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26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杯盖(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519129M号专利案),能盖合于一纸杯顶部,该杯盖包含一个顶面、一个连接于该顶面的周缘、一个设于该顶面的开口及一个连接于该周缘底部的卡合部。利用该卡合部能使该杯盖套设于该纸杯顶部。

虽然上述的杯盖与该纸杯的组合结构已被普遍使用,但若该纸杯用于盛装热饮时(例如咖啡),由于刚煮好的咖啡温度相当高,杯盖受咖啡热气影响产生热涨作用,很容易相对于纸杯产生脱落,并造成严重的伤害。受到热咖啡烫伤的事件全世界都经常发生。尤其是热咖啡外带,在行走、移动过程中,震动的作用再加上咖啡热蒸气,更容易导致杯盖相对于纸杯产生脱落。

再者,使用者以手握持于纸杯的外部容易烫手,因此,有业者会在纸杯的外部再套一个以瓦楞纸板制成中空锥筒状的隔热杯套,但是这种隔热杯套与纸杯之间没有任何定位结构,可能在拿取中使得纸杯与杯套分离。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也有业者直接在纸杯外部直接披覆一个隔热发泡层,但是这种在纸杯外部直接披覆隔热发泡层的纸杯结构,却会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而且现有的隔热杯套都没有可供提携的设置,使用者都只能以手握持,握持时手部必须保持固定姿势,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一个杯盖与一个隔热杯套产生较佳定位性的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杯盖套设于一个杯体的一个顶部,该杯盖具有一个嵌卡件,该隔热杯套呈中空筒状且套设于该杯体外部,该隔热杯套与该杯体之间产生一个隔热空间,该隔热杯套包含一个对应于该杯盖的顶端部、一个相反于该顶端部的底端部、一个由该底端部延伸至该顶端部且能界定出一个内孔的内环面、一个相反于该内环面的外环面及一个设置于该顶端部与该底端部之间且趋近于该顶端部的嵌扣组,该嵌扣组具有至少一个由该内环面朝该外环面延伸的嵌扣部,该嵌扣部能供该杯盖的嵌卡件卡扣定位。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嵌扣组具有数个贯穿该内环面与该外环面的贯孔,所述贯孔沿该隔热杯套的环向间隔设置,且嵌扣部的数量为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贯孔的顶缘。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嵌扣组由该内环面朝该外环面凹设且沿该隔热杯套的环向呈连续凹环状,该嵌扣部设置于该嵌扣组的顶缘。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杯盖还具有一个顶罩单元及一个环套部,该顶罩单元具有一个穿孔,该穿孔邻近于该顶罩单元的周缘,该环套部围绕于顶罩单元外部,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顶罩单元的内环缘、一个相反于该内环缘的外环缘及一个介于该内环缘与该外环缘之间的挠弯部位,该挠弯部位能界定出一个呈凹环状的嵌槽,该嵌槽嵌套于该杯体的顶部,该嵌卡件相对于该环套部呈反折状,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外环缘的连接部及一个由该连接部朝上延伸时逐渐远离于该环套部的末端部,该隔热杯套的顶端部具有一个顶缘及一个由该顶缘凹设的缺口部,该缺口部能对应于该穿孔。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嵌扣组还具有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嵌扣部且朝所述贯孔底缘延伸的卡制片,所述卡制片能卡制于该嵌卡件的末端部内侧。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嵌扣组还具有数个分别由所述贯孔底缘延伸且相对于所述嵌扣部凸伸的抵制片,所述抵制片能抵止于该嵌卡件的连接部外侧。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隔热杯套还包含两个设置于该顶端部与该底端部之间且邻近于该嵌扣组的定位部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定位部之间的提带。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该隔热杯套的所述定位部呈贯穿该内环面与该外环面的贯孔状,该提带具有一条编织绳及两个分别固设于该编织绳两相反端且能自该外环面穿设至该内孔的扣件,所述扣件各具有一个能沿所述定位部的径向横置于所述定位部内侧的扣板。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还包含一个由该底端部延伸至该顶端部的环壁及一个对应于该顶端部且由该环壁一体成型的提把,该顶端部具有一个朝该环壁凹入的凹陷段及一个相对于该凹陷段朝上凸出的突出段,该提把呈圆弧杆状,并具有两个各自连接于该突出段两个相反侧的连结端部,该提把能由一个趋近于该凹陷段的收合状态,操作旋转至该内孔上方的一个使用状态。

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还包含一个由该底端部延伸至该顶端部的环壁以及一个对应于该顶端部且由该环壁一体成型的提把,该顶端部具有一个朝该环壁凹入的凹陷段及一个相对于该凹陷端朝上凸出的突出段,该提把设置于该突出段,并具有至少一个握持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隔热杯套的嵌扣组与该杯盖的嵌卡件互相卡扣,能使该杯盖与该隔热杯套产生百分之百的固定性,能达到防止烫伤及使用方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与一个杯盖、一个杯体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四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9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该第四实施例配合现有另一种杯盖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的一第五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2是该第五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六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14是该第六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的一第七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6是该第七实施例的一个分解图;

图17是该第七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示意图,说明与一个杯盖、一个杯体的组合示意;

图18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八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一个第九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该隔热杯套10配合一个杯盖20及一个杯体30使用,且该杯盖20能套设于该杯体30上。

该杯盖20具有一个顶罩单元21、一个环套部22及一个连结于该环套部22的嵌卡件23。该顶罩单元21具有一个顶壁211、一个连结于该顶壁211的周壁212及一个连结于该顶壁211的遮蔽件213,该顶壁211具有一个穿孔214及一个凹设于该穿孔214一侧的卡槽215,该穿孔214邻近于该周壁212,该周壁212具有一个连接于该顶壁211周缘的顶端部216及一个相反于该顶端部216且位于该顶端部216下方的底端部217。该遮蔽件213能相对于该穿孔214产生封闭或开启,该遮蔽件213相对该穿孔214开启时能嵌卡定位于该卡槽215中。该环套部22围绕于顶罩单元21外部,并具有一个连结于该顶罩单元21的底端部217的内环缘221、一个相反于该内环缘221的外环缘222及一个介于该内环缘221与该外环缘222之间的挠弯部位223,该挠弯部位223截面呈倒U形,该外环缘222围绕于该内环缘221外部,该挠弯部位223能界定出一个呈凹环状的嵌槽224,且该嵌槽224具有一个朝下的开口225。该嵌卡件23围绕该环套部22外部呈连续环圈状,并相对于该环套部22呈反折状,且呈倒勾结构,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外环缘222的连接部231及一个由该连接部231朝上延伸时逐渐远离于该环套部22的末端部232。

该杯体30具有一个顶部31及一个相反于该顶部31的底部32。

该隔热杯套10呈中空筒状且套设于该杯体30外部,该隔热杯套10与该杯体30之间能产生一个隔热空间40,该隔热杯套10包含一个对应于该杯盖20的顶端部11、一个相反于该顶端部11的底端部12、一个由该底端部12延伸至该顶端部11且能界定出一个内孔13的内环面14、一个相反于该内环面14的外环面15及一个设置于该顶端部11与该底端部12之间且趋近于该顶端部11的嵌扣组16。该顶端部11具有一个顶缘111及一个由该顶缘111凹设且呈凹弧状的缺口部112。本实施例中,该嵌扣组16具有数个贯穿该内环面14与该外环面15的贯孔161,所述贯孔161沿该隔热杯套10的环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嵌扣组16还各具有一个设于所述贯孔161顶缘的嵌扣部162,所述嵌扣部162由该内环面14朝该外环面15延伸,该嵌卡件23的末端部232能卡扣定位于该嵌扣部161,该穿孔214能对应于该缺口部112。

再如图3及图4所示,当该杯盖20利用该嵌槽224套设于该杯体30的顶部31,且利用该内环缘221与该外环缘222分别夹套顶部31的内、外两侧时,能使得该杯盖20稳固地盖设于该杯体30的顶部31。当该杯盖20与该杯体30组合后的整体套入于该隔热杯套10的内孔13中时,就能在该杯体30的外周面与该内环面14之间产生有该隔热空间40。且利用该杯盖20的嵌卡件23呈反折状,在该杯盖20套入于该隔热杯套10的内孔13中时,该嵌卡件23受到该内环面14的导引能略微被压制而朝该环套部22产生偏动变形,并蕴藏回释的弹力,当该嵌卡件23移动至对应于所述贯孔161时,该嵌卡件23的末端部232会自动弹动至所述贯孔161中,并利用该末端部232嵌扣于该嵌扣部162,能使得该杯盖20相对于该隔热杯套10稳固定位,在拿取时,该隔热杯套10与该杯体30不容易脱离。本实施例中,当该杯盖20与该杯体30组合后的整体套入于该隔热杯套10的内孔13中时,该杯体30的底部32抵靠定位于趋近于该底端部12的内环面14上。

因此,本发明利用该隔热杯套10套设于该杯体30外部,以及在该杯体30顶部盖设有该杯盖20,在该隔热杯套10与该杯体30之间产生有该隔热空间40,能达到隔热、防烫手的目的,利用该隔热杯套10的嵌扣组16与该杯盖20的嵌卡件23互相卡扣,能使该杯体30与该隔热杯套10产生较佳的定位性,方便使用者握持。且该隔热杯套10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制造成本能降低。

因此,即使该杯体30内部盛装有热饮时(例如咖啡),使用者以手握持于该杯体30的外部的隔热杯套10,利用反折的嵌卡件23的倒勾结构嵌卡定位于该隔热杯套10的嵌扣组16中,再利用该杯体30的底部32抵靠定位于该隔热杯套10邻近于该底端部12处,可以确保该杯盖20与该隔热杯套10产生百分之百的固定性,即使是外带式的热咖啡,在移动过程中产生震动及热咖啡所产生的蒸气,也都能有效克服该杯盖20会自该杯体30上脱离的问题,所以本发明利用该隔热杯套200能有效固定该杯盖20,且能确保该杯盖20与该杯体30在使用中不会分离,可以有效防止烫伤的悲剧发生。

参阅图5,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隔热杯套10′的底端部12′介于该杯体30的底部32与该顶部31之间,且该隔热杯套10′还包含一个设于该底端部12′的卷边17′,该卷边17′由该内环面14′朝该内孔13′凸伸。利用该隔热杯套10′的底端部12′介于该杯体30的底部32与该顶部31之间,且使该杯体30中段周面能抵靠定位于该卷边17′,以及利用该嵌卡件23的倒勾结构嵌卡定位于该隔热杯套10′的嵌扣组16′中,有效防止烫伤的悲剧发生,也能利用该卷边17′的设置,在该隔热杯套10′与该杯体30之间产生有该隔热空间40,也能达到隔热、防烫手的目的。

再如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一个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嵌扣组16〞由该内环面14〞朝该外环面15〞凹设且沿该隔热杯套10〞的环向呈连续凹环状,该嵌扣部162〞设置于该嵌扣组16〞的顶缘。在该杯盖20套设于该杯体30,且该杯盖20与该杯体30整体套入于该隔热杯套10〞的内孔13〞中时,利用该嵌卡件23的末端部232嵌扣于该嵌扣部162〞,也能使得该杯盖20相对于该隔热杯套10〞稳固定位,在拿取时,该隔热杯套10〞与该杯体30不容易脱离,能有效防止烫伤的悲剧发生。

再如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0的一个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嵌扣组160还具有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嵌扣部162且朝所述贯孔161底缘延伸的卡制片163、数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卡制片163且设于所述嵌扣部162与该顶缘111之间的折痕164及数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卡制片163两侧的槽道165,利用所述折痕164与所述槽道165的设置,能使所述卡制片163具有偏动弹性。当该杯盖20的嵌卡件23与该隔热杯套100的嵌扣组160互相卡扣时,所述卡制片163卡制于该嵌卡件23的末端部232内侧。借此,能进一步产生稳固卡扣的效果。

且如图10所示,即使该隔热杯套100与现有普遍被使用的另一种杯盖20′配合使用,且当该杯盖20′向下弯折的周缘嵌卡于所述嵌扣组160内部时,利用所述卡制片163具有偏动弹性的作用,能抵止于该杯盖20′顶缘,也能使该杯盖20′与该隔热杯套100产生较佳的定位性。

再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0′的一个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嵌扣组160′还具有数个分别由所述贯孔161′底缘延伸且相对于所述嵌扣部162′凸伸的抵制片164′。当该杯盖20的嵌卡件23与该隔热杯套100′的嵌扣组160′互相卡扣时,所述抵制片164′能抵止于该嵌卡件23的连接部231外侧。借此,能进一步提供该嵌卡件23与该嵌扣组160′产生稳固卡扣的效果。

再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一个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处在于:该隔热杯套10还包含两个设置于该顶端部11与该底端部12之间且位于该嵌扣组16下方的定位部18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定位部18之间的提带50,所述定位部18呈贯穿该内环面14与该外环面15的贯孔状。本实施例的提带50具有一条编织绳51及两个分别固设于该编织绳51两相反端且能自该外环面14穿设至该内孔13的扣件52,所述扣件52各具有一个能卡扣于该内环面14的扣板521。利用所述扣件52穿过所述定位部18,且再利用所述扣件52沿所述定位部18的径向横置于所述定位部18内侧,就能使得该提带50相对于所述定位部18产生定位,并利用该编织绳51能提携的特性,能达到方便提携盖设有该杯盖20的杯体30的目的,也能产生隔热、防烫手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第六实施例的提带50并不以上述型态为限,且该定位部18也不以贯孔状为限,该提带50呈相反两端也可以黏结方式固定于该隔热杯套呈平面状的定位部(图未示),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如图15及图16所示,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60的第七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且该隔热杯套60包含一个顶端部61、一个相反于该顶端部61的底端部62、一个由该底端部62延伸至该顶端部61且能界定出一个内孔631的环壁63、一个设置于该顶端部61且呈环状的卷边64、一个对应于该顶端部61且由该环壁63一体成型的提把65、一个设置于该顶端部61与该底端部62之间且趋近于该顶端部61的嵌扣组66、两个各自设置于该环壁63与该提把65衔接处的圆孔67,以及数个各自设置于所述圆孔67与该卷边64之间的折线68。

该顶端部61具有一个朝该环壁63凹入的凹陷段611及一个相对于该凹陷段611朝上凸出的突出段612。所配合的杯盖20的穿孔214能对应于该凹陷段611。

该提把65呈圆弧杆状,并具有两个各自连接于该突出段612两个相反侧的连结端部651及一个由所述连结端部651朝中间延伸时逐渐增加高度的凸唇部652,该凸唇部652与该凹陷段611呈凹凸互补,且该提把65能由一个趋近于该凹陷段611的收合状态(见图15),操作旋转至该内孔631上方的一个使用状态(见图17)。

该卷边64由该突出段612延伸至该提把65。

且如图17所示,当一个杯盖20与一个杯体组合后的整体套入于该隔热杯套60的内孔631中,且要提携时,使用者只须将该提把65由趋近于该凹陷段611的收合状态,操作成旋转至该内孔631上方的使用状态,就能利用该提把65方便提携。

再者,利用所述圆孔67分别设置于该提把65的连结端部651与该环壁63衔接处,能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可以确保该提把65提携时该隔热杯套6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又利用所述折线68的设置,可以确保该提把65由收合状态操作成使用状态时,在该提把65的连结端部651与该环壁63衔接处可以产生顺利折叠,提携相当方便。

参阅图18,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60′的一第八实施例,该隔热杯套60′包含一个顶端部61′、一个相反于该顶端部61′的底端部62′、一个由该底端部62′延伸至该顶端部61′且能界定出一个内孔631′的环壁63′、一个对应于该顶端部61′且由该环壁63′一体成型的提把65′、一个设置于该顶端部61′与该底端部62′之间且趋近于该顶端部61′的嵌扣组66′,该顶端部61′具有一个朝该环壁63′凹入的凹陷段611′、一个相对于该凹陷段611′朝上凸出的突出段612′、两个设置于该突出段612′的弯弧部613′及两个各自设置于该突出段612′的装饰部614′,所述弯弧部613′呈向上凸出呈圆弧状且位于所述装饰部614′之间。该提把65′设置于该突出段612′,并具有两个呈弯月状的握持孔651′,且所述弯弧部613′各自围设于所述握持孔651′外部。

因此,第八实施例中利用该隔热杯套60′的握持孔651′能供使用者的手指穿入,也能达到方便提携及防烫手的目的。

参阅图19,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10〞的一个第九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提把65〞的握持孔651〞呈近似圆孔状。因此,第九实施例也能利用该隔热杯套60〞的握持孔651〞供使用者的手指穿入,也能达到方便提携及防烫手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固定杯盖的隔热杯套,不但能达到隔热、防烫手的目的,且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