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998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低枕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床上用品中的枕头,具体是一种有多面倾斜角度的V字形结构的,适合全方位睡姿的扇形或长方形多功能枕头。



背景技术:

尽管传统的长方形扁平枕头历史悠久,目前也非常主流,但是它不符合静态生物力学的要求,具有很多结构性缺点,这些缺点会造成以下的不适和伤害:

1、人在每晚会翻身20—30次,变换不同的睡姿,人的睡姿的不同,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也不同,长方形扁平枕头只能满足一种睡姿的高度要求,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睡眠质量和舒适度。

2、长方形扁平枕头的高度一般为10厘米左右,高度笼统,违背“每个人对合适枕头的高度不一样”的原则。

3、长方形扁平枕头由于中间高,四周低,对颈部不起到托举的作用,会使颈部悬空,造成颈椎弧度变化,引起异常。

4、长方形扁平枕头无法满足仰卧“颈高头低”的颈椎自然生理曲线要求,会出现颈椎前屈和过屈,颈部肌肉酸胀不适,容易患上颈椎病。

5、长方形扁平枕头对头部和颈部的托举没有适合的弧度和倾斜角度,侧卧时会造成颈椎侧屈,颈部肌肉会由于过度的牵拉、疲劳而导致痉挛、疼痛,出现“落枕”。

6、由于每个人的颈椎弧度都不同,而不同的颈椎弧度须有不同的弧度枕头配合,才能使颈椎得到完全的休息,而长方形扁平枕头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一点。

7、长方形扁平枕头无法满足对睡姿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的使用要求,会削弱对特殊疾病的辅助治疗。

8、长期使用长方形扁平枕头,会破坏人的颈椎生理曲线,导致颈部韧带长

时间处于一种受力状态,使颈部得不到充分休息而劳损。

9、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儿童长期使用长方形扁平枕头,会影响脊椎骨胳自然曲线的发育。

由此可见,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的长方形扁平枕头,每晚都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因传统长方形扁平枕头的缺点而造成的各种不适和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高低枕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根据静态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具有多面倾斜角度的V字形结构的,适合全方位睡姿的扇形或长方形多功能枕头。本发明设计一种高低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头由枕芯和枕套构成,所述的枕头为中间低、两端高,由长直枕边和短弧枕边构成的扇形高低枕头,或由直枕边和弧枕边构成的长方形高低枕头。所述的枕头有五个枕区,中间横向呈80°角凹形弧过渡到两端,形成中间低,两端高的依次为仰卧俯卧枕区,左半侧卧枕区和右半侧卧枕区,右侧卧枕区和左侧卧枕区等五个枕区。五个枕区都有相应的头托和颈托, 两个侧卧枕区有弧形腮托。其枕芯由枕芯盖、弹簧托颈管和枕芯座三部分构成。枕芯盖和枕芯座用天然乳胶或聚氨酯注模而成。枕芯座有两个卡柱,用来插入枕芯盖的两个卡槽,起到固定枕芯盖和枕芯座的作用。弹簧托颈管是用扁形钢丝制作成中间低,两端高,同时,又呈水平弧形的异形弹簧管,弹簧托颈管外用定制的配套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防护,装入弹簧托颈管卡槽与通气孔相通。在弹簧托颈管两端装有药囊或香囊,可成为药枕。

本发明的高低枕头的五个枕区都有相应的头托和颈托:

(1)头托:仰卧枕区头托、左右半侧卧枕区头托和左右侧卧枕区头托,

(2)颈托:仰卧枕区颈托、左右侧卧枕区颈托和左右半侧卧枕区颈托。

右侧卧枕区和左侧卧枕区有用于侧卧的弧形腮托。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的五个枕区能够满足人体所有正常睡姿的高度要求,这五个枕区的高度是根据人体头部和颈椎在不同睡姿下的最佳高度设计的,不管采用何种睡姿,都能使头部和颈椎处在合理的自然生理曲线上,使颈椎和颈部肌肉群有效地放松,有利于颈部的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醒后大脑更清醒,精神更饱满。

2、本发明的头托和颈托能够使头部与颈椎在各种睡姿下,都保持最佳生理曲线,这样既能充分缓解后肌肉群和韧带的劳损,又可起到轻度牵引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增生骨质对神经的压迫,防治颈椎病。

3、本发明带有倾斜角度的头托和颈托可以使头、颈、肩与枕头紧贴无缝隙,使颈部肌肉群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极大地提高了睡眠质量的舒适度。

4、本发明的弹簧托颈管即可以保证颈下高度不变,又不影响枕头的柔软弯曲度,同时还可以通过通气孔通风换气,在炎热的夏季更能为颈部降温,增加一些凉意,促进深度睡眠。

5、在本发明的弹簧托颈管两端装入药囊或香囊,可以成为药枕,能够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6、将本发明的枕头的弧枕边朝上立起来,可以当靠枕,腰托的设计,使腰部更舒适。

7、本发明的科学设计,尤其适合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儿童的实用。

8、本发明符合“每个人的颈椎弧度都不相同,须有不同弧度的枕头相配合”的原则。

9、本发明能为每个人更精准地制作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枕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扇形枕头整体功能图中带枕套的枕头正视图。

图中:1仰卧俯卧枕区,2右侧卧枕区,3左侧卧枕区,4左半侧枕区,5右半侧枕区,6枕芯。

图2为扇形枕头整体功能图中带枕套的枕头左视图。

图中:6枕芯,7枕套。

图3为扇形枕头整体功能图中带枕套的枕头俯视图。

图中:1仰卧俯卧枕区,2右侧卧枕区,3左侧卧枕区,4左半侧枕区,5右半侧枕区,6枕芯,7枕套。

图4为扇形枕头整体功能图中带枕套的枕头底面俯视图。

图中:7枕套,8枕套底面拉链。

图5为本发明的枕芯分解安装图中的枕芯正视分解安装图。

图中:9枕芯盖,10弹簧托颈管,11枕芯座,12卡槽,13卡柱,14药囊或香囊,15弹簧托颈管卡槽,16通气孔,24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

图6为枕芯分解安装图中的枕芯左视分解安装图。

图中:9枕芯盖,10弹簧托颈管,11枕芯座,12卡槽,13卡柱,14药囊或香囊,15弹簧托颈管卡槽,16通气孔,24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

图7为本发明的枕芯三视图中的枕芯正视图。

图中:16通气孔,17仰卧头托,18半侧卧头托,19侧卧头托,20侧卧腮托,21侧卧颈托,22半侧卧颈托,23仰卧颈托,25弧枕边,26直枕边。

图8为枕芯三视图中的枕芯左视图。

图中:9枕芯盖,11枕芯座,19侧卧头托,20侧卧腮托,21侧卧颈托。

图9为枕芯三视图中的枕芯俯视图。

图中:17仰卧头托,18半侧卧头托,19侧卧头托,20侧卧腮托,21侧卧颈托,22半侧卧颈托,23仰卧颈托,25弧枕边,26直枕边,27腰托。

图10为本发明的枕芯后视半剖图中的枕芯后视图。

图中:9枕芯盖,11枕芯座,27腰托。

图11为枕芯后视半剖图中的枕芯后视半剖视图。

图中:10弹簧托颈管,17仰卧头托,18半侧卧头托,19侧卧头托,21侧卧颈托,22半侧卧颈托,23仰卧颈托,25弧枕边,27腰托。

图12为弹簧托颈管三视图中的弹簧托颈管正视图。

图中:10弹簧托颈管,24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

图13为弹簧托颈管三视图中的弹簧托颈管左视图。

图中:10弹簧托颈管,14药囊或香囊,24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

图14为弹簧托颈管三视图中的弹簧托颈管俯视图。

图中:10弹簧托颈管,24弹簧托颈管弹力针织管套。

图15为本发明的长方形枕头整体功能区图中带枕套的枕头正视图。

图中:1仰卧俯卧枕区,2右侧卧枕区,3左侧卧枕区,4左半侧枕区,5右半侧枕区,6枕芯,7枕套。

图16为长方形枕头整体功能区图中带枕套的枕头左视图。

图中:6枕芯,7枕套。

图17为长方形枕头整体功能区图中带枕套的枕头俯视图。

图中:1仰卧俯卧枕区,2右侧卧枕区,3左侧卧枕区,4左半侧枕区,5右半侧枕区,6枕芯,7枕套。

图18为长方形枕头整体功能区图中带枕套的枕头底面俯视图。

图中:7枕套,8枕套底面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以扇形多功能枕头为例。

如图1和图3中所示,本发明根据人在正常睡眠时可能采用的六种睡姿,设计了五个相应的枕区:仰卧俯卧枕区1(图1-1),右侧卧枕区2(图1-2),左侧卧枕区3(图1-3),左半侧枕区4(图1-4),右半侧枕区5(图1-5)。仰卧俯卧枕区呈80°角凹形弧过渡到较高的两端左、右侧卧枕区,而凹形弧过渡部分为左、右半侧卧枕区。由此形成横向中间低,两端高,纵向有凹形弧的多角度的五个枕区,构成了一个适合全方位睡姿的枕头。不管人体采用何种睡姿,都能使头部和颈椎处在合理的生理曲线上。

如图2中所示,本发明的枕头由枕芯6(图2-6)和专用的枕套7(图2-7)组成。

与枕头形状相吻合的专用枕套7(图4-7)包裹固定枕芯盖9(图5-9)与枕芯座11(图5-11),枕套的拉链8(图4-8)隐形安装在枕套的底面。

如图5和图6中所示,本发明的枕芯有三部分组成:枕芯盖9(图5--9)、弹簧托颈管10(图5-10)和枕芯座11(图5-11)。其中枕芯盖和枕芯座是用聚氨酯或天然乳胶注模而成,枕芯座和两个卡柱13(图5-13)用来插入枕芯盖的两个卡槽12(图5-12),起到固定枕芯盖和枕芯座的作用。

弹簧托颈管卡槽15(图5-15)的尺寸与弹簧托颈管外径相同,通气管16(图5-16)口径为4厘米,弹簧托颈管放入弹簧托颈管卡槽与通气孔连通的。在弹簧托颈管两端可以装入药囊或香囊14(图5-14),成为药枕。

如图7,图8 和图9 中 所示,本发明的枕头的五个枕区都有头托:仰卧枕区头托17 (图9-17),左右半侧卧枕区头托18(图9-18)和左右侧卧枕区头枕19(图9-19)。

仰卧枕区头托17(图7-17)的纵向弧度约为65°角凹形弧,具体的弧度和高度,要根据颈椎的弯曲度和后脑勺的凸突度来确定,参见(图7-17)。头托的纵向倾斜角度是根据脊椎、颈椎和头部的自然弯曲度来确定。

左右半侧卧枕区头托18(图7-18)的高度则是随着横向80°角凹形弧过渡线的变化而变化,头托的高度、纵向弧度和纵向倾斜角度与仰卧枕区的头托相同。

侧卧枕区头托19(图8-19)的高度是根据人体取立正站姿,双脚内踝靠紧,是内踝、脊椎、颈椎和头同处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从外踝经过肩关节出的肱骨外侧做射线,取与颧骨耳侧面垂直距离来确定。

左右侧卧枕区还有约30°角凹形弧的腮托20(图8-20)设计,用于侧卧时,托举脸腮,腮托的弧度是由脸腮的曲线决定的。

本发明的枕头的五个枕区都有向内倾斜的隆起的颈托:左右侧卧枕区颈托21(图7-21),左右半侧卧枕区颈托22(图7-22)和仰卧枕区颈托23(图7-23)。

左右侧卧枕区颈托21(图9-21)为向内倾斜的凸形弧,颈托的宽度有侧卧枕区的颈托过渡到沿下颌骨底至颈肩的距离,即有宽到窄,其高度为一侧肩宽为宜,弧度为横向沿40°角凸形的弧枕边左右而行,左右侧卧枕区颈托向内倾斜的角度是根据肩膀的倾斜度来确定的。

左右半侧卧枕区的颈托22(图7-22)为向内倾斜的凸形弧,颈托的宽度等同仰卧枕区的颈托,其高度由仰卧枕区颈托的高度沿横向80°角凹形弧过渡到左右侧卧枕区颈托21(图7-21)。这样左右半侧卧头托18(图7-18)和左右半侧卧颈托22(图7-22)可以保证人在半侧卧时,头部和颈部都有所依托,不至于悬空,也更加舒适,左右半侧卧枕区颈托向内倾斜的角度是根据肩膀的倾斜度来确定的。

仰卧枕区的颈托23(图7-23)为向内倾斜的凸形弧,颈托的宽度以后脑勺的下弧线到肩的距离为准,颈托的高度通常是在7—9厘米之间,具体的尺寸要根据仰卧时,头部、颈椎和脊椎形成的自然生理曲线来确定,弧度为横向80°角凹形弧,仰卧枕区颈托向内倾斜的角度要与颈椎的曲线弧度一致。

头托和颈托二者间的关系是保证人在仰卧和半侧卧时,头部、颈椎和脊椎始终都处在自然生理曲线上。

头托、腮托和颈托三者间的关系是保证人在侧卧时,头部、颈椎和脊椎始终都处在自然生理曲线上。

本发明的枕头,靠颈肩一边的枕头侧面40°角凸形弧,称弧枕边25(图9-25),而与之相对一侧的枕头侧面是直边,称直枕边26(图9-26)。直枕边长于弧枕边,使枕头呈现为扇形体(图9)。弧枕边的弧度是根据仰卧时肩部的曲线来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侧卧时,人体自然向前卷曲而形成的头部前倾的角度。

如图4中所示,本发明的枕头有可当作靠枕用的横向75°角凹形弧腰托27(图9-27)设计,将枕头的弧枕边朝上立起来,可当靠枕,腰托的设计,可以托住腰部,使腰部更加舒适。

如图11是枕芯后视半剖图,它不但直观展现出仰卧枕区的仰卧头托17(图11-17)纵向为约65°角凹形弧,还直观地展现出仰卧头托、半侧卧头托18(图11-18)及侧卧枕区头托19(图11-19)三者之间的过渡变化,还有仰卧枕区的颈托23(图11-23)、半侧卧颈托22(图11-22)及侧卧枕区颈托21(图11-21)三者之间的过渡变化,以及颈托内倾斜角度的过渡变化,即弧枕边25(图11-25)的过渡变化。

如图12中所示,本发明枕头的弹簧托颈管10(图12-10),是用扁形钢丝制作成中间低,两端高,同时,又呈水平弧形的异形弹簧管14(图14)。弹簧托颈管的钢丝扁面朝外,两端断头与同圈做盘头处理,钢丝头朝弹簧托颈管内侧。弹簧托颈管涂层为电镀。

弹簧托颈管两端为圆形,中间为扁圆形,见(图13)。托颈弹簧管的外径随着颈托的高低变化而变化,高度由中间管的外径约为4厘米左右过度到两端的外径6厘米左右,见(图12)。托颈弹簧管中间口径为高4厘米,宽6厘米的扁圆形,同时托颈弹簧管的弧形又随着弧枕边和颈托的弧形变化而变化,见(图14)。具体尺寸根据颈椎和双肩的弯曲度来确定。

弹簧托颈管外用定制的配套的高弹力的弹簧托颈管针织管套24(图12-24)防护。然后,放入托颈弹簧管卡槽15(图5-15)。

安装:给弹簧托颈管套弹力针织套防护管套→放入托颈弹簧管卡槽→把枕芯盖与枕芯座合体→套好枕套→拉上拉链。

二、长方形多功能枕头功能和实施方法同扇形多功能枕头相同。

如图15,图16,图17 和图18 中所示,本发明的枕头也可以制作为长方形高低枕头,主要用于为定制双人用的对枕。目的在于避免两个扇形枕头中间所出现的缝隙。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为每个人精确地定制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枕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