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9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研磨豆子的磨豆刀及磨豆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种既有的磨豆装置。该磨豆装置包含一个转轴10,以及分别设置在该转轴10上的一个第一磨豆刀11与一个第二磨豆刀12。该第一磨豆刀11包括一个水平延伸的第一横刀体111,以及两个分别由该第一横刀体111的两相反端彼此往外朝上延伸的第一斜刀体112。该第二磨豆刀12包括一个水平延伸的第二横刀体121,以及两个分别由该第二横刀体121的两相反端彼此往外朝下延伸的第二斜刀体122。在使用时,该第一磨豆刀11与该第二磨豆刀12的构造因为太过简单,故强度不足,耐用时间短而需经常更换。此外,当豆子被该第一磨豆刀11击碎并往下掉落后,所述朝下的第二斜刀体122大抵仅能搅拌碎豆,而难以再次将碎豆激起,使碎豆再次受到完整的研磨,因此在停止磨豆后,往往会在底部发现未完整磨碎的碎豆,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豆刀,具有较佳的强度与研磨效果。

本发明磨豆刀,适于搭配一个能带动该磨豆刀转动的转轴,并包含一个连接该转轴且横向延伸的连接刀体,以及分别连接于该连接刀体的两相反侧且彼此反向延伸的一个第一刀体与一个第二刀体,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分别向下凹折,该第一刀体具有一段自该连接刀体往外朝下延伸的第一下斜段、一段由该第一下斜段往外横向延伸的第一横向段,以及一段由该第一横向段往外且朝上延伸的第一上斜段,该第二刀体具有一段自该连接刀体往外朝下延伸的第二下斜段、一段由该第二下斜段往外并横向延伸的第二横向段,以及一段由该第 二横向段往外朝上延伸的第二上斜段。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该第一横向段和该第一下斜段与该第一上斜段相配合界定出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顶面与一个第一底面,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顶面与该第一底面间的第一斜面,该第一顶面具有一个第一内侧缘,该第一底面具有一个突伸出该第一内侧缘的第一外侧缘,该第一斜面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内侧缘朝该第一外侧缘斜伸的第一刀面部,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刀面部与该第一外侧缘间的第一刃面部。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延长该第一刀面部与该第一底面所界定出来的夹角为15度至25度,该第一刃面部的宽度为0.2mm至0.5mm,定义一个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平行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的延伸方向并通过该转轴的轴心,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外侧缘的延伸方向所界定出来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该第二横向段和该第二下斜段与该第二上斜段相配合界定出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二底面与一个第二顶面,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二顶面间的第二斜面,该第二底面具有一个第二内侧缘,该第二顶面具有一个突伸出该第二内侧缘的第二外侧缘,该第二斜面具有一个由该第二内侧缘朝该第二外侧缘延伸的第二刀面部,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刀面部与该第二外侧缘间的第二刃面部。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延长该第二刀面部与该第二顶面所界定出来的夹角为15度至25度,该第二刃面部的宽度为0.2mm至0.5mm,定义一个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平行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的延伸方向并通过该转轴的轴心,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外侧缘的延伸方向所界定出来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该第一横向段与该第二横向段彼此不等高,且该第一横向段与该第二横向段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mm。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刀,该第一上斜段与该第一横向段的夹角为95度至120度,且该第一上斜段的顶端与该第一横向段的距离为5mm至20mm,该第二上斜段与该第二横向段的夹角为95度至120度,且该第二上斜段的顶端与该第二横向段的距离为5mm至20mm,该第一上斜 段与该第二上斜段的最远距离为50mm至90mm,该连接刀体的长度为15mm至35mm,该第一横向段与该连接刀体的垂直距离为2mm至25mm,该第二横向段与该连接刀体的垂直距离为2mm至2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连接刀体与该第一刀体及该第二刀体的连接弯折构造,使该磨豆刀概呈W型,而能具有较佳的强度较为耐用。此外,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的向下凹折设计,能不断地将尚未磨成粉的碎豆激起,而能具有较佳的研磨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豆装置,具有较佳的强度与研磨效果。

本发明磨豆装置,包含一个界定出一条轴道的磨豆杯,以及一个穿设在该轴道的转轴,该磨豆杯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该底壁外缘且上下延伸的围壁,该底壁具有一个外缘连接该围壁的外环壁部、一个由该外环壁部内缘逐渐往上径缩的内环壁部,以及一个由该内环壁部内缘往下延伸并界定出该轴道的轴壁部,该磨豆装置还包含前述的磨豆刀,该磨豆刀位于该底壁上方,。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装置,该内环壁部与该轴壁部的夹角为15度至60度,该磨豆刀的该第一下斜段与该连接刀体的夹角为105度至150度,该第二下斜段与该连接刀体的夹角为105度至150度。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装置,该转轴具有一个穿设进该轴道并穿设在该磨豆刀的轴身,以及一个连接于该轴身顶端的轴头,该磨豆装置还包含分别位于该轴道中且分别穿设在该轴身并上下间隔的一个上轴承与一个下轴承、一个套设在该轴身并位于该上轴承与该下轴承间的垫块,以及一个套设在该轴身并位于该磨豆刀与该上轴承间的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的磨豆装置,该磨豆刀与该底壁上下间隔,该第一下斜段与该内环壁部的间隔距离为2mm至6mm,该第二下斜段与该内环壁部的间隔距离为2mm至6mm,该第一横向段与该外环壁部的间隔距离为2mm至6mm,该第二横向段与该外环壁部的间隔距离为2mm至6mm,该第一上斜段与该围壁的最短间隔距离为1mm至6mm,该第二上斜段与该围壁的最短间隔距离为1mm至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连接刀体与该第一刀体及该第二刀体 的连接弯折构造,使该磨豆刀概呈W型,而能具有较佳的强度较为耐用。此外,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的向下凹折设计,能不断地将尚未磨成粉的碎豆激起,此外,该磨豆杯的造形与该磨豆刀的弯折形状良好匹配,除了能避免无法研磨的死角产生外,还能避免该磨豆刀碰撞该磨豆杯,而能具有较佳的研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既有的磨豆装置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磨豆刀的一个立体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该磨豆刀的一个剖面图;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该磨豆刀的一个俯视图;

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沿图5中线Ⅵ─Ⅵ剖切的一个剖面图;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沿图5中线Ⅶ─Ⅶ剖切的一个剖面图;及

图8是本发明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磨豆刀的一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研磨豆子,并包含一个界定出一条轴道214的磨豆杯2、一个穿设在该轴道214并具有一个轴身311与一个连接于该轴身311顶端的轴头312的转轴31、分别套设在该轴身311且位于该轴道214中并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上轴承33与一个下轴承34、一个套设在该轴身311并位于该上轴承33与该下轴承34间的垫块35、一个套设在该轴身311且位于该轴头312与该上轴承33间的磨豆刀4,以及一个套设在该轴身311并位于该磨豆刀4与该上轴承33间的密封圈36。

该磨豆杯2包括一个底壁21,以及一个连接该底壁21外缘且上下延伸的围壁22。该底壁21具有一个外缘连接该围壁22的外环壁部211、一个由该外环壁部211内缘逐渐往上径缩的内环壁部212,以及一个由该内环壁部212内缘往下延伸并界定出该轴道214的轴壁部213。该内环壁部212与该轴壁部213的夹角A1能为15度至60度,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50度。

本实施例能搭配一个带动该转轴31转动的马达(图未示)使用。该上轴承33与该下轴承34利于该转轴31相对该轴壁部213旋转,避免因该转轴31与该轴壁部213过度磨擦而产生高热。该垫块35能维持住该上轴承33与该下轴承34间的间隔距离。该密封圈36能避免豆碎进入该轴道214。

参阅图2、图3、图4、图5及图6,该磨豆刀4位于该底壁21上方,并与该底壁21上下间隔,且包括一个供该转轴31穿设且横向延伸的连接刀体5,以及分别连接于该连接刀体5的两相反侧且彼此反向延伸并分别向下凹折的一个第一刀体6与一个第二刀体7。该连接刀体5的长度D1能为15mm至35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22mm。定义平行该第一刀体6与该第二刀体7的延伸方向并通过该转轴31的轴心的方向为一个第一方向T,下面将利用该第一方向T来辅助说明。

该第一刀体6具有一段自该连接刀体5往外朝下延伸的第一下斜段61、一段由该第一下斜段61往外横向延伸的第一横向段62,以及一段由该第一横向段62往外且朝上延伸的第一上斜段63。

该第一下斜段61与该连接刀体5的夹角A2为能105度至15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40度。该第一下斜段61与该内环壁部212的间隔距离D2能为2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2.7mm。

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连接刀体5的垂直距离D3能为2mm至25mm,与该外环壁部211的间隔距离D4则能为2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垂直距离D3为12.1mm,该间隔距离D4则为2.15mm。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第一下斜段61及该第一上斜段63相配合界定出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顶面64与一个第一底面65,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顶面64与该第一底面65间的第一斜面66。

该第一顶面64具有一个第一内侧缘641。该第一底面65具有一个突伸出该第一内侧缘641的第一外侧缘651。该第一外侧缘651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方向T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3能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为4度。该第一外侧缘651与该第一方向T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3,能使该第一刀体6外窄内宽,避免该第一 上斜段63过重下垂而刮磨该磨豆杯2,且能让该第一斜面66在既定的距离中有较长的长度。当该夹角A3等于0度时,无法使该第一刀体6外窄内宽,当该夹角A3大于10度时,该第一下斜段61又会太宽。该第一斜面66连接于该第一内侧缘641与该第一外侧缘651间,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一内侧缘641朝该第一外侧缘651斜伸的第一刀面部661,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刀面部661与该第一外侧缘651间的第一刃面部662。延长该第一刀面部661与该第一底面65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4能为15至25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9度。当该夹角A4大于25度时,该第一斜面66会不够锐利,当该夹角A4小于15度时,该第一刀面部661所需的倾斜长度较长且面积较大,不易制造。该第一刃面部662的宽度D5能为0.2mm至0.5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0.3mm。当该宽度D5小于0.2mm时,该第一刃面部662的强度不足容易损坏,当该宽度D5大于0.5mm时,该第一刃面部662会不够锋利。

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一横向段62的夹角A5能为95度至12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10度。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围壁22的最短间隔距离D6能为1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为2.2mm。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一横向段62及该第一下斜段6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开口朝上且往下延伸的第一研磨空间67。

参阅图2、图3、图4、图5及图7,该第二刀体7具有一段自该连接刀体5往外朝下延伸的第二下斜段71、一段由该第二下斜段71往外并横向延伸的第二横向段72,以及一段由该第二横向段72往外朝上延伸的第二上斜段73。

该第二下斜段71与该连接刀体5的夹角A6能为105度至15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为140度。该第二下斜段71与该内环壁部212的间隔距离D7能为2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2.7mm。

该第二横向段72与该连接刀体5的垂直距离D8能为2至25mm,与该外环壁部211的间隔距离D9则能为2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横向段72与该连接刀体5的垂直距离D8为12.1mm,与该外环壁的间隔距离D9则为2.15mm。该第二横向段72与该第二下斜段71及该第二上斜段73相配合界定出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二底面74与一个第二顶面75,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顶面75与该第二底面74 间的第二斜面76。

该第二底面74具有一个第二内侧缘741。该第二顶面75具有一个突伸出该第二内侧缘741的第二外侧缘751。该第二外侧缘751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方向T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7能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4度。该第二外侧缘751与该第一方向T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7,能使该第二刀体7呈现外窄内宽的造型,并能让该第二斜面76在既定的距离中有较长的长度。当该夹角A7等于0度时,无法使该第二刀体7外窄内宽,当该夹角A7大于10度时,该第二下斜段71又会太宽。该第二斜面76连接于该第二内侧缘741与该第二外侧缘751间,并具有一个由该第二内侧缘741朝该第二外侧缘751延伸的第二刀面部761,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刀面部761与该第二外侧缘751的第二刃面部762。延长该第二刀面部761与该第二顶面75所界定出来的夹角A8能为15度至25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9度。当该夹角A8大于25度时,该第二斜面76会不够锐利,当该夹角小于15度时,该第二刀面部762所需的倾斜长度较长且面积较大,不易制造。该第二刃面部762的宽度D10能为0.2mm至0.5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0.3mm。当该宽度D10小于0.2mm时,该第二刃面部762的强度不足容易损坏,当该宽度D10大于0.5mm时,该第二刃面部762会不够锋利。

该第二上斜段73与该第二横向段72的夹角A9能为95度至120度,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110度。该第二上斜段73与该围壁22的最短间隔距离D11能为1mm至6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2.2mm。该第二上斜段73与该第一上斜段63的最远距离D12能为50mm至90mm,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69.8mm。该第二上斜段73与该第二横向段72及该第二下斜段7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开口朝上且往下延伸的第二研磨空间77。

该第一下斜段61与该第二下斜段71的倾斜设计,能让豆子由上往下朝该第一横向段62及该第二横向段72移动,而位于该第一横向段62及该第二横向段72的豆子,又会在因离心力向外移动时,沿着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二上斜段73往上移动,最后又会因重力再往回掉落在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第二横向段72上,也就是说豆子会在 该第一研磨空间67与该第二研磨空间77中产生涡流并反复震荡来回,而被该第一刀体6与该第二刀体7彻底粉碎。

在实施上应特别注意该夹角A5及该夹角A9的角度,当该夹角A5与该夹角A9的角度小于95度时,会不利于豆子沿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二上斜段73爬升,而当该夹角A5与该夹角A9的角度大于120度时,为了避免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二上斜段73碰撞该围壁22,势必要缩小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二上斜段73的长度,并因此影响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二上斜段73的功效,故该夹角A5与该夹角A9确实以设定在95度至120度为佳。此外,该第一上斜段63与该第一横向段62的距离D13以5mm至20mm为佳,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7.7mm。该第二上斜段73与该第二横向段72的距离D14以5mm至20mm为佳,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为7.7mm。

参阅图2、图6及图7,该第一斜面66与该第二斜面76的相反倾斜设计,在切削豆子时,能施予豆子往不同方向移动的力。豆子在被研磨时,由于两股力道彼此方向相反,故豆子会集中在该第一刀体6与该第二刀体7间,能被该第一斜面66与该第二斜面76完整研磨,并提高研磨效率进而缩短研磨时间。

本第一实施例的该磨豆刀4与该磨豆杯2的间隔距离经过良好设计。所述的良好设计其一是该底壁21的该外环壁部211与该内环壁部212随着该磨豆刀4的造形弯曲,使该底壁21良好地匹配该磨豆刀4而不产生研磨死角,其二便是该磨豆刀4各部位与该磨豆杯2的间隔距离适当,使该磨豆刀4不致于碰撞该磨豆杯2。

参阅图8,本发明磨豆刀及磨豆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第二横向段72彼此不等高,且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第二横向段72的垂直距离D15不大于5mm,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为2.5mm。当该第一横向段62与该第二横向段72不等高时,该第一刀体6与该第二刀体7的移动轨迹会形成两个彼此上下间隔的研磨面,能增加豆子在研磨过程中于不同高度时被切削的机率,进而取得更佳的研磨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磨豆刀及磨豆装置,该连接刀体5与该第一刀体6及该第二刀体7的连接弯折构造,使该磨豆刀4概呈W型,而能 具有较佳的强度较为耐用。此外,该第一刀体6与该第二刀体7的向下凹折设计,能不断地将尚未磨成粉的碎豆激起,此外,该磨豆杯2的造形与该磨豆刀4的弯折形状良好匹配,除了能避免无法研磨的死角产生外,还能避免该磨豆刀4碰撞该磨豆杯2,而能具有较佳的研磨效果,并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