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008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绘图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绘图桌。



背景技术: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增加,而绝大部分学校的绘图桌仍然是高度固定的绘图桌,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身高进行调节,容易造成近视眼和驼背,对学生的健康极为有害。对于成年人来说,身高和绘图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一种适合广泛人群使用的多功能升降折叠绘图桌非常必要。

现有的绘图桌中,图板框的角度调整是通过分别松紧两边的螺丝来实现,这样的操作在实际使用中显得比较麻烦,不方便绘画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绘图桌,其图板框的角度面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绘图桌,包括桌面、桌脚、书斗及调角机构,所述桌面支撑在所述桌脚上,所述书斗设置在所述桌面下且固定在所述桌脚上,所述调角机构安装在所述桌面与所述书斗之间,所述调角机构包括连接片、碟簧和铆钉,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桌面上,所述铆钉依次穿过所述碟簧中间的孔、所述书斗上的安装孔以及所述连接片上的安装孔将所述桌面铆固所述桌脚上。

作为优选,所述桌面包括图板框、笔槽和弹片,所述笔槽设置在所述图板框的下方,所述弹片卡在所述图板框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为L形结构,所述弹片弹力端的高度大于所述图板框的管口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上端与笔槽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图板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绘图桌还包括置杯框,所述置杯框包括置杯圈、 旋杆、弯折和固定圈,所述旋杆从所述置杯圈上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弯折连接,所述固定圈将所述旋杆圈住并固定在所述书斗上。

作为优选,所述桌面下端边缘到所述铆钉中心的力臂小于所述桌面上端边缘到所述铆钉中心的力臂。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绘图桌的调角机构中采用铆钉依次穿过碟簧中间的孔、书斗上安装孔以及连接片上的安装孔将桌面铆固在某一角度,使之形成紧配合,不操作时处于自锁状态,碟簧的弹性可用来抵消长期操作可能造成的磨损,以维持紧配合。这种调角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拆装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绘图桌在置杯框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绘图桌在置杯框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绘图桌去掉桌脚后平放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绘图桌去掉桌脚后抬起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图板框的上端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弹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台面可以自由调整角度的绘图桌。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绘图桌包括桌面10、桌脚20、书斗30、置杯框40及调角机构50,桌面10支撑在桌脚20上,书斗30设置在桌面10下且固定在桌脚20上,置杯框40安装在桌面10上,调角机构50安装在桌面10与桌脚20(或固定在桌脚20上的书斗30)上。

桌面10包括图板框12、笔槽14和弹片16。图板框12用于收容和固定图板,笔槽14设置在图板框14的下方用于存放绘图用的笔和工具,弹片16卡在图板框12的上方将图板框12内的图板固定。

置杯框40包括置杯圈42、旋杆44、弯折46和固定圈48。置杯圈42用来放一次性的塑料杯或纸杯,供画水彩画时装水用。旋杆44 从置杯圈42上延伸而出,并与弯折46连接。固定圈48将旋杆44圈住并固定在书斗30的侧壁上。置杯圈42可以旋杆44为轴转动,存在收起和打开两种状态(图1和图2),要使用时将置杯圈42抽出,右转90度;要收起时将置杯圈42回转90度,送进书斗30内形成可隐藏式置杯框40。

调角机构50包括连接片52、碟簧54和铆钉56。连接片52规定在图板框12上,通过碟簧54和铆钉56,将图板框12固定在桌脚20(或固定在桌脚20上的书斗30)上。铆钉56依次穿过碟簧54中间的孔、桌脚20(或书斗30)上安装孔、以及连接片52上的安装孔将图板框12铆固在某一角度,使之形成紧配合,不操作时处于自锁状态。碟簧54的弹性可用来抵消长期操作可能造成的磨损,以维持紧配合。桌面下端边缘A到铆钉中心O的力臂短,正常使用时不会改变自锁状态;桌面上端边缘B到铆钉中心O的力臂长,调角时只要稍用力扳动桌面上端边缘B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桌面上端边缘B用来控制图板的是折弯成钩形的弹片16,弹片16为L形结构。由于弹片16的弹力端GF向垂直高度大于图板框12的管口HK向的高度,故安装时只需用力将钩形弹片按图示方向摁进管口即可,不用上螺丝也不会脱出。由于弹片16上端与笔槽14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图板的高度,故安装图板时只需将图板的一边顶住弹片16,另一边靠着笔槽14落下,图板就会被紧紧地嵌住,不需要螺丝,换图板也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