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61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榨汁机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榨取水果汁的机器的自动装杯装置。

背景技术:
榨汁作为一项较为传统的工艺,已出现很长时间,现代医学及营养学的研究表明,水果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果汁还有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延缓衰老的功能。果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热量相对很低,更迎合了现代人对形体美的追求。由于上述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现有的榨汁机器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瓶装或罐装果汁虽然可以保存时间较长,但不可避免的需要添加其他原料,并使用防腐工艺以延长保值期,新鲜程度无法保证。同时由于近年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信心已降至低点。家用的小型榨汁机虽然可以保证食材的新鲜,但出汁率较低,清洗费时费力,只能适合少量人的家庭使用。正是由于上述榨汁机的缺点,很多城市街头出现了鲜榨果汁的服务,但此种服务都是由流动的个人摊贩经营,并采用原始的压榨机械由人工榨取果汁,效率地下,其安全卫生无法保证,产生的果渣也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包括第一底盘,出杯装置、出汁装置、压盖装置,所述出杯装置、出汁装置、压盖装置高于第一底盘,所述第一底盘连接一电机,电机转动可带动底盘围绕圆心转动,还包括第二底盘,出盖装置,出盖装置高于第二底盘,第二底盘上设置有传盖板,所述传盖板可被另一电机带动旋转,传盖板上设置有容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杯子导正装置,导正装置底部直径大于被装被子杯底直径,所述出杯装置包括一外壳,外壳内壁包括多于两个托杯突出部,所述托杯突出部与底盘的垂直距离大于被装杯子的高度,所述出盖装置包括一外壳,外壳内壁包括多于两个托盖突出部,所述压盖装置包括一压盖板,压盖板可上下运动,所述杯子导正装置在圆盘转动时可位于出杯装置、出盖装置、压盖装置正下方。所述出杯装置外壳内壁设置有齿轮,所述托杯突出部为一带有齿轮的轴,所述轴上部和下部各有一螺旋形槽,两螺旋形槽交汇形成一缺口。所述出盖装置外壳内壁设置有齿轮,所述托盖突出部为一带有齿轮的轴,所述轴上部和下部各有一螺旋形槽,两螺旋形槽交汇形成一缺口。所述自动装杯装置设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受落杯信号后控制底盘旋转,杯子导正装置旋转至出杯装置下,所述带有齿轮的轴旋转,被装杯子的杯沿沿着螺旋形槽旋转下降至缺口,被装杯子落入杯子导正装置。所述自动装杯装置设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受落盖信号后控制底盘旋转,杯子导正装置旋转至出盖装置下,所述带有齿轮的轴旋转,被装杯盖的盖沿沿着螺旋形槽旋转下降至缺口,被装杯盖落在被装杯子上。所述出汁装置包括漏斗、储汁管、连接件,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漏斗底部连接,所述储汁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口,中间上部另有一开口,所述引导管底部位于所述储汁管中间上部开口内,所述引导管底部有两个突出部,所述连接件紧贴并环绕储汁管底部,两端各有一开口套在所述引导管底部两个突出部,所述连接件可围绕两个突出部旋转,所述出汁控制装置还包括单点液体探针,所述单点液体探针固定于一传动杆上,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储汁管开口端上部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一电机,电机运动可带动传动杆上下运动并带动储汁管围绕引导管底部突出部旋转,所述出汁控制装置还包括出汁控制器,单点探针连接出汁控制器,液体探针探测到液体时,发出抬升信号至出汁控制器,出汁控制器控制传动杆向上运动,带动储汁管有开口一端抬升至高于封闭端。所述出汁控制器可接收降低信号,出汁控制器控制传动杆向下运动,带动储汁管有开口一端降低至低于封闭端。所述单点液体探针有两个,并位于同一垂直高度,当所述单点两个探针同时浸入液体时,形成一闭合回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街头榨汁机器环境卫生无法保证的问题,从出汁到封盖完全自动化,省去了人工介入的过程。附图说明附图1为自动装杯装置整体示意图。附图2为自动装杯装置俯视整体图。附图3为自动装杯装置去除出杯装置和出盖装置后的俯视整体图。附图4、6分别为出杯装置示意图。附图5、7分别为出杯装置示意图。附图8为带齿轮的轴装置示意图。附图9为出汁装置示意图。附图10为出杯装置装有杯子时示意图。附图11为储汁管与引导管、传动杆连接示意图附图12为出汁控制装置运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榨汁机自动装杯装置,包括第一底盘(1),出杯装置(2)、出汁装置(9)、压盖装置(4),所述出杯装置(2)、出汁装置(9)、压盖装置(4)高于第一底盘,所述第一底盘(1)连接一电机,电机转动可带动底盘(1)围绕圆心转动,还包括第二底盘(8),出盖装置(3),出盖装置(3)高于第二底盘(8),第二底盘(8)上设置有传盖板(31),所述传盖板(31)可被另一电机(32)带动旋转,传盖板(31)上设置有容盖槽(33),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杯子导正装置(6),导正装置(6)底部直径大于被装被子杯底直径,所述出杯装置(2)包括一外壳(10),外壳(10)内壁包括多于两个托杯突出部(11),所述托杯突出部(11)与底盘(1)的垂直距离大于被装杯子的高度,所述出盖装置(3)包括一外壳(12),外壳(12)内壁包括多于两个托盖突出部(13),所述压盖装置包括一压盖板(7),压盖板可上下运动,所述杯子导正装置(6)在圆盘转动时可位于出杯装置(2)、出盖装置(3)、压盖装置(4)正下方。托杯突出部的功能在于不落杯时可以托住杯子,需要时被子通过托杯突出部逐个落下,托盖突出部的功能在于不落盖时可以托住杯盖,需要时被子通过托盖突出部逐个落下。如图4、图6,所述出杯装置(2)外壳内壁设置有环形齿轮(14),所述托杯突出部(11)为一带有齿轮的轴(15)(如图8所示),带有齿轮的轴(15)通过齿轮与出杯装置(2)外壳内壁设置的环形齿轮(14)咬合,环形齿轮另连接一传动齿轮(20),传动齿轮连接一个电机(21),电机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并带动环形齿轮,如图8所示,所述轴(15)上部和下部各有一螺旋形槽,两螺旋形槽交汇形成一缺口。如图10,出杯装置容纳杯子,杯子可以一个,也可多个叠在一起,杯子应包括一比杯体直径略大的杯沿,不落杯时,杯沿托于轴上,所述自动装杯装置设一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单片机接受落杯信号(例如用户投币后启动的落杯信号)后控制底盘旋转,杯子导正装置旋转至出杯装置下,单片机再控制电机(21)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20),并带动环形齿轮,所述轴(15)一般多于两个,可以稳定形成一平面,杯子被托在该平面上,多个轴(15)分布在环形齿轮上时相对于圆心有角度差,每个轴(15)上的缺口相对的角度差与前述角度差相同,这样轴(15)被环形齿轮带动转动后,杯沿顺着螺旋形槽旋转至缺口后,杯沿的多个点同时到达缺口,一个杯子落入杯子导正装置。如图5、图7,类似出杯装置,所述出盖装置(3)外壳内壁设置有环形齿轮(16),所述托盖突出部(13)为一带有齿轮的轴(17)((如图10所示)),带有齿轮的轴(17)通过齿轮与出盖装置(3)外壳内壁设置的环形齿轮(14)咬合,环形齿轮另连接一传动齿轮(22),传动齿轮连接一个电机(23),电机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并带动环形齿轮,如图10所示,所述轴(17)上部和下部各有一螺旋形槽,两螺旋形槽交汇形成一缺口。出盖装置容纳盖子,盖子可以一个,也可多个叠在一起,盖子应包括一比盖子直径略大的盖沿,不落盖时,盖沿托于轴上,所述自动装杯装置设一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单片机接受落盖信号后控制底盘旋转,杯子导正装置旋转至出盖装置下,单片机再控制电机(23)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22),并带动环形齿轮(16),所述轴(17)一般多于两个,可以稳定形成一平面,盖子被托在该平面上,多个轴(17)分布在环形齿轮(16)上时相对于圆心有角度差,每个轴(17)上的缺口相对的角度差与前述角度差相同,这样轴(17)被环形齿轮带动转动后,盖子沿顺着螺旋形槽旋转至缺口后,盖沿的多个点同时到达缺口,一个盖子落入传盖板(31)上设置的容盖槽(33)。如图9,图11,图12所示,所述出汁装置(9)包括漏斗(91)、储汁管(92)、连接件(93),引导管(99),引导管(99)与漏斗(91)底部连接,所述储汁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口(94),中间上部另有一开口(95),所述引导管(99)底部位于所述储汁管中间上部开口内,所述引导管(99)底部有两个突出部(96),所述连接件紧贴并环绕储汁管底部,两端各有一开口套在所述引导管(99)底部两个突出部,所述连接件可围绕两个突出部旋转,所述出汁控制装置还包括液体探针(97),所述液体探针固定于一传动杆上(98),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储汁管开口端上部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一电机,电机运动可带动传动杆上下运动并带动储汁管围绕引导管(99)底部突出部旋转,液体探针连接一控制器。当出汁控制装置不运行时,储汁管(92)的开口(94)一端比另一端高,当出汁控制装置开始实际运行时,电机运动带动传动杆(98)向下运动并带动储汁管围绕引导管(99)底部突出部旋转,储汁管(92)的开口(94)一端比另一端低,储汁管(92)的开口(94)一端与液体探针(97)靠近,杯子(910)位于储汁管(92)的开口(94)一端与液体探针(97)下方。橙子被挤压后,橙汁被引导入漏斗,由于橙子大小不一,橙汁量不同,无法精确计算几个橙子可以装满一杯,例如当两个橙子被挤压后橙汁仍未盛满一杯,第三个橙子被挤压的橙汁继续从储汁管(92)流出并升至与液体探针(97)尖部接触,被液体探针探测到,探针发出抬升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传动杆向上运动,带动储汁管有开口一端抬升至高于封闭端,橙汁不再从储汁管开口一端流出。优选的,所述液体探针有两个,并位于同一垂直高度,当所述两个探针同时浸入液体时,形成一闭合回路,并控制传动杆向上运动。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