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调整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67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调整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按使用者的需求随意调整的、可睡、可躺、可仰、可按摩和可坐的多功能调整床。
背景技术
多功能调整床是当前逐步进入家庭的具有较好销售前景的新型休闲健康家具。目前市场上的多功能调整床,一类是从欧洲发达国家进口,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作,传动系统复杂,价格昂贵非一般用户所能接受。另一类是由国内沿海地区家具厂商制造,功能少、制作粗糙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调整床,能够克服上述存在的困难,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调整床,主要由床架、床面上框、电气系统及传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床架和床面上框均采用薄壁空腹钢管焊制,床架上支承着表面可弯折的床面上框;床面上框由五段组成,其中,中间段上框与床架固连,位于中间段上框左边的头部段上框、背部段上框和右边的腿部段上框、脚部段上框则是通过转动铰链与相邻的上框相互连接,并且这四段能够绕转动铰链转动的上框各配置有一个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启动各段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动力经过丝杆和传动螺母推动曲柄转动,使相应的床面上框绕铰链作升降转动形成弯曲状态;上述脚部段上框后面的床架上还连接有一套使用者脚底部穴位按摩器,脚底部穴位按摩器配置有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使按摩器升降至合适的高度并旋转至使用者所需的位置。所述的传动系统还可采用液压驱动或气动驱动代替。所述的床面上框由两侧的侧管和弓形上框横档压焊组合成矩形框,所述的侧管与弓形上框横档的两端通过连接块连接,该矩形框内连接一个双圈并绕的螺旋钢网,所述的螺旋钢网边缘与活套在矩形框上的“7”字型拉板的弯勾相连。所述的床面上框的弓形上框横档采用薄璧矩形管冷压成形;床面上框两侧的侧管的槽中镶入装饰条。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减速电机、联轴器、传动螺母、丝杆及螺母槽体,传动螺母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压注成型,并且在传动螺母两端园柱销部埋入钢质螺柱,与螺母两端园柱销相配的滑套采用耐磨工程塑料制作;螺母槽体用厚钢板经成型模具压制弯折成形,底部与槽形钢压焊,螺母槽体顶部内折部份,与螺母的凹槽相配合,使螺母沿槽体移动。所述床面上框之间连接的转动铰链,采用凸凹互配的园弧槽铰链;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作的园弧槽铰链由芯块上的凸园弧槽与包块上的凹园弧槽相互配合连接,园弧槽可以是单槽或多槽。所述电气系统采用直流24伏安全电压,由高频开关电源、固体继电器、接近开关和CPU组成,控制床面上框之间各段的转动,并记忆使用者在床面上框弯曲时仰、躺、坐所感受到的最佳弯曲姿态,以便按使用者的要求,使床面上框再次达到所需的最佳仰、躺、坐的弯曲姿态。所述的传动系统采用液压驱动时,液压传动结构采用微型油泵供油、电磁阀控制和小直经油缸驱动,并使液压动力单元密闭及消声。所述的脚底部穴位按摩器通过减速电机驱动按摩轮对人体足底穴位反复按摩,用髙强度工程塑料制成的每个按摩轮均由两个单体合成,每个单体上有四个均布的半园形凹槽,两个单体合成的园弧形槽内装有园形的永磁片。所述的永磁片可用冰晶石片或药物片替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调整床,功能齐全,传动系统简捷可靠、调整方便。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利用价格相对低廉而强度高,刚性好的炭钢材料制作,表面经精细修饰、打磨、喷涂高档厚膜油漆,其功能和外观不亚于进口自动调整床,而制作成本低,售价适中, 进入市场必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大有希望成为时代畅销商品。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姿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躺姿一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躺姿二外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姿一外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姿二外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床身框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床面上框侧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钢丝网拉板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床面组合矩形管截面详图。图12为图11中K处的拉板(16)的仰视图。图13为驱动头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4为驱动背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5为驱动腿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6为脚部上框的驱动结构示意图。图17为螺母槽体与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床面各部上框的转动铰链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床面各部上框转动后的铰链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A-A剖面图。图21为传动系统采用液压驱动头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2为液压缸驱动背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3为液压缸驱动腿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4为液压缸驱动脚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示意图。[0039]图25为调整床尾部配置的人体脚底部穴位按摩器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的按摩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7为图25中的按摩器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5中的按摩轮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多功能调整床的外形结构见图1,床脚之间用薄璧矩形管2互相联结,床身4通过斜撑件3与床脚I联结形成床架I。床架上支承着表面可弯折的床面上框,床面上框由五段组成,中间段上框7与床架固连,相邻的床面上框之间通过铰链互相连接;位于中间段上框7左边的头部段上框5、背部段上框6和位于右边的腿部段上框 8和脚部段上框9,这四个床面上框相对于中间段上框7相互之间可转动,使床面上框形成弯曲表面,满足使用者躺、卧、仰、坐等姿态,各段床面上框弯曲的角度由对应的传动机构控制,可任意调整,便于使用者睡眠、早餐、阅读、看电视或休闲。在床面上框上敷盖双圈并绕的螺旋钢丝网10,螺旋钢丝网支承放置在其上部可弯折的乳胶床垫。图2 6所示为多功能调整床的可弯曲床面上框的多种功能,包括头部上抬、坐起姿势、膝盖弯折和脚部上抬等。如图7 12,多功能调整床的床架用薄壁空腹钢管焊制,用冷轧不锈钢钢板弯折组合的床身框架4通过斜撑3与床脚I焊合形成床架,床架中部有弓形的床身横档12相连接以增强其刚度。床面上框的两边侧管14用冷轧钢板制作,钢板通过专用模具冷压成型,压焊机组焊成为强度高、刚性好的特种截面形状的组合矩形管材,组合矩形管截面详见图11,床面上框的两侧与弓形上框横档13的两端通过连接块17连接成矩形框,双圈并绕的螺旋钢网10勾连在与床面上框活套的“ 7 ”字型拉板16的拉勾上,螺旋钢网上部装有可弯折的乳胶床垫,弓形横档13两端的联结销制成曲拐形与侧管14的联接点紧贴上框上平面,以抵消螺旋钢网10的张力对上框侧管产生的扭矩;床面上框两侧管14的槽中镶入饰条15。床身框架4的两原件接合部用包边条18压扣接。多功能调整床的床面上框横档13和床身横档12都采用弓形的矩形管是为了避免床面上的螺旋钢网10在人体重量作用下与横档接触,以确保钢网表面能够充分贴合人体,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以帮助使用者全身舒缓、放松。多功能调整床配有四个独立的传动机构对应于各段可弯曲床面上框配套,每一个独立的传动机构配置一个减速电机,减速电机可选择如汽车雨刮器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驱动丝杆使螺母推动头部、背部、腿部及脚部各段床面上框的曲柄转动,实现四个床面上框绕铰链的转动,按使用者的需要升降各段床面上框和转动角度,均可随意调整,实现其最舒适的睡、躺、坐等姿态。所说的传动机构除了电机外也可选用其它驱动源,包括以气动或液压的传动方式驱动。图13是驱动头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减速电机25输出动力通过联轴器24带动丝杠22转动,驱使螺母23沿槽体移动,推动拐臂21绕轴销26转动,拐臂端部的滚轮20推动与头部上框一体的滑槽19,使头部段上框5向上转动,其向上旋转角a =0 3 59,头部上框转至所需位置时切断电机电源,头部段床面上框即固定在该位置,电机反转,头部段床面上框复位。图14是驱动背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减速电机30驱动丝杠29旋转,使螺母27沿槽体移动,推动与背部上框一体的曲柄28,使背部上框6绕铰链11向上转动。背部上框向上旋转角β = O 75。图15是驱动腿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运动原理与背部驱动机构相同,减速电机34驱动丝杠33旋转,使螺母31沿槽体移动,推动与腿部上框一体的曲柄32,使腿部上框8绕铰链11向上转动。腿部上框向上旋转角δ =0 45*。图16是脚部上框的驱动机构,该机构安装在脚部上框9上,减速电机43驱动丝杆 42旋转,螺母39推动曲柄40与套管41绕销轴35转动,与套管41 一体的拐臂36同时旋转,拐臂滚轮37沿导轨38滚动,拐臂36通过与脚部上框连接的销轴35使脚部上框9绕铰链11向上转动。脚部上框旋转角Y = O 2 8 。如图17,螺母槽体46用厚钢板弯折,与槽形钢47压焊以增强刚度,螺母槽体顶部的内折部分,与螺母27的槽相配,使螺母在丝杠29旋转时,不能转动,而沿螺母槽体移动。螺母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聚炭酸脂压注成型,以减小与丝杆的摩擦损耗,减小磨损,提高耐用性。螺母两端的园柱销部份,压注时埋入钢质螺柱45,以提高螺母两端园柱销根部的抗剪力。为改尚传动机构运动时的润滑状况,与螺母两端园柱销相配的滑套44用耐磨工程塑料制作。如图18-20是床面各部上框的转动铰链结构图,为使床面各部上框转动后,床面上的螺旋钢丝网仍保持平整,不被挤压或拉开,各部上框的转动中心应位于床面上框的上平面内,为保持床面的平整、美观,为此,采用凸凹互配的园弧槽铰链,取代销套铰链,图中芯块48上的凸园弧槽与包块49上的凹园弧槽相配。芯块与包块均采用高强度耐磨工程塑料制作。多功能调整床的电气系统采用直流24伏,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由高频开关电源,固体继电器、接近开关、CPU控制器等组成,运转可靠无燥声。电气系统可记忆使用者在床面上框弯曲至躺、坐时使用者感受到的最佳姿态。以便按使用者的要求,操作传动系统使床面上框再次达到其需求的最佳躺、坐的弯曲姿态。图21是传动系统为液压方式驱动头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液压缸52尾部的耳环通过销柱51与固定在背部上框下部的支座50联结,液压缸52的头部耳环用销53与拐臂55联结,启动头部上框上升电磁阀,压力油进入液压缸尾部,推动活塞杆外伸,油缸头部耳环通过销53推动拐臂55绕销轴54转动,拐臂端部的滚轮20推动与头部上框一体的滑槽19,使头部上框5向上转动,头部上框转至所需位置时,断开电磁阀,头部上框即固定在该位置,启动头部上框下降电磁阀,压力油进入液压缸头部推动活塞杆内缩,头部上框复位。图22是液压缸驱动背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液压缸58的尾部耳环通过销57与固定在床身下部的支承56联结,操作电磁阀压力油进入油缸尾部,推动活塞杆外伸,油缸头部耳环通过销59推动与背部上框6固联的拐臂60,使背部上框6绕铰链11向上转动。图23是液压缸驱动腿部上框转动的传动机构液压缸63的尾部耳环通过销62与固定在床身下部的支承61联结,油缸的头部耳环用销64与腿部上框8固联的拐臂65相联。运动原理与背部上框相同。图24是液压缸驱动脚部上框的传动机构,该机构安装在脚部上框9上,液压缸66通过缸筒中部的销轴68安装在支承67的中间,支承67与脚部上框固连。液压缸头部的耳环与套管41联结,液压缸尾部进油时,推动活塞杆外伸,推动套管41,使与套管一体的拐臂69绕销轴35转动,拐臂端部的滚轮37沿导轨38滚动,拐臂69通过与脚部上框一体的销轴35使脚部上框9绕铰链11向上转动。脚部上框可转至与床身平行。液压方式驱动的多功能调整床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操作方便,采用微型油泵供油,微型电磁阀控制,小直经油缸驱动,液压动力单元密闭消声。油泵电机采用ZYT系列永磁直流电机,驱动器控制。图25是多功能调整床尾部配置的人体脚底部穴位按摩器。该脚底部穴位按摩器 隐蔽设置于外罩的壳体内,按下按钮,经电机驱动,按摩器自动从外罩的壳体内伸出,升起至合适的高度时,下部油缸72端部进油,活塞杆拉动外罩下部,使外罩及按摩器绕铰链71转动至达到与垂直位置的倾斜角0 =0 25度,此即为使用者适宜足底按摩的最佳角度。图26是按摩器的局部结构,使用时按下按钮。减速电机70启动,电磁铁82驱动离合器72闭合,升降链73传动驱动轴74和轴两端固装的齿轮75转动,由于与齿轮75啮合的齿条76固定在罩壳上不能移动,按按摩器即被齿轮75推动,沿导轨升起,到位后,电磁铁82失电,断开离合器72,按摩器被制动装置停在使用者要求的位置。减速电机70通过旋转链77传动及齿轮78驱动按摩器的五根轴79转动,轴79上安装的按摩轮80与轴79同步旋转,按摩轮上外突的永磁片81即可对人的足底穴位作反复搓揉,挤压按摩。根据需要可换用药物片或冰晶石片代替永磁片,通过磁场及药物刺激人体足底神经,令使用者倍感舒适,以迅速恢复疲劳,由于足底按摩,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有显着改尚使用者睡眠质量的功效,并对多种慢性病有相应疗效。图27是按摩器制动装置,制动轮85固装在升降驱动轴74上,按摩器升降离合器72断开后,制动带83由于制动弹簧84的张紧作用,使制动轮85与轴74不能转动,从而按摩器被制动在使用者所需的位置上。图28-29是按摩轮的结构图,按摩轮由高强度工程塑料压注成型,每个按摩轮均由两个单体合成,每个单体上有四个均布的半园形凹槽,园形的永磁片81被嵌装在两个单体合成的园弧槽内,以方便拆装更换,单体上的凹槽及凸键用以沿轴79传递扭矩,驱动其它按摩轮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调整床,主要由床架(I)、床面上框、电气系统及传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床架和床面上框均采用薄壁空腹钢管焊制,床架上支承着表面可弯折的床面上框;床面上框由五段组成,其中,中间段上框(7)与床架(I)固连,位于中间段上框左边的头部段上框(5)、背部段上框(6)和右边的腿部段上框(8)、脚部段上框(9)则是通过转动铰链(11)与相邻的上框相互连接,并且这四段能够绕转动铰链(11)转动的上框各配置有一个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启动各段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动力经过丝杆和传动螺母推动曲柄转动,使相应的床面上框绕铰链(11)作升降转动形成弯曲状态;上述脚部段上框(9)后面的床架上还连接有一套使用者脚底部穴位按摩器,脚底部穴位按摩器配置有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使按摩器升降至合适的高度并旋转至使用者所需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还可采用液压驱动或气动驱动代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面上框由两侧的侧管(14)和弓形上框横档(13)压焊组合成矩形框,所述的侧管与弓形上框横档(13)的两端通过连接块(17)连接,该矩形框内连接一个双圈并绕的螺旋钢网,所述的螺旋钢网边缘与活套在矩形框上的“7”字型拉板(16)的弯勾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面上框的弓形上框横档(13)采用薄璧矩形管冷压成形;床面上框两侧的侧管(14)的槽中镶入装饰条(1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减速电机、联轴器、传动螺母、丝杆及螺母槽体,传动螺母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压注成型,并且在传动螺母两端园柱销部埋入钢质螺柱(45),与螺母两端园柱销相配的滑套(44)采用耐磨工程塑料制作;螺母槽体(46)用厚钢板经成型模具压制弯折成形,底部与槽形钢(47)压焊,螺母槽体顶部内折部份,与螺母(27)的凹槽相配合,使螺母沿槽体(46)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上框之间连接的转动铰链(11),采用凸凹互配的园弧槽铰链;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作的园弧槽铰链由芯块(48)上的凸园弧槽与包块(49)上的凹园弧槽相互配合连接,园弧槽可以是单槽或多槽。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系统采用直流24伏安全电压,由高频开关电源、固体继电器、接近开关和CPU组成,控制床面上框之间各段的转动,并记忆使用者在床面上框弯曲时仰、躺、坐所感受到的最佳弯曲姿态,以便按使用者的要求,使床面上框再次达到所需的最佳仰、躺、坐的弯曲姿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采用液压驱动时,液压传动结构采用微型油泵供油、电磁阀控制和小直经油缸驱动,并使液压动力单元密闭及消声。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底部穴位按摩器通过减速电机(70)驱动按摩轮(80)对人体足底穴位反复按摩,用髙强度工程塑料制成的每个按摩轮均由两个单体合成,每个单体上有四个均布的半园形凹槽,两个单体合成的园弧形槽内装有园形的永磁片(8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调整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片(81)可用冰晶石片或药物片替代。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调整床,主要由床架、床面上框、电气系统及传动系统组成,床架上支承着表面可弯折的床面上框;床面上框由五段组成,位于中间段上框左边的头部段上框、背部段上框和右边的腿部段上框、脚部段上框通过转动铰链与相邻的上框相互连接,绕转动铰链转动的上框各配置有一个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启动各段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动力经过丝杆和传动螺母推动曲柄转动,使床面上框绕铰链作升降转动形成弯曲状态;上述脚部段上框后面的床架上还连接有一套使用者脚底部穴位按摩器,脚底部穴位按摩器配置有独立的传动系统,使用者通过按钮控制传动系统的减速电机,使按摩器升降至合适的高度并旋转至使用者所需的位置。
文档编号A47C17/04GK202536794SQ20122014647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孟波 申请人:孟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