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28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陪护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陪护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的床位较为紧张,病房空间也较为有限,所以,不可能为陪护人员增加休息的床位。大多数陪护人员夜间陪护时,只能坐在座 椅上休息,睡眠质量很差,其体力和精力都无法得到有效地恢复,增加了陪护的难度。另外,陪护人员有时用多把椅子拼成临时床位,虽可躺卧,但存在躺卧休息时,陪护人员的双臂无支撑悬空的情况,陪护人员仍无法得以正常休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陪护折叠座椅,它既可折叠成座椅,又可展开为陪护床,并且,其装有方便陪护人员躺卧时安放双臂的扶手,提高舒适性,从而,可使陪护人员得以充分的休息,使其体力和精力得以有效地恢复。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陪护折叠座椅,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后部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架顶部配合,第一支撑架对第一支撑板起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安装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扶手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扶手挡块,展开状态下扶手与扶手挡块一一配合;折叠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竖起构成椅背,第三支撑板仍保持水平为坐垫。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托板,折叠状态下,扶手托板对扶手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配合,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滚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二连接板,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后侧设有轮架,轮架上安装脚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安装固定套。所述扶手上安装扶手托垫。第一支撑板上安装第一托垫,第二支撑板上安装第二托垫,第三支撑板上安装第三托垫。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可在座椅和陪护床两种状态下任意切换,操作简便灵活。白天折叠收起为座椅,占用空间小;夜间可展开为陪护床,能在空间有限的病房里为陪护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平台。另外,由于它装有可转动调节的扶手,因此,在展开状态下,扶手可转至与托垫共面的位置,正好用于托起陪护人员的双臂,使躺卧更加舒适,从而,可大幅改善睡眠质量,确保陪护人员尽快恢复体力和精力。所述陪护折叠座椅也可放置于办公室或书房内使用,为上班白领的午间休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0007]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陪护折叠座椅展开为陪护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不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放大结构不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陪护折置座椅收起为座椅形态的结构不意图。附图标记I第一铰链轴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扶手托垫6扶手7第一转轴8支脚套9扶手托板10支撑杆11滚轮12第二转轴13支板14第二铰链轴15第二连接板16扶手挡块17第一托垫18第二托垫19第三托垫20脚轮21第二支撑架22第一支撑架23三角板24支撑条25收容腔26固定板27第一连接板28轮架29固定套30横加强杆31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包括第一支撑架22,第一支撑架22的后部与第一支撑板2铰接。第一支撑板2与第一支撑架22的具体铰接方式可如图I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2上设有支板13,第一支撑架22上设固定板26,第一支撑板2可通过第二转轴12、支板13和固定板26与第一支撑架22铰接。如图I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2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即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与第一支撑架22顶部配合,第一支撑架22对第一支撑板2起支撑作用。如图I和2所示,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板3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4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板4的底部安装第二支撑架21。如图I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7,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板27与第一支撑板2配合,第一连接板27位于第一支撑板2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架21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5,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板15与第二支撑板3配合;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可通过第一铰链轴I和第一连接板27铰接;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可通过第二铰链轴14和第二连接板15铰接。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6,扶手6与第一支撑板2铰接。如图4所示,扶手6可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支撑板2铰接。第一支撑架2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扶手挡块16,如图I和图2所示的展开状
态下扶手6与扶手挡块16--配合,扶手挡块16对扶手6提供支撑力。陪护人员躺卧时,
双臂可由扶手6支撑。如图4所示,折叠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竖起构成椅背,第三支撑板4仍保持水平为坐垫。如图I至图3所示,所述折叠座椅展开为陪护床状态。当需要折叠收起为座椅形态时,如图I所示,将第一支撑板2逆时针旋动至竖直状态,第二支撑板3在第一支撑板2的带动下竖起,同时,第二支撑板3拉动第三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架21,使第二支撑架21与第一支撑架22配合。调整第二支撑架21和第一支撑架22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第二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22的前部可设有收容腔25,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架21可部分插入收容腔25内,以使第二支撑板3的倾斜角度达到最佳。当需再将座椅展为陪护床时,只需拉动第三支撑板4,使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水平展开即可。 为使所述折叠座椅在座椅形态下,扶手6可如图4所示处于水平状态,且适合用户在坐姿时搭放手臂,如图I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托板9,折叠状态下,扶手托板9对扶手6起支撑作用。为方便推拉第二支撑架21,如图I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架21的底部安装滚轮11。滚轮11可减少第二支撑架21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方便拖动所述折叠座椅移动,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架22的后侧设有轮架28,轮架28上安装脚轮20。需移动整个折叠座椅时,先将座椅折叠为座椅状态,然后以脚轮20为支点将座椅向后倾斜,最后,拉动第一支撑板2或第二支撑板3以便可拖动整个座椅移动。为方便患者座于所述座椅上打点滴,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架22的外侧安装固定套29。可将挂有药瓶或药袋的杆插入固定套29内固定。为增加扶手6的舒适性,所述扶手6上可安装扶手托垫5。如图I至4所示,第一支撑板2上安装第一托垫17,第二支撑板3上安装第二托垫18,第三支撑板4上安装第三托垫19,以增加座椅的舒适性。为减轻所述座椅的重量,如图 2所示,第一支撑板2可由方框和支撑杆10连接构成,第三支撑板4可由方框和支撑条24连接构成。如图3所示,为增加第一支撑架22的强度,第一支撑架22的后部两支腿之间可安装横加强杆30,第二支撑架21的前部两腿之间可安装横杆31。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22),第一支撑架(22)的后部与第一支撑板(2)铰接;第一支撑板(2)旋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与第一支撑架(22)顶部配合,第一支撑架(22)对第一支撑板(2)起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板(3)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4)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板(4)的底部安装第二支撑架(21) ;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6),扶手(6)与第一支撑板(2)铰接;第一支撑架(2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扶手挡块(16),展开状态下扶手(6 )与扶手挡块(16 ) —一配合;折叠后,第一支撑板(2 )和第二支撑板(3 )竖起构成椅背,第三支撑板(4 )仍保持水平为坐垫。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托板(9 ),折叠状态下,扶手托板(9 )对扶手(6 )起支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7),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板(27)与第一支撑板(2)配合,第一连接板(27)位于第一支撑板(2)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1)的底部安装滚轮(11)。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1)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5),展开状态下,第二连接板(15)与第二支撑板(3)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2)的后侧设有轮架(28),轮架(28)上安装脚轮(2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2)的外侧安装固定套(29)。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6)上安装扶手托垫(5)。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陪护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2)上安装第一托垫(17),第二支撑板(3)上安装第二托垫(18),第三支撑板(4)上安装第三托垫(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陪护折叠座椅,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后部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架顶部配合,第一支撑架对第一支撑板起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安装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扶手,扶手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第一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扶手挡块,展开状态下扶手与扶手挡块一一配合;折叠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竖起构成椅背,第三支撑板仍保持水平为坐垫。它既可折叠成座椅,又可展开为陪护床,并且,其装有方便陪护人员躺卧时安放双臂的扶手,提高舒适性。
文档编号A47C13/00GK202477051SQ20122008137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周宪国, 宋连碧 申请人:宋连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