避免烦杂性而省略了各导向槽。
接着, 一边参照图10 (a)和图14 (a) 图16 (b) —边详细叙述具体的 动作。此外,图14 (a) (c)以模式表示将以上的滑动辅助机构(引入单元 6C)应用到图10 (a)的双扇推拉门上的场合,符号70假想设置在主体7侧 的开口部的拉门用框的上边侧导轨。图14(a)是拉门A、 B的半开状态,表 示安装在导轨70侧的引入单元6C和在拉门A、B上设置的各卡合销9的概略 位置关系。
(1)在图14 (a) (c)中,在将拉门A、 B转换到关闭位置而将开口部 全开的场合,若是拉门A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向右侧即关闭方向滑动 操作,若是拉门B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向该图的左侧即关闭方向滑动操作。这样一来,若拉门A滑动到关闭位置的跟前(中途),则如图15 (b)
所示,左侧的卡合销9抵到滑块侧闩锁5A的钩部50的内侧。闩锁5A利用其 应力以转动轴8a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各凸部52从卡定槽14b、 19b解 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4a、 19a嵌合,如图16 ( a)所示那样转换到以钩部50约 束了卡合销9的引入姿势。这样一来,滑块71与闩锁5A —起利用加力构件 3A的作用力向滑块侧闩锁5A引入而至关闭位置。在该场合,就滑块71而言, 上述的突起78a、 78b及突起79沿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所引导,就闩锁5A 而言,上下的凸部52沿上下的直线槽14a、 19a所引导。拉门B也与拉门A 相同地转换到关闭位置。另外,在该方式中,拉门A、 B在利用上述的加力构 件3A的作用力滑动时,由于作为制动构件4A的旋转齿轮43与齿部63啮合, 因而受制动构件4A的制动而緩慢地滑动。
(2)在图14 (a) ~ (c)中,在将拉门A、 B转换到打开位置而将开口部 全闭的场合,若是拉门A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或者该(b)的关闭位 置向左侧即打开方向滑动操作,若是拉门B则从该(a)的打开(半开)、或 者该(b)的关闭位置向右侧即打开方向滑动操作。这样一来,若拉门A滑动 到打开位置的跟前(中途),则如图15 (b)所示,右侧的卡合销9抵到滑块 侧的闩锁5A的钩部50的内侧。闩锁5A利用其应力以转动轴8a为支点沿顺 时针方向转动,各凸部52从卡定槽14b、 1%解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4a、 19a 嵌合,如图16 (b)所示那样转换到以钩部50约束了卡合销9的引入姿势。 这样一来,齿条60与闩锁5A—起利用加力构件3A的作用力向滑块71的闩 锁5A侧引入而至打开位置。在该场合,就齿条60而言,上下的突起66、 65 沿上下的导向槽12b、 16b所引导,就该闩锁5A而言,上下的凸部52沿上下 的直线槽14a、 19a所引导。此外,拉门B也与拉门A相同地转换到打开位置。 另外,在该方式中,」粒门A、 B在利用上述的加力构件3A的作用力滑动时, 受上述的制动构件4的制动而緩慢地滑动,这一点上与第一方式相同,但由于 通过齿条侧齿部65和制动构件侧旋转齿4仑43的啮合进行制动,因此,能够以 更稳定的状态施加制动力。
此外,涉及本发明的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除了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定 的要件以外,可适宜地进行变更。另外,本发明的滑动辅助机构及引入单元在
20用途上没有特别的制约,只要移动体为例如抽屉体或托架,推入位置与上述方 式的关闭位置意思相同,抽出位置与上述方式的打开位置意思相同。
此外,这里引用于2006年11月1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 2006-306183号及于2007年3月2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7-076620 号的说明书、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全内容,用来作为本发明 的说明书的公开。
权利要求
1. 一种滑动辅助机构,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在上述主体侧的壳体;分别滑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的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分别枢轴支撑在上述各动部件上,并且可解除地卡定在上述壳体侧的对应部的一对闩锁;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动部件之间,对各动部件的闩锁支撑部彼此向靠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在将上述移动体从上述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中途或者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的中途时,利用附设在该移动体上的动作部件来解除上述一方的闩锁的上述卡定,而且将该动作部件与该闩锁一起伴随借助于上述动部件及加力构件的靠近驱动而朝向上述另一方的闩锁侧引入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由彼此远离、靠近的一对滑块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由具有齿条及与该齿条啮合的旋转齿轮的滑块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入单元具有对上述各动部件的滑动进行制动的制动构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构件是活塞式阻尼器或者是旋转式阻尼器。
6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齿轮构成制动用旋转式阻尼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入单元对于上述壳体各配置2组上述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上述加力构件、以及上述一对闩锁。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体是拉门,上述第一位置为拉门的关闭位置,上述第二位置将拉门全开的打开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体是双扇推拉门,上述引入单元附设在配置有双扇推拉门的上述 主体的框上边或/及框下边。
10. —种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引入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 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 转换到第一位置的^l喿作的滑动辅助机构中使用。
全文摘要
在协助进行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的滑动辅助机构中,具备安装在主体侧的壳体(1);分别滑动自如地配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动部件及第二动部件(滑块2A、2B);分别通过枢轴支撑在上述各动部件上,并且可解除地卡定在壳体侧的对应部的一对闩锁(5、5);以及设置在上述两动部件之间的加力构件(3),若将移动体从第二位置转换到第一位置的中途或者从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的中途,则利用附设在该移动体上的卡合销(9)来解除一方的闩锁的卡定,而且将该卡合销与该闩锁一起伴随借助于上述动部件及加力构件(3)的靠近驱动朝向另一方的闩锁侧引入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E05F1/16GK101535588SQ20078004196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3日
发明者佐藤允壹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