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助眠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8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床上助眠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床上使用的助眠装置,尤其是能使睡眠者肢体自如舒展、消除身体压力、保持循环畅通、身心彻底放松休息的助眠保健装置。
背景技术
卧姿睡眠是人的本能。原始人类用兽皮、草席作为睡眠的“家具”,后来有了高出地面的土台,再后来有了床,所有这些进步,都是从如何避免潮湿、抵御虫兽的角度考虑的。有了床以后,人们过多地考虑如何使床面柔软、舒适,床面上却没有任何改进,截至目前,一般的睡眠用床绝大多数是平面结构,床面上除了床垫、被褥、枕头等,没有其它设施和装置。人们在床上睡眠,无论仰卧、侧卧,身体相关部位都不同程度地承受压力,阻滞体内循环系统正常运行。仰卧时,腿肚受腿的重力压迫,腿肚遍布的静脉被挤压,阻碍血液回流,腿部得不到充分休息,于是要不时踡腿,或者改为侧卧;仰卧踡腿是靠腿部肌肉收缩实·现的,不能完全放松,因此这种状态不可能熟睡。侧卧时,可以实现身体短暂完全放松,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熟睡,但是这种熟睡不可能持久,这是因为1、侧卧时一腿在上,一腿在下,上腿完全放松休息,下腿承受上腿压力,仍然得不到充分休息;2、侧卧时身体上侧手臂自然垂落,落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承受压力,阻碍血液流畅;3、侧卧时身体上侧的大腿、手臂自然垂落,不同程度地对腹、胸造成挤压,直接影响心、肺、肠、胃、膀胱等脏器正常运行。所以,一般情况下,人的睡眠过程是这样的仰卧入睡后,由于腿部循环不畅,会不由自主地改为侧卧,当一边侧卧熟睡一段时间后,会在蒙昽状态再转向另ー边侧卧。人们在睡眠中更换睡姿的过程,实际上是身体受压部位循环不畅,刺激神经系统,使其在下意识状态作出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在比较疲劳的状态下,仰卧、踡腿、侧卧、另ー边侧卧,这些姿势的转换比较頻繁,而且不容易睡着,这就是“辗转反側”的情形。在现有的平面床上睡眠,身体相关部位不可避免要承受一定压カ,人们疲劳后在床上“辗转反侦r、难以熟睡的情形,目前没有得到消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平面床睡眠方式容易使人“辗转反側”、不能持续熟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ー种床上助眠保健装置,该助眠保健装置能够使睡眠者仰卧时消除或减轻腿肚压力,侧卧时,助眠保健装置能够使四肢自由屈伸,并且保证身体各部位不受挤压,从而使身心完全放松,体内各部位保持循环畅通,促进快速入睡,实现长时间熟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床的两侧设置高于床面与床面平行的搁板,搁板用柱或板支撑在床面上,搁板距离床面的高度以能容许足、腿、手臂自由屈伸为宜,搁板上可以设置适当的孔隙,使其上下充分通风透气;在睡眠者仰卧时足跟着床的床尾部位,床面上加置横板;整个装置用柔软、透气、吸水的棉、布、羽毛、海绵等材料密封包装。睡眠者在床中间仰卧,可以自如起卧及伸踡腿,伸腿时,足跟被横板抬高,承受小腿重力,腿肚不受挤压,保持放松状态;侧卧时,无论身体向哪ー边倾斜,上侧的足、腿、手臂很自然地放到身旁的搁板上,下侧的足、腿、手臂在搁板下面的空间屈伸自如,不受任何压カ;搁板上承接手臂的位置,可放置适当高度类似枕头的软枕,使上侧手臂自然垂落、舒适放置。较窄的单人床,可以只在床的ー侧设置搁板,满足睡眠者向一边侧卧的助眠需要;双人床上使用此装置,床中间容纳两人同时仰卧,可满足两人分别向外侧卧的助眠需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睡眠者仰卧时由足跟承担小腿重力,减小或消除腿肚压力,保证腿部血流畅通;侧卧时避免上侧的足、腿、手臂挤压身体下侧,使全身自如屈イ申,自然放置,身体各部位不受挤压,实现腹、胸及内脏充分舒展放松,保证侧卧睡眠时全身循环流畅。由于本发明实现了睡眠者手臂、腿、足以及腹部、胸部、内脏的充分放松,同现有的平面床睡眠方式相比,能够促使睡眠者快速入睡,实现长时间深度睡眠,显著提高睡眠质 量,进而保证人体在睡眠中充分休息,完全恢复体力、精力;助眠保健装置对肢体疾患、内脏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立板支撑、搁板设置孔隙的助眠保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单人床简易式助眠保健装置示意图。图4是双人床助眠保健装置示意图。图中1.搁板;2.侧卧搁腿处;3.搁放手臂处;4.上下床时坐位处;5.床尾横板;6.搁板下空间;7.周边支撑立柱;8.搁板里侧支撑柱;9.床面平板;10.枕头;
11.支撑立板;12.搁板上的孔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中,在适当宽度的单人床上,沿床的两侧设置高出床面与床面平行的搁板
(1),在床尾处床面上设置适当厚度的横板(5);搁板靠近腹、胸、搁放手臂的部位(3),要比搁放腿的部位(2)向床边缩窄ー些,避免腹、胸受到挤压;搁板(I)依靠周边支撑立柱(7)、里侧支撑柱(8)支撑。支撑柱(7) (8)固定在床面平板(9)和床尾横板(5)上;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床面平板(9 ),要有足够长度和宽度,必要时可以和床尾横板(5 )连接形成整体。人在床中间仰卧时,头着枕头(10),足跟着落在横板(5)上,由于足跟被稍微抬高,腿肚自然放松,不承担压力,保持血液流畅,能够尽快消除疲劳;睡眠者向任何ー旁侧臣ト,身体上侧的足、腿都能自如放置到搁板(2)上,并且能够自由屈伸;上侧手臂自然垂落到搁板(3)上,可在搁放手臂处(3)放置适当高度、类似枕头(10)的软枕,使手臂放置更加舒适;身体下侧的足、腿、手臂,可以在搁板下的空间(6)里自如屈伸。搁板支撑密集的部位
(4),承重力强,可保证使用者稳妥坐在此处(4)上床下床。如图2所示搁板周边的支撑立柱可以设计为支撑立板(11),搁板里侧仍然采用立柱支撑(8)。搁板上可以设置适当的孔隙(12),使搁板上下充分通风透气。夏季使用吋,床面上、搁板上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加置凉席。设计为立板支撑的助眠保健装置,可以将搁板(I)、周边立板(11)、床面平板(9)、床尾横板(5)等组合在一起,采取整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可利用金属、木材、塑料、聚合板材等,分部件制造,组合安装;也可以利用玻璃钢、塑料等,整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制造。即将安放到床上的助眠保健装置,用柔软、透气、吸水的棉、布、羽毛、海绵等材料整体包装,然后投入使用,以避免对肢体的硌压,缓冲与肢体的磕碰。寒冷季节使用助眠保健装置,要用棉被将此装置和睡眠者共同包裹起来,此时的棉被要求比平常更加宽大;也可以特制睡袋,将助眠装置装入睡袋,安放到床上使用。
如图3所示较窄的单人床,可以只在床的ー侧设置搁板,形成简易式助眠保健装置,满足睡眠者向一边侧卧的助眠需要。如图4所示双人床上的助眠保健装置,床面中间容纳两人同时仰卧,可满足两人分别向外侧卧的助眠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在床上两边设置高于床面与床面平行的搁板,在床尾的床面上加置横板,搁板用立柱或立板支撑,稳定放置在床面上,其特征是睡眠者在床上仰卧,足跟着落在床尾横板上,转身侧卧时,身体上侧的足、腿、手臂能够自如放置在搁板上,身体下侧的足、腿、手臂可以在搁板下自由屈伸。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其特征是搁板用立柱或立板支撑,保证搁板下面有适合腿足和手臂自由屈伸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其特征是搁板设置若干孔隙,使搁板上下通风透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其特征是整个装置用棉、布、羽毛、海绵等材料包装,然后投入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助眠保健装置,其特征是在较窄单人床的一侧设置搁板,形成简易助眠保健装置,满足人体向一边侧卧的助眠需要。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人助眠保健装置,其特征是在双人床两侧设置搁板,中间容纳两人同时仰卧,满足两人各自向外侧卧的助眠需要。
全文摘要
一种床上助眠保健装置,在床面上两边设置搁板,床尾加置横板,搁板用立柱或立板支撑,固定在床面平板和床尾横板上,搁板上有若干空隙,保证搁板上下透气,整个装置用棉、布、海绵等密封包装,放置床上使用。仰卧时,足跟落在床尾横板上,腿部完全放松;侧卧时,身体上侧的足、腿、手臂自如放置在搁板上,下侧的足、腿、手臂在搁板下自由屈伸。利用该装置,睡眠者身体各个部位完全放松,保持循环畅通、促使身心彻底休息。窄的单人床可在一侧设置搁板,形成简易装置。双人床的装置,床面中间容纳两人同时仰卧,可满足两人同时分别向外侧卧的助眠需要。
文档编号A47C20/00GK102949027SQ2012105427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5日
发明者袁春刚, 袁一卉 申请人:袁春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