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346阅读:18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折叠梯子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子,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梯子。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折叠梯子在展开后,踏板之间的间距都是固定不变的,间距一般在182毫米至183毫米之间,这对于老年人及残疾人士而言,踏步高度稍微有点高,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折叠梯子的扶手装置是另外架设在折叠梯子上的,这样照成携带不方便,使用时操作繁琐;有的折叠梯子自带折叠扶手装置,可是其采用单个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两边扶手受力不均匀,给人不舒适的感觉。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梯子,展开时,大大优化了踏板之间的间距,折叠后可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而且结构可靠,使用方便。[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底部踏板,所述顶部踏板两端铰接在固定座上。[0005]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承重杆,承重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固定座上,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在顶部踏板上,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在中间踏板上,第一连接杆和承重杆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底部踏板上,第二连接杆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铰接;承重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和中间踏板上。[0006]进一步地,还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杆、连接块、横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第一立柱的上端与横杆的左端铰接,固定杆的左端与第一立柱的下端铰接,固定杆的右端与第二立柱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横杆的右端与折弯部的端面铰接;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连接块设有长条通孔,承重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端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内。[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固定杆上设有锁紧机构,固定杆绕第一立柱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锁紧机构与第一立柱固定在一起。[0008]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立柱上的卡勾和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卡臂,固定杆绕第一立柱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卡勾与卡臂扣合后与第一立柱固定在一起。[0009]进一步地,横杆和第一立柱之间设有气缸组件。[0010]进一步地,折叠梯子展开后顶部踏板和中间踏板之间的间距、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之间的间距均在172毫米至175毫米之间。[0011]进一步地,所述两根承重杆之间设有限位加强杆。[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保护板。[0013]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开锁手柄,开锁手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上,开锁手柄上设有与卡勾相互抵接的凸块;卡勾枢设在第一立柱上,开锁手柄绕转轴旋转时凸块推动卡勾旋转运动。[0014]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折叠连接机构把固定座、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梯子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展开时,大大优化了踏板之间的间距,而且结构可靠;在梯子上还设有扶手组件,并且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可以通过折叠连接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一。[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梯子展开时的侧视图。[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二。[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三。[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梯子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1、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以及折叠连接机构。[0022]固定座I是有底板11、前侧板12以及固定板组13之间相互焊接后合围形成的腔体结构。参考图3,固定板组13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每一组包括第一固定板131、第二固定板132、第三固定板133,顶部踏板2的两端铰接在两组固定板组13中第三固定板133之间的上端。[0023]折叠连接机构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座I和顶部踏板2的两侧与底部踏板4的两侧之间,其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和承重杆54。其中,以图1中梯子展开状态为参考基准,承重杆54主要起承重作用,承重杆54的左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板133的底端,此时承重杆54与顶部踏板2平行,第一连接杆51的上端铰接在顶部踏板2的右端,第一连接杆51的下端铰接在中间踏板3的左端,第一连接杆51和承重杆54成“十”字型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52的下端铰接在底部踏板4的左端,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3成“十”字型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承重杆54的右端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上端通过转轴100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4和中间踏板3之间,第三连接杆53与第二连接杆52相互平行。因此,底部踏板4左端部分、第二连接杆52下端部分、中间踏板3右端部分和第三连接杆53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二连接杆52上端部分、中间踏板3左端部分、第一连接杆51的下端部分和承重杆54的左端部分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第一连接杆51的上端部分、顶部踏板2、固定板组13和承重杆54的右端部分构成第三平行四边形,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依靠三个平行四边形实现展开和收缩功能,可以通过改进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承重杆54的长度以及踏板上的连接端间距,实现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和底部踏板4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的优化,经过优化后,折叠梯子展开后顶部踏板2和中间踏板3之间的间距、中间踏板3和底部踏板4之间的间距均在172毫米至175毫米之间。[0024]扶手组件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折叠梯子的两侧,其包括固定杆6、连接块7、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第一立柱83的下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1和第二固定板132之间,第一立柱83的上端与横杆81的左端铰接,固定杆6的左端与第一立柱83的下端铰接,固定杆6的右端与第二立柱84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84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82,横杆81的右端与折弯部82的端面铰接;连接块7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连接块7设有长条通孔71,承重杆54和第二连接杆52的铰接端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71内。因此,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构成第四平行四边形,实现可收缩功能,而且通过调整长条通孔71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圆孔72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形成的预定角度,可以改变横杆81的倾斜度,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更舒适。[0025]连接块7上还设有两个固定圆孔72,长条通孔71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圆孔72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成预定角度,并且转轴100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71内,连接块7通过固定圆孔72和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0026]第二立柱84上设有保护板841,不仅增加了第二立柱84的防护面积,而且在梯子折叠后,如图5所示,第一立柱83和第二立柱84刚好落入保护板内,起到保护第一立柱83和第二立柱84的作用。[0027]气缸组件200是一气动支撑杆,气动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立柱83的下端,气动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横杆81的中间位置处,此时梯子在展开时,第一立柱83、气缸组件200、横杆81的左端部分形成三角形,这样结构更加牢靠,气动支撑杆在梯子展开后提供支撑力,而且在梯子收缩的过程中提供回复力,由于踏板加其他件的重量太大,单凭人力会很费力,所以气动支撑杆提供回复力,有效的克服了上述缺陷,实现收缩力均匀,收缩省力等优点,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两边扶手也受力均匀,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0028]如图5所示,当梯子折叠时,固定杆6绕第一立柱83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锁紧机构9与第一立柱83固定在一起。具体地,锁紧机构9包括枢设在第一立柱83上的卡勾91、一端通过转轴94安装在固定杆6上的卡臂92、开锁手柄93,开锁手柄93上设有圆弧形长条通孔932和与卡勾91相互抵接凸块931,卡臂92贯穿在圆弧形长条通孔932内。当梯子折叠后,固定杆6绕固定座I转动合拢后通过卡勾91与卡臂92扣合后与第一立柱83固定在一起;需要展开梯子时,拨动开锁手柄93的一端使其绕转轴94旋转,此时带动凸块931推动卡勾91旋转运动,直到卡勾91脱离卡臂92,此时锁紧机构9解锁,在这个过程中,圆弧形长条通孔932起到限位引导作用,在卡勾91和卡臂92上还分别设有弹簧,通过弹簧力的作用,提高了锁紧机构9的动作可靠性。[0029]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气缸组件200也可以用液压组件代替,比如采用液压支撑杆;第三连接杆53也可以制成弯曲形状,以上实施例都可以改善折叠梯子的使用性能,提高结构的可靠性。[0030]承重杆54的右端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上端通过转轴100铰接在一起,并且转轴100滑设在所述连接块7上的长条通孔71内,实现扶手组件与踏板组件的同步工作,通过改变连接块7的连接角度可以调整横杆81和第二横杆82的斜度,直到取得理想状态,让使用者更舒适。[0031]限位加强杆300铰接在两根承重杆54之间,可以防止梯子在折叠或者打开时折叠连接机构产生摆动,使梯子结构更加牢固。[0032]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和承重杆54的连接尺寸,使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之间的间距得到优化,更适合老年人及残疾人士使用;同时通过调整长条通孔71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圆孔72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形成的预定角度,使扶手组件的倾斜度得到优化。[0033]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I)、安装在固定座(I)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所述顶部踏板(2)两端铰接在固定座(I)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承重杆(54),承重杆(54)的第一端铰接在固定座(I)上,第一连接杆(51)的第一端铰接在顶部踏板(2)上,第一连接杆(51)的第二端铰接在中间踏板(3)上,第一连接杆(51)和承重杆(54)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52)的第一端铰接在底部踏板(4)上,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3)铰接;承重杆(54)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52)的第二端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⑷和中间踏板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杆(6)、连接块(7)、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第一立柱(83)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座(I)上,第一立柱(83)的上端与横杆(81)的左端铰接,固定杆¢)的左端与第一立柱(83)的下端铰接,固定杆¢)的右端与第二立柱(84)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84)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82),横杆(81)的右端与折弯部(82)的端面铰接;连接块(7)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连接块(7)设有长条通孔(71),承重杆(54)和第二连接杆(52)的铰接端滑设在所述长条 通孔(7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83)和固定杆(6)上设有锁紧机构(9),固定杆(6)绕第一立柱(83)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锁紧机构(9)与第一立柱(83)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9)包括设置在第一立柱(83)上的卡勾(91)和设置在固定杆(6)上的卡臂(92),固定杆(6)绕第一立柱(83)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卡勾(91)与卡臂(92)扣合后与第一立柱(83)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横杆(81)和第一立柱(83)之间设有气缸组件(2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折叠梯子展开后顶部踏板(2)和中间踏板⑶之间的间距、中间踏板⑶和底部踏板⑷之间的间距均在172毫米至175毫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承重杆(54)之间设有限位加强杆(30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84)上设有保护板(841)。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9)还包括开锁手柄(93),开锁手柄(93)—端通过转轴(94)安装在固定杆(6)上,开锁手柄(93)上设有与卡勾(91)相互抵接的凸块(931);卡勾(91)枢设在第一立柱(83)上,开锁手柄(93)绕转轴旋转时凸块(931)推动卡勾(91)旋转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底部踏板,所述顶部踏板两端铰接在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折叠连接机构把固定座、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梯子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而且结构可靠;在梯子上还设有扶手组件,并且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可以通过折叠连接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E06C1/383GK202970422SQ20122069822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王振冠, 吴坚 申请人:深圳市残友无障碍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