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烧烤炉,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户外的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野餐以及家庭阳台庭院自助烧烤备受青睐,而目前市场所售烧烤炉具虽然品种很多,有木炭烧烤炉、电力烧烤炉、微波烧烤炉等,尽管有的炉具可以折叠,材质也有不锈钢的,传统的烧烤一般是包括炉体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焊接或者组装在炉体底部,固定式的烧烤炉一般都体积比较大,较为占用空间,不方便搬运、携带,特别是野营时,无法装入汽车尾箱内运输。而现有的组装式烧烤炉虽然能够拆分成几个部件,以便于携带及搬运,但是拆卸时需要使用扳手或者螺丝刀等工具,反之组装时也需要使用工具,各部件组装或拆卸繁琐复杂、费时费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该烧烤炉可以解决现有的烧烤炉在搬运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拆装过程复杂且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包括炉体、碳网、烤网、支撑架、固定架和炉盖,所述碳网置于炉体内,所述炉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炉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前、后、左、右侧板以及底板形成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端内侧相对设有内台阶,所述烤网放置于所述内台阶上,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前侧板外侧设有把手,所述炉体两侧设有一对可开合的炉盖,所述炉盖可拆卸活动连接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下端内侧相对设有支撑台,所述前侧板的外侧至少设有两个方孔,所述固定架能够分别卡入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方孔中。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能够分别卡入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方孔中的结构为,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以及垂直于横梁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向外弯曲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折弯部至少一侧设有T型卡扣,所述方孔供所述T型卡扣卡入,所述折弯部上设长条形开口,所述支撑台供所述折弯部的长条形开口卡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横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固定架为一体成型件。
优选地,所述炉盖可拆卸活动连接于所述炉体上的结构为,所述炉盖通过固定轴连接于炉体的前、后侧板上,所述前、后侧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孔洞,所述固定轴具有大头部和小头部,所述小头部从内向外穿过所述孔洞,大头部用于止档固定轴,设有卡环穿过小头部并将固定轴锁紧在前、后侧板上,所述炉盖包括盖板和垂直于盖板的两侧壁,所述侧壁的一端设有月牙孔,所述月牙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卡在固定轴小头部的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位的孔隙大于月牙孔其他部位的孔隙,所述炉盖能够通过第二卡位卡入和拔出固定轴的小头部。
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件和U型手臂,所述固定件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板上,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设有一头部,所述U型手臂两端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能够容置所述头部,所述头部和所述U型槽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结构为,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支柱以及连接于所述两根支柱的连接杆,所述底板四角处设有容置孔供支柱插入,所述左、右侧板下端设有螺纹孔,螺丝通过所述螺纹孔将支柱固定于容置孔中。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对称地设有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炉体开口处的四周以及炉盖的两边侧壁都设有翻边。
优选地,还包括烤盘和置物架,所述烤盘放置于所述内台阶上,所述置物架的两端设有挂钩用于将置物架挂在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杆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的封装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烧烤完毕后,将炉盖拉到月牙孔的第二卡位,并轻轻往外用力,将炉盖从炉体上卸下,再从方孔中取下固定架,然后清洗炉体、碳网、烤网、烤盘、置物架、固定架和炉盖;
步骤二:将清洗干净的碳网和置物架放置于炉体内,松开螺丝,从容置孔中拔出支撑架,并将拆卸下来的支撑架放置在炉体内的置物架上;
步骤三:用固定架压紧支撑架,并将固定架两端的折弯部卡入前、后侧板内侧的支撑台中;
步骤四:分别将烤网和烤盘并排放置在炉体的内台阶上;
步骤五:通过炉盖两侧的第二卡位将炉盖装在炉体两侧的固定轴上,装好两个炉盖后将炉盖盖在炉体的开口处并将彼此扣合;
步骤六:最后将封装好的烧烤炉放置到运输箱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过程中,固定架可以固定于炉体的左边或者右边作为放置调味盒的调味架,左右两侧的炉盖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打开不同的角度,分别用作辅助置物架和挡风板;使用结束后,可以将炉盖拆卸下来,放于水中彻底地清洗;封装时将支撑架放置于炉体内,此时炉体又作为箱体使用,并用固定架将炉体内的支撑架等物件牢牢地固定在炉体内,然后将两块炉盖装上并彼此用搭扣扣合。因此在运输过程中,炉体内的物件不会到处滑动,引起相互碰撞或与炉体内壁发生碰撞而产生令人反感的噪音或产生磨损;同时把手可以固定在两个常用的状态(竖直或水平),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发生颠簸,U型手臂也不会前后晃动撞击前侧板而发出噪音。本发明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的辅助工具,简单快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及磨损,且炉盖可以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效果并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周期,同时本发明中多个部件一物多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中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封装中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封装中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前侧板,111-方孔,112-支撑台,12-后侧板,121-内台阶,13-左侧板,131-螺纹孔,132-进风口,14-右侧板,15-底板,151-容置孔,152-螺丝,2-碳网,3-烤网,4-烤盘,5-置物架,51-挂钩,6-把手,61-固定件,611-头部,62-U型手臂,621-U型槽,7-支撑架,71-支柱,72-连接杆,73-套筒,8-固定架,81-横梁,82-连接件,83-折弯部,831-T型卡扣,84-挡板,85-通孔,9-炉盖,91-月牙孔,92-固定轴,93-卡环,94-第一卡位,95-第二卡位,96-盖板,97-侧壁,98-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中所示,一种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包括炉体1、碳网2、烤网3、支撑架7、固定架8和炉盖9,所述碳网2置于炉体1内,所述炉体1上设有进风口132,所述炉体1包括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和底板15,所述前、后、左、右侧板以及底板形成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端内侧相对设有内台阶121,所述烤网3放置于所述内台阶121上,所述支撑架7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15上,所述前侧板11外侧设有把手6,所述炉体1两侧设有一对可开合的炉盖9,所述炉盖9可拆卸活动连接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下端内侧相对设有支撑台112,所述前侧板11的外侧至少设有两个方孔111,所述固定架8能够分别卡入所述支撑台112和所述方孔111中。如图6和图8所示,使用该多功能箱体式户外烧烤炉时,首先用支撑架7固定于炉体的底板上将整个炉体支撑起来,再碳网2置于炉体1内,木炭置于碳网2上,然后将烤网3置于炉体上部的内台阶上,并将待烤制的物品放于烤网上烤制,固定架8固定于前侧板上,用来放置各种调味品盒,可以根据需要将炉盖9打开一定的角度,当将炉盖与炉体成水平放置时可作为辅助置物架使用,可放置一些烧烤的食品等,当将炉盖倾斜放置时,可作为挡风板来档风;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用结束后将支撑架7放置于炉体内的碳网上,并将固定架8置于支撑架上,将其卡入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下端内侧的支撑台112内,从而固定架8将支撑架等物品压紧在炉体内,同时可将炉盖拆下来放于水中彻底清洗后再次装在炉体上并彼此扣合,使烧烤炉形成一个封闭的箱体(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的固定架8在使用中作为放置调味品的调味架,封装时又作为固定架将支撑架等物件牢牢地固定在炉体内,因此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因为支撑架等物件相互碰撞或与炉体产生碰撞而引起的噪音以及损坏,炉盖打开后可作为辅助置物架或挡风板,同时能够拆卸下来进行彻底的清洗,有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其中,所述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对称地设有进风口132,所述前侧板11的外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两个方孔111。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可以将固定架随意地放置于左手边或者右手边,方便烧烤时使用调味品。所述炉体1开口处的四周以及炉盖9的两边侧壁97都设有翻边,所述两炉盖9扣合后通过搭扣98锁紧。翻边的人性化设计,是为了防止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刮伤手指等部位,而此种事件之前时常发生。通过搭扣98将两个炉盖紧紧地锁扣在一起,防止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炉盖被震开,当然也可以常用其他常用的结构将两者锁紧。还包括烤盘4和置物架5,所述烤盘4放置于所述内台阶121上,所述置物架的两端设有挂钩51用于将置物架挂在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杆72上。烤盘与烤网并排放置,可用于烧烤一些汤汁较多的食物、快熟的食物或者作为对已经烤熟的食物添加调味品的平台。所述置物架一方面用于存放一些较大件的物品、烧烤辅件等,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支撑架的支撑强度。
如图4和图10所示,所述固定架8能够分别卡入所述支撑台112和所述方孔111中的结构为,所述固定架8包括横梁81以及垂直于横梁81两端的连接件82,所述连接件82的端部设有向外弯曲的折弯部83,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折弯部83至少一侧设有T型卡扣831,所述方孔111供所述T型卡扣831卡入,所述折弯部83上设长条形开口,所述支撑台112供所述折弯部83的长条形开口卡入。在烧烤时,固定架8通过两侧的T型卡扣831固定在前侧板的两个方孔111中,作为调料架使用;封装时,固定架8通过两端的折弯部83上设有的长条形开口插入到前、后侧板的支撑台112上,而将支撑架等物件固定在炉体中。所述固定架8的横梁81上设有多个通孔85,所述横梁81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84,所述固定架8为一体成型件。一些小型的调料盒可以直接插入固定架上的通孔中,而对一些较大的调料盒可放置在横梁上,横梁上设置的挡板可以防止调料盒摔落。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炉盖9可拆卸活动连接于所述炉体1上的结构为,所述炉盖9通过固定轴92连接于炉体1的前、后侧板上,所述前、后侧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孔洞,所述固定轴92具有大头部和小头部,所述小头部从内向外穿过所述孔洞,大头部用于止档固定轴92,设有卡环93穿过小头部并将固定轴锁紧在前、后侧板上,所述炉盖9包括盖板96和垂直于盖板的两侧壁97,所述侧壁97的一端设有月牙孔91,所述月牙孔9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卡在固定轴92小头部的第一卡位94和第二卡位95,所述第二卡位95的孔隙大于月牙孔91其他部位的孔隙,所述炉盖9能够通过第二卡位95卡入和拔出固定轴的小头部。所述卡环93能够将固定轴固定于前、后侧板上,所述炉盖9通过月牙孔卡在固定轴92的小头部上,通过抽拉炉盖使炉盖的月牙孔在固定轴上滑动,如图8和图9所示,当将月卡孔上的第一卡位94卡在固定轴上时,炉盖与炉体的开口处成水平状态,此时炉盖可作为辅助置物架使用,方便烧烤者拿去物品,如图6和图7所示,当将月卡孔上的第二卡位95卡在固定轴上时,炉盖与炉体的开口处成135°(当然也可以形成其他的角度,此处只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作为挡风板。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和风向,将两个炉盖都当做辅助置物架或者都作为挡风板亦或一边作为挡风板一边作为辅助置物架。第二卡位95的空隙设得大一些方便将炉盖装在炉体上或卸下,当第二卡位卡在固定轴上时,需要往外用力方可卸下炉盖,而当炉盖作为辅助置物板使用时,炉盖亦不会从固定轴上脱离,安全可靠。
如图5所示,所述把手6包括两个相同的固定件61和U型手臂62,所述固定件61一端固定于所述前侧板11上,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设有一头部611,所述U型手臂62两端设有U型槽621,所述U型槽能够容置所述头部611,所述头部611和所述U型槽621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把手的U型手臂两端分别与固定件连接,使用时将U型手臂用力拉直,其位置与炉体的前侧板成垂直方向,方便使用者手部插入;放置于车内等运输工具运输时,将U型手臂按下,使其固定在于炉体的前侧板相平行的位置,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发生颠簸,U型手臂也不会前后晃动撞击前侧板而发出噪音。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7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板15上的结构为,所述支撑架7包括两根支柱71以及连接于所述两根支柱的连接杆72,所述底板15四角处设有容置孔151供支柱71插入,所述左、右侧板下端设有螺纹孔131,螺丝152通过所述螺纹孔131将支柱71固定于容置孔151中。本炉体用两个支撑架将其支撑,将支撑架的立柱插入底板的容置孔内,支撑柱的直径略小于容置孔的直径,为了进一步固定支撑架,采用梅花螺丝将支柱锁紧。也可以采用套筒式固定结构,即另设有套筒73,先将套筒插入并固定在容置孔内,再将支撑柱插入套筒内。连接杆可以焊接在两根支柱的中部位置,也可以与支柱活动连接,可以随意调整连接杆的位置,例如在连接杆的两端设有连接部供立柱穿过,并通过螺栓等将连接部锁紧,使得连接杆固定在立柱的某个位置。为了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支柱和连接杆可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在立柱的一端设有软脚垫,或者设有滚轮方便烧烤炉在使用过程中移动。
本发明的封装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烧烤完毕后,将炉盖拉到月牙孔的第二卡位,并轻轻往外用力,将炉盖从炉体上卸下,再从方孔中取下固定架,然后清洗炉体、碳网、烤网、烤盘、置物架、固定架和炉盖;
步骤二:将清洗干净的碳网和置物架放置于炉体内,松开螺丝,从容置孔中拔出支撑架,并将拆卸下来的支撑架放置在炉体内的置物架上;
步骤三:用固定架压紧支撑架,并将固定架两端的折弯部卡入前、后侧板内侧的支撑台中;
步骤四:分别将烤网和烤盘并排放置在炉体的内台阶上;
步骤五:通过炉盖两侧的第二卡位将炉盖装在炉体两侧的固定轴上,装好两个炉盖后将炉盖盖在炉体的开口处并将彼此扣合;
步骤六:最后将封装好的烧烤炉放置到运输箱中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