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319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类,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
背景技术
弹子锁自问世以来以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以及防盗性能比较好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不管是门锁,抽屉锁或家具使用的锁几乎都是弹子锁。然而,近几年来, 一些智商较高 的盗贼使用一种特制的拨珠工具可以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将锁打开,使弹子锁的防盗性能受 到很大的冲击。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厂家开发出一些防盗性能较高的弹子锁,但因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高而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弹子锁的防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该 弹子锁不但防拨特性好、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 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芯壳、锁 芯以及若干个由弹簧、上平珠、下平珠和顶珠组成的弹子组,其特征是还有防拨弹珠和防 拨弹珠弹簧,所述的防拨弹珠和防拨弹珠弹簧设置于钥匙孔下方正对第一排弹子组的锁芯弹
珠孔内,防拨弹子的外径大于第一排弹子组顶珠的外径,防拨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排弹子组 弹簧的弹力,防拨弹子紧贴第一排弹子组的顶珠,该组的下平珠的上端置于锁芯壳内。
经上述改进后,本锁头在没有钥匙插入钥匙孔时,防拨弹子在防拨弹子弹簧的弹力作用 下将第一排弹子组的顶珠托起,直至防拨弹子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弹力平衡为止,此时第一排 弹子组的下平珠伸至锁芯外进入锁芯壳内,将两者闩住,锁芯不能转动,整个锁头处于闭锁 状态。当盗贼用拨珠工具进行开锁时,必须用工具将防拨弹子压下才能进行拨珠。由于使用 拨珠工具必须用两只手同时操作,当盗贼用了一只手压下防拨弹子后,只剩下另一只手就无 法进行拨珠,使盗贼用拨工具开锁难以得逞。此外,当盗贼用工具压下防拨弹子后,钥匙孔 所剩的间隙已十分狭小,根本没有可供拨珠操作的活动空间,即使有第二个盗贼帮忙亦难以 进行。
本锁头只有在相应的钥匙插入后,将防拨弹子压下,并让各排弹子组的顶珠在匙牙的配 合下使各个下平珠上端面与锁芯外圆周面齐平,才能转动锁芯将锁打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防拨珠特性,能有效地克服己有弹子锁的缺陷,显著 提高了弹子锁的使用安全性。此外,本锁头改进之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便于推广应用。

图1为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锁头的开锁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芯壳1、锁芯2以及若干个由弹 簧3、上平珠4、下平珠5和顶珠6组成的弹子组。本技术方案还设有防拨弹子7和防拨弹子 弹簧8。该防拨弹子7和防拨弹子弹簧8设置于钥匙孔9下方正对第一排弹子组的锁芯2弹 子孔10内。防拨弹子7的外径大于顶珠6的直径, 一般以1.3 1. 5:1为合适。防拨弹子弹 簧8的弹力要大于弹子组弹簧3的弹力,以防拨弹子7能托起该组的顶珠6为好。在没有钥 匙插入时,防拨弹子7托起顶珠6时,第一排弹子组的下平珠正好处在锁芯2与锁芯壳1的 接触面之间。
本技术方案还可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
所述的防拨弹子7采用钢质球状轴承滚珠,以提高其抗磨性,而且可直接外购,节省制 造成本。
本锁头所用的钥匙的截面形状最好为山字形,并让第一组弹子组的顶珠6下降到离钥匙 孔9底面的距离不大于1毫米,其下平珠5才与锁芯2外圆周面齐平,这样可增加拨珠的难 度。
附图中11为钥匙。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包括有锁芯壳(1)、锁芯(2)以及若干个由弹簧(3)、上平珠(4)、下平珠(5)和顶珠(6)组成的弹子组,其特征是还有防拨弹子(7)和防拨弹子弹簧(8),所述的防拨弹子(7)和防拨弹子弹簧(8)安置于钥匙孔(9)下方正对第一排弹子组的锁芯(2)的弹子孔(10)内,防拨弹子(7)的外径大于顶珠(6)第一排弹子组的外径,防拨弹子弹簧(8)的弹力大于弹簧(3)的弹力,防拨弹子(9)紧贴第一排弹子组的顶珠(6),该组的下平珠(5)的上端伸至锁芯壳(1)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拨弹子(7)为钢质球状轴承滚珠。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防拨弹子(7)的直径与顶珠(6)外径 之比为1.3 1. 5: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拨功能的弹子锁锁头,该锁头包括有锁芯壳、锁芯、以及若干个由弹簧、上平珠、下平珠和顶珠组成的弹子组,其特征是还有防拨弹子和拨弹珠弹簧,所述的防拨弹珠和防拨弹珠弹簧设置于钥匙孔下方正对第一排弹子组的锁芯弹珠孔内,防拨弹子的外径大于第一排弹子组顶珠的外径,防拨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一排弹子组弹簧的弹力,防拨弹子紧贴顶珠,该组的下平珠的上端置于锁芯壳内。该锁头具有良好的防拨珠功能,能有效地防止盗贼用拨珠工具打开弹子锁,大大提高了弹子锁的使用安全性。该锁头改进之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5B27/00GK201347637SQ20082020532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6日
发明者何宇峰 申请人:何宇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