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的填充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63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窗的填充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到门窗的填充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门窗的填充物结构,大体有以下几种无固定形状的固体或 者液体填充物,它们填充在门窗扇的内板、外板及其周围的连接、包裹结构 形成的整个腔体内,用来支承门窗扇的内外板,此种结构的填充物由于要填 满整个空腔所以使用量比较大,自然增加了门窗的生产成本,同时大量填充 物的使用使得门窗比较笨重。
申请号为88219042. 3的钢芯门,公开了将门扇内外板间的门扇芯(相当 于本发明的填充物)的钢件加工成具有""^Hj"TL"形状,利用该形状的上 下凸台部位支承门扇内外板,这种结构填充物的接触面积小,连接强度不高, 而且上下凸台之间通过曲面连接,使填充物承受的力变小,填充物在与门扇 内外板垂直的方向上容易产生形变,填充物与内外板的结合度不好,同时钢 件门扇芯的成本比较高。
申请号为2006123010.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火门,该防火 门的门扇内安装有金属蜂窝填充物,金属蜂窝填充物形成填充物和内外板之 间的线接触,由于是线接触,所以此种结构的填充物连接强度不高,结合度 不好,而且填充物使用金属,增加了门扇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填充物与内板、外 板结合度良好的门窗填充物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窗的填充物结构,所述填充物位于门窗扇的内板、外板之间,以 支承内板和外板;所述填充物包括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并且所述底面与内板或者外板的内表面 面接触。
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所述底面以相间的形式分别设置在直筒结构 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内端或外端。
戶斤述多个戶斤述底面的才妻角虫面均
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
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所述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正六边形的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按行相间地设置所述底面,使得同一 行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设置在同一端上,而相邻行所述空心直筒结 构单元的底面设置在相对的端上。
所述多边形为正四边形。
每个正四边形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与相邻边的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 底面设置在相对的端上,与相邻顶角的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设置在 相同的端上。
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f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所述填充物在与所述内板和/或外板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耐火织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填充物和内外板之间形成面接触使得 本实用新型填充物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填充物和内门板、外门板接触面积 大,并且接触面是均匀分布的,能获得和整个腔体填满填充物基本相同的连 接强度,填充物与内外板的结合度和牢固程度大大提高,使得填充物在与内外板垂直的方向不易变形,增加内外板的平整度。进而保护普通大众的财产、 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一面开口的结构,使得填充物整体 便于工业化生产。填充物在与内板、外板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玻璃纤维布, 防止填充物在与内板或者外板平行的面上发生形变,使得填充过程中空心直 筒结构单元不变形,保持填充物整体稳固性,方便填充,保证填充效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填充物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选用图2所示实施例结构填充物的门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填充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填充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还包括位于门窗的内板、外板及内外板间的连接件构成的腔体之间的 加强筋等其它部件,只要是位于门窗扇的内板、外板之间,以支承内板和外 板的物质都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填充物。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物ll(见图中阴影部分)位于门窗扇10 的内板12、外板13之间,以支承内板12和外板13。参照图2到图4所示, 填充物11包括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元,该空心直筒结构单元是有一个底面 14的直筒结构,并且底面14与内板12或者外板13的内表面面接触。特别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是从功能上对填充物11进行划分 的结果,下述实施例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都不是独立单元,是一次成型的填 充物11整体的一部分。实际中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也可设置为独立的单元, 填充物11由多个各自独立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连接而成。更优的技术方案是底面14与内板12、外板13的内表面形成多个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使得填充物11在与内外板垂直的方 向不易变形,增加内外板的平整度。填充物11和内外板之间形成面接触使 得本实用新型填充物11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 填充物11适合工业化生产,有很高的实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是本使用新型填充物11的一种结构,图 2是本实施例的填充物11结构示意图,上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横截面为 正四边形,所述横截面指沿与内板12或者外板13平行的方向截取空心直筒 结构单元所获得的截面。图中横断线的阴影部分所示的为与内板12内表面 面接触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14,图中斜线阴影部分所示的是与外板 13内表面面接触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14,相邻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 元的底面14设置在所述填充物11不同的端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 施例,本实施例中填充物11与内板12、外板13形成均匀面接触,能获得 和整个腔体填满填充物11基本相同的连接强度。填充物11与内外板的结合 度和牢固程度大大提高,进而保护普通大众的财产、人身安全。
参见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填充物11与内板12、外板13内表面面接触 时的门窗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当填充物11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长度 变化及与箭头所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宽度变化时,填充物11与内板l2的接 触面面积的总和S1与填充物11与外板13的接触面面积的总和S 2可能相等, 也可能基本相同,所述基本相同是指IS1-S2l除以(Sl + S2) ^20%。
不管底面14和内板12、外板13接触方式如何,填充物11与内板12、 外板13接触面面积的总和等于内板12或者外板13的内表面面积。这一特 征使得本实用新型填充物11的连接强度相对高。
填充物11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横截面可以是正四边形的变形(比如 菱形),即只要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并且适合工业化生产,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4和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填充物11为蜂窝状,即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横截面是正六边形,填充物11与内板12、外板13 的内表面面接触,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形成线接触的蜂窝状填充物。同样图中
横断线阴影部分所示的是与内板12形成面接触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 14,图中斜线阴影部分所示的是与外板13形成面接触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 的底面14。图4和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正六边形的所述 空心直筒结构单元按行相间地设置所述底面14,使得同一行所述空心直筒 结构单元的底面14设置在同一端上,而相邻行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 面14设置在相对的端上,此处的同一行,既可以是图4所示的直线行,也 可以是图5所示的曲线行。所述的面接触是均勻分布的,当然此处的均匀分 布也可以通过填充物11其它结构实现,由于实现均匀分布的结构^f艮多,也 是现有技术,此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填充物11的横截面是等边三角形。 本实施例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两个实施例,此不赘述。
填充物11在与内板12和外板13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耐火织布(比 如织的或者无纺的玻璃纤维布,下文都以玻璃纤维布为例),连接各个空心 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14,保证填充物11在与内板12、外板13平行的面上 不变形,使得填充过程中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不产生形变,保持填充物ll整 体稳固性,方便填充,保证填充效果。
本实用新型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设 置,连接效果相对最差的一种形式就是所有底面14都只和内板12形成面接 触,或者都只和外板13形成面接触。连接效果稍好一点的是,有的底面14 和内板12形成面接触,有的底面14与外板13形成面接触,但是接触面在 内板12、外板13不是均匀分布的。连接效果最好的就是,接触面均匀分布 在内板12、外板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物11可以通过浇筑的方式生产,非常方便,因浇筑 是现有技术,此不赘述。上述玻璃纤维布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粘结剂粘结在填 充物ll的两端面上。填充物11充填在门窗扇的内板12、外板13间腔体内的方式将填充物11 一端的玻璃纤维布涂胶合剂(比如胶水)后,先粘贴 在门窗扇内板12的内表面上,然后再给填充物11另一端的玻璃纤维布涂胶 合剂,粘贴在门窗扇外板13的内表面上。同样也可先粘贴在外板13的内表 面上后再粘贴在内板12的外表面上。粘贴的过程中,玻璃纤维布使得填充 物11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不变形,同时还起到了加强粘结强度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分别介绍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f黄截面为正四边形、正六边形 的填充物ll。当然本实用新型填充物11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只要空心直 筒结构单元为直筒结构并且填充物11和内板12、外板13形成了面接触, 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 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 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门窗的填充物结构,所述填充物(11)位于门窗扇(10)的内板(12)、外板(13)之间,以支承内板(12)和外板(13);所述填充物(11)包括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具有一个底面(14),并且所述底面(14)与内板(12)或者外板(13)的内表面面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 元的所述底面(14)以相间的形式分别设置在直筒结构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 的内端或外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底面 (14)的接触面均匀分布在所述内板(l2)或者外板(1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六边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正六边形的所述空心 直筒结构单元按行相间地设置所述底面(14),使得同一行所述空心直筒结构 单元的底面(14)设置在同一端上,而相邻行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14)设置在相对的端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四边形。
9. 才艮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正四边形空心直 筒结构单元与相邻边的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4)设置在相对的端 上,与相邻顶角的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的底面(14)设置在相同的端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直筒结 构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11. 根据权利要求l-3任意一项所述的填充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填充物(11)在与所述内板(12)和/或外板(13)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耐火 织布。
专利摘要一种门窗的填充物结构,所述填充物位于门窗扇的内板、外板之间,以支承内板和外板,所述填充物包括多个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并且所述底面与内板或者外板的内表面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直筒结构单元,填充物和内外板之间形成面接触使得本实用新型填充物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填充物与内外板的结合度和牢固程度大大提高,使得填充物在与内外板垂直的方向不易变形,增加内外板的平整度,进而保护普通大众的财产、人身安全。而且本实用新型空心直筒结构单元一面开口的结构,使得填充物整体便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E06B3/70GK201221293SQ200820128320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0日
发明者王斌坚 申请人:王斌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