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可调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74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高低可调式枕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涉及一种可使高低可变的高低可调式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是使用者躺卧或者睡觉时维持舒适姿势用于垫使用者头部的,并且大概具有一定的高度及恰当的气垫。这种枕头由用枕头芯填充内部的枕头主体及套在枕头主体的枕套构成。枕头芯可以用荞麦皮、稻糠、乳胶、海绵、棉花或者羽毛,含功能性物质等来填充。

人可以以多种姿势睡觉。可以端正的姿势躺,可以侧躺,也可以趴着。当以正姿势枕枕头时,人体的头后部、颈椎等部位大约形成一条直线,相比而言即使使用相对不高高的枕头,也不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即使是这样,当侧躺在同样高度的枕头上时,由于人体的一侧肩部和一侧脸侧面的距离差异,颈椎部位弯曲感觉不舒服。相反,如果使用相对较高的枕头,侧卧时,相比来讲可以感觉舒服,正姿势躺时,由于头部被抬起,因此,无法期待得到安稳的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到使用者感觉到舒适高度的高低可调式枕头。

(解决问题的手段)

如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高低可调式枕头,包括:下部部件;上部部件,在所述下部部件的上侧且相对于下部部件可上下移动配置;及升降装置,将所述上部部件移动从而调节上部部件的高低。。

所述升降装置,可包括:一对驱动轴,使所述下部部件向水平方向贯通安装;及旋转齿轮,各自安装在所述一对驱动轴构成相互啮合;及升降部件,各自安装在所述一对驱动轴并随着所述驱动轴的旋转,以水平状态平放或以垂直状态竖立的同时,将所述上部部件升降。

此处,在所述一对驱动轴中的任意一个上可安装棘轮及手柄,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还包括:停止装置,限定所述棘轮的自由旋转,并且使所述一对驱动轴维持固定状态。

所述停止装置安装在使所述底座向水平方向贯通的支承轴上,并且根据向所述支承轴长度方向的移动,与所述棘轮啮合或解除啮合。在所述停止装置和所述下部部件之间,置有将所述支承轴包裹的弹簧,并且所述支承轴位于设定的位置。

并且,所述升降装置,可包括:驱动轴,使所述下部部件以水平方向贯通安装;及锥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前端方向,并且将所述驱动轴的纵向旋转变成横向旋转;驱动齿轮部,与所述锥齿轮连动并且横向旋转;及多个从动齿轮部,与所述驱动齿轮部连动并且横向旋转;及升降部,在所述从动齿轮部的上面周围向圆周方向形成,并且由其它多个高度不同的端部形成。

所述升降部由各个高度形成段差的多个端部构成,在所述端部之间形成倾斜面。

此处,在所述上部部件的底面上,具备一种安装在所述升降部端部中构成同一高度的各个端部上的多个接触部件,所述多个接触部件随着所述升降部的旋转升降。

并且,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部件,安装在所述下部部件和上部部件中任意一个部件上,并以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并且在与所述下部部件和上部部件中,另外一个部件相对的相对面上具备一个根据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向一个方向上坡倾斜的倾斜部,并且在所述倾斜部上向所述倾斜部的长度方向持续并具备配置在互相不同的高度上的多个卡台部;及接触部件,安装在所述下部部件和所述上部部件中另外一个部件上,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与所述多个卡台部中任意一个都可接触,所述多个卡台部各自由段差面及连接面构成,所述段差面沿着所述倾斜部的长度方向而留置间隔配置,并处于不同的高度上且互相分离,所述连接面由将互相不同高度的段差面连接的倾斜面形成,若将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所述接触部件是则会根据所述连接面升降的同时,向相邻另一个段差面移动。

所述各个段差面是沿着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向一个方向下坡倾斜而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还包括:引导方法,作为一种引导所述上部部件升降的方法,由引导针及具有所述引导针插入引导块的针插入部件构成,所述引导针安置于所述上部部件和所述下部部件中其中一个上,所述针插入部件安置于所述上部部件和所述下部部件中另外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还可包括:标记装置,标记借助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所述上部部件的高低。所述标记装置,可包括:齿条,从所述上部部件根据上下方向向下侧延长;小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标记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部部件的外部,与所述小齿轮可一起旋转,并且具有高低标记部。

(发明的效果)

借助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可以将枕头的高度调节到使用者可以感觉到舒适的高度,所以使用者可以享受更安乐的睡眠。

特别是,如果应用到医院或者酒店、公寓类似大众使用的设施中,每个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枕头的高低,这可以有效提升顾客的满足度。

附图说明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图示的调节枕头的立体图及正面图。

图3是图示图1中去除气垫状态的立体图。

图4、5是图示图3中去除气垫状态的立体图。

图6、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图示的调节枕头的正截面图。

图8、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呈现的可应用于高低可调式枕头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10、11是图4或者5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呈现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的正面图。

图13是呈现图12中去除气垫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呈现的可应用于高低可调式枕头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15至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图示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的运作关系的附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而图示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的正面图。

图19是图示图18中去除气垫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而图示的可应用于高低可调式枕头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图示图20中图示的升降装置一部分的构成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而图示的可应用于高低可调式枕头的高度标记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如图1至图11中所示。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包括:底座20,属于下部部件并且形状为上面开放的箱式;及外罩30,属于上部部件并且安装在底座20上部,可升降;及升降装置100,将外罩30相对于底座20使其向上下方向升降。在外罩30上安装托住头部的气垫40,并且气垫40通过运转升降装置100与外罩30一同升降。

如图4至图11所示,升降装置100,包括:一对驱动轴110:112、114,使底座20的前端与后端贯通(前后贯通)安装,及旋转齿轮120,在一对驱动轴110上以一定的间隔而固定安装,及升降部件130,同样在一对驱动轴110上以一定的间隔而固定安装。

一对驱动轴110中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上的旋转齿轮120与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4上的旋转齿轮120互相啮合。

升降部件130向一个方向形成为长度较长、大致呈椭圆形形状,并且任意一个端部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及第二驱动轴114上。即,偏心安装。升降部件130安装在相对于所述一对驱动轴110相对的方向。于是,升降部件130整齐地维持水平状态或整齐地以垂直状态旋转,关于这部分详细的运转关系后述进行说明。

在一对驱动轴110中任意一个驱动轴的前端或者后端上安装手柄140,在安装手柄140的驱动轴上安装向一方倾斜的棘轮150。棘轮150具备有多个,以便与升降部件130的个数向对应,并且虽然优选为与各个升降部件130紧密形成,但其个数不受限定。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在第一驱动轴112的前端安装手柄140,随其解释为在第一驱动轴112上安装了多个棘轮150。

在底座20的内部空间中,与棘轮150啮合并且具备了棘轮150从旋转状态维持固定状态的停止装置160,停止装置160安装在贯通底座20安装的支承轴162上。停止装置160向一侧延长出弹性部件160a并维持固定状态,于是当施加一定的外力时,与支承轴162一起形成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具有恢复成原状态的弹性。

安装在支承轴162上的停止装置160中,在位于最前端的停止装置和底座20的前端内面之间,设置有包裹支承轴162的弹簧164。并且,在支承轴162的前端安装有向底座20外部露出的摇杆170,根据摇杆170拉回或者根据支承轴162末端推送的弹簧164的压缩和复原,支承轴162向前后方向移动。

因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停止装置160根据弹簧164的张力与棘轮15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维持相互啮合的状态。并且,将支承轴的后端向前方推或者拉摇杆170时,弹簧164收缩的同时,根据支承轴162向前方移动,安装在支承轴162的停止装置160通过向前方移动,使停止装置160与棘轮150从同一的水平线上脱离。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推支承轴162的后端或者解除拉摇杆170的力,支承轴162会随着弹簧164的恢复力向原状态移动,于是,停止装置160如图10所示,与棘轮150再次形成啮合状态。

仅供参考的是,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的升降部件130情况,在形成水平状态下,为了与支承轴162不发生干涉而形成一定大小凹槽132。

另外,底座20的两侧内壁面上形成安置部24,安置部24上安置外罩30,外罩30上安置气垫40。

因此,如图6所示,升降部件130在形成水平的状态中,外罩30形成安置在底座20的安置部上的状态,如图7所示,如果升降部件130向垂直方向旋转,则外罩30从底座20的安置部24开始上升。

仅供参考的是,在底座20的两侧壁面上,延长有用于引导外罩30沿垂直方向升降的引导块22,在外罩30的两侧壁面上,延长有用于防止气垫脱离的防止块32。

如果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的运转关系进行说明,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4及图6所示,升降部件130形成水平,外罩30安装在底座20安置部24的状态维持在枕头高低的最低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当使用者想调高枕头高度时,将一对驱动轴110中,安装在任意一个驱动轴一侧的手柄140向一个方向旋转即可。即,如图2、图5及图7所示,如果将手柄140向一个方向旋转,手柄140会连动安装的第一驱动轴112旋转,因此,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上的棘轮150随着停止装置160向一方旋转。例如,如果将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一侧的手柄140向右侧旋转,则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的棘轮150连动并且与停止装置160发出咔擦声响的同时向右侧旋转。

此处,停止装置160在将各个弹性部件160a轻微按压的同时发挥弹性,棘轮150则会向一方旋转。此时,第一驱动轴112通过向右形成旋转,与旋转齿轮120一起升降部件130也会旋转,升降部件130从水平向垂直的状态旋转。

第一驱动轴112的旋转齿轮120与第二驱动轴114的旋转齿轮120啮合,如果第一驱动轴112向右侧旋转,则第二驱动轴114向反方向左侧旋转,于是,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4上的升降部件130与安装在第一驱动轴112上的升降部件130向相对的方向,从水平向垂直的状态旋转。

因此,两侧的升降部件130随着向垂直方向旋转,升降部件130将外罩30升起,于是,使安置在外罩30上的气垫40上升从而使枕头的高度变高。

在这样的状态中,将头部托在气垫40上,即使向气垫40及外罩30施加重力,棘轮150根据停止装置160以卡住的状态维持固定,通过限定一对驱动轴110向相反方向旋转,气垫40则仍然维持高度不变。

因此,使用者可将气垫40的高度根据手柄140向一侧方向旋转,阶段性的调至想要的高度。

如上所述,在气垫40的高度在变高的状态下,若想将气垫40的高度再降低时,则解除棘轮150和停止装置160的固定后,将手柄140向反方向左侧旋转即可。即,如图10及图11所示,如果将支承轴162的后端向前方推或者拉安装在支承轴162前端的摇杆170时,位于支承轴162前端的停止装置会将弹簧164压缩的同时,向一定间隔左右的长度方向移动,于是,形成停止装置160与棘轮150从同一水平线上脱离的状态,棘轮150不受相反方向即向左侧的旋转所限定。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将手柄140向左侧旋转,第一驱动轴112与旋转齿轮120向左侧方向旋转,同时升降部件130也向左侧方向旋转并且从垂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此时,第二驱动轴114及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4上的旋转齿轮120与升降部件130形成向右侧方向旋转是当然的。

于是,外罩30根据向水平旋转的升降部件130慢慢地下降,如果外罩30的下降完成,将按压着的支承轴162放开或者将正拉着的摇杆170放开即可。

如果解除这种支承轴162的按压或者解除拉力,基于弹簧164的复原力,支承轴162向原状态以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停止装置160再次与棘轮150位于同一线上并维持啮合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利用手柄140的旋转再次使外罩30及气垫40上升。

仅供参考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对棘轮150与手柄140安装在一对驱动轴110中第一驱动轴112上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驱动轴114上。这种情况,可以使停止装置160安装的支承轴162与第二驱动轴114位置的部位对应安装,这也是当然的。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在图12至图17中所图示。

如图12、1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包括:底座20A,属于下部部件并且形态为上面开放箱式;及外罩30A,属于上部部件并且安装在底座20A上部,可升降;及升降装置200,将外罩30A相对于底座20A上下升降。在外罩30A上安装托住头部的气垫40A,据此通过升降装置200的运转连动气垫40A从而完成升降。

如图13、14所示,升降装置200包括:驱动轴220,贯通底座20A的一侧面安装;及小齿轮(驱动锥齿轮222),安装在驱动轴220的末端;及齿环(从动锥齿轮224),与小齿轮222啮合;及驱动齿轮部(驱动平齿轮226),与齿环224连动从而旋转;及多个从动齿轮部(从动平齿轮230),与驱动齿轮部226啮合并且连动。

安装在驱动轴220末端的小齿轮222及与其啮合的齿环224形成锥齿轮,并且将驱动轴220的纵向旋转变成驱动齿轮部226的横向旋转。在驱动轴220的前端安装向底座20A的外部露出的手柄210。如果旋转手柄210,则随着驱动轴220旋转,小齿轮222及齿环224的锥齿轮旋转,于是,连动驱动齿轮部226也旋转,根据旋转从动齿轮部230也连动旋转。在从动齿轮部230的上面形成有升降部234,所述升降部234沿着圆周周围形成有高度段差的结构。

如图14至17所示,升降部234由第一端部A,其高度为最低,及第二端部B,将从第一端部A上升倾斜的第一倾斜面a放置之间形成,及第三端部C,将从第二端部B上升倾斜的第二倾斜面b放置之间形成,及第四端部D,将从第三端部C上升倾斜的第三倾斜面c放置之间形成,及第五端部E,将从第四端部D上升倾斜的第四倾斜面d放置之间形成,及第六端部F,将从第五端部E上升倾斜的第五倾斜面e放置之间形成,及具有从第六端部F向下倾斜形成在第一端部A的第六倾斜面f的结构形成。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升降部234从第一端部A到第六端部F共6个阶段而形成有高度差形成段差,以此进行了说明,由两个段差以上的多个段差形成是当然的。第一端部A至第六端部F均由同等间隔构成,将驱动齿轮部226放置在之间成放射状配置。

在外罩30A的底面上形成在各自安装在从动齿轮部230的升降部234的接触部件32A。因此,根据从动齿轮部230的旋转,由于升降部234的旋转,接触部件32A通过位置在第一端部A至第六端部F升降,有关此处的详细说明后述进行说明。

当接触部件32A根据从动齿轮部230的升降部234旋转而升降时,为了使其不向水平方向脱离并向垂直方向升降,在外罩30A的底面至少形成一个引导针34A,在外罩20A上形成一个引导引导针34A升降的针插入部件22A。在针插入部件22A上,形成引导块24A,从而使引导针34A可以以插入的状态而升降。相反,在外罩30A上形成有由一个形成的针插入部件22A,并且在底座20A上也可以形成引导针。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高低可调式枕头的运转关系说明如下。

在底座20A的内部空间上安装升降装置200。在气垫40A放置的外罩30A安置在升降装置(200)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接触部件32A位于从动齿轮部230的第一端部A时,则外罩30A及气垫40A维持最低的位置。

在此状态中,当使用者想调整枕头的高度时,如果将手柄210向一方向旋转,则手柄210和安装的驱动轴220旋转,于是,由小齿轮222及齿环224构成的锥齿轮由于连动并且旋转。

因此,锥齿轮的齿环224安置的驱动齿轮部226向一个方向旋转,与驱动齿轮部226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部230向一个方向旋转。即,与驱动齿轮部226的齿轮部和从动齿轮部230的齿轮部132啮合,随着驱动齿轮部226的旋转,从动齿轮部230也会旋转。

相同,如果从动齿轮部230旋转,那么在从动齿轮部230的上面形成的升降部234就会旋转,于是,接触部件32A利用倾斜面位于高度较高的下一个阶段的端部,外罩30A上升。

例如,如图16所示,根据手柄210的旋转,由于驱动轴220、锥齿轮及驱动齿轮部226的旋转引起的从动齿轮部230旋转并且升降部234或者旋转,于是,在接触部件32A的底部,如果第三端部C位于此处,外罩30A及气垫40A会以一定高度变高。这种情况,接触部件32A利用第一倾斜面a经过第二端部B并且利用第二倾斜面b构成安置在第三端部C的状态。

进一步,如果旋转手柄210,如图17所示,由于驱动轴220、锥齿轮、驱动齿轮部226、从动齿轮部230的旋转,接触部件32A利用第三倾斜面c经过第四端部D,利用第四倾斜面d经过第五端部E,并且利用第五倾斜面e构成安置在第六端部F的状态,外罩30A级气垫40A变为高度最高的状态。

像这样,在外罩30A及气垫40A变为最高的状态中,进一步,如果旋转手柄210,接触部件32A由于驱动轴220、锥齿轮、驱动齿轮部226、从动齿轮部230的旋转,利用第六倾斜面f下降并安置在第一端部A,于是,外罩30A及气垫40A如图15所示为高度最低的状态。

仅供参考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手柄210的旋转,接触部件32A从升降部234的各端部中低阶段的端部开始,向高阶段的端部移动,外罩30A及气垫40A的高度上升为例进行了说明,根据手柄210向反方向旋转,接触部件32A从升降部234的高阶段的端部开始向低阶段端部下降是当然的。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各从动齿轮部230的上面形成的升降部234中,各端部A-F及倾斜面a-f的边界部位中,通过形成比各端部一定高度高的端槽部(附图符号未赋予),只在施加一定外力时,可以使接触部件32A利用升降部234的倾斜面a-f向低阶段的端部移动。

[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在图18至图22中图示。

如图18、1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包括为下部部件的底座20B及为上部部件的外罩30B。底座20B是由上部的至少一部分为开放结构的箱式形成,外罩30B在底座20B的上部安置,沿上下方向可直线移动。底座20B和外罩30B构成枕头的主体。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相对于底座20B可将外罩30B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还包括:可调整外罩30B高低的升降装置300。在外罩30B上安置一个可将使用者头部有弹性地托住的气垫40A,于是,气垫40A是如果外罩30B由升降装置300的运转来升降,外罩30B将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

如图19、20所示,升降装置300包括:驱动轴310,贯通底座20B的壁体(例如:前壁)配置于水平方向并可旋转安装;驱动锥齿轮330,在底座20B的内部空间中安装在驱动轴310上;从动锥齿轮340,与驱动锥齿轮330啮合;驱动平齿轮350,与从动锥齿轮340向同轴安装,单个或者多个的从动平齿轮360,与驱动平齿轮350啮合。在底座20B的外部中,手柄320安装在驱动轴310上。驱动平齿轮350安装在底座20B的底面上。并且具备多个从动平齿轮360。从动平齿轮360配置在驱动平齿轮350的周围并且安装在底座20B的底面上。从动锥齿轮340配置在驱动平齿轮350的上部。

如果旋转手柄320,同驱动轴310一起使驱动锥齿轮330向同一方向旋转,从动锥齿轮340与驱动平齿轮350同时以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动平齿轮360也会以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截止到此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事实上相同或者类似。

如图20、21所示,升降装置300还包括:旋转部件370,在从动平齿轮360的上部各自与从动平齿轮360一起旋转具备,接触部件380,从外罩30B向旋转部件370方向各自凸出,此时,接触部件380与第二实施例的接触部件32A具备类似的功能。

各旋转部件370在上面具备倾斜部372,所述倾斜部372以下部的从动平齿轮360的轴线为中心并沿着圆周方向向(以附图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上坡倾斜而形成。在倾斜部372上沿着倾斜部372的长度方向连续具备有卡槽部374,卡槽部374互相配置在不同的高度。

各接触部件380根据旋转部件370的旋转角度与卡槽部374中任意一个末端接触。

卡槽部374由段差面376和连接面378构成。段差面376根据倾斜部372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并且相互脱离及互相位于不同的高度上。连接面378由互相高度不同的段差面连接形成的倾斜面形成。于是,如果使旋转部件370旋转,接触部件380随着连接面378升降的同时,与在现段差面中相邻的其他段差面接触。

为了防止接触部件380无端地随着连接面378升降,各个段差面376根据以下部从动平齿轮360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并且向一个方向下坡倾斜。

没有具体的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还可包括:引导外罩30B的升降运动的引导方法。引导方法可包括:引导针(未图示)从外罩30B向下侧突出的至少一个以上,针插入部件50B,置备在底座20B上,并且具备引导针插入的引导块。引导针和针插入部件50B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此时,引导针及针插入部件50B起到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针34A及针插入部件22A相同或者类似的作用。

如果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高低可调式枕头的运转关系进行说明,说明如下。

如果接触部件380在位于卡槽部374中最下端的卡槽部374段差面376上,外罩30B将维持最低的位置。

在这样的状态中,如果将手柄320以图20为基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驱动轴310一起的驱动锥齿轮330、从动锥齿轮340、驱动平齿轮350及从动平齿轮360旋转。此时,从动平齿轮360以图20为基准顺时针旋转。因此,接触部件380随着最下端的卡槽部374的倾斜连接面378上升的同时,位于与最下端卡槽部374相邻的高阶段的卡槽部的段差面376上,因此,外罩30B维持在上升一个阶段的高度。

连续地,如果向同一方向旋转手柄320,外罩 30B的高度将持续上升。相反,如果向反方向旋转手柄320,接触部件380将位于在相对较低阶段的卡槽部的段差面上的同时,外罩30B的高度下降。

图22的附图符号400是借助于升降装置300,将升降的外罩30B的高低标记的标记装置。

如果参照图22及图18、19,标记装置400包括:齿条410,从外罩30B向下侧延长并且位于底座20B的内部;小齿轮420,与齿条410啮合并且安装在底座20B的内部;运转齿轮430,与小齿轮420啮合并且安装在底座20B的内部;标记部件440,配置在底座20B的外部,安装在运转齿轮430的轴上,并且与驱动齿轮430一并旋转且具有高低标记部。由于没有图示,在底座20B中,与标记部件440邻接的部分中具备指示部,并且可将标记部件440的高低标记部呈现的高低由指示部来指示并构成。

这种标记装置400是如果外罩30B上升,齿条410向同一方向一同升降,于是,小齿轮420及运转齿轮430旋转并且在标记部件440旋转的同时,标记升降的外罩30B高低。此时,使用者通过标记部件440的高低标记部将升降的外罩30B的高低用肉眼确认的同时,可以调节外罩30B的高低。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受借助揭示的实施例及附图所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之内可以多样的变形。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解释的技术思想可以各个独立实施,也可以2个以上相互结合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