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及采用该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829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及采用该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蒜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清洗、干净卫生的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及采用该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在调味、健身、治病、延寿各方面的特殊作用,逐渐引起世界性食蒜热。但传统的打蒜方法与用具已远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如蒜臼捣蒜、刀板拍蒜都蒜花飞溅,效率低,用具不卫生,消毒清洗太麻烦,这是家庭生活与食堂、饭店、宾馆工作中的一件烦事。宾馆饭店的蒜泥用量很大,而且,蒜蓉在空气中氧化后会变色,不宜存放,只能现做现用。近几年,国内外市场上曾出现一些金属夹蒜钳类产品,大而笨重,效率低,夹蒜量小,夹出蒜粒大,售价高,对家庭、对食堂、饭店、宾馆等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及采用该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包括碎蒜器本体、压盖、压头以及设置在碎蒜器本体的内腔的顶部的顶部开口上的由若干刀片纵横排列形成的格栅刀架、磨蒜器。

压盖和碎蒜器本体铰接在一起,压头设置在压盖的底面上。

磨蒜器安装在碎蒜器本体的格栅刀架的下方;磨蒜器包括桶装的盒体、磨蒜器本体;盒体的顶面前端设有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后的前顶壁;盒体的顶面后端设有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前的后顶槽;磨蒜器本体包括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前的大小与后顶槽相适应的插板,插板可插入后顶槽并与盒体形成一无盖的盒装结构;插板的左、右两侧壁上各设有轴承,插板的左、右两侧壁上的轴承之间安装有一对横向设置的表面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条的辊,其中一个辊与摇把相连。

所述压头可将格栅刀架上的蒜压出格栅刀架形成细蒜条,当细蒜条落入碎蒜器的两辊的表面上时被两辊上的齿条挤压形成蒜泥。

碎蒜器本体上竖向设有第一销钉孔,盒体上竖向设有与第一销钉孔同轴的第二销钉孔,当盒体上插入磨蒜器安装槽时,第一销钉孔、第二销钉孔可通过竖向设置的销钉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碎蒜器本体顶部的前侧面上设有插口,格栅刀架通过所述插口插入碎蒜器本体的内腔的顶部开口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格栅刀架的前侧面上设有把手;两辊的齿条与插板、盒体之间的间隙小于格栅刀架的格栅的宽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压盖的底面上水平向设有开口小于其槽宽的凹槽,压头的顶部设有可插入所述凹槽内的连接凸棱, 压头由若干纵横排列的大小与格栅刀架上的格栅相适应的立柱组成,当压盖扣放在碎蒜器本体的内腔的顶部的顶部开口上时,压头上的立柱可插入格栅刀架上对应的格栅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碎蒜器本体呈桶装或无盖的盒子状;压盖与碎蒜器本体通过设置在碎蒜器本体顶部的后端的横向设置的铰接轴相连,压盖与碎蒜器本体之间铰接轴的两端各设有弹簧。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顶壁的后侧的左、右两端设有竖槽,插板的前侧的左、右两端可分别插入前顶壁的后侧的右、左两端的竖槽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体上设有把手;所述盒体的前侧面设有观察窗;碎蒜器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盒体的前侧面上设有出料口,底座上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用于盛料的碗。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碎蒜器本体与盒体之间活动连接;磨蒜器的盒体的体积不小于碎蒜器本体体积的一半。碎蒜器本体的高度不高于20公分,体积小,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碎蒜器本体的前侧面上格栅刀架的下方设有可插入磨蒜器的开口向前的磨蒜器安装槽,盒体可插入磨蒜器安装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磨蒜器的盒体的体积不小于碎蒜器本体体积的一半。

一种使用上述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包括:将蒜去皮,放入格栅刀架上,左手按下压盖,压头将蒜从格栅刀架从上向下挤出形成细蒜条,细蒜条落入碎蒜器的辊上;右手摇动摇把,两辊上的齿条挤压细蒜条形成蒜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左右手可同时作业,几秒钟内可以碎蒜,并将碎蒜通过一对辊研磨成蒜泥,可随用随制作。做好的蒜泥落入磨蒜器的盒体内,盒体密闭,蒜蓉不容易氧化。解决人们喜食大蒜中的麻烦,使用过程中,蒜花不飞溅,效率高。组合式结构,清洗容易。体积小,蒜蓉产出率高,特别适合家庭、对食堂、饭店、宾馆等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碎蒜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磨蒜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磨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手摇切磨式碎蒜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手摇切磨式碎蒜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手摇切磨式碎蒜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碎蒜器本体-1;压盖-2;压头-3;格栅刀架-4;磨蒜器-5;顶部开口-6;辊-7;摇把-8;插口-9;凹槽-10;连接凸棱-11;立柱-12;格栅-13;弹簧-14;磨蒜器安装槽-15;盒体-16;轴承-17;观察窗-18;把手-19;磨蒜器本体-20;前顶壁-21;后顶槽-22;插板-23;竖槽-24;第一销钉孔-25;第二销钉孔-26;销钉-27;底座-28;出料口-29;碗-30;蒜-31;铰接轴-32;把手-33;阀门-34;齿条-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包括桶装的碎蒜器本体1、压盖2、压头3以及设置在碎蒜器本体1的顶部开口6上的由若干刀片纵横排列形成的格栅刀架4、磨蒜器5;

压盖2和碎蒜器本体1铰接在一起,压头3设置在压盖2的底面上;

磨蒜器5安装在碎蒜器本体1的格栅刀架4的下方;磨蒜器5包括桶装的盒体16、磨蒜器本体20;盒体16的顶面前端设有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后的前顶壁21;盒体16的顶面后端设有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前的后顶槽22;磨蒜器本体20包括一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开口向前的大小与后顶槽22相适应的插板23,插板23可插入后顶槽22并与盒体16形成一无盖的盒装结构;插板23的左、右两侧壁上各设有轴承17,插板23的左、右两侧壁上的轴承17之间安装有一对横向设置的表面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条35的辊7,其中一个辊7与摇把8相连;

所述压头3可将格栅刀架4上的蒜31压出格栅刀架4形成细蒜条,当细蒜条落入碎蒜器的两辊7的表面上时被两辊7上的齿条35挤压形成蒜泥;

碎蒜器本体1上竖向设有第一销钉孔25,盒体16上竖向设有与第一销钉孔同轴的第二销钉孔26,当盒体16上插入磨蒜器安装槽15时,第一销钉孔25、第二销钉孔26可通过竖向设置的销钉27连接在一起。

碎蒜器本体1顶部的前侧面上设有插口9,格栅刀架4通过所述插口9插入碎蒜器本体1的内腔的顶部开口6上。

格栅刀架4的前侧面上设有把手33。

两辊7的齿条35与插板23、盒体16之间的间隙小于格栅刀架4的格栅的宽度。

压盖2的底面上水平向设有开口小于其槽宽的凹槽10,压头3的顶部设有可插入所述凹槽10内的连接凸棱11, 压头3由若干纵横排列的大小与格栅刀架4上的格栅13相适应的立柱12组成,当压盖2扣放在碎蒜器本体1的内腔的顶部的顶部开口6上时,压头3上的立柱12可插入格栅刀架4上对应的格栅13内。

碎蒜器本体1呈桶装或无盖的盒子状;压盖2与碎蒜器本体1通过铰接轴32相连。

所述前顶壁21的后侧的左、右两端设有竖槽24,插板23的前侧的左、右两端可分别插入前顶壁21的后侧的右、左两端的竖槽24内。

所述盒体16上设有把手19;所述盒体16的前侧面设有观察窗18。

碎蒜器本体1与盒体16之间活动连接;磨蒜器5的盒体16的体积不小于碎蒜器本体1体积的一半。

碎蒜器本体1的前侧面上格栅刀架4的下方设有可插入磨蒜器5的开口向前的磨蒜器安装槽15,盒体16可插入磨蒜器安装槽15。

使用手摇切磨式碎蒜器制备蒜蓉的方法,包括:将蒜31去皮,放入格栅刀架4上,左手按下压盖,压头3将蒜31从格栅刀架4从上向下挤出形成细蒜条,细蒜条落入碎蒜器的辊7上;右手摇动摇把8,两辊7上的齿条35挤压细蒜条形成蒜蓉落入磨蒜器5的盒体16。

实施例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唯一的不同在于:压盖2与碎蒜器本体1通过设置在碎蒜器本体1顶部的后端的横向设置的铰接轴32相连。压盖2与碎蒜器本体1之间铰接轴32的两端各设有弹簧14。

实施例3。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唯一的不同在于:碎蒜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28,盒体16的前侧面上设有出料口29,底座28上出料口29的正下方设有用于盛料的碗30。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 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 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