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用烧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6691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用烧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烧水器,具体为一种家庭用烧水器。



背景技术:

烧水器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家庭、办公室、车站、公共交通工具都设有烧水器,有电热式、有燃气式,有大型的,也有便携的。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家庭用烧水器却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不便准确的了解和调节水的温度,不便在夜间对烧水器进行定位,不具有水温提醒作用,美观效果较差,同时会浪费一定的水源,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庭用烧水器,可以有效解决在实际应用中烧水器不便准确的了解和调节水的温度,不便在夜间对烧水器进行定位,不具有水温提醒作用,美观效果较差,同时会浪费一定的水源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庭用烧水器,包括烧水器本体,所述烧水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端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烧水器本体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夜间荧光识别圈,所述烧水器本体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腔的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控阀门,所述烧水器本体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控阀门的底端设置有L型调温腔,所述L型调温腔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L型调温腔的一侧设置有制冷器,所述L型调温腔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控阀门,所述第二电控阀门,所述烧水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控阀门通过水管连接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而一侧设置有导水管,所述烧水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稳定基座,所述稳定基座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所述烧水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基座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所述烧水器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植草槽,所述所述稳定基座的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弯管,所述弧形弯管的顶端设置有水平摆放板,所述弧形弯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上部设置有半球形集水罩,所述半球形集水罩的底端的四周设置有圆形集水槽,所述圆形集水槽的底端通过通孔连接有垂直水管,所述垂直水管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出水管的下方的水容器摆放架,所述水容器摆放架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容器摆放架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端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导水管与所述弧形弯管之间通过安装在所述稳定基座内部的U型水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基座的一侧设置有通电插槽,所述通电插槽的顶端通过活动卡扣连接有矩形防水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容器摆放架的竖截面呈矩形,所述稳定基座与水容器摆放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矩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示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一电控阀门、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二电控阀门、所述增压泵和所述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准确的了解和调节水的温度,便于饮用,便于在夜间对烧水器进行定位,具有水温提醒作用,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同时可以节约一定的水源。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1、烧水器本体;2、顶盖;201、圆形凹槽;3、注水口;4、夜间荧光识别圈;5、加热腔;6、加热器;7、第一电控阀门;8、L型调温腔;801、温度传感器;9、制冷器;10、第二电控阀门;11、控制腔;12、控制器;13、增压泵;14、导水管;15、稳定基座;16、显示屏;17、指示灯;18、控制面板;19、植草槽;20、弧形弯管;21、水平摆放板;22、出水管;23、半球形集水罩;24、圆形集水槽;25、通孔;26、垂直水管;27、水容器摆放架;28、过滤网;29、排水管;30、手动阀门;31、U型水管;32、通电插槽;33、矩形防水罩;34、矩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庭用烧水器,包括烧水器本体1,烧水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2,顶盖2的顶端设置有圆形凹槽201,烧水器本体1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注水口3,注水口3的一侧设置有夜间荧光识别圈4,烧水器本体1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加热腔5,加热腔5的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6,加热腔5的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控阀门7,烧水器本体1的中部位于第一电控阀门7的底端设置有L型调温腔8,L型调温腔8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01,L型调温腔8的一侧设置有制冷器9,L型调温腔8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控阀门10,第二电控阀门10,烧水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腔11,控制腔11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电控阀门10通过水管连接的增压泵13,增压泵13的而一侧设置有导水管14,烧水器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稳定基座15,稳定基座15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烧水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16,显示屏16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灯17,指示灯17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8。

稳定基座15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烧水器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植草槽19,稳定基座15的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弯管20,弧形弯管20的顶端设置有水平摆放板21,弧形弯管2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水管22,出水管22的上部设置有半球形集水罩23,半球形集水罩23的底端的四周设置有圆形集水槽24,圆形集水槽24的底端通过通孔25连接有垂直水管26,垂直水管26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出水管22的下方的水容器摆放架27,水容器摆放架27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28,水容器摆放架27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29,排水管29的顶端设置有手动阀门30;导水管14与弧形弯管20之间通过安装在稳定基座15内部的U型水管31连接。

稳定基座15的一侧设置有通电插槽32,便于对烧水器进行供电,通电插槽32的顶端通过活动卡扣连接有矩形防水罩33,便于对通电插槽32进行保护,防止水的侵染。

水容器摆放架27的竖截面呈矩形,稳定基座15与水容器摆放架27的连接处设置有矩形凹槽34,稳定基座15上设置有矩形凹槽34,便于安放呈矩形的水容器摆放架27。

温度传感器801电性连接控制器12,控制器电性连接显示屏16和指示灯17;便于数据的传输。

控制面板18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6、第一电控阀门7、制冷器9、第二电控阀门10、增压泵13和指示灯17;便于对所述加热器6、第一电控阀门7、制冷器9、第二电控阀门10、增压泵13和指示灯17的控制。

具体的烧水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2,烧水器本体1与顶盖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而便于对烧水器本体1的内部进行清理,顶盖2的顶端设置有圆形凹槽201,便于摆放物件,烧水器本体1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有注水口3,便于注入水源,注水口3的一侧设置有夜间荧光识别圈4,便于在夜间对烧水器进行定位,加热腔5可以对水进行加热至沸腾,加热腔5的底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控阀门7,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第一电控阀门7可以使加热后的水进入L型调温腔8,L型调温腔8的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01,L型调温腔8的一侧设置有制冷器9,便于对水进行降温,同时温度传感器801会感应水的温度,并通过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处理后,会发出信号并传递给显示屏16,进而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屏16来了解水的具体温度,简单方便,同时当水的温度超出一定的范围时,控制器12会发出信号并传递给指示灯17,这时指示灯17工作,具有水温提醒作用,便于养生,L型调温腔8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控阀门10,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第二电控阀门10,便于把调温后的水输出,再通过增压泵13,可以使调温后的水更容易输出。

稳定基座15的上表面的一端位于烧水器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植草槽19,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稳定基座15的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弯管20,导水管14与弧形弯管20之间通过安装在稳定基座15内部的U型水管31连接弧形弯管2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水管22,便于水的输出,弧形弯管20的顶端设置有水平摆放板21,便于摆放物件,节省空间,垂直水管26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出水管22的下方的水容器摆放架27,便于摆放盛水容器和对水的收集,防止水源的浪费,出水管22的上部设置有半球形集水罩23,水蒸气遇到半球形集水罩23会形成水滴,半球形集水罩23的底端的四周设置有圆形集水槽24,较大的水滴会顺着半球形集水罩23流入圆形集水槽24中,圆形集水槽24的底端通过通孔25连接有垂直水管26,水滴会通过垂直水管26进人水容器摆放架27中,水容器摆放架27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29,排水管29的顶端设置有手动阀门30;水容器摆放架27中的水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打开手动阀门30,收集的水会通过排水管29流出,流出的水可以用来对植草槽19中的植物进行浇灌,进而可以节约一定的水源。

本发明可以准确的了解和调节水的温度,便于饮用,便于在夜间对烧水器进行定位,具有水温提醒作用,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同时可以节约一定的水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