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梯子只连接有踏板,而且是从上至下,梯子依次变宽的。但梯子下端由于较宽,而使梯子整体的支撑不是很牢固,这样就使梯子的整体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梯子,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踏板;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支撑端,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一支撑端,所述踏板的长度依次增大;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踏板;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支撑端,从所述第二连接端至所述第二支撑端,所述踏板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
固定杆,所述第一支架的各个踏板之间和第二支架的各个踏板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支架的各个踏板之间设置固定杆,可增强了梯子两个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延长了梯子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对的位置上各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与之相对的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一连接片,在第二链接端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二连接片,且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开合。
进一步,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依次设有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N-M踏板、…、第N踏板,第N-M踏板和第N踏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固定杆,所述第N-M踏板和所述第N踏板均与所述固定杆固定相连;所述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铰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铰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设置与之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打开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设置与之转动相连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可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打开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N=11,所述M=7。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支架;11、第一连接端;12、第一支撑端;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2、第二支架;21、第二连接端;22、第二支撑端;23、第三支撑杆;24、第四支撑杆;3、固定杆;4、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6、踏板;7、连杆;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第三连杆;74、第四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梯子,包括:
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踏板6;所述第一支架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1和第一支撑端12,从所述第一连接端11至所述第一支撑端12,所述踏板6的长度依次增大;
第二支架2,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踏板6;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接端21和第二支撑端22,从所述第二连接端21至所述第二支撑端22,所述踏板6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连接端2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转动连接;
固定杆3,所述第一支架1的各个踏板6之间和第二支架2的各个踏板6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杆3。
本实施例通过在每个支架的各个踏板之间设置固定杆,可增强了梯子两个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延长了梯子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1的两侧各固定有一个第一连接片4;所述第二连接端12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片4相对的位置上各固定有一个第二连接片12,所述第一连接片4和与之相对的所述第二连接片12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一连接片,在第二链接端的两侧各固定一个第二连接片,且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开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从所述第一连接端11至所述第一支撑端12,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均依次设有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N-M踏板、…、第N踏板,第N-M踏板和第N踏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固定杆3,所述第N-M踏板和所述第N踏板均与所述固定杆3固定相连;所述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M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优选为,所述N=11,所述M=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所述踏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4之间;
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三支撑杆23和第四支撑杆24,所述踏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23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铰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铰接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连杆7,用于将梯子打开后稳定。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3之间设有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所述第一连杆7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1和所述第二连杆72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设置与之转动相连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打开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支撑杆14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之间设有第三连杆73和第四连杆74,所述第三连杆7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4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7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4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73和所述第四连杆74交叉且其中部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设置与之转动相连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可方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打开的时候,起到支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