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孕妇使用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
背景技术:
有的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质不同,经受的痛苦也是不同的,而且怀孕期间行动不便,休息也不方便,因此为了保证怀孕的妈妈们有一个舒服的承载装置,让孕妇们休息好,设计一种智能的承载座椅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包括矩形承载板,所述矩形承载板一侧表面上设有伸展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上表面且远离伸展机构设有转动承载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上表面且靠近转动承载机构设有腰部支撑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下表面设有移动支撑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上表面设有控制辅助承载机构,所述伸展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的一号条形凹槽、嵌装在一号条形凹槽内的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开在一号条形凹槽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滑动凹槽、开在矩形承载板内且与每个滑动凹槽相搭接的多个一号圆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且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伸缩气缸、设置在每个滑动凹槽内的移动块、开在每个移动块上表面且与所对应一号微型伸缩气缸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设置在一组移动块侧表面且与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相匹配的条形空心壳、开在条形空心壳上表面的一组弧形通槽、铰链连接在每个弧形通槽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弧形通槽相匹配的弧形承载架、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与所对应弧形通槽内侧表面上的两组拉伸杆、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上的弹性按摩层、嵌装在条形空心壳内下表面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组一号旋转电机、套装在每个一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的L形摆动杆、套装在每个L形摆动杆上的脚踏板共同构成,所述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伸缩气缸、一号旋转电机和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辅助承载机构由固定连接在矩形承载板上表面边缘处的一组一号水平凹槽、开在矩形承载板上表面且位于一组一号水平凹槽之间的承载凹槽H、嵌装在承载凹槽H内的弹性坐垫、嵌装在每个一号水平凹槽内的电控小车、固定连接在每个电控小车上表面的球形壳体、开在每个球形壳体上表面的二号条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二号条形凹槽内中心处的转动圆轴、套装在每个转动圆轴上的摆动杆A、设置在每个摆动杆A与所对应二号条形凹槽之间的一组复位弹簧、套装在每个摆动杆A上的球形按摩球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通过导线与电控小车电性连接。
所述转动承载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上表面边缘处的两组矩形通孔、套装在每个矩形通孔内的转动框架、设置在两组转动框架上且与矩形承载板相匹配的矩形转动板、设置在矩形承载板下表面一端的一组矩形块H、嵌装在每个矩形块H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二号旋转电机、套装在每个二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且与矩形转动板下表面相搭接的L形框架、设置在每个L形框架内的加强筋、设置在矩形转动板上表面移动颈部承载块、套装在每个移动颈部承载块上的弹性垫L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二号旋转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腰部支撑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上表面的一组三号条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三号条形凹槽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组四号微型旋转电机、套装在每个四号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上且与三号条形凹槽相匹配的摆动杆T、嵌装在每个摆动杆T上的电控推动杆、铰链连接在每组电控推动杆之间的一组连杆、套装在两组连杆上的强力弹性承载布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四号微型旋转电机和电控推动杆电性连接。
所述移动支撑机构由设置在矩形承载板下表面的多组矩形垫片、嵌装在每个矩形垫片下表面的支撑立柱、套装在每个支撑立柱上的矩形框架、嵌装在每个矩形框架内且与地面相搭接的两组倾斜立柱、套装在每个倾斜立柱上的弹性固定片、设置在其中一组支撑立柱侧表面上的竖直滑轨、设置在每个竖直滑轨上的电控移动体、铰链连接在每个支撑立柱且位于所对应竖直滑轨下方的摆动支撑杆、设置在每个摆动支撑杆侧表面与所对应电控移动体前表面之间的固定杆、套装在每个摆动支撑杆上端面上的压缩弹簧、套装在每个压缩弹簧上的承载垫片H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控移动体电性连接。
所述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的数量为4-6个,所述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多个一号圆形凹槽的数量为3-5个。
所述控制器为MAM-200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PLC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电容触摸屏和市电接口,所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电性连接。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一种结构比较新颖,操作也比较简单,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同时给予孕妇们更加舒服的承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的伸展机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的控制辅助承载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的伸展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矩形承载板;2、一号条形凹槽;3、电控推动水平圆杆;4、滑动凹槽;5、一号圆形凹槽;6、一号微型伸缩气缸;7、移动块;8、条形空心壳;9、弧形通槽;10、弧形承载架;11、拉伸杆;12、弹性按摩层;13、一号旋转电机;14、L形摆动杆;15、脚踏板;16、控制器;17、一号水平凹槽;18、承载凹槽H;19、弹性坐垫;20、电控小车;21、球形壳体;22、二号条形凹槽;23、转动圆轴;24、摆动杆A;25、复位弹簧;26、球形按摩球;27、矩形通孔;28、转动框架;29、矩形转动板;30、矩形块H;31、二号旋转电机;32、L形框架;33、加强筋;34、移动颈部承载块;35、弹性垫L;36、三号条形凹槽;37、四号微型旋转电机;38、摆动杆T;39、电控推动杆;40、连杆;41、强力弹性承载布;42、矩形垫片;43、支撑立柱;44、矩形框架;45、倾斜立柱;46、弹性固定片;47、竖直滑轨;48、电控移动体;49、摆动支撑杆;50、固定杆;51、压缩弹簧;52、承载垫片H;53、PLC控制系统;54、电容触摸屏;55、市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智能的孕妇承载座椅,包括矩形承载板(1),所述矩形承载板(1)一侧表面上设有伸展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且远离伸展机构设有转动承载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且靠近转动承载机构设有腰部支撑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1)下表面设有移动支撑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设有控制辅助承载机构,所述伸展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1)侧表面上的一号条形凹槽(2)、嵌装在一号条形凹槽(2)内的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3)、开在一号条形凹槽(2)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滑动凹槽(4)、开在矩形承载板(1)内且与每个滑动凹槽(4)相搭接的多个一号圆形凹槽(5)、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5)内且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伸缩气缸(6)、设置在每个滑动凹槽(4)内的移动块(7)、开在每个移动块(7)上表面且与所对应一号微型伸缩气缸(6)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设置在一组移动块(7)侧表面且与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3)相匹配的条形空心壳(8)、开在条形空心壳(8)上表面的一组弧形通槽(9)、铰链连接在每个弧形通槽(9)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弧形通槽(9)相匹配的弧形承载架(10)、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10)与所对应弧形通槽(9)内侧表面上的两组拉伸杆(11)、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10)上的弹性按摩层(12)、嵌装在条形空心壳(8)内下表面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组一号旋转电机(13)、套装在每个一号旋转电机(13)旋转端上的L形摆动杆(14)、套装在每个L形摆动杆(14)上的脚踏板(15)共同构成,所述矩形承载板(1)侧表面上设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伸缩气缸(6)、一号旋转电机(13)和电控推动水平圆杆(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辅助承载机构由固定连接在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边缘处的一组一号水平凹槽(17)、开在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且位于一组一号水平凹槽(17)之间的承载凹槽H(18)、嵌装在承载凹槽H(18)内的弹性坐垫(19)、嵌装在每个一号水平凹槽(17)内的电控小车(20)、固定连接在每个电控小车(20)上表面的球形壳体(21)、开在每个球形壳体(21)上表面的二号条形凹槽(22)、嵌装在每个二号条形凹槽(22)内中心处的转动圆轴(23)、套装在每个转动圆轴(23)上的摆动杆A(24)、设置在每个摆动杆A(24)与所对应二号条形凹槽(22)之间的一组复位弹簧(25)、套装在每个摆动杆A(24)上的球形按摩球(26)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通过导线与电控小车(20)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承载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边缘处的两组矩形通孔(27)、套装在每个矩形通孔(27)内的转动框架(28)、设置在两组转动框架(28)上且与矩形承载板(1)相匹配的矩形转动板(29)、设置在矩形承载板(1)下表面一端的一组矩形块H(30)、嵌装在每个矩形块H(30)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二号旋转电机(31)、套装在每个二号旋转电机(31)旋转端上且与矩形转动板(29)下表面相搭接的L形框架(32)、设置在每个L形框架(32)内的加强筋(33)、设置在矩形转动板(29)上表面移动颈部承载块(34)、套装在每个移动颈部承载块(34)上的弹性垫L(35)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二号旋转电机(31)电性连接;所述腰部支撑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1)上表面的一组三号条形凹槽(36)、嵌装在每个三号条形凹槽(36)内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组四号微型旋转电机(37)、套装在每个四号微型旋转电机(37)旋转端上且与三号条形凹槽(36)相匹配的摆动杆T(38)、嵌装在每个摆动杆T(38)上的电控推动杆(39)、铰链连接在每组电控推动杆(39)之间的一组连杆(40)、套装在两组连杆(40)上的强力弹性承载布(41)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四号微型旋转电机(37)和电控推动杆(39)电性连接;所述移动支撑机构由设置在矩形承载板(1)下表面的多组矩形垫片(42)、嵌装在每个矩形垫片(42)下表面的支撑立柱(43)、套装在每个支撑立柱(43)上的矩形框架(44)、嵌装在每个矩形框架(44)内且与地面相搭接的两组倾斜立柱(45)、套装在每个倾斜立柱(45)上的弹性固定片(46)、设置在其中一组支撑立柱(43)侧表面上的竖直滑轨(47)、设置在每个竖直滑轨(47)上的电控移动体(48)、铰链连接在每个支撑立柱(43)且位于所对应竖直滑轨(47)下方的摆动支撑杆(49)、设置在每个摆动支撑杆(49)侧表面与所对应电控移动体(48)前表面之间的固定杆(50)、套装在每个摆动支撑杆(49)上端面上的压缩弹簧(51)、套装在每个压缩弹簧(51)上的承载垫片H(52)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控移动体(48)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3)的数量为4-6个,所述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多个一号圆形凹槽(5)的数量为3-5个;所述控制器(16)为MAM-200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16)内设有PLC控制系统(53);所述控制器(16)上设有电容触摸屏(54)和市电接口(55),所控制器(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5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55)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承载板一侧表面上设有伸展机构,矩形承载板上表面且远离伸展机构设有转动承载机构,矩形承载板上表面且靠近转动承载机构设有腰部支撑机构,矩形承载板下表面设有移动支撑机构,矩形承载板上表面设有控制辅助承载机构,伸展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的一号条形凹槽、嵌装在一号条形凹槽内的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开在一号条形凹槽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滑动凹槽、开在矩形承载板内且与每个滑动凹槽相搭接的多个一号圆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且伸缩端向下的一号微型伸缩气缸、设置在每个滑动凹槽内的移动块、开在每个移动块上表面且与所对应一号微型伸缩气缸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设置在一组移动块侧表面且与多个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相匹配的条形空心壳、开在条形空心壳上表面的一组弧形通槽、铰链连接在每个弧形通槽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弧形通槽相匹配的弧形承载架、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与所对应弧形通槽内侧表面上的两组拉伸杆、设置在每个弧形承载架上的弹性按摩层、嵌装在条形空心壳内下表面且旋转端为水平的一组一号旋转电机、套装在每个一号旋转电机旋转端上的L形摆动杆、套装在每个L形摆动杆上的脚踏板共同构成,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号微型伸缩气缸、一号旋转电机和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电性连接,一种结构比较新颖,操作也比较简单,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同时给予孕妇们更加舒服的承载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控制器开启,整个装置启动。型号为MAM-200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控制市电接口的运行,型号为MAM-200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控制一号微型伸缩气缸、一号旋转电机、电控推动水平圆杆、电控小车、二号旋转电机、四号微型旋转电机、电控推动杆、电控移动体和电容触摸屏的运行。通过市电接口接通电源,PLC控制系统为装置提供程序支持,通过电容触摸屏控制整个装置。当整个装置启动后使用者躺在矩形承载板和矩形转动板上。此时设有弹性垫L的移动颈部承载块作为枕头使用,四号微型旋转电机带动摆动杆T上的电控推动杆和连杆进行摆动来撑起强力弹性承载布来适当支撑使用者腰部。此时电控推动水平圆杆推动条形空心壳伸到适当长度,一号微型伸缩气缸抵住移动块对条形空心壳进行固定。此时拉伸杆推动设有弹性按摩层的弧形承载架转动到适当高度适应使用者膝盖高度,此时使用者将双脚放在脚踏板上,一号旋转电机带动L形摆动杆上的脚踏板摆动到适当高度。矩形块H上的二号旋转电机带动L形框架进行摆动来支撑矩形转动板并调整角度。其中加强筋起到加强L形框架稳定性的作用。同时竖直滑轨上的电控移动体带动固定杆拉动摆动支撑杆来对矩形转动板进行辅助支撑。其中压缩弹簧和承载垫片H起到减震和适应矩形转动板转动角度的作用。矩形垫片下的支撑立柱、矩形框架、倾斜立柱和弹性固定片起到支撑装置的作用。当使用者需要起身的时候双手握住摆动杆A上的球形按摩球,此时经过复位弹簧的拉动作用辅助使用者起身。同时电控小车带动球形壳体进行运动也起到拉动使用者辅助起身的作用。其中承载凹槽H内的弹性坐垫起到增加装置柔软度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