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31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更具体的说涉及可以手动操作方式或电
子操作方式启闭锁具,并当外力作用在旋钮或传动板产生误动作时,可防止故障发生。
背景技术
门锁的作用自是维护居家者的身命财产安全,所以,门锁的设计朝向易于操作使 用且难以被不法份子开启而发展,但是观知现今普遍采用的门锁,不论是室内门锁或是室 外大门门锁,大部分均采用钥匙启闭式的机械类,此种使用钥匙启闭式控制门锁,实为不方 便,所以电控锁随时代的日新月异而日益蓬勃发展。 但是一般电控锁的整体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制造困难,除此之外,现有的电控锁因 内部电子系统与机械结构的作动关系,在使用上常会因不当的外力因素而造成马达的故障 或驱动结构产生异音,因此如何消除上述缺点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机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控锁结 构复杂及制造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安装在一锁体内,该驱动结构,包括 —壳体; —管状元件,部分容置在该壳体内; —传动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 —转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该转轮具有一拨动部; —弹性组件具有至少一安装在该传动轮上的弹性拨动部; 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拨动部拨动该转轮的拨动部,而使转轮转动到达定位。 进一步,该转轮具有一轴杆,该管状元件具有一中心孔,该转轮的轴杆可插置在该
管状元件的中心孔中。 进一步,该轴杆一端连接一旋钮。 进一步,该轴杆轴向具有一长方形孔,该电控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一可插置于该 轴杆的长方形孔的传动板。 进一步,该转轮具有一控制轮,该控制轮与该轴杆以至少一延伸部相连接;该管状 元件具有至少一横向槽,该转轮的延伸部可在设置于该管状元件的横向槽中移动。 进一步,该管状元件一端连接一把手。 进一步,该传动轮上隔开设置有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邻靠在该 传动轮的两个支撑部上的弹性拨动部。 进一步,该传动轮具有一第一弧状凹槽、一第二弧状凹槽与一第三弧状凹槽,该第 一弧状凹槽与该第三弧状凹槽成隔开设置,该第一弧状凹槽与该第二弧状凹槽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件可容置在该第二弧状凹槽与该第三弧状凹槽之中,该弹 性组件的两个弹性拨动部分别支承在该两个支撑部上,该转轮的拨动部可在位于该传动轮 的第一弧状凹槽中移动,该弹性组件为一扭力弹簧。 进一步,该传动轮具有一第一弧状凹槽与一第二弧状凹槽,该第一弧状凹槽与该 第二弧状凹槽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件可容置在该第二弧状凹槽之 中,该弹性组件的两个弹性拨动部分别支承在该两个支撑部上,该转轮的拨动部可在位于 该传动轮的第一弧状凹槽中移动,该弹性组件为一压縮弹簧。 进一步,该转轮具有一控制部,该传动轮具有一控制部, 一触控装置安装在该壳体 上并通过线路连接在一电子控制装置上,该触控装置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与一第二微动 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触控部,该传动轮的控制部触压或不触压该第一微动开关的 触控部可控制该传动轮的作动或停止,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触控部,该转轮的控制部触 压或不触压该第二微动开关的触控部,从而控制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控锁驱动结构通过壳体、管状元件、传动 轮、转轮及弹性组件等即可实现整个驱动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应用的电控锁能具有 结构简单和制造容易的特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手动操作方式或电子操作方式启 闭锁具,并当外力作用在旋钮或传动板而产生误动作时,可防止故障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内侧锁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带动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传动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传动轮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转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转轮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管状元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转动环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图11的I-I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并揭示传动板位于开
锁状态,该第一微动开关的触控部对正传动轮的第一篓空部的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并揭示传动板位于闭
锁状态,该第一微动开关的触控部对正传动轮的第一篓空部的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并揭示传动板位于闭
锁状态,该第一微动开关的触控部对正传动轮的第二篓空部的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并揭示传动板位于开
锁状态,该第一微动开关的触控部对正传动轮的第二篓空部的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当旋钮及传动板位于开锁状态受不当外力作用时,若欲以电子操作方式操作闭锁的平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部分内侧锁体,当旋钮及传动板位于
闭锁状态受不当外力作用时,若欲以电子操作方式操作开锁的平面示意-压縮弹簧的平面示意图19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的驱动结构,显示传动轮安装一压图。图中内侧锁体1扳手10壳体11通孔111容室112管状元件12/r^V 丄山 鬼l而121轴向槽1211横向槽1212扣环槽1213弧状部1214~ 丄山 鬼 一顺122凸部123中心孔124扣环125驱动装置13马达131涡杆132带动轮14小齿轮141大齿轮142孔143销144传动轮15齿轮151中心孔1511第一弧状凹槽1514第二弧状凹槽1515支撑部1516第三弧状凹槽1517凸部152第一篓空部1522控制部1523第二篓空部1524轮面153转轮16弧状通孔160第一轮面161第二轮面162轴杆164通孔1641长方形孔1642旋钮1643控制轮165凸块166拨动部1661控制部167篓空部168延伸部169电子控制装置17第一微动开关171触控部1711第二微动开关172触控部1721框架18弹性组件19扭力弹簧19压縮弹簧19弹性拨动部191扭力回复机构20锁闩2锁闩壳21驱动件22方形孔23锁闩头24外侧锁体3
5[0076]固定座30底板301环状凸缘302中心孔303饰盖31支承部311第一止动部312第二止动部314锁组32内环壁321外环壁322传动板33电控组件34驱动管35扳手36扭力弹簧40折脚401盖板5转动环50环状底板501通孔502弧状孔503推动部504第一作动部505第二作动部506侧板507下盖板51上盖板52螺53锁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18所示,其为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该驱动 结构可安装在一锁体4内,该锁体4可装设在门(图中未示出)上,其可以手动操作方式或 电子操作方式进行开锁或闭锁的动作,该驱动结构,包括一壳体11、一管状元件12、一驱 动装置13、一带动轮14、一传动轮15、一转轮16、一弹性组件19、一电子控制装置17、一框 架18及一触控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该弹性组件19具体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一扭力弹簧19 或为如图19所示的一压縮弹簧19,而该触控装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则为第一微动开关171 与第二微动开关172的组合,其中;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1形成一容室112,并具有一通孔lll,且该壳体11的容室 112内形成大小不同的支柱与区域以容置上述各组件。 如图2与图8所示,所述管状元件12,轴向具有一中心孔124,且该管状元件12具 有一第一端121与一第二端122,该第一端121与该第二端122之间具有一凸部123,该第 一端121的管壁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轴向槽1211,并相对应形成两个弧状部1214与两个间 隔设置的横向槽1212,该轴向槽1211与该横向槽1212成相连通,且该第一端121的管壁形 成两个轴向隔开设置的扣环槽1213,该管状元件12的第一端121可由壳体11外侧往内侧 穿设在该壳体11的通孔111内,并以一扣环125扣合在该管状元件12邻近该凸部123的 扣环槽1213,该管状元件12的第二端122连接一扳手10。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3可安装在该壳体11的容室112中,该驱动装置13 为一可正反转的马达131,该马达131前端安装一涡杆132。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带动轮14具有一小齿轮141与一大齿轮142 —体成形而 成,该大齿轮142可与该马达131的涡杆132相啮合传动以作为减速用,并可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而该带动轮14的中央具有一孔143,可接受一销144的穿设,而活装于壳体11的容 室112中。 如图2、图4、图5与图8所示,所述传动轮15,具有一齿轮151与一凸部152,其可 为一体成形或两组件组合而成,本方案中揭示为一体成形,该齿轮151可啮合该带动轮14 的小齿轮141,如图3所示,以作为减速用,而该传动轮15的中央具有一中心孔1511可套 设在该管状元件12的管壁外围,且该传动轮15的齿轮151的轮面153上形成一第一弧状 凹槽1514、一第二弧状凹槽1515与一第三弧状凹槽1517,该第二弧状凹槽1515分别与该 第一弧状凹槽1514与第三弧状凹槽1517相连通,而该第一弧状凹槽1514与第三弧状凹槽 1517为隔开设置,该第一弧状凹槽1514与该第二弧状凹槽1515之间分别形成两个间隔设 置的支撑部1516,且该传动轮15的凸部152的周围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控制部1523、一第 一篓空部1522与第二篓空部1524。 如图2、图4与图5所示,该扭力弹簧19可容置在该传动轮的第二弧状凹槽1515与 第三弧状凹槽1517之中,该扭力弹簧19具有两个弹性拨动部191,该两个弹性拨动部191 可先施予预应力后分别支撑在该传动轮15的支撑部1516上。 如图2、图4、图5、图6、图7与图8所示,所述转轮16具有一控制轮165与一轴杆 164,该控制轮165与该轴杆164以间隔设置的延伸部169相连接,并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 弧状通孔160,该控制轮165具有一第一轮面161与一第二轮面162,该控制轮165的第二 轮面162轴向延伸具有一凸块166,该轴杆164 —端形成一旋钮1643,且该轴杆164的另一 端轴向形成一通孔1641并连通一个长方形孔1642 ;该轴杆164可容置于该管状元件12的 中心孔124中,而该转轮16的两个弧状通孔160可分别套设在该管状元件12的两个弧状 部1214上,该转轮16的两个延伸部169可分别穿设在该管状元件12的两个轴向槽1211, 而分别位于该管状元件12的两个横向槽1212内转动,使该转轮16可大致绕该管状元件12 的轴心做一角位移,而该转轮16的凸块166可容置在该传动轮15的第一弧状凹槽1514中 滑动,且该转轮16的凸块166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拨动部1661 ;该控制轮165的周围具有 一控制部167与一篓空部168,该传动轮15旋转时,安装在该传动轮15上的扭力弹簧19的 两个弹性拨动部191的其中一个拨动相对应于该转轮16的两个拨动部1661的其中一个, 使转轮16转动到达定位。 如图2、图4、图5、图11与图12所示,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7、所述第一微动开关171 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72可容置在该壳体11的容室112中,该电子控制装置17配置有控制 电路及芯片(图中未示出),并以线路连接该第一微动开关171与该第二微动开关172,当 传动轮15转动时,该传动轮15的凸部152的控制部1523、第一篓空部1522或第二篓空部 1524会随转动而适时对正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以产生讯号,当传动轮15的凸 部152的第一篓空部1522或第二篓空部1524对正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此 时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不会被触动,会产生一使传动轮15停止转动的讯号,当 传动轮15的凸部152的控制部1523触动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会产生让传 动轮15持续转动的讯号。如图14所示,而当转轮16的篓空部168对正第二微动开关172 的触控部1721时,此时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部1721不会被触动,会产生传动轮15要 以逆时钟转动的讯号,如图13所示,当转轮16的控制部167触动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 部1721时,会产生传动轮15要以顺时钟转动的讯号,而该电子控制装置17并可控制马达131的转动方向。 如图2与图8所示,一内侧扭力回复机构20可容置在该壳体11的容室112内,并 安装在管状元件12的第一端121,该扭力回复机构20,包括一固定座30、一扭力弹簧40与 一转动环50。 如图2、图9与图11所示,该固定座30可安装在壳体11的容室112内,该固定座 30具有一底板301,该底板301形成一环状凸缘302、两个隔开设置的支承部311、两个隔开 设置的第一止动部312与两个隔开设置的第二止动部314 ;该环状凸缘302具有一内环壁 321与一外环壁322,该内环壁321的内侧形成一中心孔303。 该扭力弹簧40,具有二折脚401,该扭力弹簧40被套设于该固定座30的环状凸缘 302的外环壁322外围;而且扭力弹簧40的每一折脚401分别抵靠于该固定座30相对应 设置的每一支承部311上。 如图2、图9与图10示,该转动环50,具有一环状底板501,其中央具有一预定形状 的通孔502,该环状底板501外圆周径向向外局部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作动部505,另 一部分轴向方向形成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507,该侧板507上形成一推动部504与一第二作 动部506,其中该转动环50的每一推动部504可邻靠于相对应的该扭力弹簧40的每一折脚 401 ;该环状底板501上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弧状孔503,可供该管状元件12的弧状部1214 的穿设,并以一扣环125扣合于该管状元件12末端的扣环槽1213。所述框架18,可安装在该壳体11的容室112中,以覆盖部分壳体11的容室112,
上述各组件组装后即形成内侧锁体l,可安装在门(图中未示出)的内侧。 上述内侧扭力回复机构20与管状元件12连接后的作动方式为属现有结构,在此
不再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相对的一外侧锁体3,包括一饰盖31、一锁组32、一扳手36、 外侧扭力回复机构(图中未示出,为现有结构)及一电控组件34(可为按键组件、指纹辨识 组件、遥控组件等,本实用新型揭示为按键组件),其中该电控组件34是以线路(图中未示 出)控制该电子控制装置17,其中该扳手36连接一外侧扭力回复机构(图中未示出),该外 侧扭力回复机构再连接一驱动管35,该驱动管35穿设锁闩2的驱动件22的方形孔23,最 后连接在内侧锁体1的转动环50的通孔502中,如图10所示,以驱动锁闩2的锁闩头24, 可部份位于伸出锁闩壳21的位置与縮入锁闩壳21的位置之间移动,而该锁组32可连接一 传动板33,该传动板33连接一安装在锁体4内部的启闭装置(图中未示出)再穿设一驱动 管35,再插置在该转轮16的长方形孔1642,如图6所示,以使旋钮1643与锁组32可控制 启闭装置做开锁或闭锁。 再则如图1与图2所示,先将锁闩2安装在门上,再以两支螺丝53将该外侧锁体3 与一盖板5分别固定在门的外侧与内侧,再将已安装好各组件的壳体11,以三支螺丝53分 别穿过壳体11的通孔锁固在盖板5的螺丝孔,锁固定位,最后将下盖板51与上盖板52安 装在壳体11上,在管状元件12上装上扳手10即完成组装,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加赘 述。 如图2、图13与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控锁锁体4,当安装后若使用者要以手动 操作方式,使传动板33从开锁位置(如图13所示)进行到闭锁位置(如图14所示)时, 如图13所示,仅要转动旋钮1643或以正确钥匙操作锁组32(如图1所示),可以直接带动转轮16以顺时钟方向转动(如箭号A),此时传动轮15是固定不动,而转轮16的凸块166 会位于该传动轮15的第一弧状凹槽1514中从开锁位置移动到闭锁位置,由于旋钮1643、传 动板33及转轮16是一起连动,故传动板33可驱动启闭装置(图中未示出),使传动板33 由如图13所示的开锁位置移动到图14所示的闭锁位置。 相同道理,如果要以手动操作方式,使传动板33从闭锁位置(如图14所示)移动 到开锁位置(如图13所示)时,仅要转动旋钮1643(如图14所示)或以正确钥匙操作锁 组32 (如图1所示),可以直接带动转轮16逆时钟方向转动(如箭号B),此时传动轮15是 固定不动,而转轮16的凸块166会位于该传动轮15的第一弧状凹槽1514中从闭锁位置移 动到开锁位置,由于旋钮1643、传动板33及转轮16是一起连动,故传动板33可驱动启闭装 置(图中未示出),使传动板33由如图14所示的闭锁位置移动到图13所示的开锁位置。 如图2、图13、图14与图1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电控锁锁体4要以电子操作方式, 让传动板33由图13所示的开锁位置移动到图14的闭锁位置时,仍可以操作该电控组件34 来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7,进而驱动马达131转动涡杆132,并由涡杆132带动该带动轮14 再带动传动轮15以顺时钟方向转动(如图13所示的箭头A),使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力 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之一往相对应于该转轮16的两个拨动部1661之一的方向 移动,由于传动轮15在转动过程,该传动轮15的控制部1523会持续触动第一微动开关171 的触控部1711,而会产生一讯号,使该传动轮15要一直作动,此时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 力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之一会带动相对应于该转轮16的凸块166的两个拨动部 1661之一,使转轮16顺时钟方向转动,而当传动轮15的第二篓空部1524对正该第一微动 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未被触 动,传动轮15会停止转动,此时即转轮16与传动板33即转动到如图15所示的闭锁状态, 当传动板33转动达定位后,此时传动轮15会再以逆时钟方向转动回到传动轮15的第一篓 空部1522对正该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的位置(如图14所示)。 同理,如图2、图13、图14与图1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电控锁锁体4要以电子操作 方式,让传动板33由图14的闭锁位置移动到图13的开锁位置时,仍可以操作该电控组件 34来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7,进而驱动马达131转动涡杆132,并由涡杆132带动该带动轮 14再带动传动轮15以逆时钟方向转动(如图14所示的箭头B),使安装于传动轮15上的 扭力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之一往相对应于该转轮16的两个拨动部1661之一的 方向移动,由于传动轮15于转动过程,该传动轮15的控制部1523会持续触动第一微动开 关171的触控部1711,而会产生一讯号,使该传动轮15要一直作动,此时安装于传动轮15 上的扭力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之一会带动相对应于该转轮16的凸块166的两个 拨动部1661之一,使转轮16逆时钟方向转动,而当传动轮15的第二篓空部1524对正该第 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如图16所示),此时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 未被触动,传动轮15会停止转动,此时转轮16与传动板33即转动到如图16的开锁状态, 当传动板33转动达定位后,此时传动轮15会再以顺时钟方向转动回到传动轮15的第一篓 空部1522对正该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的位置(如图13所示)。 如图2、图13与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当传动板33位于开锁位置(如图13所 示),旋钮1643被不当外力作用无法转动,若以电子方式驱动电控锁,其仍可保持电控锁的 传动轮15在传动时,仍可正常作动不会发生故障或损害,如图2、图13与图17所示,以电控
9组件34来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7,进而驱动马达131转动涡杆132,并由涡杆132带动该带 动轮14再带动传动轮15顺时钟方向转动,使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力弹簧19的两个弹 性拨动部191之一往对应于该转轮16的两个拨动部1661之一方向推动(如图13所示), 但由于旋钮1643或传动板33受限制不能作动,相对转轮16及转轮16的凸块166也会受 到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作动,而该传动轮15仍会持续转动,此时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力 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之一会受到对应于该转轮16的凸块166的拨动部1661之 一的限制,使该传动轮15的支撑部1516之一与该扭力弹簧19的弹性拨动部191之一产生 角位移量(如图17所示),然而传动轮15会持续转动,直到该传动轮15的凸部152的第 二篓空部1524对正该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此时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 部1711未被触动,传动轮15才会停止转动,然而转轮16的控制部167 —直触动第二微动 开关172的触控部1721,并没有做讯号的变化,亦即转轮16的控制部167触动第二微动开 关172的触控部1721的位置未变动到转轮16的篓空部168对正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 部1721的位置,且传动板33没有被转动,电子控制装置17会出现错误讯息,发出预警的声 音或以灯号显示异常,以让使用者能实时发现或察觉该传动板33未做预期闭锁的动作,此 时传动轮15要以逆时钟方向旋转到最初开始未作动的第一篓空部1522对正第一微动开关 171的触控部1711的位置(如图13所示)。 如图2、图14与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当传动板33位于闭锁位置(如图14所 示),旋钮被不当外力作用,若以电子方式驱动电控锁,其仍可保持电控锁的传动轮15在传 动时,仍可正常作动不会发生故障或损害,如图2、图14及图18所示,当以电控组件34来 控制电子控制装置17,进而驱动马达131转动涡杆132,并由涡杆132带动该带动轮14再 带动该传动轮15逆时钟方向转动,使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力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 191之一往对应于该转轮16的拨动部1661之一方向推动,如图14所示,但由于传动板33 受限制不能作动,同时该转轮16及转轮16的凸块166也会受到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作动, 而该传动轮15仍会持续转动,此时安装在传动轮15上的扭力弹簧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 191之一会受到对应于该转轮16的凸块166的拨动部1661之一的限制,使该传动轮15的 支撑部1516之一与该扭力弹簧19的弹性拨动部191之一产生角位移量(如图18所示), 而传动轮15会持续转动,直到该传动轮15的凸部152的第二篓空部1524对正该第一微动 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时,此时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未被触动,传动轮15才 会停止转动,然而转轮16的篓空部168 —直对正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部1721,没有做 讯号的变化,亦即转轮16的篓空部168对正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部1721的位置,没有 变动对应到转轮16的控制部167触控第二微动开关172的触控部1721的位置,且传动板 33没有被转动,此时该电子控制装置17会出现错误讯息,发出预警的声音或以灯号显示异 常,以让使用者能实时发现或察觉该传动板33未做预期开锁的动作,而传动轮15要以顺时 钟旋转到刚开始未作动的第一篓空部1522对正第一微动开关171的触控部1711的位置, 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传动轮15也可变更为如图19所示,该传动轮15具有一第一弧状凹槽 1514与一第二弧状凹槽1515,该第一弧状凹槽1514与该第二弧状凹槽1515之间具有两个 间隔设置的支撑部1516,该压縮弹簧19可容置在该第二弧状凹槽1515之中,该压縮弹簧 19的两个弹性拨动部191分别支承于该两个支撑部1516。[0116]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安装在一锁体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管状元件,部分容置在该壳体内;一传动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一转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该转轮具有一拨动部;一弹性组件具有至少一安装在该传动轮上的弹性拨动部;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拨动部拨动该转轮的拨动部,而使转轮转动到达定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轮具有一轴杆,该管 状元件具有一中心孔,该转轮的轴杆可插置在该管状元件的中心孔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一端连接一旋钮。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轴向具有一长 方形孔,该电控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一可插置于该轴杆的长方形孔的传动板。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轮具有一控制 轮,该控制轮与该轴杆以至少一延伸部相连接;该管状元件具有至少一横向槽,该转轮的延 伸部可在设置于该管状元件的横向槽中移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状元件一端连接一 把手。
7. 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上隔开 设置有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邻靠在该传动轮的两个支撑部上的弹性拨动 部。
8. 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具有一 第一弧状凹槽、一第二弧状凹槽与一第三弧状凹槽,该第一弧状凹槽与该第三弧状凹槽成 隔开设置,该第一弧状凹槽与该第二弧状凹槽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 件可容置在该第二弧状凹槽与该第三弧状凹槽之中,该弹性组件的两个弹性拨动部分别支 承在该两个支撑部上,该转轮的拨动部可在位于该传动轮的第一弧状凹槽中移动,该弹性 组件为一扭力弹簧。
9 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轮具有一 第一弧状凹槽与一第二弧状凹槽,该第一弧状凹槽与该第二弧状凹槽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 两个支撑部,该弹性组件可容置在该第二弧状凹槽之中,该弹性组件的两个弹性拨动部分 别支承在该两个支撑部上,该转轮的拨动部可在位于该传动轮的第一弧状凹槽中移动,该 弹性组件为一压縮弹簧。
10. 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轮具有一 控制部,该传动轮具有一控制部, 一触控装置安装在该壳体上并通过线路连接在一 电子控 制装置上,该触控装置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与一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触 控部,该传动轮的控制部触压或不触压该第一微动开关的触控部可控制该传动轮的作动或 停止,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触控部,该转轮的控制部触压或不触压该第二微动开关的触 控部,从而控制该传动轮的转动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控锁的驱动结构,其安装于一锁体内,该驱动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管状元件,可部分容置于该壳体内;一传动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一转轮,活装在该管状元件上,该转轮具有一拨动部;一弹性组件具有至少一安装在该传动轮上的弹性拨动部;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拨动部拨动该转轮的拨动部,而使转轮转动到达定位,进而实现电控锁的开启和关闭。
文档编号E05B9/06GK201521154SQ20092017974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孙嘉敏, 林育乐, 邱铭祥, 黄钰婷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