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腔保温型门窗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2595发布日期:2018-06-17 22: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门窗,尤其涉及一种增腔保温型门窗扇。



背景技术:

门窗在建筑中起到遮阳、防盗、装饰、节能减排以及隔音等作用。门窗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效果一直时门窗行业衡量门窗档次的重要标准。门窗包括门窗外框和安装在门窗外框中的门窗扇,门窗扇的结构形成有多种、其中一种为采用铝合金等型材作框。为了提高隔音保温性能,对于上述结构的门窗现有设计多在玻璃构造、紫外线投入上、以及型材断桥等项目上予以研究和改进,以求制造出更节能减排的和隔音效果更好的门窗。现有的型材结构的门窗扇是通过在型材的一侧开放的内腔两侧设置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将门窗外框的滑轨插入在内腔中,然后通过将密封条一侧卡接在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中、另一侧同滑轨抵接在一起而形成密封的单腔,从而实现室内外空间的保温隔音。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200612033、公开日为2011年9月14日、名称为“一种铝合金门窗上、下轨道”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型材结构的门窗的型材的以上结构形式。现有的门窗型材使用时为单腔的结构进行隔音保温,隔音保温效果差(腔体如果达到一定的体积后,腔内的空气也会产生对流,导致能源流失);构成腔体的壁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其材质表面也会导致能源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增腔的方式实现门窗的隔音保温效果的增腔保温型门窗扇,以提升门窗的保温和隔音效果。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增腔保温型门窗扇,包括门窗型材,所述门窗型材的一侧连接有门窗玻璃、另一侧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相对的两侧表面都设有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设有至少一块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所述内腔分割为至少两个隔热保温腔,所述隔热板的一侧设有外围板、另一侧设有隔热板部连接槽,所述外围板设有外卡接条;所述隔热板同所述内腔的壁相连接时,通过所述外卡头卡在所述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中而连接在一起;所述隔热板有两块以上且相邻的所述隔热板相连接时,通过一块隔热板的所述外卡头卡在另一块隔热板的所述隔热板部连接槽中而连接在一起;所述隔热保温腔中的一个隔热保温腔设有滑轨装配口,所述滑轨装配口的两侧各设有一根密封条,滑轨装配口的一侧的密封条卡接在隔热板部连接槽内、另一侧的密封条卡接在隔热板部连接槽或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内。本发明安装到门窗外框中时,使门窗外框的滑轨从两根密封条之间插入而实现装配、密封条同滑轨密封抵接在一起而实现开口的保温隔热腔的封闭。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门窗扇的名称型材内部由一个大的腔体隔离为至少两个小的腔体且腔体沿室内外方向一直排列,从而实现提高保温隔音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为绝热材料制作而成。能够进一步通过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为PVC或增强尼龙或塑料或EDPM橡胶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有两块,两块隔热板的一端通过底板连接在一起。两块隔热板之间相反支撑的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两块隔热板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同所述内腔的两个侧壁连接在一起。连接可靠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外围板和外卡接条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条包括一侧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同所述外围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同所述外卡接条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围板、第一连接部和隔离案之间形成隔热外槽。能够提高隔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外卡接条之间形成外连接槽。能够提高连接时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外围板和外卡接条以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以型材的方式进行制作,制作时的方便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板包括内段和外段,所述外围板设置于所述外段的一端,所述外段的另一端设有缸,所述缸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分割为负压腔和连通腔,所述内段的一端经所述负压腔伸入所述缸后同所述活塞连接在一起。负压腔的设置,能够提高隔热保温效果,同时由于连通腔和负压腔之间的压差的作用,内段和外段之间有伸长的趋势,该趋势能够使得隔热板更为牢固可靠地同内腔或相邻的隔热板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围成所述隔热保温腔中的设有滑轨装配口的隔热保温腔同隔热板中的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密封条同滑轨连接的一端朝向隔热保温腔内部弯曲。能够利用装配过程中从连通腔排出的气体导致的隔热保温腔的压力的增加来驱动密封条更为可靠地同滑轨密封抵接在一起,起到通过密封可靠性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腔的高度为所述隔热板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上。隔音保温效果好。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隔音保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隔热板1、底板11、外围板12、连接条13、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外卡接条14、隔热外槽15、隔热板部连接槽16、外连接槽17、内段18、活塞181、外段19、缸191、负压腔1911、连通腔1912、连通孔1913、门窗型材2、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21、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的唇边211、内腔22、密封条3、密封条的自由端31、门窗框4、滑轨41、门窗玻璃5、隔热保温腔6、滑轨装配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增腔保温型门窗扇,包括门窗型材2和隔热板1。

门窗型材2的一侧设有门窗玻璃5、另一侧设有一侧开口的内腔22。内腔22相对的两侧表面都设有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21。

隔热板1插接在内腔22内。隔热板1有两块。两块隔热板1的内端通过底板11连接在一起。底板11和两块隔热板1三者呈“U”字形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当然“C”字形则装配时的固定效果更好)。隔热板1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隔热板部连接槽16、另一侧设有外围板12。外围板12通过连接条13连接有外卡接条14。连接条13包括一侧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另一侧同外围板12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132的另一侧同外卡接条14连接在一起。外围板12、第一连接部131和隔热板1之间形成隔热外槽15。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22和外卡接条14之间形成外连接槽17。隔热板1、外围板12、连接条13和外卡接条14为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具体为型材结构)、且为绝热材料制作而成,具体为PVC或增强尼龙或塑料或EDPM橡胶制作而成。两块隔热板1通过各自的外卡接条14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内腔22的两个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21而同门窗形成2连接固定在一起。装配好后底板11同内腔22的壁抵接在一起,使得两块隔热板1将内腔22分割为三个隔热保温腔6。三个隔热保温腔6中位于中间的隔热保温腔为周侧开放的、其余两个为周侧封闭的,也即位于中间的隔热保温腔设有滑轨装配口61。滑轨装配口61的两侧各设有一根密封条3即共计设有两根密封条,两根密封条3的一端一一对应地卡接在两块隔热板1的共计两个隔热板部连接槽16中。密封条3的另一端即密封条的自由端31朝向隔热保温腔6的内部弯曲。

使用时,将门窗框4的滑轨41从两根密封条3之间插入到隔热保温腔6(即中间的那个隔热保温腔)中且两根密封条3的密封条的自由端31密封抵接在滑轨41的两侧,使得周侧开放的隔热保温腔6也变成周侧封闭的隔热保温腔,从而实现将门窗型材内部由一个大的内腔22隔离为三个小的腔体(即隔热保温腔6)且三个隔热保温腔沿室内外方向一直排列。装配好后。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的唇边211卡接在外连接槽17内。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2,隔热板1包括内段18和外段19。外围板12一体结构连接于外段19的外一端。外段19的内端设有缸191。缸191内设有活塞181。活塞181将缸191分割为负压腔1911和连通腔1912。连通腔1912通过连通孔1913同保温隔热腔6中的供滑轨插入的保温隔热腔连通。内段18的一端经负压腔1911伸入缸191后同活塞181连接在一起。内段18的另一端以一体结构同底板11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3,隔热板1只有一块。隔热板1将内腔22分割为两个隔热保温腔6。两根密封条3中的一根密封条的一侧是卡接在型材部密封条连接槽21中的。连通腔1912也是通过连通孔同保温隔热腔6中的供滑轨插入的保温隔热腔连通的。

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4,隔热板1有3块。3块隔热板1中的两块隔热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一样、而是在实施例一中的两块隔热板中的一块隔热板和内腔22的壁之间增加了一块隔热板。3块隔热板1将内腔22隔离为4个隔热保温腔6。相邻且连接在一起的隔热板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一块隔热板的外卡头卡14在另一块隔热板的隔热板部连接槽16中而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五,该实施例没有画出图,该实施例同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为:隔热板采用实施例二或者说是实施例三的结构。构成保温隔热腔中的供滑轨插入的保温隔热腔的隔热板中的连通腔1912也是通过连通孔同保温隔热腔中的供滑轨插入的保温隔热腔连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